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林夏
(1.河海大學 文天學院, 安徽 馬鞍山 232001;2.馬鞍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馬鞍山 232001)
?
“慕課”引發(fā)的變革與發(fā)展的隱憂
李慧芳1,林夏2
(1.河海大學 文天學院, 安徽 馬鞍山 232001;2.馬鞍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馬鞍山 232001)
摘要: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慕課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但不能忽視實施慕課可能存有某種隱憂。慕課盈利的發(fā)展趨勢不利于健康教育生態(tài)的營造,慕課作用的神化否定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
關鍵詞:慕課; 慕課與微課的區(qū)別;慕課引發(fā)的變革;慕課發(fā)展的隱憂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化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信息爆炸的新世紀,網絡教育是21世紀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熱點,任何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現(xiàn)都會為課堂教學開辟新途徑,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v觀各種網上視頻公開課和近幾年興起的微課、慕課,這些教育技術正順應了21世紀教育現(xiàn)代化、國際化、全民化的發(fā)展趨勢。
然而,微課、慕課的興起是否真的如一些大家預言的那樣,“由于慕課的興起,50年后世界上只剩下10所大學傳遞高等教育”,“高校不順應潮流就會遭遇滅頂大災”。筆者在查閱有關慕課的文獻之后,發(fā)現(xiàn)很多學者似乎神化了慕課的作用。相比之下,筆者更贊同圣母大學教授帕特里克·迪恩所言,慕課并不是激進的革新,它只不過是幾十年來大學追求現(xiàn)代化的一些趨勢的自然延伸而已。如今,慕課正在國內高校應聲而起,但是有很多高校教師對慕課知之甚少,甚至是非常陌生,還有些老師混淆了慕課與微課的概念。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梳理出慕課與微課的區(qū)別、慕課的實質性突破、以及它在我國教育系統(tǒng)中實施可能存在的隱憂。
1 慕課的發(fā)展
風靡全球的慕課是MOOC的英譯名,全稱為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次提出“慕課”這一術語的是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戴夫·科米爾和國立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院布賴恩·亞歷山大[1],隨之在美國頂尖高校以及全球如雨后春筍般開展了起來。慕課的建設需要借助網絡平臺來實現(xiàn),Coursera、Udacity、EdX是目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慕課”平臺,語言以英語為主。我們國家第一個開始參與慕課建設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緊接著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紛紛宣布加入。2013年9月,北京大學就開設了4門慕課開始了全球教學。到目前為止,參與慕課建設的高校一般都是國內的一流大學。
吳萬偉在《慕課熱的冷思考》一文中稱“2012年是國外意氣風發(fā)的慕課年,2013則是慕課頻遭失敗和質疑的一年[2]?!倍覀儑鴥雀咝D秸n的建設卻在質疑的一年中掀起陣陣浪潮。這也許體現(xiàn)了我們的大學管理者和教授們對慕課的肯定,抑或是在慕課建設的探索中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改革。
2慕課與微課的區(qū)別
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是眼下教學改革的熱門詞,吸引了很多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以及與同行進行交流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不少人混淆了慕課與微課。譬如:王秋月在《專題研討》期刊上發(fā)表的《“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一文中提到:“事實上‘慕課’所提倡的“先學”已不是新課改意義上的‘先自學’,而是‘先聽課’。所謂“先學后教”,是在老師沒有講授之前讓學生自學課本,并特別強調在課堂上自學,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再進行點撥。而現(xiàn)在的‘慕課’是‘先聽課’......[3]”,從這段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混淆了“慕課”和“微課”。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門“慕課”其實就是一門在線課程,它融合的是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和學生都不需要出現(xiàn)在教室里,學習者自由地選擇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在線完成學習最終通過參加考試拿到學分。而微課才是“用在課前,可以結合學習任務單實現(xiàn)導學功能,即幫助學生預習重點、難點和需要事先學習的內容[4]?!?/p>
黎加厚教授對微課定義如下: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5]。我們可以理解為微課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視頻為教學載體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進行整合。而慕課則是基于現(xiàn)實的網上課堂教學,屬于正式學習范疇。如果我們說微課是整個教學組織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慕課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
慕課與微課既有聯(lián)系又有本質性的區(qū)別,微課在慕課浪潮下興起,我們要對慕課與微課要有基本的認識,只有這樣這些新興的網絡資源才能健康持續(xù)有效地發(fā)展。
3慕課引發(fā)的三大變革
較之以往的網絡公開課,慕課的不同之處不僅在于它是免費的,最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學習的整個過程。任何學生都可以通過慕課平臺,自由地獲取學習資源、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在線學習者交流分享觀點、了解學習進度,并且可以通過參加考試最終拿到證書。另外,“慕課”不僅讓別人看到學習者學了什么,還能記錄其學習過程,評價其學習情況,檢驗其準確掌握知識的程度[6]。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筆者認為慕課有三大顯而易見的轉變。
3.1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的轉變
李斐指出“慕課”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這個平臺試圖將傳統(tǒng)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活動轉移到互聯(lián)網平臺,讓更多的學習者在這個虛擬的教室里自由的學習[7]。慕課模式的發(fā)展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原有的職能,教師和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只要你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你就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免費享有世界頂尖大學的精英課程。慕課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大學的圍墻,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了高校聯(lián)合辦學的發(fā)展步伐。這樣一來,國與國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資源的共享成為現(xiàn)實。慕課的開放性、快捷性為廣大的學習者提供了嶄新的渠道。
3.2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
我們的教學改革一直都在呼吁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慕課的出現(xiàn)真正促使了這一目標從理想轉為現(xiàn)實。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還是教師一味地在講授,學生被動地在聆聽。雖然也有些許的互動,但互動的形式大都是授課老師提前設置好的問題,學生機械地回答,抑或是教師就課堂隨想到的開放性的問題,由于學生的緊張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根本談不上思維火花的碰撞。慕課除了可以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自主安排學習進度還可以自由地與老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互動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換句話說,慕課平臺上的學習真正地聚焦于學生的“學”,賦予了學習者更多的自由,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學習者能以較高的自主學習精神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充分利用慕課資源,慕課就成功地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到慕課平臺上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3.3教師個體到教師團體的轉變
一直以來,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所以很少有教師集體討論教學方法的活動,即使有也只是形式而已。再加上教學考核關系到教師個人的利益,教師更不愿意坦誠布公的交流想法,這勢必導致了教師合作精神的缺乏,而慕課的建設讓教師協(xié)作精神重新得以發(fā)揮。在慕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中,要求不同的教師擔任不同的角色,他們的密切配合為優(yōu)質慕課的產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為一門慕課要想吸引更多的學習者,它除了對授課教師本人有很高的素質要求外,它還需要知識的創(chuàng)新,這個時候集思廣益往往比個人冥思苦想的效果來得好。
4慕課發(fā)展的隱憂
在這近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慕課建設穩(wěn)步發(fā)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其發(fā)展路程向上觀之, 我們可以看出為改進教育質量,各方教育人士可謂是費盡心思,克服各方面的挑戰(zhàn),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但在肯定慕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正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察覺到慕課發(fā)展道路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隱憂。
4.1神化慕課的作用否定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
我們不否認慕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積極的重大的影響,但也不應該過分夸大慕課的作用,慕課更不會取代大學的課堂。李斐和黃明東指出“慕課的出現(xiàn)可以迎刃而解國內高等學校費盡心機地進行的教學改革、培養(yǎng)模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7]?!蔽覀兊拇髮W有著自己的模式與生命力,任何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使我們的教育得益于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和傳媒,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讓教育技術替代課堂教學。如果一味的盲目跟風,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對慕課的投資和效果要有客觀的認識。
根據(jù)網易公開課的一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觀看“國內高校公開課”的比例僅占13%[8]。這個數(shù)據(jù)是否意味著我們高校的公開課質量差還是我們的教授水平低?近些年,筆者一直在網易公開課上學習,獲益匪淺。國內如此多的免費的優(yōu)質公開課資源,學生不享用,怎么就能斷定慕課的推行就會導致大學的消亡?難道就是因為慕課有互動的平臺,結業(yè)后可以獲得證書?目前,國內不少名牌高校的教師已激情澎湃地投身于慕課建設,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江坦言:與其說是激情,還不如說是迫于危機、壓力。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在擔心我們的大學是不是會真的像學者們鼓吹的那樣再過多少年完全被慕課取代。其實不然,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管進行怎樣的教學改革,都不能忘卻教育有兩大宗旨:除了授業(yè)還有育人。慕課可以授業(yè),但學生人格品德的培養(yǎng)與文化的傳承,是慕課等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育模式所代替不了的。只有通過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我們才可以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而慕課了解的只是學生的成績。
4.2忽略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
如果中國人都去學國外大學的“慕課”,這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沖擊會很大[6]。首先,中國人不會都去學國外的慕課。現(xiàn)在網絡上有引人注目的國外的TED講座,網易公開課上有哈佛教授的公開課。試問有多少中國人觀看了呢?其次,正如比爾蓋茨所言,慕課這種教育方式并不適合每一個大學生。我們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慕課可能給高校帶來的沖擊性的影響,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一方面,慕課對學習對象的要求比較高。目前,“慕課”的眾多學習者更多的是名牌大學的學生和教師,還有就是社會上的精英。有些慕課建設者也打算今后的慕課課程傾向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豐富充足的教育資源是否一定會提高學生優(yōu)異的成績,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呢?慕課的開設對學生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有很高的要求。優(yōu)秀的學生學的輕松,沒有壓力。而對于有的大學生,也許學習往往有始無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慕課的開展還要求構建學生教育技術的使用技能和應用策略的培養(yǎng),這不是短期內可以速成的。如果我們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去追隨慕課,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慕課的學習成為逢場作戲。所以,是不是所有的高校都需要投身于慕課潮流中?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老師可以突破時空和區(qū)域的限制,學習全球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綜合利用慕課教學,強化傳統(tǒng)教育。桑新民等人指出“慕課”所隱含的最重大價值,是引發(fā)了世界名牌大學之間一場極其深刻、激烈的文化教育博弈[9]。這意味著沒有必要讓全民投身于慕課建設。我們國家的一流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建設一些優(yōu)質的慕課,以此將我們國家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此外,還可以擴大教育渠道,占領教育領域先驅之地。
4.3慕課盈利的發(fā)展趨勢不利于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
慕課迅起與美國,美國的教育發(fā)展模式大都是隨著商業(yè)模式發(fā)展,所以追求利益是目標之一。另外,在技術開發(fā)層面,目前的“慕課”課程大多都是依靠IT公司幫助完成,著有影響力的三大慕課平臺之一的Coursera在很大程度上就對企業(yè)產生了依賴性[7]。由此看來,“慕課”的商業(yè)化趨勢發(fā)展是必然的。一旦高校與企業(yè)聯(lián)合起來建設慕課,雖然高校在建設平臺方面省心了,但這樣的發(fā)展容易使高校被企業(yè)控制。企業(yè)為了追求最大收益,可能就會要求學校提供可以為他們贏取利潤的課程。片面追求課程的功利化和商業(yè)化終會違背慕課建設的初衷。
換言之,一旦慕課的發(fā)展以盈利的模式展開,帶著商業(yè)目的,強加于老師和學生身上,這種以商業(yè)投資推動網上學習的實質也許就是旨在期待教育資源批量生產、售出,最終實現(xiàn)利潤的最大化[10]。這樣的話,能否為慕課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圈就成了未知了,慕課的發(fā)展能否持續(xù)也即將成為問題。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產生的土壤,但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取其優(yōu)點,為教育所用,這才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應持的一致目標。微課也好,慕課也罷,任何新興教育模式走進課堂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天花亂墜的炒作有可能只是欺騙了我們,使我們相信如果不追隨潮流就會落后于時代,而事實上,或許卷入潮流的才是少數(shù)派[11]”。
5結語
我們不否定慕課的出現(xiàn)能促進教學相長,能使得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當下,網上公開課、國家精品課程等各種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比比皆是,但并不是像大家預想的那樣讓大多數(shù)人受益。換句話說,愛學習的人總是能找到學習之道,不愛學習的人,開辟了萬條道,他們照樣不學,這勢必會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所以誰又能斷言耗費巨額的資金投入到慕課的建設中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言,筆者認為任何一項新的教育模式的誕生與發(fā)展,我們一定要有客觀的、理性的認識,結合國家的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自身的優(yōu)勢,在改革潮流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這才是可取之道。另外,任何新興教學資源的出現(xiàn)都不會代替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能否認教學是活生生的人在教,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個性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宏觀上來反思,復雜鮮活的教育模式應該對現(xiàn)有的教育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一種教育模式的作用的大小,不在于研究者說的如何,關鍵是要看它對教育的指導效果如何。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不能盲目追求潮流,而應有效地將教育模式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最大效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MoocGuide:HistoryofMOOCS[EB/OL].[2015-01-28]http:∥moocguide.wikispaces.com/1.+history+of+MOOC%27s.
[2]吳萬偉.慕課熱的冷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4(1):10-16.
[3]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4]鄭小軍,張霞. 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5]黎加厚. 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 中小學信息技術, 2013(4): 10-12.
[6]李志民.“慕課”的興起應引起中國大學的覺醒[J]中國高等教育,2014(7):30-33.
[7]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國高等教育,2014(7):22-26.
[8]李曉東.“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4(2):89-92.
[9]桑新民,謝陽斌,楊滿福. “慕課”潮流對大學影響的深層解讀與未來展望[J].中國高等教育, 2014(4):12-15.
[10]孟慶寧. “慕課”熱潮重釋:現(xiàn)實困境、行動邏輯與文化反思[J].江漢論壇,2014(4):66-71.
[11]約翰·巴格利(加),陳麗等譯. 反思MOOC熱潮[J]. 開放教育研究, 2014(1): 9-17.
[12]歐陽榮華,陳德祥.教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劉琳
Innovation Caused by MOOC and Worries of Development
LI Huifang1, LIN Xia2
(1.Wentian College, Hohai University, Maanshan 243031, China; 2.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243031, China)
Abstract: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MOOC mak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be possible, having substantive breakthrough to some degree. However, there is a fact that some hidden worrie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MOOC. The trend of seeking profit from MOOC is not favorable for creating healthy education ecology, the deifying of the function of MOOC negates teachers’ influence in class and neglect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students, which results in the waste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MOOC; differences between MOOC and Micro-class; innovation caused by MOOC; hidden worries in MOOC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3907(2016)04-0103-04
作者簡介:李慧芳(1986-),女,安徽懷寧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及翻譯研究。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JG13358)
收稿日期:20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