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炳欽
?
“不能有任何特殊”——讀毛澤東父子寫給親人的信
◎ 周炳欽
編者按
承載著好家訓、好家風的家書,是面鏡子,可以照出信仰、理想、追求。本刊特推出“品讀家書”專欄,詮釋湖南或與湖南有關的重要黨史人物的家書,或能讓今人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感受經(jīng)久不衰的力量。
楊開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guī)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毛澤東
十月九日
這是新中國剛剛成立幾天后的1949年10月9日,毛澤東用電報的形式,急切地請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書記王首道轉(zhuǎn)給楊開智的信。他在給王首道的同一電報中寫道:“楊開智等不要來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適當工作,任何無理要求不應允許。其老母如有困難,可給若干幫助。”并特別請他派人向楊開智轉(zhuǎn)送這封信。
楊開智是毛澤東夫人楊開慧烈士的胞兄。當年,是他們夫婦冒著極大的危險,在楊開慧犧牲后妥善地處理了她的后事,并將毛澤東的3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輾轉(zhuǎn)送往上海,使他們得到救助。1938年,楊開智夫婦又將自己的愛女楊展送到延安,讓孩子繼承姑媽的遺志,完成她未竟的事業(yè)。不幸的是,楊展在1941年秋,日軍對晉察冀邊區(qū)進行大“掃蕩”時,在一次緊急轉(zhuǎn)移中犧牲。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此時,在長沙的楊開智馬上給毛澤東寫信,告知自己的母親向振熙老人健在,并詢問外甥們和自己女兒楊展的情形。毛澤東接信后,既感到欣慰,又對他們十分系念,當即復信:楊開智先生:
來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賀。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學習。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兒于八年前在華北抗日戰(zhàn)爭中光榮地為國犧牲,她是數(shù)百萬犧牲者之一,你們不必悲痛。我身體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從事農(nóng)場生產(chǎn)事業(yè)甚好,家中衣食能過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復。
毛澤東電告王首道拒絕楊開智的要求
敬頌大安。
毛澤東
八月十日
從此,他們開始了更多的相互聯(lián)系。9月11日,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回湘省親,毛澤東即托朱仲麗帶信前往看望,并給楊老太太捎去皮衣,給楊開智夫婦送去衣料。這時,在湖南某農(nóng)場工作的楊開智,得知毛澤東已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威望極高,于是托人帶信給毛澤東,想以這一親情關系,能在京給他安排個工作,或是希望在長沙謀得一個“廳長方面位置”。毛澤東電告王首道,明確地回絕了楊開智的要求。
在此期間,楊開智還曾給已經(jīng)在北京工作的表弟向三立寫信,想請向三立替他向毛澤東說情。向三立接信后,便給毛岸英寫了一封信,轉(zhuǎn)述了表哥的想法。但受父親毛澤東思想耳濡目染的毛岸英,也對此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10月24日,毛岸英在給表舅向三立的一封長信中寫道:
來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的了,而尤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是由于此?;视H國戚仗勢發(fā)財,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了。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民已經(jīng)獲得根本的勝利。而對于這一層,舅父恐怕還沒有覺悟。望他能慢慢覺悟,否則很難在新的中國工作下去。翻身是廣大群眾的翻身,而不是幾個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問題要整個解決,而不可個別解決。大眾的利益應該首先顧及,放在第一位。個人主義是不成的。我準備寫信將這些情形坦白告訴舅父他們。
反動派常罵共產(chǎn)黨沒有人情,不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xiāng)同事做官發(fā)財?shù)娜饲榈脑?,那么我們共產(chǎn)黨正是沒有這種“人情”,不講這種“人情”。共產(chǎn)黨有的是另一種“人情”,那便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在內(nèi)。當然,對于自己的近親,對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一種與血統(tǒng)、家族有關的人的深厚感情的。這種特別感情,共產(chǎn)黨不僅不否認,而且加以鞏固并努力于倡導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途徑。但如果這種特別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圍并與人民利益相抵觸時,共產(chǎn)黨是堅決站在后者方面的,即使“大義滅親”,亦在所不惜。
……
毛岸英的信,也許使我們明顯地感到帶有那個時代的印記,但這封信,又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他內(nèi)心深處對理想信念的真誠。同時,也折射了毛澤東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的權力觀。
在毛澤東父子的幫助和影響下,楊開智打消了去京城謀取工作的念頭,放棄了在省城謀取“廳長方面位置”的想法。組織根據(jù)他畢業(yè)于農(nóng)業(yè)大學的專業(yè)特長,安排他在省政府從事農(nóng)業(yè)方面的工作。1950年,毛澤東還讓毛岸英回湘給外祖母祝壽,并捎去一信,熱情鼓勵楊開智夫婦。全信如下:
子珍、崇德同志:
來信收到。你們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積極努力,表現(xiàn)成績。小兒岸英回湘為老太太上壽,并為他母親掃墓,同時看望你們,請你們給他以指教為荷。
此問
近佳!
毛澤東
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從家書中我們看到,毛澤東不以手中的權力為親屬安排工作,謀取職位。但當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時候,他卻毫不吝惜手中的權力??姑涝瘧?zhàn)爭爆發(fā)后,他毅然決然地支持兒子走向戰(zhàn)場,不久毛岸英在戰(zhàn)場上獻出年輕的生命。
毛澤東對親屬嚴格要求,不許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謀取個人私利,享有任何特殊,但他并不是一個絕情的人。在他內(nèi)心深處,是深深惦念著他們的。1954年4月29日,毛澤東在給他外婆家的鄉(xiāng)黨支部和政府的信中,就表達了這種真摯的感情。他在信中寫道:“我的親戚唐家圫文家,過去幾年常有人來北京看我?;厝ブ螅行┤蓑湴疗饋?,不大服政府管,這是不對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xiāng)里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態(tài)度是:第一,因為他們是勞動人民,又是我的親戚,我是愛他們的。第二,因為我愛他們,我就希望他們進步,勤耕守法,參加互助合作組織,完全和眾人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為,應受批評,不應因為他們是我的親戚就不批評他們的缺點錯誤?!闭窃诿珴蓶|的嚴格要求和教育下,他的許多親屬都安心在家鄉(xiāng)工作或務農(nóng),過著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
在毛澤東一生與親友的大量書信中,反映了他正確處理親情與權力的關系。對于親友來信的求助,他常常盡其所能,用自己的工資、稿費接濟他們;對于求利者,他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以權謀私,不假公濟私。毛澤東給親屬的信昭示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必須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才能使執(zhí)政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