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美日韓等國住戶調查的歷史沿革與實踐

2016-04-07 09:58:18龐新生
關鍵詞:歷史沿革美國韓國

龐新生

(北京林業(yè)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3)

?

【經濟學】

英美日韓等國住戶調查的歷史沿革與實踐

龐新生

(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住戶數據的系統(tǒng)性搜集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英國是最早實施住戶調查的國家,美國在住戶調查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日本和韓國沿襲美國的住戶調查制度,同時也結合了自身特點,是亞洲實施住戶調查較早的國家。上述國家在住戶調查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大量的實踐成果,可為中國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國;美國;日本;韓國;住戶調查;歷史沿革

住戶調查以住戶(家庭)為調查對象,用以搜集與社會、經濟相關的住戶(家庭)資料。18世紀末期,英國的Davies和Eden最先開展了家庭預算數據的搜集工作,到了19世紀,薩克森、普魯士、比利時和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逐漸開展了這項工作,19世紀末期,歐美各國相繼開展住戶調查研究,逐漸成為政府組織的官方調查。與歐美相比,亞洲各國開展住戶調查歷史較短,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日本、韓國等住戶調查開始時間略早,并且具有一定的特點。

一、英國住戶調查

英國住戶調查(GHS)是由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負責實施,收集英國住戶數據的年度調查。這個調查的目的是為英國政府和機構提供關于住戶的相關數據,用于監(jiān)控和政策制定。普通住戶調查從1971年開始一直連續(xù)進行,由于審查和發(fā)展的原因,期間在1997—1998年和1999—2000年中斷過兩次。從2000年起,調查設計發(fā)生了變化,調查包括兩部分,一是連續(xù)調查,仍保持每5年進行一次,另外增加了追蹤調查,這樣就可以根據政府需要的信息,每年把不同的追蹤人群包括進來。2005年,住戶調查由原來的財政周期(從每年4月到來年的3月)調整為日歷周期(從每年1月到12月)。另外,由于歐盟要求所有成員國搜集關于收入和生活條件的數據,因此從2005—2006年度起改為縱向調查。住戶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家庭成員、房屋所有權、車輛等耐用消費品以及移民情況等人口統(tǒng)計信息。單獨的個人問卷是由住戶中16歲以上的居民完成,涉及內容主要包括就業(yè)、養(yǎng)老、教育、健康、吸煙、飲酒、家庭信息和收入。[1]從2008年開始,一般住戶調查(GHS)成為一體化住戶調查(IHS)的子模塊,為了區(qū)別,一般住戶調查(GHS)更名為一般生活方式調查(GLF)。2008年1月開始,一體化住戶調查(IHS)將勞動力調查、生活成本和食品調查、輿情調查以及英國住房調查四個模塊納入其中。2009年,子模塊增加了勞動力調查、年度人口調查和生活機會調查。為了縮短輿情面訪時間,2010年1月又將輿情調查移出一體化住戶調查。2012年1月,一般生活方式調查并入輿情和生活方式調查(OPN),一體化住戶調查(IHS)僅包括生活成本和食品調查、勞動力調查和年度人口調查。

二、美國住戶調查

美國開展的住戶調查主要包括當期人口調查(CPS)、住房調查消費者支出調查、現時購買力調查、國家犯罪受害情況調查、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租金及物業(yè)費調查以及收入和項目參與調查等。[2]按照聯合國統(tǒng)計司關于住戶調查內容的界定,美國當期人口調查(CPS)、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與本文所討論的住戶調查具有比較密切的聯系。

1.美國當期人口調查(CPS)

美國當期人口調查(CPS),亦稱住戶調查,最初是為直接測量月度失業(yè)情況,早期為估計失業(yè)情況嘗試了從猜到枚舉計數等方法。20世紀30年代伴隨著經濟危機失業(yè)情況更加尖銳,作為1937年失業(yè)登記的一部分,枚舉檢查調查首次嘗試運用概率抽樣在全美范圍內估計失業(yè)情況。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工作項目管理部門(WPA)發(fā)展了失業(yè)測量技術,首先是在地區(qū)層面,隨后推廣到全美。與枚舉檢查調查的經驗相關聯的失業(yè)測量技術催生了失業(yè)抽樣調查,并由WPA 1940年3月開始月度測量。1942年由人口調查局開始負責失業(yè)抽樣調查,1943年10月樣本進行了徹底修改,概率抽樣被應用到全部樣本,新的抽樣理論被應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樣本的有效性,修改的樣本來自原來的68個抽樣單元,包含125個縣和獨立市。到了1945年,樣本中大約有25 000個住戶單元,其中21 000戶住戶進行面訪。CPS樣本設計中最重要的變化出現在1954年,對于同樣的預算,抽樣單元從68個擴大到230個,樣本住戶量沒有出現變化。重新設計帶來了在組織和監(jiān)管方面更加高效的系統(tǒng),它提供了每個單元成本更多的信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在常規(guī)基礎上,CPS樣本經歷了重大修正。CPS調查中的其他重要調整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1945年對CPS問卷進行了修改,1947年對選擇樣本單元的方法進行了修改,1949年將原來排除在外的人員居住場所覆蓋進來,樣本擴展到酒店、汽車旅館、拖車營地等,由于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群特征區(qū)別于普通住戶,這樣做能夠減少偏差。1952年文檔感應程序被引入調查過程中。1953年引入比率估計,同年引入了4-8-4樣本輪換體系,住戶在一年中連續(xù)調查4個月,之后調出樣本8個月,然后在接下來一年中再進入樣本連續(xù)調查4個月。同時,引入電子計算設備,大大降低了計算時間,推動了估計方法的改進。1954年抽樣單元擴展到230個,來自453個縣和市。1955年引入關于臨時工作的月度問題。1956年調查單元擴展到330個。1957年引入季節(jié)調整。1959年CPS由兩個機構負責,作為商業(yè)和勞工部統(tǒng)計功能的交換,有關勞動力統(tǒng)計的計劃、分析和出版從CPS轉到勞工統(tǒng)計局(BLS)。調查局仍負責這些數據的收集和計算機處理,CPS政策和技術問題的跨部門評審仍由統(tǒng)計政策部門管理與預算辦公室負責。1960年將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增加到人口估計和CPS樣本中。1961年膠片光學讀取設備轉換為計算機輸入系統(tǒng)。1967年CPS的抽樣單元達到449個,1971—1973年樣本擴大到461個,比率估計中數據獲得更新。1978年修改了確定人口統(tǒng)計特征的程序。1979年引入了一個新的兩級、第一階段比率估計程序,這個程序目的是要提高大都市和非都市估計的可靠性。1980年提高了覆蓋率,新增450戶住戶,抽樣單元增加到629個。1982年第二階段比率估計種族分類由白人、非白人轉換為黑人、非黑人,這些變化消除了1980年人口調查和CPS的種族差異。1984年經過一系列調整,基于197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樣本逐步淘汰,開始使用基于1980年人口數據的抽樣框重新設計樣本。1985年CPS的CATI調查中心在馬里蘭州黑格斯敦落戶,在后續(xù)幾年中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直到1987年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的結果才應用于CPS的月度估計中,最初每月調查300戶,隨著CATI操作中問題的不斷解決和新的調查中心的設立,到1995年每月調查戶達到9 200戶。1992年CATI和CAPI交叉(CCO)試驗開始,這個試驗一直持續(xù)到1993年年底。CCO與官方的CPS是并行的,CCO的主要目的是測量新的問卷和計算機輔助數據收集的結合效應。1994年1月開始使用基于1990年普查基礎上16個月分階段引入的重新設計樣本。在官方CPS中單獨設計了供計算機輔助面訪的問卷,計算機的出現允許使用一系列非常復雜的問卷而不會增加被調查者的負擔,降低了訪問員誤差,提高了一致性,同時在調查過程中就能進行編輯。1996年由于經費減少,CPS設計發(fā)生變化,國家層面的樣本量從56 000戶家庭降到50 000戶,減少的國家層面的樣本中包括754個主要抽樣單元。1998年CPS開始實施一種新的兩步組合估計,第一步涉及按照主要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分類的主要勞動力類別的組合估計,第二步調整權重,通過一系列組合比率調整來滿足組合估計的要求。這種新技術提高了微觀數據使用者操作上的簡便性,針對不同的勞動力類別使用不同的組合系數提高了勞動力估計的準確性。2004年1月開始實施總量控制更新,用以反映2000年到2003年凈國際移民,更新控制導致樣本量的減少。2004年4月開始使用基于2000年普查基礎16個月分階段引入的重新設計樣本。2005年8月調查參考期適逢卡特里娜颶風登陸墨西哥灣,2005年9月CPS調查參考期的數據第一次反映了這次颶風的所有影響,統(tǒng)計局試圖聯系除強制疏散地區(qū)外的受災地區(qū)的所有樣本住戶,從10月份開始,所有地區(qū)都進行了調查。根據標準調查程序,不適宜居住的住戶和居住條件不明確的住戶被調出CPS樣本,成功參與CPS調查的住戶人群被賦予高的權重,彌補某些調查戶缺失的影響,與此同時,從10月開始,美國統(tǒng)計局和勞工統(tǒng)計局設置一些問題來識別由于卡特里娜颶風疏散,包括短期疏散的人群,直到2006年10月結束。

CPS從開始實施到今天,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由于這項調查歷史悠久且產生高質量的數據,CPS為美國的其他有關住戶的調查項目提供了典范。美國普查局和勞工統(tǒng)計局對就業(yè)人數估計、失業(yè)人員、勞動力人數、勞動力參與率、失業(yè)率、就業(yè)人口比率工作時間和非勞動力人群等概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并對用途、抽樣設計、數據收集、估計方法、季節(jié)調整、抽樣誤差、兩次人口普查之間的總體控制等作了詳細的說明。

除了提供關于人口勞動力狀態(tài),CPS曾被用于為全美人口和特定人口分支的各種研究收集數據,這些研究為美國提供了民眾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并被聯邦政府、州政府、私人基金和其他組織所采用。上述研究所涉及的補充詢問利用了CPS調查樣本量大,設計通用,高水平、熟練的訪談和業(yè)務人員以及通用處理系統(tǒng)能夠輕松滿足附加問題的特點。一些CPS的補充問題每年都會實施,其他問題每隔一年調查一次,還有些問題是一次性的。補充問題的頻率和重現依賴于最好滿足補充問題發(fā)起人的需要,另外,任何補充詢問必須滿足嚴格的標準。從CPS中產生補充數據并不僅僅是增加問題,分開數據過程需要編寫相應的相容性和插補缺失數據。另外,由于補充與基礎CPS目標不一致,因此需要另外一個加權方法。補充還能夠造成被調查者不同的反映和合作。[3]

2.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

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亦稱薪資或機構調查。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每月調查143 000個商業(yè)和政府機構,這些有效樣本包括1/3非農領取薪水的雇員,用以覆蓋從大約9 000 000個失業(yè)保險稅賬戶構成的抽樣框中抽取的大約588 000個工作崗位,根據樣本為國家層面、州層面和大都市層面提供詳細的就業(yè)、工作時間、工人的非農收入等產業(yè)估計數據。[4]在勞工統(tǒng)計局進入這個領域之前,早在1915年,馬薩諸塞州、紐約市和新澤西州開始著手準備就業(yè)統(tǒng)計,同年,紐約、威斯康辛和勞工統(tǒng)計局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由州政府機構從雇主處收集樣本數據,并與勞工統(tǒng)計局共享用于準備州和國家系列就業(yè)統(tǒng)計。到1940年,可以得到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qū)的總的非農就業(yè)數據。從1949年開始,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項目已經成為聯邦、州的項目,提供了國家、州和大都市基礎上的按照產業(yè)分類的就業(yè)、工作時間、收入信息。到1980年,這種合作性安排已在全美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qū)、波多黎各和美國維爾京群島生效。由勞工統(tǒng)計局組織的關于就業(yè)和薪酬的首次月度研究始于1915年,涵蓋四個制造業(yè)。由于大蕭條期間對就業(yè)數據持續(xù)關注,勞工統(tǒng)計局增加了輸出數據;到1933年,發(fā)布了整個制造業(yè)、90種加工工業(yè)和14種非制造業(yè)類別的就業(yè)、平均小時工資和周平均工作時間等數據。早期的工作時間和收入是關于生產和非主管雇員的,代表80%的私營企業(yè)所有員工。2010年,勞工統(tǒng)計局首次公布了所有私營企業(yè)雇員的官方工作時間和收入。[5]勞工統(tǒng)計局對機構、就業(yè)、工作時間和收入、產業(yè)分類等概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并對抽樣設計、數據來源和收集方法、估計方法、數據代表性和技術參考作了詳細的說明。

美國當期人口調查(CPS)和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均是衡量就業(yè)水平和趨勢的月度調查,來自CPS和CES的就業(yè)估計繪制成就業(yè)形勢新聞每月發(fā)布,這兩種估計的差異源于就業(yè)界定的不同、抽樣和估計方法的不同,如表1所示。

住戶調查(CPS)與薪酬調查(CES)有助于完整地描述勞動力市場。薪酬調查提供了比較可靠的月度非農就業(yè)人口變化的數據。住戶調查揭示了包括農業(yè)和自由職業(yè)者在內的更加廣泛的就業(yè)狀況。

表1 美國住戶調查(CPS)與當期就業(yè)統(tǒng)計調查(CES)比較

資料來源:http://www.bls.gov/bls/empsitquickguide.htm

三、日本、韓國住戶調查

日本家庭收支調查始于1946年,目的是提供有關日本消費者收入和支出的全面數據及相關信息。二戰(zhàn)后,日本從1946年7月開始進行消費價格調查(CPS),這個調查按月逐項收集支出和購買情況以及購買價格。由于這個調查僅提供了住戶經濟中的資金流而缺乏收入,1948年開始實施家庭收入調查(FIS),目的是收集獨立于消費價格調查之外的收入數據。1950年9月,消費價格調查(CPS)與家庭收入調查(FIS)合并為家庭收入和支出調查(FIES),這個調查是日本住戶調查的起源。1962年7月家庭收入和支出調查覆蓋范圍由原來的城市擴展到整個日本。1962年年底抽樣設計隨之也發(fā)生變化。樣本量由28個城市4 200戶住戶增長到170個市縣8 000戶住戶。1972年7月隨著沖繩縣劃歸日本,沖繩縣也被包括在調查中。由于調查范圍的擴大,根據人口調查結果對分層和抽樣進行了一些小調整,逐步建立了現行的抽樣方案。1981年1月開始,根據收入和支出建立的新的分類應用于月度報告,同樣,新的分類也被引入1980年的年度報告中。由于新的10級分類取代了原有的5級分類,因此有些分類的數據不具有可比性。為保證FIES能夠長期使用,根據新的分類,對1970年1月到1980年12月進行重新計算。另外,對1963年到1969年的主要年度結果也重新進行了計算。這些結果被收錄到1963—1980年的家庭收入和支出調查中。到1999年7月,農戶、林戶和漁戶被納入調查中,包括農戶、林戶和漁戶的調查結果從2000年1月開始收錄。到了2002年1月,樣本量從不包括1人住戶的8 000戶到包括1人住戶的9 000戶,并對原來針對2人或更多人的住戶調查方法進行了改進。[6]收支調查數據通過四種問卷獲得,分別是住戶表、家庭記賬本、年收入表和存款表。家庭記賬本、年收入表和存款表由住戶自己填寫,住戶表由調查員通過面訪完成。為減少拒絕參與調查的住戶對調查結果的影響,由調查員填寫無回答住戶表。通過該表可以獲得無回答住戶的平均月生活支出以及住戶表上的一些調查項目數據。

韓國住戶調查始于1951年,一直是住戶收入與支出調查,并由韓國銀行負責實施至1962年。1951年7月調查了釜山60戶住戶,利用目標抽樣方法通過了解60戶生活成本調查測算韓國民眾的消費水平。1954年到1959年利用目標抽樣調查了首爾200位腦力、體力勞動者的收入。1962年12月批準由統(tǒng)計部門負責收集此類調查數據,1963年1月住戶收入和支出調查歸口國家統(tǒng)計局(后為韓國統(tǒng)計局)經濟計劃委員會。1963年到1968年住戶調查樣本量為全國城市中的1 700戶住戶。1969年到1974年利用多目標抽樣設計調整樣本,利用1 800戶居民的住戶記賬簿收集食品數據,其他調查數據仍然采用面訪形式獲得。從1975年開始到現在,一直使用住戶記賬簿收集各類數據。其間在1969年、1972年和1977年均進行了樣本調整。1982—1994年消費支出調查項目從5項增加到9項,并在1982年、1988年和1993年又進行了樣本調整。1995年以后消費支出從9項增加到10項,1998年、2003年進行了樣本調整。2005年開始進行樣本輪換,2006年調查覆蓋了1人的居民戶,并引入了電子住戶記賬簿,2008年采用年度化、平均化的收入分布指標,2009年開始將消費支出項目分類調整為按用途劃分的個人消費分類(COICOP)。[7]

四、啟示

英美日韓等國的住戶調查實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演進的過程,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住戶調查的調查內容日漸豐富,并且不斷細化;調查手段由傳統(tǒng)的紙質問卷向CATI、CAPI不斷演進,并且越來越先進,節(jié)約了人力,大大縮短了數據收集時間;調查方案日臻完善,調查范圍不斷擴大。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長期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住戶調查城鄉(xiāng)分割,導致城鄉(xiāng)居民收支指標及指標內涵未完全統(tǒng)一,始終沒有形成涵蓋全國城鄉(xiāng)全體居民的統(tǒng)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基尼系數也是城鄉(xiāng)分開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原有城鄉(xiāng)分割的住戶調查無法涵蓋所有城鄉(xiāng)居民,無法準確把握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促進我國住戶調查科學發(fā)展,提高住戶調查質量,政府開始推行城鄉(xiāng)住戶一體化改革。英美日韓的住戶調查歷史和實踐,為中國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既可借鑒先進的調查手段,也可避免一些住戶調查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中國城鄉(xiāng)住戶調查一體化還處在探索和起步階段,調查內容有待充實,調查方案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調查組織實施需要進一步加強,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研究有效的住戶調查數據質量分析和評價技術,發(fā)展和完善誤差分析與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General_Household_Survey.February 26,2015.

[2]劉建平,張國校.四國住戶類抽樣調查體系的比較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3]The 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and U.S.Census Bureau. History of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EB/OL].http://www.census.gov/cps/about/history.html. March 15,2015.

[4]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Employment from the BLS household and payroll surveys:Summary of recent trends[EB/OL].http://www.bls.gov/bls/empsitquickguide.htm.February 6,2015.

[5]The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 Handbook of Methods[EB/OL]. http://www.bls.gov/opub/hom/homch2.htm#concepts. June 26,2015.

[6]The Statistics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EB/OL].http://www.stat.go.jp/english/data/kakei/1560.htm.January 20,2015.

[7]The Statistics Korea.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EB/OL].http://kostat.go.kr/portal/english/surveyOutlines/4/1/index.static. January 20,2015.

【責任編輯張琴】

[文章編號]1672-2035(2016)01-0049-05

[中圖分類號]F2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鄉(xiāng)住戶調查一體化數據準確性評估與修正研究》(13BTJ021)

[作者簡介]龐新生(1970-),男,山西晉中人,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歡
歷史沿革美國韓國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金橋(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6
在韓國走馬觀花
白及粉末入藥歷史沿革概述
中成藥(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4
大同清真大寺歷史沿革考釋
美國商業(yè)銀行衍生品業(yè)務的特點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5:39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2
揭秘韓國流
棋藝(2001年17期)2001-01-06 19:08:12
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的歷史沿革
軍事歷史(1997年3期)1997-08-21 02:30:00
灌阳县| 屏东县| 舟山市| 汨罗市| 淮安市| 阿城市| 玉树县| 万载县| 洪雅县| 台中市| 新沂市| 德安县| 辉县市| 宁南县| 志丹县| 台中市| 佳木斯市| 黄陵县| SHOW| 梁河县| 阳江市| 伊川县| 东辽县| 保山市| 烟台市| 六盘水市| 颍上县| 隆林| 南通市| 灵寿县| 绥阳县| 肇州县| 宽城| 扎鲁特旗| 外汇| 东辽县| 泌阳县| 鱼台县| 远安县| 仪征市|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