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 周婕
【關鍵詞】節(jié)日文化;語文教學;生活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6-0061-02
新課改提出語文課程應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質量,強化“大語文觀”。在正確認識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克服對教科書的過分依賴,突破“以閱讀教學為中心”的瓶頸,以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作為變革的突破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美國民俗學家阿蘭·鄧迪斯曾這樣分析節(jié)日的意義:“日常生活中,時間線性流逝,而節(jié)日就像這條直線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義?!弊罡挥性娨獾恼Z文學科,不僅是人們認識世界、生存交際的工具,還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積淀歷史底蘊、發(fā)展自身的重要價值。所以,將語文的邊界延伸到多姿的節(jié)日文化,給學生搭建一個綜合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其喜愛的節(jié)日大寶庫里尋珍探寶,從而積淀深厚的文化,提升高雅的審美情趣。
1.創(chuàng)生點——教材整合換新顏。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睂τ谝幻處焷碇v,面對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必須了解編者意圖,用好課文這一平臺,變單純地“教教材”為“用教材來教”。仔細翻閱我們蘇教版語文教材,整套教材中安排了大量與節(jié)日文化教學的相關內容:蘇教版二下《快樂的節(jié)日》《歡樂的潑水節(jié)》;蘇教版三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等。如果把這些有共同主題的文章整合起來,就能成為一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序列。利用課文平臺還可以進行同類型課文多維的教學組合,包括學習知識、能力發(fā)展、思維訓練等方面,做到一文多得。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四上《春聯(lián)》一文時,可展開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鑒于中國節(jié)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tǒng)節(jié)日種類繁多,以語文書展現(xiàn)過的節(jié)日主題為主,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確定各自的研究方向,圍繞重點節(jié)日進行分工,并設計活動方案和時間安排表,以便于同學們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學生圍繞節(jié)日由來、傳統(tǒng)風俗習慣、相關故事傳說、詩詞歌謠、人物等搜集相關資料,并通過查資料、討論、調查、采訪、寫心得、辦手抄報等形式,進行語文綜合性探究成果展示。此類活動以強烈的民族情感為主題,以言語交際為手段,以活潑的形式為途徑,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強調自我準備,自我發(fā)揮,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2.增長點——拓展閱讀無邊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碧K教版教材的編者非常用心地將課文按節(jié)氣時令進行有意識地編排,春暖花開,植樹節(jié)快到了,在《走,我們去植樹》的召喚下,學生開啟春的篇章,盡情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夏至時節(jié),《荷花》悄然而至,傣族《歡樂的潑水節(jié)》令人酣暢淋漓……這一篇篇應景的美文佳作,為教師進行適宜的主題語文閱讀打開了美妙的窗口。
比如:教學蘇教版六上《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即將迎來國慶節(jié),結合這個舉國歡慶的節(jié)日,可開展“迎國慶”愛國主義書籍主題閱讀活動。首先,給學生開出了書單,《革命領袖的故事》《宋慶齡的故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雷鋒》《中國近代歷史小故事》《有骨氣的中國人》……在校園網(wǎng)“紅領巾數(shù)字圖書館”中上傳,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平臺,學生隨手一點,便能方便地閱讀到相關書籍。其次,開展“毛澤東詩詞會”,也讓學生受益匪淺。學生利用課余搜集毛澤東的詩作,選擇自己喜愛的來背誦,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時而激情,鏗鏘有力;時而深沉,意味深長。通過誦讀經(jīng)典,在反復吟詠中,不僅增強了語感,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緬懷偉人、同筑中國夢的情感。
3.訓練點——生活習作有真情。
生活是學生寫作的不竭源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才會逐步拓寬認識社會、感悟人生的視野。節(jié)日文化向學生展示了一部豐富的“百科全書”,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習作契機,充分挖掘寫作素材,使學生從中獲取寫作靈感。
“我的節(jié)日,我做主?!睂W生要想寫出情感飽滿的文字,就要讓他們真實體驗,不能限制他們的所思所感。根據(jù)年齡、性別、愛好等不同,學校還可開展由學生自主開發(fā)的趣味節(jié)日,愛踢足球的男生參與“足球節(jié)”,來一場激烈的足球爭霸賽,不管是參賽學生,還是觀賽學生,場面、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jié)在活動中一覽無余,習作便水到渠成;熱衷小制作的女生,一起組織“端午節(jié)”做香囊活動,從藥材的搭配到布料的選擇,直至一針一線縫制,學生都可用文字記錄屬于自己的生活印記。
4.關注點——自主合作共成長。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把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與學生的終生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因此,宜讓學生自主參與、直接體驗,培養(yǎng)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
比如:教學蘇教版四上《但愿人長久》時,詩詞情感豐富,意境深邃,學生不易理解其內涵。因此,可這樣設計教學:(1)課前預習,了解背景。學生通過采訪家長、自主上網(wǎng)等方式搜集資料,了解中秋節(jié)的由來、習俗以及蘇軾在何情何景中有此感慨。(2)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在本課教學中,結合需要可多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如第四小節(jié)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可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為了提高交流效果,小組長作了簡要記錄,課堂上進行即時交流分享。小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學習收獲,小組發(fā)現(xiàn)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再進行組際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
成尚榮先生認為兒童立場應是現(xiàn)代教育的立場,“教育是為了兒童的”“教育應從兒童出發(fā)”……兒童在哪里,語文就在哪里;只有兒童適合并喜歡的語文學科,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語文,而節(jié)日文化為我們敞開了一扇風光無限的教學之門。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