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靜態(tài)詞“立”的語義范疇看多義詞的認知機制及其在大腦中的儲存

2016-03-23 13:14王學文
關鍵詞:儲存

王學文

(綿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

從靜態(tài)詞“立”的語義范疇看多義詞的認知機制及其在大腦中的儲存

王學文

(綿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 四川 綿陽621000)

摘要:語義的研究不可能是純客觀的,它必須聯(lián)系人類的認知心理。從認知的角度來說,語言符號的多義性與創(chuàng)造性離不開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意象圖式模式和隱喻認知模式。人類從具體的反復的空間經(jīng)驗中抽象出意象圖式,以此為基礎,隱喻認知能力又將物理空間概念映射到其它具有相似性的抽象的概念結構中去,從而擴充一個具體詞匯的意義。多義詞的語義范疇是以原型即本義或具體義為中心而儲存于大腦中的,其它抽象義項圍繞這個原型以輻射狀結構排列。

關鍵詞:靜態(tài)詞;意象圖式;隱喻認知模式;范疇化;儲存

一、靜態(tài)詞及其心理現(xiàn)實性

丁力教授在《語言問題八講》中提到,詞有靜態(tài)詞和動態(tài)詞之分。“動態(tài)詞是指所有運用中的詞,包括交際過程中的詞和思維過程中的詞。靜態(tài)詞是指儲存在大腦中,能夠激發(fā)動態(tài)詞的詞。動態(tài)詞是具體的無限的,而靜態(tài)詞是抽象的有限的。如果沒有靜態(tài)詞,動態(tài)詞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jù)?!盵1]35他認為:“人之所以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自由地運用詞句進行交流或思維,正是因為人的大腦中儲存著能激發(fā)這些詞句的靜態(tài)詞。這些活的詞句即動態(tài)詞是對大腦中本已存在的靜態(tài)物質單位的臨時提取而已。”[1]36任何一個詞,只要我們習得了它,它就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物質痕跡。這種物質痕跡就是靜態(tài)詞在大腦中的儲存形式。所有靜態(tài)詞都是以靜態(tài)感知物質和靜態(tài)認知物質兩種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靜態(tài)感知物質使我們能感知到一個詞的聲音或字形,靜態(tài)認知物質使我們能理解這個詞的意義。其實靜態(tài)感知物質和靜態(tài)認知物質的統(tǒng)一正是一個詞的形式與意義的統(tǒng)一在思維認知中的反映。

抽象的靜態(tài)詞到底有沒有心理現(xiàn)實性?我們可以從認知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認知語言觀認為:“語言符號與客觀世界的對應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參與為中間階段的,它與人腦中的概念結構相一致,即‘心生而言立’?!盵2]所以,語言沒有所謂完全客觀的意義,客觀事物只有被大腦感知才能獲得意義。意義是概念與人的認知及大腦中的概念結構息息相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中的詞語并不是客觀世界萬物的代號,而是大腦對它們的認知及基于認知而形成的概念的外化。或者說,人腦中的認知及概念就表現(xiàn)為語言中的詞。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大腦中所儲存的靜態(tài)詞,正是人類關于世界萬物的認知概念。從這一點來說,認知概念與靜態(tài)詞義是等同的。如果我們無法否認人腦中的認知和概念的客觀物質性,我們就無法否認抽象的靜態(tài)詞義在大腦中的儲存的心理現(xiàn)實性。關于靜態(tài)詞的形式(包括聲音和字形)則是人們?yōu)榱擞涗浫四X中的認知概念及靜態(tài)詞義而創(chuàng)造的符號。人們一旦創(chuàng)造了這個詞,就必須記憶它所代表的認知意義和人們自已創(chuàng)造的這種符號形式。這兩者是一個詞的兩面。所以,頭腦中所儲存的靜態(tài)詞應包括兩種物質形式,即意義和形式,這也即是前面提到的靜態(tài)認知物質與靜態(tài)感知物質。

上面從認知的角度說明了靜態(tài)詞的心理現(xiàn)實性,同時也說明了靜態(tài)詞與認知的關系。靜態(tài)詞的意義是基于人的認知行為而產(chǎn)生的,離開了認知,它們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它必然受到人的認知環(huán)境(包括人的生理環(huán)境、認知能力、認知規(guī)律等)的影響和制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據(jù)的。

二、由“立”的語義范疇看其形成過程中的認知機制

上面已經(jīng)說過,靜態(tài)詞的意義是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分不開的?,F(xiàn)在,我們以漢語中的靜態(tài)詞“立”的語義特征為例,具體說明其語義范疇形成過程中的認知機制。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立”的義項如下:①(人)直著身體,兩腳著地或踏在物體上:坐立不安。②使物體的上端向上;豎立:立竿見影/把梯子立起來。③直立的:立柜。④建立;樹立:立功/立志。⑤制定;訂立:立法。⑥指君主即位。⑦指確立繼承地位;確立:立嗣/立太子。⑧存在;生存:自立/獨立。

很顯然,“立”是個多義詞。再分析這些不同的義項,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是互相聯(lián)系的?!傲ⅰ钡谋玖x是人直著身體,雙腳落在一個物體上,這個意義很自然地由人直立的形象引申到有相似形象的物,形成義項②。然后動作“立”又發(fā)展成狀態(tài)“立”,成為形容詞來修飾“立著的物體”,即引申為義項③。這幾個意義都是有具體空間形象的,而且都有“立”著就相對較“高”這個共同特征。它們是“立”的具體義。至于義項④、⑤、⑥、⑦、⑧,則是“立”的抽象義,它們是由“立”的具體的空間形象向抽象的概念結構映射的結果。為什么“立”的具體義只向“建立”、“制定”、“確立(地位)”、“生存”等抽象義引申,而不是向其它抽象義擴展?這種由具體向抽象的延伸是任意的,還是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加以說明。

經(jīng)驗語義認知觀認為:“思維是不能脫離形體的,人的思維源于人的生物本質、軀體經(jīng)驗和生活環(huán)境的自然狀況。人體自身的經(jīng)驗是形成人類認知結構的基礎。因此,人類的物理空間概念是人類最基本的概念。其它復雜或抽象的概念都是空間概念通過人的思維認知規(guī)律被映射的結果。”[3]這樣,我們就從理論上說明了為什么“立”的具體義是先于抽象義而產(chǎn)生的,抽象義是由具體義引申而來的。那么,這種引申過程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認知心理在其中究竟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認知科學的研究表明,“在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人類的認知具有完形感知、動覺和意象這些重要的特征?!盵4]人們通過這些基本的認知特征能直接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最基本的經(jīng)驗和認知層面。其中就包括意象圖式這種基本的認知結構。“意象圖式是在人類具體的空間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人在與外部世界接觸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反復經(jīng)驗一些物理空間關系或結構,這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抽象的圖式,一個圖式即是一個完形,它一旦形成,人們就會反復地利用它去理解和建構關于世界其它有著某種相似性的知識與經(jīng)驗?!盵4]即將其它非具體、非物理、非空間的事物或狀態(tài)也看作是具體的、物理的、空間的事物或狀態(tài)。當然,這樣的類比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它們之間的相似性為前提的。這樣,基于具體空間經(jīng)驗的意象圖式就被擴展運用于其它抽象的認知域了?,F(xiàn)在,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立”所反映的意象圖式及這種圖式向其他抽象認知域擴展的過程。

前面已經(jīng)說過,“立”的本義是一種具體的空間概念。就我們的經(jīng)驗而言,它所描述的是一種由下向上的線性形象。這種“立”的具體的形象或其它與此相關的形象在人體反復的空間操作經(jīng)驗中固定下來,成為人腦中的一種意象結構。這種結構已經(jīng)與具體的形象不一樣了,它摒棄了形象的具體實在性,而成為一種抽象的由下向上的線性圖式。這即是基于具體空間經(jīng)驗的意象圖式。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總是以大腦中已有的知識或經(jīng)驗為基礎去理解新的復雜的事物的。”[5]因此,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大腦會反復利用這種已構造的意象圖式去理解更復雜或更抽象的經(jīng)驗與知識。這就為具體的概念向抽象的概念引申提供了心理基礎。我們再來看“立”的抽象義。當然,在現(xiàn)在看來,這些意義與“立”的具體義的聯(lián)系是很明顯的,但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對它們足夠地熟悉,以至意識不到這兩種事實原本是互不相干的緣故。具體的“直立”義之所以可以向“建立”、“樹立”、“制定”、“確立(地位)”、“生存”等抽象義引申,正是人腦對一堆原本互相孤立的事物進行相似聯(lián)想,利用“由下向上的線性圖式”去理解抽象概念的結果。人腦將“建立(功業(yè))”、“樹立(志向)”、“制定(法律)”、“確立(社會地位)”、“生存”等抽象事物也看作是由下向上的線性形象了。大腦為什么會進行這樣的類比?它們的相似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其實,這種聯(lián)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人腦在認知領域對它們進行了相似的聯(lián)想,而這種聯(lián)想也是有其物質與文化的經(jīng)驗基礎的。前面提到過,與“立”相關的是有著具體空間形象的“高”。“立”的抽象義正是與這一“立”而“高”的形象類比形成的。在中國古代社會,“功業(yè)”與“志向”是與有能力的人相聯(lián)系的,因此這兩者被認為是高級的;“法律”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有了“社會地位”更像是比眾人高了一頭。所有這些抽象的事物都是讓人仰視的,仿佛一個“立”著的物體?!吧妗睘椤傲ⅰ眲t是因為立著表明人活著,死去了則會倒下。因為“由下向上的線性圖式”的存在和人腦的相似聯(lián)想,這些抽象的事物也被看作是具體的形象了。所以,“立”的引申義的形成,是兩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人體自身的經(jīng)驗,二是人腦利用意象圖式對兩種不同的事物進行的相似聯(lián)想。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立”的語義范疇形成過程中涉及到的認知機制。認知語言學的創(chuàng)造人之一萊考夫認為:“認知模式主要有四種:即命題模式、意象圖式模式、隱喻模式和轉喻模式?!盵6]其實,以上論述已經(jīng)將意象圖式模式在“立”的語義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說得很明白了。但是,一種語義范疇的形成有時并不關涉一種認知模式,而是多種認知模式同時發(fā)生作用的結果。在“立”的語義范疇形成的過程中,還有一種認知模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即隱喻認知模式。

隱喻,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段,是屬于語言的異體表達方式,其意義可簡化為字面的命題意義。因此,人們在過去的語義研究中,一直忽視它的存在。這也使語義的研究陷入了危機。當代學者已經(jīng)認識到,“人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隱喻,我們的生活語言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由具體的空間概念通過隱喻思維而發(fā)展來的。”[7]只是因為它們被反復地使用而失去了其修辭特征,并且成了我們的正常語言的一部分,所以人們通常意識不到它們的隱喻性。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隱喻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重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之一,它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種認知能力?!盵8]語言符號的多義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是得益于這種重要的認知方式。

在談到“立”的語義范疇的形成時我們提到過,其抽象義是“由下向上的線性圖式”和認知領域的相似聯(lián)想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由下向上的線性結構向抽象的意義投射正是人類的隱喻認知能力促成的。這些抽象的意義也即是“立”的隱喻意義。這個隱喻在現(xiàn)在看來雖不那么明顯,但并不代表它不是事實。如果沒有人類的隱喻認知能力,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種“立”的抽象義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的祖先就得創(chuàng)造更多的詞來記錄這些抽象的意義,那我們的語言將是異常復雜的。

以上談到了意象圖式模式和隱喻認知模式在多義詞“立”的語義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實,所有的多義詞都是由這兩種主要的認知模式促成的,即由基于具體的空間經(jīng)驗的意象圖式通過人類的隱喻認知模式,將物理空間概念映射到其它具有相似性的抽象的概念結構中去,從而擴充一個具體詞匯的意義。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一個多義詞為什么可以用于不同的認知域,但它的意義卻又相互聯(lián)系。

三、靜態(tài)多義詞在大腦中的儲存

丁教授認為:“靜態(tài)詞是以網(wǎng)絡的形式儲存在人腦中的。即大腦中的不同部分分管一個詞義(即概念事物)的不同特征。”[1]46如“水”的意義,有顏色、氣味、形狀、功能等不同的方面,它們是由大腦的不同部位管轄的。本文中,靜態(tài)多義詞在大腦中的儲存與此并不矛盾。他談的是一個詞的單個意義的不同方面,我談的是一個詞的多個不同的意義。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為了充分認識客觀世界,總是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儲存和記憶經(jīng)驗與知識的。這個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判斷,然后歸類,系統(tǒng)地一類一類地儲存客觀事物?!盵9]這種歸類的結果就是形成一種認知上的范疇,歸類的過程也即是范疇化的過程。之所以稱它為認知上的范疇,是因為這種歸類經(jīng)過了大腦的認知與加工,并不是完全客觀的,它是大腦中的概念世界的反映,與真實世界并不是等同的。這種范疇內的成員之間的相似性也并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認知上的相似聯(lián)想賦予的。

“范疇化是人類思維、感知、行為和言語最基本的能力,是人類經(jīng)濟有效地組織經(jīng)驗與知識的重要心理手段。只有在范疇化的基礎之上,人類才有形成概念的能力。”[9]因為概念是詞義的基礎和本質,所以也可以說,詞義也是范疇化的結果?!傲ⅰ钡囊饬x也不例外。它的本義是在人體自身反復的多種形式的“立”的操作中被歸納出來的。這一次又一次“立”的行為和各種各樣“立”的方式(如立在地面上、立在樹枝上等),即是“立”本義范疇的各種成員?;靖拍罘懂犘纬闪?,人類的認知活動并沒有終結,已形成的概念會隨著認知的發(fā)展被不斷擴充。因為大腦的認知活動是在已記憶知識的基礎之上以最節(jié)約的方式進行的。這在意象圖式的擴展運用中已有所論述。所以,隨著對新事物的認識,大腦總是在記憶中尋找已存在的相關概念,在認知領域對兩者進行相似聯(lián)想,達到對新事物歸類的目的。這樣,原已形成的概念就會包含更多的成員,從詞義上來看,就是形成一個更大的語義范疇。其實,這種以原有概念為基礎,根據(jù)認知上的相似聯(lián)想來擴充概念的過程,正是更大范圍內的范疇化的過程。“立”的本義可以說是“立”的基本概念,它形成之后,就成為大腦認識、理解其它認知上相似的事物的基礎。所以,“立”的概念就會包含后起的“物體上端向上”、“直立的”、“建立”、“制定”、“確立(地位)”、“生存”等意義。這些意義因為范疇化而被歸為同一類,成為“立”的語義成員。范疇,不是對事物的任意切分,而是基于大腦范疇化的認知能力。其實,這個范疇化的過程與前面談到的隱喻認知能力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隱喻思維,人類才能發(fā)現(xiàn)本無秩序的一堆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才可以將它們歸為同一范疇?!盵10]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立”的語義范疇是以其本義為中心而向外擴展的。這個中心在范疇結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認知語言學中被稱為“原型”[11]。所以,“立”的語義是以范疇的有序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這個范疇以原型為中心成員,其它成員是通過大腦范疇化的認知能力而被吸納進來的,它們“圍繞著原型呈輻射狀結構排列。”[1]61靜態(tài)詞“立”只是一個個案,但它可以代表所有的多義詞。無論是其語義范疇形成過程中的認知機制,還是其在大腦中的儲存形式,對所有的多義詞都是適用的。

總而言之,語義的研究不可能是純客觀的,它必須與人類的認知心理結合起來。語義理論除了研究句子的真值條件外,還應研究范疇化、圖式、隱喻等問題。

參考文獻:

[1]丁力. 語言問題八講[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2] 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及形成過程[J]. 外國語,2000,(1):21.

[3] 束定芳. 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征[J].外國語, 1998,(6):15.

[4] 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5] 王寅.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76.

[6]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 林書武. 國外隱喻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7,(1):18.

[8] 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23.

[9] 吳世雄,陳維振. 范疇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對認知語言學的貢獻[J].外國語,2004,(4):13,15.

[10] 趙艷芳. 認知的發(fā)展與隱喻[J].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8,(10):14.

[11] 呂昕. 原型范疇的特質[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17.

編輯:魯彥琪

Cognitive Mechanism of Polysemy and Its Storing in Brain Based on the Chinese WordStand

WANG Xuewen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621000, 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Semantics cannot be purely objective; on the contrary, it must be related with man’s cognitive psychology.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on, the polysemy and creativeness of language symbols originate in man’s two kinds of thinking modes: image-schema mode and metaphorical cognition mode. Man abstracts a certain image schema from concrete and repeated space experience, and then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ve ability projects these physical space conceptions to some abstract ones that have the iconicity with the concrete conceptions in cognitive domain. Such is the way how a concrete conception category is expand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r the concrete meaning of a word is stored in brain as the heart of its conception category and the extended meanings arrange around the prototype, at the shape of radiation.

Key words:static words; image schema; metaphorical; cognition mode; categorization storing

中圖分類號:H0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6)03-0105-04

作者簡介:王學文(1978-),女,武漢人,講師,研究方向:英漢翻譯、現(xiàn)代漢語語法等。

收稿日期:2015-08-30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16.03.020

猜你喜歡
儲存
儲存聊天記錄用掉兩個半三峽水電站電量
機場道面SBS改性瀝青適宜儲存時間及儲存關鍵控制指標研究
冬季養(yǎng)羊這樣儲存草料
淺談處罰非法儲存?;分蛇m用
危險物品儲存和運輸安全
不同儲存條件下核桃油的氧化穩(wěn)定性研究
安防云儲存時代已來
沒有冰箱怎么儲存食物?
松鼠怎樣儲存食物
精液長時間冷凍儲存與冷凍復蘇率的相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