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銀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及護理
●劉雪銀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藥物對血壓的影響及護理。方法:隨機選擇新入院首次服藥患者、首次服藥后第一次加藥及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各40例,通過測量臥位與立位時上肢血壓進行分析,同時并進行相應護理。結果:首次服藥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26.7%,第一次加藥后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3.3%,長期服藥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6.7%。結論:新入院首次服藥患者較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應加強觀察及護理,防止或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
抗精神病藥;體位性低血壓;護理干預
藥物治療是精神病患者主要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患者常發(fā)生心動過速或過緩、毛細血管擴張、血壓降低、靜脈血栓形成及體位性低血壓等心血管疾病[1]而體位性低血壓較常發(fā)生[1,5],輕則患者感到頭暈、黑蒙不適,重則跌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體位性低血壓早期發(fā)現(xiàn)及積極有效的預防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精神病患者首次服藥、服藥后首次加量及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后血壓變化情況以及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情況,并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6年1月—2016年8月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均符合文獻[2]中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均無心腦血管疾患及可能影響血壓的軀體疾患;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腦電圖及體查均正常。均為男性,年齡16—68歲,平均 42.3 歲,其中長期服藥(服藥時間超過3周)40例,首次服藥(首次住院第一次服藥后)40例。
1.2 測量方法
選固定式水銀柱血壓計,專人負責測量,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對80例患者在午睡起床前測其上肢臥位及立位血壓各2次,取均值并記錄,以保證測得血壓數(shù)值準確無誤。
1.3 直立性低血壓診斷標準[3]
患者從臥位轉變?yōu)橹绷⑽粫r血壓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5mmHg以上者;患者從臥位到直立位后出現(xiàn)頭暈、黑蒙、暈厥等腦缺血癥狀;立位時血壓下降超過2min。
首次服藥40例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為26.7%,第一次加藥后40例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3.3%,長期服藥40例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6.7%。首次服用抗精神病藥患者較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
3.1 確定重點病人
有臨床研究與此結果相符,首次服藥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43%,明顯高于長期服藥患者,50歲以上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40%,明顯高于50歲以下患者[4],同時藥物劑量越大,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越高[5],也就是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藥時要從小劑量開始,首次服藥及年老體弱的患者要加強看護,服藥前做好后解釋。
3.2 測量血壓
患者用藥前后應測量和記錄臥位、立位血壓各1次。服藥過程中,觀察患者在轉變體位時,尤其是由臥位、蹲位變?yōu)橹绷r有無頭暈、黑蒙、暈厥癥狀,加藥改藥時及時測量血壓,根據(jù)血壓變化針對性調整藥量,避免發(fā)生跌倒或意外事故。
3.3 避免便秘
精神科藥物容易引起便秘,應做好預防護理,如一旦發(fā)生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以防患者蹲位時間過長。
3.4 指導起床三部曲
指導患者起床時按照3個30秒:可先睜開眼睛在床上躺30秒,然后慢慢起來,再在床上坐30秒,隨后站起床邊站立30秒,最后再慢慢行走。每日在晨起、午睡、夜間入睡前都會加強宣教。
3.5 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處理
一旦發(fā)生,應立即將其就地平臥或抬高下肢30℃,同時匯報醫(yī)生,測血壓、脈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并準備好急救用品和藥物。如平臥后血壓及意識仍不恢復,遵醫(yī)囑給升壓藥或給中樞興奮藥。血壓持續(xù)不升者,應給輸液、給氧,禁用腎上腺素,因腎上腺素使用后加重低血壓反應。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廣濟醫(yī)院)
[1]張明園.精神藥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4.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4].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
[3]孟寶珍.體位性低血壓的控制方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2,11(1):33
[4]何雪芳.抗精神病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14(8):113.
[5]張麗,馬洪霞,孫秀娟抗精神病藥所致直立性低血壓的動態(tài)觀察[J]葉1國實竹j護理雜志,2003,19(11):13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