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網絡輿論中的道德綁架及其規(guī)避措施

2016-03-28 23:15琚亞兵
關鍵詞:道德行為網絡媒體網民

琚亞兵

(新疆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7)

論網絡輿論中的道德綁架及其規(guī)避措施

琚亞兵

(新疆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7)

網絡輿論借助網絡媒體傳播的快速性及受眾基數大的優(yōu)勢應運而生,但其中的道德綁架亦不容忽視。究其原因,網絡媒體與網民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基礎上提高網民理性認知水平、澄清道德義務界限、加強網絡媒體自我約束和凈化網絡道德環(huán)境是規(guī)避道德綁架的有效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網絡道德建設。

網絡輿論;道德綁架;網絡媒體;規(guī)避措施

隨著我國網絡媒體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網絡輿論在現代輿論傳播中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社會與公眾生活產生了巨大的無形沖擊力,道德綁架就是其中影響之一,應當引起社會與公眾的高度重視與研究,為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獻計獻策。

1 網絡輿論與道德綁架的理論分析

輿論一般是指整合公眾對某社會焦點事件的意見分歧而形成的社會集合言論和公眾共同意見,其傳播形式隨著科技發(fā)展不斷更新,從原始的“前呼輿謣,后亦應之”的口頭相傳,到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輿論平臺,再到當前網絡媒體催生的輿論新生態(tài),大眾表達言論的渠道更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網絡輿論應運而生。綜合而論,網絡輿論是指針對某一特定社會事件以網絡媒體為傳播形式,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力且?guī)в袃A向性的一致言論和意見[1]。

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俗和內心觀念,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來調節(jié)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與規(guī)范的總和”[2]。其以善惡評價為標準和社會輿論的軟約束性特點為基本特征。綁架通常指的是通過強迫手段讓被綁架者做一些違背自己自由意志的事,大部分指的是與法律背道而馳的事情,綁架具有強迫性與要挾性。因此,所謂的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為砝碼,借助廣大群眾的同情心和所謂的社會價值去煽動、脅迫他人或群體做出道德行為選擇的一種行為,如果不做則會遭到道德和輿論的譴責,結果“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事后則會感到內心不安”[3]。典型的如早些年劉福成為女兒治病向富豪求助捐款事件,《華商晨報》對此進行了特別報道,對出手幫忙的富豪盛贊尤嘉,對不愿幫助或沉默者變相道德批判。

綜合以上分析,網絡輿論中的道德綁架是指以網絡媒體為平臺,基于某一特定社會事件,以其自我認定的道德倫理標準,給當事個人或群體形成輿論壓力,脅迫其做出符合大眾輿論傾向或停止違背大眾輿論傾向事情的行為,是一種愿望的道德。

2 道德綁架的構成要素

道德綁架是由道德綁架主體、道德綁架對象和道德綁架行為三大基本要素構成。

2.1 道德綁架主體

道德綁架主體是指實施道德綁架的個體或群體。它有兩種類型:一是身處困境的個人和群體以及在整個事件中支持救助行為的網絡媒體與網民;二是積極反對違背大眾輿論傾向行為的網絡媒體與網民。道德綁架主體的道德影響力越大,道德綁架越能得手。道德綁架主體能否有效,主要在于能否掌控對他人進行施加道德壓力的網絡輿論。因此能掌控并發(fā)動輿論的網絡媒體與發(fā)表不當言論的網民最有可能成為道德綁架者。道德綁架事件中,網絡媒體的導向作用與網民的言論影響至關重要,幾乎所有的道德綁架都是在網絡媒體與網民的影響下產生,這種網絡輿論影響有時會歪曲被綁架者原初的意愿,使原本是個人間的私事行為演變成公眾之下的道德綁架,并有越演越烈的勢頭。道德綁架事件如果是應受譴責的,那么受譴責的應當是道德綁架主體即起主導作用的網絡媒體和發(fā)表不當言論的網民。

2.2 道德綁架對象

道德綁架對象是指道德綁架過程中被綁架的個人或群體。在網絡輿論力量如日中天的信息時代,無論個人或是群體都有成為道德綁架對象的可能性,當然富人、明星、有名的公眾人物的可能性會更大,因為他們是網絡媒體和網民輿論的焦點,并且被公認為是社會責任的擔當者。而普通人在做出違背大眾輿論傾向的行為時,才有可能是道德綁架對象。由于當事人或群體看重、顧忌自身在社會中的道德形象影響,不得不屈服于網絡媒體和網民的輿論導向,道德綁架對象越是順從,被道德綁架的可能性就越大。

2.3 道德綁架行為

道德綁架行為是指道德綁架過程中道德綁架對象依照道德綁架主體要求意向所做的行為。道德綁架主體認為此類行為是道德的,實質是道德綁架主體依據自己的道德準則脅迫道德綁架對象做出的行為,典型的如網絡輿論給司法工作帶來的壓力與影響;另一種此類行為可能是要求道德綁架對象停止違背大眾輿論傾向的非道德行為。非道德行為不帶有道德判斷的性質,只有在與大眾輿論傾向相違背時,才會成為道德綁架主體要求停止的行為。道德綁架主體要求履行的行為不是不道德的行為,一般情況下是道德的行為;道德綁架主體要求道德綁架對象停止與大眾輿論傾向相違背的非道德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我們不能借網絡輿論的無形力量,以道德的名義來要求他人履行不道德行為或停止與大眾輿論傾向相違背的非道德行為。

3 道德綁架的原因分析

網絡輿論中道德綁架的發(fā)生是有根本原因的,從網絡信息的發(fā)布和受眾兩方面論,既有網絡媒體的錯誤導向,也有網民不可推卸的責任。

3.1 網絡媒體的錯誤導向

發(fā)布客觀且真實的新聞事件是網絡媒體的職責,其客觀性要求網絡媒體是公正性的中立者,對新聞事件不作輿論引導與價值評判。在生活快節(jié)奏和信息便利化的今天,大多數網民都喜歡接受道德價值已經明朗化的新聞事件,從而能夠短時間內作出道德評價。特別是有關道德評判的新聞事件,經過網民的快速道德評價與輿論引導,很容易被大肆渲染傳播[4]。網絡媒體在發(fā)布新聞事件時極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帶上有色眼鏡有意無意地對客觀事實作出非理性的道德審判,并對這些新聞事件的性質進行歸類評價,使得網民在接受網絡媒體的道德評價過程中產生歪曲的輿論與誤導,道德綁架從而發(fā)生。

3.2 網民的認知差異

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每個人的家庭狀況、教育背景、生活環(huán)境等各種綜合因素的不同,網民的道德認知也難趨一致,這很容易讓網民在評判新聞事件過程中把自己的主觀道德判斷強加于人,依自己的道德認知做出不負責任的道德評價。但網民忽視了我國是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國家,憲法規(guī)定每個人的合法權利神圣不可侵犯,當網民以自己的道德認知為標準,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帶有主觀性的道德評價,并因此要求其履行自認為的道德行為或終止與自己的道德認知標準相矛盾的行為時,是否意識到自己無形中已經將他人的道德義務放大甚至造成了對他人權利的踐踏?筆者傾向于個體道德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成為用來衡量他人道德行為的標桿。

3.3 網民的從眾跟風

網絡媒體不斷充斥著這樣一種輿論與意見表達,當某特定社會事件與大多數網民的輿論傾向相矛盾時,會迅速形成與大多數網民道德認知一致的道德評價。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為網民自由發(fā)表言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平臺,其傳播速度快、受眾基數大的特征使得網絡媒體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輿論,對于已發(fā)表的不當輿論,網民甚至可以不予考慮自己所背負的道德責任。即便如此,網絡媒體一旦有某種領袖意見與志同道合的群體相觸碰,就很容易造成群體極端化。網民習慣于接受大多數人認同的道德評價,且往往從主觀的角度出發(fā)來消化這些已經加工過的網絡輿論,這時網民從眾跟風,助長了道德綁架的產生。

4 道德綁架的規(guī)避措施

道德綁架猶如網絡輿論中的一顆毒瘤,如何規(guī)避道德綁架從而更好地構建網絡道德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4.1 提高網民理性認知水平

網民的理性認知水平是規(guī)避道德綁架的必要條件。一個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網民應該遵守基本的網絡道德要求,同時對他人的道德行為選擇也給予尊重。每個人在不違背道德原則規(guī)范的情況下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道德意志進行行為選擇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因為他人道德行為選擇與自己不同,或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對其口誅筆伐。判斷行為善惡與否的標準是看其對他人或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一般情況下,有益于他人或社會的行為就是善的;如有害于他人或社會的行為就是惡的。但是如果某一行為并沒有“有害于”他人或社會,而僅僅是“不益于”他人或社會,是否就可以說是惡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這一問題上持“非善即惡”觀點的人卻不在少數。究其原因,這與網民的理性認知水平有很大關系。尤其是隨著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人們的理性認知水平又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洶涌的網絡民意往往會對當事人形成巨大的壓力,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甚至財產損失[5]。所以,應當通過輿論引導和教育,提高網民的理性認知水平,對他人正當的道德選擇予以應有的尊重。

4.2 澄清道德義務界限

道德義務是倫理學的基本范疇,包括基本道德義務和崇高道德義務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道德義務約束力也不相同,前者具有較強約束力,而后者約束力相對較弱,這是因為道德義務所蘊含的“應該”一詞的含義不同。前者里的“應該”含有“現實必須”的意義,是基于“倫理關系”基礎而論的,如子女應該孝敬父母,否則就是沒有履行道德義務,就是不道德的;后者的“應該”帶有“理想期待”性質,這類道德義務履行與否,以及對其行為選擇的評價,則要依據作為道德主體的“我”與“他人”的倫理關系,以及“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而定,如富人應該幫助窮人,究竟履行還是不履行這種義務,輿論的力量“強制”人們履行道德義務,這就意味著可能將“美德”變?yōu)榱嘶镜赖铝x務。因此,需要澄清道德義務的界限,將基本道德義務與崇高道德義務區(qū)分開來,對于道德認識和道德選擇都至關重要。

4.3 加強網絡媒體自我約束

網絡媒體是網絡輿論中道德綁架的主要實施者。面對某特定社會事件,網絡媒體有針對性地對某個人或群體提出道德倫理要求,從而使其迫于輿論壓力和社會形象的考慮,最終選擇他們并不情愿做或者不屬于他們道德義務的行為。網絡媒體憑借傳播速度快和受眾基數大的優(yōu)勢,易形成強有力的輿論攻勢。當事人深陷其中,只好按照“綁架者”的愿望行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道德行為的權利,但道德綁架使得當事人別無選擇;否則就會受到道德譴責,其自身的形象或聲譽也會受到影響。網絡媒體成為道德綁架實施者的主要原因是其掌控著網絡輿論的大方向,正是這種掌控權給網絡媒體提供了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便利,以“道德”的借口干涉私人的道德權利。無論任何人或網絡媒體,都無權要求他人讓渡出原本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去彌補他人或社會的利益,除非這個人是自愿的。即便這樣,也不能將此視為讓渡人的道德義務。我們應該做的是褒獎他人的崇高道德行為,而不是因為沒有做崇高道德行為而對其譴責。所以網絡媒體要加強自我約束,以不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為底線,避免成為道德綁架的始作俑者。

4.4 凈化網絡道德環(huán)境

“康德指出以理性決定意志去實踐的道德是自律;以經驗為條件法則之下的事實存在是他律。”[6]本文的自律意指在道德綁架整個過程中網絡媒體和網民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客觀態(tài)度,嚴以律己;他律意是指危害到他人合法權益時,網絡媒體和網民要接受社會和法律的處罰。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對輿論產生及傳播的管控相對寬松,是一個虛擬開放的大環(huán)境,為道德綁架的滋生提供了空間。網絡輿論中的道德綁架已日益成為網絡文明建設的一大詬病,對道德綁架的規(guī)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大對違反網絡道德行為的處罰力度,從根源上嚴格約束網絡媒體對新聞事件報道與發(fā)布的動機,加強管理網民互動中發(fā)表的不當言論,實行責任制度,這需要網絡媒體和網民高度重視,無論是媒體發(fā)布信息還是受眾者接受輿論,都要自覺成為網絡輿論平臺公序良俗的忠實參與者和維護者,從而凈化網絡道德環(huán)境。

[1]李瓊瑤.網絡輿論的現狀及引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2):79.

[2]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14.

[3]徐建琴.論道德綁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 (11):34.

[4]王譽俊.網絡新聞生產中的道德綁架現象與規(guī)避[J].新聞世界,2016(4):82.

[5]郝其宏.網絡群體性事件概念解析[J].齊魯學刊,2013 (1):98.

[6]張民平.論媒介社會化與網絡道德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3(4):26.

責任編輯 周斯韻

Moral Kidnapping and Workaround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JU Yab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4,China)

The rapidity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by network media and accepting by large people emerges,but the moral kidnapping should not be ignored.Network media and netizens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i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moral,th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o improve the rational cognitive level of netizens,clarify the boundaries of moral obligations,strengthen the self-discipline of network media and purify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moral.

internet public opinion;moral kidnapping;network media;workarounds

G206

A

1674-5787(2016)06-0040-04

10.13887/j.cnki.jccee.2016(6).12

2016-10-02

琚亞兵(1985—),男,河南許昌人,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倫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倫理學理論與應用。

猜你喜歡
道德行為網絡媒體網民
網絡媒體記者走進山西農谷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新聞互動傳播探索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生負性影響
網絡媒體在輿論管理中的作用及應用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網絡媒體新聞宣傳工作
遠和近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有感“網民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