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必與其“派”之規(guī)模相稱
——關(guān)于《桐城派大辭典》編撰的思考

2016-03-29 07:40:48徐成志
辭書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大辭典桐城派桐城

徐成志

?

必與其“派”之規(guī)模相稱
——關(guān)于《桐城派大辭典》編撰的思考

徐成志

辭典作為現(xiàn)代社會薈萃知識、解難釋疑的工具,已遍布當今科學文化的各個學科與社會生活的各種領(lǐng)域。以文學辭典而言,既有??凭C合的《中國文學大辭典》,也有分門別類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外國文學家大辭典》,還有《李白大辭典》《魯迅大辭典》等專人辭典;既有不同文體的古文辭典,唐詩、宋詞、元曲辭典,也有《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論語》《孟子》《紅樓夢》等專書辭典。各類辭典根據(jù)社會需求,以不同的視角選擇不同的研究范圍和對象,研制出不同功用、各具特色的工具書,把辭書園地打扮得琳瑯滿目。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雖然出版了《中國古代文學流派辭典》(兩部)、《中外文學流派辭典》、《外國文學流派辭典》等多部文學流派辭典,這些辭典從文學史的宏觀高度著眼,收錄了包括文學家的合稱并稱、文學風格、作家群以及文學社團在內(nèi)的各種團體和流派,但卻沒有見到如作家辭典中的“專人辭典”、作品辭典中的“專書辭典”那樣以某一文學流派為對象的“專派辭典”。

辭典是高濃縮、大容量、知識密集型的工具書。通觀中國文學史,從建安七子、二十四友、山水田園詩派、豪放派、婉約派到公安派、性靈派,諸多文學團體和流派未必都能有一部自己的專派辭典,而“桐城派”則尤為顯著。無論從作家群體、著作數(shù)量、詩文成就、文壇地位、綿延時間、地域,還是對后世影響來看,桐城派都應當有一部“專派辭典”,《桐城派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正因之而生。《大辭典》將是中國辭書史上第一部以專一文學流派為對象的“專派辭典”,而桐城派也將因此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擁有“專派辭典”的文學流派。《大辭典》的編纂不僅對桐城派研究有著現(xiàn)實的輔助和引導意義,而且填補了辭書與文學兩個領(lǐng)域中的學術(shù)空白。

《大辭典》應當是一部什么樣的辭典呢?桐城派始祖方苞說過:“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載之事,必與其人之規(guī)模相稱。”他是針對傳記文的寫作而言的。這里套用他的話,可以說《大辭典》所囊括的內(nèi)涵,亦“必與其‘派’之規(guī)模相稱”。從辭書學的角度說,這是辭書內(nèi)容對形式的要求,也即桐城派對其《大辭典》的要求。所以我們應當先來勾畫一下桐城派的規(guī)模。從宏觀上看,桐城派的規(guī)模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概括。

1. 淵源背景深厚廣闊

桐城派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闊的文化背景。桐城派崛起于清代初年,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生長在長江北岸安徽桐城這片土地(包括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qū)一帶)上,這里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深厚的人文傳統(tǒng),猶如一片沃土,培育了桐城派;同時桐城派的形成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古文文統(tǒng)和儒學道統(tǒng)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2. 作家隊伍兵多將廣

民國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以下簡稱《淵源考》)考錄作家1206人,其中將歸有光及其弟子和私淑弟子一百余人作為桐城派近源列入,但缺失戴名世及其弟子。其余各家都有桐城派內(nèi)的師承或私淑關(guān)系。在桐城派傳衍發(fā)展的過程中,還不斷形成派內(nèi)的團體和支派,如姚門四杰、曾門四學士,嶺西五大家、陽湖派、湘鄉(xiāng)派、蓮池派、侯官派等,這些團體和支派在遵從桐城派文論綱領(lǐng)的同時,又有各自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特色。

3. 詩文撰述汗牛充棟

桐城派諸家經(jīng)經(jīng)緯史、涵詠百氏,根底盤深。他們從研經(jīng)讀史、評議百家入手,厚積薄發(fā)為詩古文辭。很多作家既是古文家,又是經(jīng)學家,甚而還兼詩人。他們遺留的著作,除詩文集以外,還有大量經(jīng)史專著、詩文評點、筆記雜著等,極有傳世價值。劉聲木《淵源考》在著錄了567位作家的1200余種詩文集后,在《桐城文學撰述考》(以下簡稱《撰述考》)中又輯錄了504位作家見于著錄的各類撰述4130余部。這5000多部著述僅其一人所見,雖然其中包括僅見書名未見成書,或雖已成書未及刊印之作,但也難免有囿于見聞而失錄的成書。

4. 流派內(nèi)涵廣袤深邃

今所謂“桐城派”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桐城派又稱“桐城文派”,即以方、劉、姚為祖,以“義法”為文論核心的古文流派。廣義的桐城派除此以外還包括桐城學派、桐城詩派、桐城畫派等學術(shù)文化流派。據(jù)考,桐城學派起于明中葉方學漸,經(jīng)方以智、錢澄之至清代方苞造詣益深、規(guī)模益大;直至清末民初的姚永樸、吳汝綸,桐城學人如群星璀璨、綿綿不絕。桐城詩派源于明末清初的錢澄之、方文,經(jīng)劉大櫆至姚鼐,從創(chuàng)作實踐與詩歌理論上形成詩派,劉、姚弟子皆能詩善文。直至清末民初方守彝、姚永概,仍然詩人輩出。桐城畫派追尊北宋隱居龍眠山的李公麟為祖,又稱“龍眠畫派”。從明代“書畫雙絕”的方以智到清代姚文燮、張若澄、姚元之,桐城一縣明清書畫家就達百人之多。這些流派與桐城文派關(guān)系密切、協(xié)同發(fā)展,不少桐城派古文家同時為經(jīng)學家、詩人,或同時兼畫家、書法家。

5. 理論體系完備縝密

方苞將儒家義理應用于古文實踐所提出的“義法”說,綜合了《史記》《漢書》和唐宋以來傳統(tǒng)古文的經(jīng)驗,成為“千古文章之準的”。劉大櫆補充了“義理、書卷、經(jīng)濟者”乃“行文之實”及其“神氣”說,姚鼐提出了“義理、考據(jù)、辭章”相互為用說和“陽剛”“陰柔”的風格論,形成了其獨特的、與時俱進的以“義法”為核心的桐城派文論體系,構(gòu)成了桐城派文章學。這正是兩百年中桐城派古文的堅實根基,也是維系千余名作家的堅韌紐帶。

6. 傳延影響綿長廣遠

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桐城派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綿延兩百余年,幾與清朝共始終;一千多個知名作家,分布在中華大地25個現(xiàn)今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日本、朝韓還有6人。這在中國古代文學流派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伴隨這漫長的發(fā)展史而來的,是對桐城派的各種不同的爭議和評論。有清一代,經(jīng)學領(lǐng)域的漢宋之爭,文學苑囿中的駢散之辯,桐城派古文及其義法無不首當其沖;新文化運動中“桐城謬種”“十八妖魔”之斥,對桐城派的批評達到了極點;20世紀以來桐城派研究幾經(jīng)起伏,又不斷深入擴大,成果豐碩。這不僅表明桐城派影響深廣,也表明伴隨桐城派發(fā)展和消亡而起的,另有一部桐城派研究史正在形成和發(fā)展之中。

7. 文化遺存豐瞻繁多

人類社會的文化現(xiàn)象總是物質(zhì)與精神相依共存,從而構(gòu)成一種立體的文化存在。桐城派大師們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大量詩文著述等精神文化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為后人留下了豐瞻繁多的物質(zhì)文化遺存。這些文化遺存包括: 桐城派名家生前生活過的故居軒閣、園林堂廡等遺存、遺址(含故址);桐城派作家生前創(chuàng)辦或主持、主講其中,造就多才并以此而著名的書院、學堂;桐城派著名作家身后的冢墓、祠堂等建筑遺存;桐城畫派書畫家的畫作墨寶等。這些物質(zhì)文化遺存,見證過桐城派的發(fā)生發(fā)展,蘊涵著桐城派的文化精神,是今人研究桐城派的物證、憑吊先賢的古跡。這些遺存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少已經(jīng)或正在遭到拆遷毀棄,極需發(fā)掘和保護。

《大辭典》要與桐城派的規(guī)模相稱,就應當將這七個方面囊括其中,充分利用其容量“大”的特點,嚴格按照辭典的體例要求,廣泛收錄薈萃桐城派歷史文化知識及其研究成果,使之成為一部桐城派的百科全書。

基于上述考慮,《大辭典》擬從桐城派淵源背景、桐城派作家、桐城派著作、桐城派文論、桐城派研究評論、桐城派文化遺存六個方面入手,構(gòu)建一部立體的桐城派文化寶庫。

(一) 淵源背景編

本編追蹤揭示了桐城派產(chǎn)生發(fā)展的歷史文化淵源、區(qū)域文化背景及山水自然環(huán)境的各方面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文統(tǒng)淵源

收錄與桐城派發(fā)生發(fā)展有著明確的淵源關(guān)系、為桐城派作家所崇奉效法或與桐城派文章、文論密切相關(guān)的文學傳統(tǒng)知識,包括: 文章學知識,如古文、時文、駢文、八股文等;文史著作,如《詩經(jīng)》《左傳》《史記》《漢書》等;文史大家,如司馬遷、唐宋八大家等。釋文除準確精練地介紹詞頭本身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特別介紹這些基本內(nèi)容與桐城派或其作家及學術(shù)思想、文論主張、創(chuàng)作實踐的影響或聯(lián)系。

2. 道統(tǒng)淵源

本類收詞目的是從學術(shù)上展示桐城派與儒家思想文化的淵源。包括: (1) 桐城派作家崇奉的儒家經(jīng)典,如周易、尚書、周禮等;(2) 桐城派作家所尊崇的儒家人物,如孔子、孟子、朱子、二程等;(3) 與桐城派密切相關(guān)的學術(shù)觀點和學術(shù)流派,如漢學、宋學、程朱理學等。這類條目收錄應從嚴掌握。所收條目必須是對桐城派作家作品、思想文論確有過重大作用或重要意義,并在各條釋文中做具體介紹或說明。

3. 人文環(huán)境

收錄桐城地區(qū)清代及其以前的文化名人,包括文學家、詩人、經(jīng)學家、書畫家、思想家、名臣名宦、名醫(yī)名隱等,展示桐城派故鄉(xiāng)“人杰地靈”的人文背景。

4. 山川環(huán)境

“夫黃舒之間,天下奇山水也?!?姚鼐語)收錄展示桐城地區(qū)名山大川、自然景觀和風光名勝,展示“人杰地靈”的自然背景。如浮山、龍眠山、菜子湖、掛車河、唐西浦、石門沖、青布潭、媚筆泉、披雪瀑等。釋文在交代山水景觀的地理位置,地域范圍,地形、地貌特征,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的同時,特別突出其與桐城派相關(guān)的人文內(nèi)容。

(二) 作家編

收錄全部有姓名可考的桐城派作家(包括與桐城文派同時的桐城詩派,桐城學派,桐城畫派中的詩人、學者、書畫家,下同。),以桐城派作家為對象的合稱、并稱、團體和分支、流派名稱亦廣泛收錄。

1. 桐城派作家

收錄全部有姓名、事跡的桐城派作家,以作家姓名立目,介紹其生平思想和業(yè)績。收錄對象的時代起于桐城派形成的清初,訖于桐城派消亡的20世紀初期。此時間段以外與桐城派各派相關(guān)的作家、詩人、學者、書畫家(如歸有光、方學漸、錢澄之、李公麟等)及其合稱并稱等暫不錄。但應補收《淵源考》未收的戴名世及其弟子。

釋文內(nèi)容包括: 姓名(詞目),生卒年,字、號,籍貫,生卒年不詳者盡可能說明其在世的年代、年號時段,主要經(jīng)歷,在桐城派中傳承授受或私淑及詩文交往的關(guān)系,學術(shù)思想,文學、藝術(shù)成就,對桐城派的主要貢獻及后人評議,存世主要著述或作品等。

2. 桐城派作家的合稱和并稱

凡在清代文獻及后世作品中出現(xiàn)的以桐城派人物為對象的各種并稱、合稱廣泛收錄。如“戴方劉姚”“方劉姚”“桐城三祖”“姚門四杰”“曾門四學士”等。合稱并稱立目的條件是應有文本依據(jù)。如:“小方劉姚”(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卷十:“其在鄉(xiāng)里,植之、孟涂、石甫三先生最著,因有‘小方劉姚’之目?!?。

3. 桐城派的支派和團體

首先是廣義桐城派所包含的“桐城文派”“桐城詩派”“桐城學派”“桐城畫派”等,應逐條收錄并做出準確界定。其次是桐城文派在發(fā)展過程中以地域或書院為中心形成的作家群體或支派。如“陽湖派”“湘鄉(xiāng)派”“蓮池派”“侯官派”“嶺西五大家”等,應廣泛收錄。

(三) 著作編

收錄并介紹桐城派作家的全部著作。包括成書著作和存目著作兩部分。

1. 成書著作

包括已刊行的圖書和現(xiàn)存手稿、抄本。首先是桐城派作家詩集、文集、合集、全集、選集以及重要的奏議、尺牘等成書專集,不論有無整理點勘,都應廣泛收錄(包括《古文約選》《古文辭類纂》等重要選文范本,今人所選文本暫不錄)。其次是經(jīng)史著作。桐城派作家的經(jīng)學專著、??痹u點注釋的經(jīng)史著作和主持編纂的重要的史志書(方志、山水志)見于成書者均予廣泛收錄。再次是桐城派作家的筆記、雜著、講義、教本,包涵著他們的思想、見聞,有著重要史料價值,凡成書者均應廣泛收錄。

2. 存目著作

收錄桐城派作家著作中僅見書目未見成書的著作名稱,以書名立目,注明作者和已知資料,并交代書名和資料的原出處(書名、卷數(shù))。存目著作附于成書著作條目之后,以備查考。

(四) 文論編

文論是桐城派的核心與理論基礎(chǔ)。本編收錄桐城派作家重要文論觀點,擬從代表重要文論觀點的術(shù)語、固定詞組,以及闡述其文論觀點的文章著作兩方面立目,釋文互為補充,互相參見。

1. 主要文論觀點和名詞術(shù)語

收錄桐城派作家文章學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名詞術(shù)語,以詞、詞語、固定短語立目。如“古文與駢文”“古文與時文”“義法”“雅潔”“義理、書卷、經(jīng)濟”“道、法、辭”“有定之法、無定之法”“義理、考據(jù)、辭章”“道與藝合、文與質(zhì)備、天與人一”“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陽剛之美、陰柔之美”“義理、辭章、經(jīng)濟、考據(jù)”“神氣說”“因聲求氣”“論文十貴”“清真雅正、澄清無滓”“桐城家法”“以文論詩”等。需要從桐城派文論著作和研究桐城派文論的著作中廣泛輯錄,并對其豐富內(nèi)涵做出客觀、精確、簡明的解釋。

2. 重要文論作品

(1) 桐城派作家闡述桐城派文論思想的重要文章。如方苞《又書貨殖傳后》、劉大櫆《論文偶記》、姚鼐《述庵文鈔序》等,以文章標題立目,釋文對文章的性質(zhì)、主要內(nèi)容及其影響做出扼要介紹,若其中主要文論觀點已另立條目,可與其相關(guān)互見。如“又書貨殖傳后”參見“義法”。

(2) 桐城派作家的文論專著和文論筆記等著作。如《昭昧詹言》(方東樹)、《文學研究法》(姚永樸)、《春覺齋論文》(林紓)等,以書名為詞目,釋文內(nèi)容包括作者、文章或著作性質(zhì)、寫作背景、內(nèi)容述要、意義和影響等。(“著作編”中立目與此處互見,以此為主條。)

(五) 研究評論編

1. 名家論桐城派

晚清以來諸多著名作家在有關(guān)著作和文章中發(fā)表過對桐城派有重大影響的評論。其觀點具有尖銳性、多樣性和歷史性的特點,本書擇取政壇、文壇著名人物對桐城派的多種評論,如實摘錄引述,以“王先謙論桐城派”“胡適論桐城派”“陳獨秀論桐城派”“錢玄同論桐城派”“梁啟超論桐城派”“章炳麟論桐城派”“傅斯年論桐城派”“劉師培論桐城派”“朱光潛論桐城派”“郭紹虞論桐城派”等為詞目,釋文選擇其代表性的觀點,可以原文摘引和述引結(jié)合并舉,忠于原作、不做評議,并注明言論發(fā)表時間與出處。篇幅文字相較其他條目可適當放寬。

2. 觀點術(shù)語

收錄后世對桐城派研究評論中產(chǎn)生并流傳(被援用)過的觀點術(shù)語和名言名語,如“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清真雅正”、“別樹一宗”(《清史稿文苑傳》)、“空疏浮淺”(漢學家語)、“谫陋庸辭”(駢文家語)、“桐城謬種”、“十八妖魔”等。應有語源來歷和約定俗成性。

3. 重要論文

對于在桐城派研究史上具有重大創(chuàng)見、有較大學術(shù)影響(可參考其被引用率)的論文作品,分不同歷史階段選擇有代表性者收錄,對其論文的新觀點、新見解及其學術(shù)影響扼要地做重點介紹。

4. 研究專著

收錄民國以來研究桐城派及其作家作品的全部學術(shù)專著。如《桐城文學淵源考》(劉聲木)、《桐城文學撰述考》(劉聲木)、《桐城文派評述》(姜書閣)、《桐城文派述評》(吳孟復)、《桐城文派論》(梁堃)、《桐城派》(王鎮(zhèn)遠)、《桐城文派》(王獻永)、《桐城古文學派小史》(魏際昌)、《林紓評傳》(張俊才)、《姚鼐與乾嘉學派》(王達敏)、《桐城派三祖年譜》(孟醒仁)、《姚瑩年譜》(施立業(yè))、《桐城派姚門五大弟子研究》([韓]金慶國)、《陽湖文派研究》(曹虹)等。論文集一般不收。

(六) 文化遺存編

本編收錄與桐城派及其著名作家相關(guān)的古跡文化遺存。包括物質(zhì)遺存和文化遺存。

1. 物質(zhì)遺存

桐城派名家生前生活過的故居軒閣、園林堂廡等遺存遺址(含故址)。如“姚鼐故居”“姚瑩故居”“惜抱軒”“慎宜軒”“南山橋”“半山閣”“竹葉亭”等。

桐城派作家生前創(chuàng)辦或主持、主講其中,造就多才并以此而著名的書院學堂,如“敬敷書院”“蓮池書院”“桐鄉(xiāng)書院”“桐城中學”等。

桐城派著名作家身后的冢墓、祠堂等建筑遺存。如“戴名世墓”“教忠祠”等。

2. 文化遺存

主要是桐城畫派書畫家遺存的書畫作品。如張若靄《疏影寒香圖》(現(xiàn)藏故宮)、張若澄《秋林疊峰圖》、姚元之《花卉四吊屏》(藏市博館)、吳廷康《耄耋大年圖》等。

(七) 附錄

《桐城派作家?guī)煶嘘P(guān)系圖》《桐城派作家籍貫分省一覽表》《桐城派研究重要活動一覽表》等。

以上六個部分并附錄,以桐城派作家、著作為主體,桐城派文論為核心,攬括時間上的桐城派的發(fā)展史、研究史和空間上的桐城派文化遺存,薈萃桐城派文化精華,必要時尚可選配部分插圖,成就一部規(guī)模150萬字以上、知識性與學術(shù)性兼?zhèn)涞墓ぞ邥?/p>

辭典在我國古代屬于儒家經(jīng)典的范疇,最早的辭典《爾雅》就與《周禮》《論語》等并列于《十三經(jīng)》之中,可見古人對辭典的重視,也說明辭典非同于一般著作,后世稱為“詞(辭)典”的書,都應是具有“標準、法則、典范”意義的書?!洞筠o典》應當成為學習和研究桐城派標準的、具有典范意義的工具書。不僅在宏觀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上要與桐城派宏大精深的規(guī)模相適應,更應在微觀的收詞、釋義上達到詳備、豐富、客觀、準確的要求,實現(xiàn)學術(shù)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要達到這一質(zhì)量要求,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很多難點要突破。

首先是廣輯資料。資料是辭書編纂的基礎(chǔ)?!洞筠o典》結(jié)構(gòu)合理、內(nèi)容廣博,它的編寫基礎(chǔ)必須建立在桐城派全部作家、著作和研究成果之上。民國劉聲木《淵源考》與《撰述考》兩書,廣輯桐城派作家、著作,“考其師承,錄其名氏,括其生平,詳其著作,提示傳記、評論之所在,兼具‘學案’、‘目錄’、‘索引’之作用”,從桐城派作家隊伍和著作撰述兩方面為《大辭典》的編纂提供了一個切實可用的索引和工具。但在其收錄的桐城派1000多名作家、5000余部著作中,后人有所研究的作家或??闭磉^的著作,均不超過10%,即有90%以上的作家和著作沒有今人的研究成果可供我們吸收和借鑒,要把它們逐條編入《大辭典》,就必須依靠深藏于各地圖書館古籍書庫中塵封的桐城派古籍。如“作家編”條目的釋文,要去搜集這位作家的生平事跡資料,包括同時代人為其所作的傳記、事略、碑銘文等,從中摘取撰稿所需資料;“著作編”條目的釋文,更是要查閱該著作原本圖書,即便不能細讀全書,也要查勘其版本、卷數(shù),翻閱其序、跋、題記,了解其成書經(jīng)過、版本源流、內(nèi)容大要和相關(guān)評論,方能撰寫出介紹該著作的釋文條目。在此過程中,《淵源考》《撰述考》只能作為我們的線索和工具,必須由此擴而大之并深入研究,方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結(jié)果。

作家編、著作編如此,其他各編莫不如此。“文論編”要從浩瀚的桐城派文論著作和后人桐城派文論研究成果中去發(fā)現(xiàn)和提取其文論的精華,探尋合適的立目形式;“研究評論篇”則要從數(shù)百年桐城派研究史中搜尋摘錄各家各派對桐城派的評論觀點及其典型言論;而“文化遺存編”則需要在廣泛了解桐城派名家生前活動軌跡的基礎(chǔ)上,通過古今地方志、文物志等典籍去搜尋他們在各地的文化遺存,必要時可能還要做一些實地考察?!洞筠o典》是一項開拓性的研究工作,沒有現(xiàn)成的道路可走,沒有多少前人的成果可資借鑒利用,只能篳路藍縷,拓荒而行。

其次是求真求精。求真求精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辭書編纂并非資料匯編,也非前人成果的剪貼拼湊。辭書編纂是嚴格謹慎的科研活動,編纂的是編纂者的“研究結(jié)果”,需要的是科學研究求真求精的態(tài)度和精神,打造精品辭書尤其如此?!扒笳妗笔菍Y料而言。對于各方面取得的撰稿資料,必須經(jīng)過一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辨析功夫,剔除其錯誤的或虛假的成分,吸收其合乎實際的科學的精華,為撰寫釋文所用。當今的網(wǎng)絡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查檢資料的很多便利,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其訛誤差錯相沿成習者不可勝數(shù)。以各家網(wǎng)絡的人物條目而言,其生平經(jīng)歷、生卒年等常見差錯失實,甚至相互矛盾。近查歙縣“不疏園主人”汪梧鳳(劉大櫆弟子)資料,網(wǎng)上關(guān)于其生卒年就有1725—1773、1726—1773、1726—1771等三種以上說法,其卒年有“四十九歲”說和“四十七歲”說,哪種說法正確?《大辭典》不可隨意,必須通過第一手資料查核考證。所以對于網(wǎng)上資料不可盲從,即便為確定一個數(shù)字花費半天、一天乃至更多功夫,若能避免一處差錯,也是勞有所值?!扒缶笔菍ξ淖直硎龆?。在辨析取舍資料的基礎(chǔ)上,按照《大辭典》體例要求,形成釋文初稿,尚需對文字表述反復推敲,使之更貼近實際,表述更為準確、精練。辭典不是記敘文和論說文,既不能鋪敘也不用推理,要的是編者對該事物的研究結(jié)果,而且條目的篇幅字數(shù)必須有一定的限制,要用最少的文字給讀者以盡可能多的信息,必須確切可靠。

要把《大辭典》打造成桐城派研究之精品辭書,是一項極其艱巨而有重大意義的工作。精品辭書之“精”,不僅在于印刷紙張之精良,裝幀設(shè)計之精美,主要的還在于框架結(jié)構(gòu)之科學合理,收詞立目之豐富詳備,條目釋文之準確精練,只有這些方面都一絲不茍地落實了,才能經(jīng)受社會實踐的檢驗。

附注

方苞.與孫以寧書.∥方苞集(上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63。

劉聲木.桐城文學撰述考·序.∥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合肥: 黃山書社,1989: 379。

劉大櫆.論文偶紀.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3—4。

姚鼐.述庵文鈔序.∥惜抱軒詩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1。

吳孟復.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撰述考·序.∥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合肥: 黃山書社,1989: 3。

(安徽大學文學院合肥230601)

(責任編輯郎晶晶)

猜你喜歡
大辭典桐城派桐城
A knowledge-guid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ed approach for herb recommendation?
桐城三祖?zhèn)饔浳膭?chuàng)作之差異探微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11-08 08:26:25
桐城派的山水書寫與文脈傳衍
天中學刊(2022年3期)2022-07-27 05:52:52
周作人“桐城派”批評之梳理與反思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研究述評
融通諸體的桐城派文學理論
淺析桐城歌的藝術(shù)特征
黃河之聲(2020年10期)2020-12-07 09:08:33
敦煌藏文文獻P.T.2第一部分譯注
安徽桐城六尺巷
《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8
高陵县| 北海市| 临夏县| 科技| 新沂市| 南投市| 彩票| 宝应县| 九龙城区| 克山县| 佛冈县| 福贡县| 肃北| 凌源市| 五台县| 闸北区| 汤原县| 英德市| 大余县| 左权县| 都安| 固安县| 托里县| 牟定县| 株洲市| 遂昌县| 高雄县| 井研县| 白水县| 和平县| 武平县| 玛多县| 赣州市| 金昌市| 辽宁省| 岳阳市| 百色市| 太谷县| 康保县| 桦甸市|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