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曉 江
(南通大學 a. 外國語學院, b. 楚辭研究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19)
?
露才揚己,懷質(zhì)抱情
——論霍克思對屈原“異采美”詩學觀的譯介
嚴 曉 江a,b
(南通大學 a. 外國語學院, b. 楚辭研究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19)
以英國漢學家霍克思所翻譯的《楚辭》中的有關(guān)詩篇英譯本作為語料,分析了他所采用的翻譯策略,認為譯文不僅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與文采,同時注重目的語讀者的接受心理,體現(xiàn)出交際翻譯傾向,嘗試了一條中國典籍精品在異域文化語境中的傳播之路。
霍克思; 《楚辭》英譯; 詩學觀; 異采美
大衛(wèi)·霍克思是英國著名漢學家,在譯介和傳播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方面成就斐然。他精研《楚辭》,1985年企鵝出版社出版了《南方之歌——屈原及中國古代其他詩人詩歌選集》,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楚辭》終于首次出現(xiàn)全譯本。杜百勝、哈羅德·沙迪克、阿瑟·韋利等西方漢學家都撰寫了書評、序文進行推介,贊譽其學術(shù)價值和歷史地位。對該譯本進行較為系統(tǒng)研究的王麗耘等國內(nèi)學者認為:霍克思《楚辭》英譯本竭力在譯文準確性與可讀性上打磨推敲,是典籍翻譯的學術(shù)類譯本典范[1]。 然而,從詩學角度分析霍克思譯本還尚未發(fā)現(xiàn)。詩學是關(guān)于文學作品價值與意蘊的理論,在文化交流中起著至關(guān)主要的作用。“屈原在其創(chuàng)作實踐中,體現(xiàn)出一種可貴的詩學精神,雖未上升到非常完備的理論形態(tài),卻具有重要的思想意義,其詩學直接繼承了孔子的觀念,以美善統(tǒng)一為理論基礎(chǔ),以發(fā)憤抒情為思想核心,顯示出個性鮮明的實踐品質(zhì),產(chǎn)生了深邃久遠的歷史影響。”[2]《楚辭》獨特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屈原“異采美”的詩學觀,“露才揚己,懷質(zhì)抱情”是“異采美”的集中體現(xiàn),主要包含三方面內(nèi)容:一是高揚美政理想和忠君愛國之心;二是頌揚內(nèi)美修能品行和獨清獨醒意識;三是張揚斐然文采和幽怨憤懣之情。本文聚焦《楚辭》“異采美”的詩學內(nèi)涵,分析霍克思如何緊緊扣住一個“異”字,表達屈原異乎時俗、超拔不羈、蘇世獨立、遠逝自疏的特質(zhì)。以下譯例選自《楚辭》中的《離騷》《惜誦》《哀郢》等,可以透視譯者的翻譯傾向和翻譯方法。
屈原的政治活動主要是在楚懷王時期,楚國曾一度出現(xiàn)了繁榮昌盛的局面。但是,由于楚王昏庸、黨人誣陷等原因,屈原遭受排擠,被迫流放,立德、立功、立言的政治理想十分渺茫。當時正盛行楚材晉用、士無定邦的風氣,屈原本來也可以離開楚國施展才華,但他始終心系民生社稷,眷戀故國家園。情由感發(fā),感由境生?!罢麄€翻譯的過程其實就是主體與主體,主體與客體和客體與客體互動的過程。”[3]譯者作為翻譯主體,要深刻理解詩人雖然受黑暗勢力的迫害卻又不改初衷的斗志,才能傳遞其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
原文 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疾親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
譯文 But I see that to serve with all one’s heart, careless of all things else,∥Is a way that holds little promise that a man may be secure;∥And a reckless devotion to a prince, with no thought for my other,∥Is a road whereby he may easily court disaster.[4]157
以上詩句選自《惜誦》。屈原反復傾訴忠君愛國之心以及飽受心靈痛苦之情:“我專心國事毫不遲疑,誰曾想競不能自保。我急切地親近君王毫無私念,又成為招致禍害的根源?!盵5]122“壹心”與“親君”是關(guān)鍵詞,感情真摯而又熾烈。彼得·紐馬克將翻譯劃分為“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認為“交際翻譯”試圖使目標語讀者閱讀譯文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盡可能地接近源語讀者閱讀原文所產(chǎn)生的效果,而“語義翻譯”盡可能地接近原文的詞匯結(jié)構(gòu)和句法結(jié)構(gòu),準確傳達原文的語境含義[6]?;艨怂紝⒃牡牡谝痪浜偷谌浞謩e拆成兩個分句,改變了原文的結(jié)構(gòu),他首先用“serve with all one’s heart”和“devotion to a prince”將這兩個詞的核心意義譯出,然后又添加了解釋性成分“careless of all things else”和 “with no thought for my other”,對“壹心”與“親君”進行了語用顯化,突出了屈原的忠心及對君主的希冀,這種有助于讀者理解的顯化表達體現(xiàn)出交際翻譯的特點。
原文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譯文 But my soul within me longed to be returning: ∥Ah! When for one moment of the day have I not longed to go back?∥I turned my back on Xia-pu, and my thoughts went speeding westwards, ∥And I grieved that the Old City grew daily farther from me.[4]164-165
以上詩句選自《哀郢》。屈原在楚國的郢都淪陷之后被迫前往流放地陵陽,他慨嘆道:“我的靈魂是多么地眷戀故土啊,怎么有一時一刻忘記回還?背對著夏水,我思念西方啊,悲哀的是故鄉(xiāng)已是越來越遠。”[5]140屈原的離群索居以希望回歸故土為皈依,這是基于對民族的深切熱愛,而不僅僅是一種依戀鄉(xiāng)土的情感。“從‘戀鄉(xiāng)’到‘愛國’,從‘宗族之國’到‘民族之國’,長達一千多年的、漫長的屈原接受史,終于完成了對接受對象的一個重要精神層面的提升與完善。從此以后,以愛國精神為主要特征的屈原人格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外患迭起的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宣傳和張揚,漸次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盵7]“欲歸”和“西思”是點睛之筆,詩人因客觀景物而產(chǎn)生綿綿情思,景中情、情中景的美學解讀和翻譯中的情感傳真是主體與客體互動的思維過程。交際翻譯更加關(guān)注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和接受,盡量排除閱讀或理解的困難,從而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因此,使用直接、明晰的表達更加便利于文化傳播?;艨怂紝⑵渥g成“l(fā)onged to be returning”和“my thoughts went speeding westwards” ,語境效果基本與原文一致,但譯文比原文冗長,表現(xiàn)了屈原東行渡過長江和夏水的漂泊感、思鄉(xiāng)情、宗國情。讀者由此可以感到:眷戀家國故土、熱愛黎民百姓,這正是屈原愛國主義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
屈原十分注重高尚人格塑造。他為擁有高貴的家世淵源而自豪,并以圣人先哲為效仿的榜樣,在楚國“舉世混濁我獨清”的社會環(huán)境下,始終以浩然正氣立于天地之間,體現(xiàn)了不畏權(quán)勢、追求自由、崇尚清廉的思想。當美政理想破滅之后,他更加傾向于獨善其身,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在遭受政治磨難和身心困苦時所體現(xiàn)的共同價值取向。詩人通過創(chuàng)作詩文來抒發(fā)情感,譯者在解讀文本時,因詩言而觸發(fā)詩情,并努力將詩情在譯文中再現(xiàn),表達屈原中正敦厚、舍生取義的錚錚傲骨。
原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譯文 Scion of the high lord Gao Yang, ∥Bo Yong was my father’s name.∥When She Ti pointed to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On the day geng-yin I passed from the womb.∥My father, seeing the aspect of my nativity,∥Took oments to give me an auspicious name.∥The name he gave me was True Exemplar;∥The title he gave me was Divine Balance.[4]68
以上詩句選自《離騷》。屈原表明了自己高貴的出生背景:“我是顓頊古帝遠末的子孫啊!已故偉大的伯庸是我的父親。我出生在虎年的正月里啊!庚寅那天我出生了。父親揣度我出生時的情形啊!開始給我取個好的名和字。為我取名叫‘正則’啊!給我取字叫‘靈君’?!盵5]2姓名是中國古人立德明志的載體,翻譯富含象征意義的姓名時難免會引起文化缺損現(xiàn)象,因此,應(yīng)使用適當補償手段建立文本信息與歷史信息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霍克思以音譯為主,意譯作為補充,將“帝高陽”“伯庸”“正則”“靈均”譯成“the high lord Gao Yang” “Bo Yong” “True Exemplar” “Divine Balance”,并且在文末進行了詳細注解,傳遞了屈原對祖先的崇敬之情,同時表露了詩人脫俗、高尚的品質(zhì)是繼承了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交際翻譯注重信息傳遞的效果以及原文精神的再現(xiàn)。如果不添加注釋,則很難讓目標語讀者理解《楚辭》的博大精深以及藝術(shù)特質(zhì)。文外注釋是交際翻譯的主要路徑,可以幫助讀者擴展已有的文化經(jīng)驗,不斷實現(xiàn)與原文的視閾融合,從而在異域文化土壤中實現(xiàn)原文的固有價值?;艨怂急M力去重構(gòu)《楚辭》文本產(chǎn)生的歷史氛圍,為跨語境、跨時空的典籍英譯拓展了思路。為了使姓名翻譯規(guī)范化,可使用音譯與文外加注相結(jié)合的方法,這樣既可以保留漢語語音特色,又可以表達姓名的文化意義。
原文 獨歷年而離愍兮,羌馮心猶未化。寧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
譯文 I will pass through the years alone and encounter sorrows; ∥But my high-mettled heart I will never change.∥How can I tamely yield, and end my days in quietness? ∥How can I bring myself to change?[4]173
以上詩句選自《思美人》。屈原長期身處逆境,深陷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多年來我遭受摧殘,心中的憤懣至今未消減。我寧可忍受痛苦直到死去,一生的志向怎能隨便改變?”[5]164《思美人》抒發(fā)的是詩人在貶謫期間的思君、怨君之情。屈原壯志凌云,崇尚真理,痛斥亂世,寧死不渝,體現(xiàn)出獨醒意識和不凡個性。“‘獨醒’,實際上是一種超出常人的意識和洞察力,一種把握時代脈搏和預(yù)測未來的超前意識??梢哉f,它是屈原實現(xiàn)完美人格的前提,也是他走向自沉悲劇的起點?!盵7]交際翻譯要求譯者重新整合原文的語言結(jié)構(gòu),以符合英語的行文方式和目標語讀者的審美傾向,使譯文有效地傳遞原文的深層內(nèi)涵?;艨怂紝⒃牡谌洳鸪蓛蓚€分句,改變了原文的結(jié)構(gòu),并用兩個“How can I……”的反問句加深語氣,昭示了屈原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昂揚斗志以及在理想破滅之后決定自沉江潭的必死之志。漢英詩歌在遣詞造句以及謀篇布局等方面差異很大,譯者應(yīng)按照目標語讀者的認知習慣再現(xiàn)原文的神韻。霍克思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根據(jù)原詩的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淖g詩形式,體現(xiàn)了很強的讀者意識。
屈原不僅家世高貴,而且好修求美。注重內(nèi)在美質(zhì)是屈原在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理想,同時也倡導了一種自信、自珍、自強的人格精神。詩的情感之真以及詩人的本色之真構(gòu)成了《楚辭》的“異采美”。“文學翻譯的本質(zhì)是‘詩化’的,我們這么說,是因為文學翻譯過程就是一個以當下的存在去消解束縛、僵死、規(guī)矩和庸俗的過程;是譯者憑著想象、激情和愛給源語文本注入生命和朝氣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像詩人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盵8]譯者的審美鑒賞與作者的審美創(chuàng)造之間是情感的交流與共鳴,是美文的體驗與表達,在翻譯過程中要注重傳達詩人的情質(zhì)之真。
原文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nèi)白,類可任兮。
譯文 And the thick branches and spines so sharp, and the fine round fruits, ∥Green ones with yellow intermingling to make a pattern of gleaming brightness, ∥Pure white beneath the rich-hued surface: a parable of virtuous living;[4]178
以上詩句選自《橘頌》。橘的形象和品質(zhì)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重重枝蔓雖有尖銳的刺,卻結(jié)有圓滿的果子。青黃交錯相映,色彩燦若云霞。你外色鮮明,內(nèi)在一片潔白,類似仁人志士。”[5]178遍生南楚、深固難徙的“橘”與屈原橫而不流、剛正不阿的氣質(zhì)十分相似。人的認知心理古今中外相通。“翻譯是一種認知活動,是以現(xiàn)實體驗為背景的認知主體所參與的多重互動為認知基礎(chǔ)的,譯者在透徹理解源語言(含古代語言)語篇所表達出的各類意義的基礎(chǔ)上,盡量將其在目標語言中映射轉(zhuǎn)述出來,在譯文中應(yīng)著力勾畫出作者所欲描寫的現(xiàn)實世界和認知世界?!盵9]“爛”形容“橘”之品質(zhì),霍克思譯成“gleaming brightness”,體現(xiàn)了關(guān)聯(lián)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表明了陶情鑄德、勤勉修身是詩人靈魂凈化的力量,使目標語讀者由自然之物的美好聯(lián)想到詩人的高潔人格。原文四字格結(jié)構(gòu)言約意深,譯文的句式不那么嚴整,“and, with, to, of”等虛詞的使用契合了英語的形合特征,這種語內(nèi)顯化方式是《楚辭》英譯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霍克思的交際翻譯傾向在處理譯詩形神和諧方面的體現(xiàn)。譯詩之形雖然不同于原詩之形,卻基本再現(xiàn)了原詩的意境。
原文 文質(zhì)疏內(nèi)兮,眾不知余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
譯文 Art and nature perfected lay within me hidden; ∥But the crowd did not know of the rare gifts that were mine. ∥Unused materials I had in rich store; ∥Yet no one know the things that I possessed.[4]171
以上詩句選自《懷沙》。屈原對自己出類拔萃的特質(zhì)進行了概括:“我文質(zhì)彬彬表里通達啊,誰都看不出我才華出眾。粗大的木頭堆積在一起啊,沒人知道它們能成棟梁?!盵5]158“文質(zhì)”和“異采”很難用相對應(yīng)的英語詞匯闡釋全面?;艨怂荚诨镜恼J知域中首先獲得核心意義,并將隱含的意義明晰化,將其譯成“art and nature”和“the rare gifts ”,突出了詩人內(nèi)厚質(zhì)正以及非凡才能,同時也是對黨人既無文采又無內(nèi)質(zhì)的斥責。《楚辭》的意義具有互文性特征。“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任何一部作品都與本民族文化的歷史、哲學、文學、習俗等密切相關(guān),同時又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關(guān)聯(lián),其翻譯的理解和表達需要互文性知識?!盵10]《楚辭》英譯活動也離不開文本間的互文性,它可以使目標語讀者從已有知識結(jié)構(gòu)中產(chǎn)生相關(guān)聯(lián)想,并以此進行推理。交際翻譯強調(diào)以讀者為中心,譯者應(yīng)力求傳遞原文的語義和作者的思想創(chuàng)作意旨。霍克思將原文信息分解為表層信息與深層信息,對表層信息的直接轉(zhuǎn)換可以反映具有共性的內(nèi)涵,其功能對等的表達有助于引起讀者對屈原的仰慕之情。
屈原“異采美”的詩學觀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奥恫艙P己,懷質(zhì)抱情”與孔子“詩可以怨”的詩學傳統(tǒng)一脈相承,其中包含著言志的成分,但更突出了憂國憂民之情?;艨怂忌詈竦闹形墓Φ滓约罢J真的考證精神為正確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及客觀景物所賦予的情感奠定了基礎(chǔ)。在每首詩的譯文前后,還附有相關(guān)導讀、注釋,突出了作品的社會歷史內(nèi)涵,這些副文本是譯者研究工作的體現(xiàn),說明了英語世界的《楚辭》傳播逐漸從單純的譯介轉(zhuǎn)向譯研并舉。描寫學派代表人物、以色列學者吉迪恩·圖里提出的“翻譯以譯入為導向”的觀點有助于理解霍克思的交際翻譯傾向和研究型特征。他認為:譯作是譯語文化所接受的文化產(chǎn)物,翻譯中的抉擇自然是“以譯入為導向”這一目的為主導,變化是由譯語系統(tǒng)中的文化條件所支配的,從而形成了注重翻譯的譯語文化特征與翻譯的關(guān)系的研究方法[11]。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兩者常常交替使用,只是側(cè)重點不同。忠實于文本意義是霍克思進行《楚辭》英譯的首要原則,在此基礎(chǔ)上,他盡量用目標語讀者可接受的方式闡釋屈原“異采美”的詩學觀?!冻o》的音美和形美很難在英語語境中再現(xiàn)。霍克思借用英語的詩學要素,從詩行排列、韻律節(jié)奏等層面加以調(diào)整,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屈原詩學觀的浪漫主義風格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精神。
[ 1 ] 王麗耘,朱珺,姜武有. 霍克思的翻譯思想及其經(jīng)典譯作的生成:以《楚辭》英譯全本為例[J].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14(4):32.
[ 2 ] 郭杰. 屈原的詩學[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6):52.
[ 3 ] 李晗佶,閆怡恂. 哲學視閾下翻譯研究譯者主體性轉(zhuǎn)向闡釋[J].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7(5):627.
[ 4 ] HAWKES D.TheSongsoftheSouth: an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 of poems by Qu Yuan and other poets[M]. 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 1985.
[ 5 ] 楚辭[M]. 許淵沖,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9.
[ 6 ]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39.
[ 7 ] 郭建勛. 屈原的鄉(xiāng)國之情與人格魅力[N]. 光明日報, 2014-05-26:16.
[ 8 ] 曹山柯. 文學翻譯:一種詩化意義上的探討[J]. 中國翻譯, 2006(1):22.
[ 9 ] 王寅. 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 中國翻譯, 2005(5):17.
[10] 王青. 文化意象的互文性與翻譯補償[J].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7(2):230.
[11]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3-26.
【責任編輯 李美麗】
Revealing One’s Talents, Cherishing Pure Feelings: On Hawkes’ Translation of Qu Yuan’s Poetic Attitudes of “Beauty of Rare Talent”
YanXiaojianga,b
(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b. Chuci Research Center,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The poems inTheSongsoftheSouthtranslated by British sinologist Hawkes are taken as the corpus. He abides by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meanwhile h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der’s acceptance. His translation ofTheSongsoftheSouthshows the tendency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scholarly translation tries a path to spread Chinese Classics in foreign cultural environment.
Hawkes; translation ofTheSongsoftheSouth; poetic attitudes; beauty of rare talent
2016-05-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3&ZD112)。
嚴曉江(1970-),女,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
2095-5464(2016)05-0581-04
H 0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