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在福建漳浦縣畬鄉(xiāng)湖西碩高山下,有個南宋末年皇族閩沖郡王趙若和流亡避難隱居的一個古城堡,俗稱趙家堡。走進趙家堡像模像樣的小城門,沒有人要我買門票,迎面是低矮的瓦房和石板路上隨時都要小心的牛糞,沒有旅游圖,我只好信步而去。左顧右盼中,忽有巖刻“讀書處”映入眼簾,雖然這塊巖石之下雞鴨成群,但那遒勁氣派的書法讓我覺得趙家堡并非普通的鄉(xiāng)村。恰好此時一個瞪著好奇眼睛的小男孩出現(xiàn)在我面前,很快,他便成了我的免費向導。在“讀書處”背后有一座翠竹掩映,以假山、石筍、石桌綴飾的庭院,此時鐵門緊鎖,唯有耐不住小院寂寞的碩紅桑椹出墻招搖。此處的優(yōu)雅一如豪宮別墅的園林建筑,與周圍炊煙裊裊的平俗民居有天壤之別,這在我心中留下一個有待探詢的問號。
跟在小男孩身后,沿曲折的土路穿行。不一會兒就走上長約百米,寬約三米的石板道,石板道右側是面積達一千多平方米的廣場,左側是一個被當?shù)厝朔Q為“官廳”的建筑群,“官廳”五座,每座五進30間,最后面為二層樓,是內(nèi)眷住宅,俗稱梳妝樓。這里壯觀合理的建筑布局,與我剛才看到的無規(guī)則民房形成鮮明的對照,這里寄寓了趙家后裔緬懷始祖建都汴梁的深切感念。在小山坡上,回望古橋、流水、翠竹,疑是漫步于蘇州古典園林之中。
沿途看了“墨池”碑刻、岣嶁碑、廢圮古墻之后,走進了“完璧樓”中。樓中有一個管理員,除出售旅游門券外,還兼售《趙家堡介紹》。直到讀了導游冊,才對這里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南宋滅亡后,宋宗室、閩沖郡王趙若和等逃到漳浦避難隱居。到明萬歷年間,其第九世孫趙范考中進士,在歷任知州、戶部郎中等職后便在湖西鄉(xiāng)修樓筑堡,聚族而居,其子趙義承父業(yè),又擴建外城,形成目前面積約半平方公里的城堡規(guī)模。顧名思義“完璧樓”三字乃取“完璧歸趙”之隱義??梢哉f,堡的布局立意處處懷趙宋皇室之舊,取汴京古建之風,雖然寄托的只是末代皇家后裔“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無奈情懷,卻也其情可憫。
陽光越來越熾熱起來,我本想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卻不得不將自己繼續(xù)關在空調(diào)車里。這一狀況到了漳浦縣古雷半島后才改變,因為我要棄車登船了。這船平時是裝魚的,今天客串載人。
舟行海上,風從四面八方吹來,心中的紅塵欲念也暫時躲避。不時有水母游弋于我的視野里,海水很清,有很多魚。在海上漂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碧波簇擁的紅嶼。翻越一座山巒,海蝕地貌就旖旎地鋪展在視野里。通常我都以鐵石來比喻人的無情和冷酷,可是紅嶼上的石頭卻柔得可以繞指。幾百萬年來的海風波濤侵蝕了紅嶼上的花崗巖表面,使之風化成紋跡形態(tài)各異、錯落有致的幾何圖案,猶如現(xiàn)代派的抽象畫。紅嶼上最奇特的景觀要數(shù)風動石。風動石是花崗巖石蛋地貌的一種特殊類型,因石蛋的根部與基座的接觸面積很小,給人一種大風吹來搖搖欲墜的感覺。
再往前行,就是漳州土樓了,它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qū)建筑”。它起源于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
以前在圖片上見過燦若梅花綻放的田螺坑土樓群,可當真實景色跳入眼簾時,我還是為之驚嘆不已。那是幾代山里人沿山勢建構起來的居所,前后時差百年,以一座清嘉慶年間建的方樓“步云樓”居中,四周圍建著“和昌”“振昌”“瑞昌”“瑞云”幾座圓樓。事先沒有刻意規(guī)劃,整個土樓群居高鳥瞰形似梅花,造型奇特,組合美妙,疏密得體,錯落有致,完全是一種神奇的巧合。
田螺坑土樓群跟其他土樓一樣,采用以生土為主的建筑料,再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jīng)反復糅合、舂壓、夯筑而成。土樓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存貯、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土樓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每座土樓可居住200至700人。
我進入橢圓形的“和昌樓”,喜慶氣氛撲面而來,鄉(xiāng)民們正忙著殺雞鴨、切竹筍……一位大姐笑容滿面地告訴我,她弟弟明天結婚。她還介紹我與新郎認識,寒暄之后才知此樓里住的都是劉姓人家,與我同宗。像展示自己得意作品似的,主人熱情地邀請我到三樓的洞房瞧瞧。踩著咯咯作響的樓板,穿過雜亂堆放著脫漆椅子的樓道,出現(xiàn)在眼前的竟然是頗有現(xiàn)代氣息的洞房,一群小孩正圍在背投彩電前看卡通片。
田螺坑五座如花的土樓中,被歲月熏黑的舊木板和木板上的紅春聯(lián)洋溢著陳舊而美好的氣息。高懸在樓道和木柱上的青蔥菜籽、竹編籮筐,或互倚,或列隊,或相望,隨意中構成了土樓人家美麗的裝飾;凌亂的瓦礫,晾曬的衣物,在庭中悠閑漫步的雞鴨,拎著水壺放到煤爐上的老者,則讓人觸摸到他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平俗生活的脈搏。
“振昌樓”邊有一家土樓飯店,提供給游人的午餐均屬山野之味,芋心地瓜、酸菜春筍,連清炒土雞蛋都香得讓人心醉。我喝了鴨湯,就非要買幾只鴨帶回湖北,聽說這些鴨子是吃田螺長大的,味道之純正前所未有。鄉(xiāng)民見來了城里的購物狂,就拿出用野生植物做的年糕,自家晾曬的平菇等干貨,向我兜售。我真希望,田螺坑土樓群的旅游開發(fā)不要過頭,應如村里的野味給游人可以咀嚼的味道。
編輯:劉建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