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四會市中醫(yī)院(526200)廖紅梅 江煒霞 何麗姍
冠心病其典型的臨床表現即為心絞痛,發(fā)作時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且發(fā)病危險因素眾多,除典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因素外,還與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各種誘發(fā)因素密切相關,除有效治療外,加強護理工作勢在必行[1]。本研究旨在探討優(yōu)質護理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能夠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上述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且已剔除肝腎等臟器嚴重受損者及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介于4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1±5.9)歲;病程介于2~13年之間,平均(6.9±1.3)年。采用隨機數字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經統(tǒng)計,上述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進程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基本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病情的觀察、不良反應的及時上報、體位護理、床鋪清潔、病房溫濕度的調整等,依據冠心病的常規(guī)護理流程進行。
觀察組患者在基本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飲食調節(jié)與康復訓練。①健康教育:對疾病認知不清,往往是導致患者心理恐懼、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護理人員需經常通過圖片、視頻、宣傳冊、通俗語言等向患者普及冠心病的治療及用藥知識,也可組織講座、有獎競答、網上論壇等多樣化的方式使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誘因、治療手段、預防措施等更加了解,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和依從性。②冠心病心絞痛具有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護士可通過講述成功控制病情的病例、介紹治療及護理先進性等方法緩解患者恐懼、焦慮情緒,還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交流,鼓勵患者傾述內心感受及疾病認知情況,充分肯定患者正確的行為及認知,注意糾正患者錯誤的行為及認知。③飲食調節(jié)與康復訓練:冠心病患者往往因疾病困擾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選擇營養(yǎng)豐富、色澤鮮艷的食物進行搭配,同時引導患者多食綠色蔬果、多飲水,幫助病情恢復。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制定一些針對性的鍛煉計劃,幫助患者增強體質,循序漸進,提高患者身體素質,有利于防止疾病復發(fā)。
1.3 評價指標 護理1月后,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治療前后心理進行評價,并統(tǒng)計護理后2周內患者出現心絞痛次數情況。
2.1 兩周內出現心絞痛的次數 觀察組患者2周內出現心絞痛的次數(1.7±0.6次)明顯低于對照組(3.1±0.8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心理情況比較 入院時,觀察組SCL-90各項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周后,觀察組癥狀自評表焦慮、抑郁、偏執(zhí)評分分別為(1.69±0.54)分、(1.73±0.37)分、(1.54±0.42)分低于對照組的評分(1.95±0.56)分、(1.89±0.64)分、(1.98±0.53)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為脂代謝異常,從而導致血液中的脂質附著于動脈壁,形成白色斑塊沉積,造成動脈管腔狹窄,血流不暢,引發(fā)心臟缺血缺氧,從而誘發(fā)心絞痛,具有病死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優(yōu)質護理從患者角度出發(fā),通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飲食調節(jié)與康復訓練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護理,改善患者的整體舒適度,增加患者對疾病認知,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舒適護理方式用于冠心病患者護理工作中,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并可有效減緩心絞痛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