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濤
(重慶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重慶 400044)
銀河與中國古代占星術的演變
董 濤
(重慶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重慶 400044)
銀河是人們想象中的天河,作為一條想象的河流它也具有水的特性,因而在占卜預測術中與五行水緊密相連,并由此衍伸出較為復雜的數(shù)術體系。然而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星辰分布和運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根據(jù)星象在天河上構造出津橋關梁等建筑,并以此預測人事吉兇禍福。
《天官書》;天津;閣道;牽牛;織女
出于直觀的想象,銀河被古人認為是天上的河,所以被稱為“天河”“星河”“長河”“河漢”等,《史記·天官書》說:“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1](P1335),承認銀河具有水的屬性,而《史記索隱》引《河圖括地象》云“河精為天漢”,也是說天漢為河之精氣凝聚而成,這里的河當指黃河。另外,《孝經(jīng)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也是說黃河可以與銀河對應。然而學者們普遍愿意相信古人根據(jù)漢水命名了天上的銀河,所以銀河又有“天漢”“云漢”“霄漢”“銀漢”等稱呼,例如蕭何勸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漢,若天之有河漢,名號休美”,臣瓚曰:“流俗語云‘天漢’,其言常以漢配天,此美名也”[2](P2006)??梢姛o論黃河還是漢水,似都與銀河的命名有密切的關系。
而在古人的想象中,銀河似可與人間的大海相連,《列子·湯問》云:“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3](P151),既然天漢之水可以流入渤海之東的大海之中,那么兩者必定是可以交通的,所以魏晉以后的人們想象經(jīng)由大海抵達天漢,例如《博物志》卷三提到:“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4](P96),有人乘槎前往天河,還見到了牛郎織女,這樣的想象實在奇詭,然所謂天河與海通的“舊說”或者就和《列子》有關。另外《北齊書·文苑傳·樊遜傳》載樊遜之言曰:“乘查至于河漢,唯觀牽牛;假寐游于上玄,止逢翟犬”[5](P613),后一句逢翟犬指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趙簡子的故事,前一句乘查也就是乘槎,顯然和《博物志》的記載類似。
后來“乘槎”逐漸變成了一種表示游仙的特殊意象,《北史》載有北周明帝《貽韋居士詩》詩云:“坐石窺仙洞,乘槎下釣磯?!保?](P2269)后李商隱有《海客》詩云:“??统碎渡献戏?,星娥罷織一相聞”,杜甫也有《奉贈蕭二十使君》詩曰:“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明清時代“仙人乘槎”也逐漸成為美術工藝品重要主題,可見天河與海通的思想對人們影響之深遠。
而正因為人們都把銀河當成天上的一條河,所以在遭遇旱災的時候會向銀河祈禱,《詩經(jīng)·大雅·云漢》:“倬彼云漢,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壁既卒,寧莫我聽”,鄭箋曰:“云漢謂天河也,昭,光也,倬然,天河水氣也,精光轉(zhuǎn)運于天。天時旱渴雨,故宣王夜仰視天河,望其候焉?!笨追f達正義云:“此云漢與《大東》天漢為一,故云天河也”,并引《河圖括地象云》曰:“河精上為天漢,是天河河水光之精氣也。望其候者,謂望天之星辰及風云之氣,冀見雨之征候也。惟言望云漢者,以天河水氣與雨為類,覩天之水氣,傷地之無雨。宣王意在天河,故作者特言焉。”[7](P293)在鄭玄看來,天河為水氣,所以天旱的時候向天河祈雨。而孔穎達把天河水氣和雨水類比,推測銀河具有降雨之功能,以此解釋為何周宣王要向銀河祈禱解除旱災。在中國古代人們的想象中負責降雨的神靈后來主要是風伯雨師以及龍王等,而在歷史早期銀河也具有此類功能,則是應當引起注意的問題。
至西漢時代董仲舒也注意到周宣王時天下大旱的情形,《春秋繁露·郊祀》認為周宣王“不能乎后稷,不中乎上帝”[8](P402),也就是君王的行為不能讓上帝滿意,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旱災,并且認為有了這樣的災難就更應該更加謹慎地侍奉上天,以求解除這樣的災異現(xiàn)象。董仲舒的災異思想對漢代政治文化影響深遠,是以到了漢桓帝時發(fā)生旱災,皇帝下詔自責說:“朝政失中,云漢作旱,川靈涌水,蝗螽孳蔓,殘我百谷,太陽虧光,饑饉薦臻。其不被害郡縣,當為饑餒者儲。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其禁郡國不得賣酒,祠祀裁足”[9](P299),認為是朝政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云漢降下災害,以及出現(xiàn)其他的災異。同樣認為銀河具有主管降雨的職能。
在占星術中人們也根據(jù)能觀測到的銀河內(nèi)星辰的多少進行占卜,例如《史記·天官書》說:“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漢,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jīng)也”,《史記索隱》云:“水生于金,散氣即水氣,《河圖括地象》曰“河精為天漢”也”[1](P1335),也就是說如果人們觀測到銀河中的星多,就會發(fā)生多水,或者乃至于洪澇災害之類;而如果人們觀測到銀河中的星少,則會發(fā)生旱災。這與觀測河流中的水的多寡類似,是較為簡單直接的占卜方式,但考慮的仍然是銀河水的屬性。
而正因為銀河具有水的屬性,恰好可以與五行中的水對應,所以與銀河有關的占星術一般都是從此出發(fā)進行占斷吉兇的,例如《左傳》昭公十七年提到彗星運行經(jīng)過銀河: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辫魃髟唬骸巴晡嵋娭?,是其徵也,火出而見,今茲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與不然乎,火出,于夏為三月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夏數(shù)得天,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wèi)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大皞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漢,漢,水祥也,衛(wèi),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保?](P382)
楊伯峻先生說:“以上申須、梓慎之言,皆以天象關連人事迷信之語,早已不可解,且極不科學,亦不必解。杜注不得已而解之,亦未必確”[10] (P1391),雖然如此,但申須和梓慎之言關涉春秋時代占星術的重要內(nèi)容,因而也有必要嘗試解讀。
彗星經(jīng)過大火星附近,就會給人間帶來火災,這是申須和梓慎占卜預測的基本出發(fā)點。昭公十七年的這次彗星被觀測到彗頭在大辰,也就是大火星(心宿二)附近,彗尾向西一直延伸到銀河附近。魯國大夫申須認為彗星具有除舊布新的作用,因為出現(xiàn)于大火星附近,所以很有可能會給諸侯帶來火災。而梓慎則進一步推測火災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他首先認為火災會發(fā)生在周正的五月,地點會是宋、衛(wèi)、陳、鄭這四個國家。因為宋國在大辰之虛,陳國在大皞之虛,鄭國在祝融之虛,這些都是大火星行止之處,而彗星正是運行到此處,所以這幾個國家會發(fā)生火災。另外《漢書·五行志》劉歆解釋“宋,大辰虛,謂宋先祖掌祀大辰星也。陳,太昊虛,虙羲木德,火所生也。鄭,祝融虛,高辛氏火正也。故皆為火所舍”[2](P1514),則是對梓慎解釋的進一步詮釋,其基本的占斷依據(jù)仍然是五行學說。
比較特殊的是衛(wèi)國為什么也會發(fā)生火災。梓慎的解釋是衛(wèi)國是顓頊之虛,杜注說衛(wèi)國在濮陽,城內(nèi)有顓頊冢;衛(wèi)之星為大水星,也就是營室,而營室屬水。而衛(wèi)之所以會發(fā)生火災,是因為“水為火牡”,也就是火為雌,水為雄,其說出自陰陽五行學說。與之類似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左傳》昭公九年所謂“火,水妃也”,杜注認為火畏水故為之妃,孔穎達提到陰陽書中有五行妃合之說,因為水克火,所以火畏水,所以火為水妃,這同樣是陰陽五行學說的重要內(nèi)容。
實際上,《漢書·五行志》對此有更數(shù)術化的解釋:“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陰陽易位,故曰妃以五成。然則水之大數(shù)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故水以天一為火二牡,木以天三為土十牡,土以天五為水六牡,火以天七為金四牡,金以天九為木八牡。陽奇為牡,陰耦為妃。故曰水,火之牡也;火,水之妃也。于《易》,《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蓋取諸此也?!保?](P1328)這一段解釋應當來自劉向《洪范五行傳論》,梓慎上距劉向五百年左右,兩人對五行中水火關系的認識幾乎完全一致,實在匪夷所思。
然后梓慎又根據(jù)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進一步推測火災發(fā)生的具體日子是丙子日或壬午日。所謂“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杜預認為丙午五行屬火,壬子屬水,“水火合而相薄,水少而火多,故水不勝火”,孔穎達正義進一步解釋:“丙是火日,午是火位,壬是水日,子是水位,故丙午為火,壬子為水,水火合而相薄,則是夫妻合,而相親,親則將行其意,或水從火,或火從水。但彗在大辰為多,及漢為少,水少而火多,故水不勝火,火行其意,水必助之,故此丙子壬午之日當有火災?!北雍腿晌绲奶旄珊偷刂в兴突?,關鍵的問題是孔穎達論證的為什么水不勝火,他提到“彗在大辰為多,及漢為少,水少而火多,故水不勝火”,因為這次彗星的彗頭在大辰,慧尾在銀河附近,這就是孔穎達“多”和“少”判斷的依據(jù),也正因此五行火的勢力大于水,所以水會幫助火,進而發(fā)生火災??追f達的解釋曲折繁復,恐已失梓慎原意,實際上梓慎只是論述水火合,而這里的“水”顯然值得就是銀河了。
果然,昭公十八年夏五月宋、衛(wèi)、陳、鄭災,《左傳》曰:“夏五月,火始昏見。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7](P383),梓慎的預言應驗。我們知道,預測災難發(fā)生,以及其具體時日的干支,這是一件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干支與五行結(jié)合然后用于占卜判斷,以及大火星代表五行中的火,銀河代表的是五行中的水。
另外,《漢書·五行志》引劉向《洪范五行傳論》評價這件事“四國失政相似,及為王室亂皆同”[2](P1514),認為四個國家在政治上的失誤導致了這次火災的發(fā)生,事實上這也是劉向?qū)Υ愃茷漠愂录囊回瀾B(tài)度。漢文帝后七年吳楚七國之亂發(fā)生,《漢書·五行志》載“有星孛于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虛、危,長丈馀,及天漢,十六日不見。劉向以為尾宋地,今楚彭城也?;檠?,又為吳、越、齊。宿在漢中,負海之國水澤地也。是時景帝新立,信用晁錯,將誅正諸侯王,其象先見。后三年,吳、楚、四齊與趙七國舉兵反,皆誅滅云”,這次彗星的彗頭在尾、箕附近,彗尾也和昭公十七年一樣延伸至銀河附近,兩者的結(jié)果也類似,吳楚等七國皆誅滅。與之類似,在漢武帝建元三年三月人們也觀測到彗星,彗尾也延伸到天漢附近,結(jié)果是彗星經(jīng)過的“濟東、膠西、江都王皆坐法削黜自殺,淮陽、衡山謀反而誅”[2](P1517)。梓慎關于四諸侯火災的預測未必就是歷史的真實,但吳楚七國之亂以及淮南衡山王謀反事件則是實際發(fā)生的,劉向試圖通過這幾件性質(zhì)類似的事件揭示彗星運行與人事之關系則是顯而易見的。
總的來說,在以五行觀念為基礎的占星術中,銀河具有水的屬性,所以通常與其他元素搭配進行占測吉兇。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就是人們對橫亙天空之中銀河的想象,事實上除了抽象的五行屬水之外,人們想象的這條河流還有著更為真實清晰的意象。
除了關注銀河的五行水屬性之外,古人還圍繞銀河構建了天上的世界景象,也即是以星象模擬人事,并且以之為依據(jù)占測人事吉兇。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跨越天河的幾座橋梁和渡口。
首先是所謂“析木之津”。在人們想象中,析木之津是銀河在天空東部箕斗之間的一個渡口,《爾雅·釋天》云:“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津也就是渡口,因為在天漢之旁,所以析木之津也被稱為“漢津”。《左傳》昭公九年曾提到析木之津,孔穎達正義引劉炫之言解釋析木之津得名緣由:“天河在箕斗二星之間,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為隔。隔河需津梁以渡,故謂此為析木之津?!保?](P351)據(jù)此說,“析木”也就是分割水、木的意思。后來析木之津也簡稱“析津”“天津”等。
另外,“析木”也是十二星次之名,《漢書·地理志》說:“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2](P1659)。如此,基于歲星紀年預測吉兇的占星術就與析木有了極密切的關系?!秶Z·周語下》提到武王伐紂的時候說:“日在析木之津”,以析木標識太陽運行的方位,《漢書·律歷志下》說周武王伐紂日在析木之津:“師初發(fā),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傳曰:日在析木。”[2](P1015)后來這一時間也就成了對周人吉利的標志,人們在占卜擇日的時候會特別選擇日在析木。
《左傳》昭公九年提到的析木之津與占星術也有密切關系。據(jù)載,魯昭公九年也就是陳哀公三十四年,楚公子棄疾滅陳,晉侯問史趙陳國是否會就此滅亡,史趙對曰:“陳,顓頊之族也,歲在鶉火,是以足滅,陳將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猶將復由?!保?](P351)史趙的邏輯非常簡單,即顓頊氏是在“歲在鶉火”這一年滅亡的,而陳是顓頊之族,所以也將會在歲在鶉火這一年滅亡。但是如今歲在析木,陳國將會復興。因為關涉五行中的水和火,所以后人在解釋這段材料的時候都傾向使用五行學說,例如杜注就認為顓頊氏以歲在鶉火而滅,今年歲在析木之津,火盛而水滅??追f達也說:“歲星天之貴神,所在必昌。鶉火得歲而火益盛,火盛而水滅。顓頊水德,故以此年終也,陳是顓頊之族,故知滅將如之,亦當歲在鶉火陳乃滅。”昭公十年鄭國裨灶也對這件事進行預測,他認為五年之后陳國就會復封,并解釋原因是“陳,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陳,逐楚而建陳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7](P355),裨灶提到的火出指的是大火星,陳國屬水,而楚國祖先祝融為高辛氏火正,五行中火為水妃,所以這一次楚國沒有辦法將陳國滅亡。而后來的事實確實驗證了以上預言的準確。
然而秦漢以后圍繞析木之津的占星術更強調(diào)其作為“津渡”的特征,《楚辭·離騷》說:“朝發(fā)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洪興祖補注引李播《天文大象賦》云:“天津橫漢以摛光”,注云:“天津九星,在虛危北,橫河中,津梁所度?!保?2](P44)《晉書·天文志》說:“天津九星,橫河中,一曰天漢,一曰天江,主四瀆津梁,所以度神通四方也”,是說析木之津為神靈通過銀河的渡口。另外《晉書·天文志》還說:“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陰。江星不具,天下津河關道不通。明若動搖,大水出,大兵起;參差則馬貴。熒惑守之,有立王。客星入之,河津絕”[11](P295),是說江星和客星發(fā)生異動,就會發(fā)生“津河關道不通”“河津絕”的災異,這其實就是以星象占測人事了。與之類似,《宋書·天文志》的占辭中說:“貴臣獄死,內(nèi)外有兵喪。天津為賊斷,王道天下不通”[13](P728),在占卜星象時也是把天津作為一種“通道”,如果天津發(fā)生“不通”的現(xiàn)象,那么人間帝王與民眾溝通的所謂“王道”也會不暢。《晉書》和《宋書》中的占星術其實已經(jīng)脫離了五行學說,直接以與析木之津有關的星象來占測吉兇。
與析木之津一樣跨越銀河的還有閣道?!妒酚洝ぬ旃贂氛f:“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史記索隱》引《樂汁圖》說:“閣道,北斗輔”,另引石氏云“閣道六星,神所乘也”,《史記正義》則說:“營室七星,天子之宮,亦為玄宮,亦為清廟,主上公,亦天子離宮別館也。王者道被草木,營室厲九象而可觀。閣道六星在王良北,飛閣之道,天子欲游別宮之道。占:一星不見則輦路不通,動搖則宮掖之內(nèi)起兵也?!保?](P1290)所謂“一星不見”以及“動搖”都是指的星辰的分布及移動,也就是說如果觀測到類似的星象,就會發(fā)生“輦路不通”或者“宮掖之內(nèi)起兵”的現(xiàn)象。
關于營室,《天官書》說:“營室為清廟,曰離宮、閣道。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史記索隱》此處引《荊州占》云:“閣道,王良旗也,有六星”。[1](P1309)同樣關注了江星的異動與人事吉兇的關系。此外由《天官書》來看,閣道連接的應該是營室和紫宮,其中紫宮被比喻為天子之宮,而營室則是天子的離宮別館,所以后來秦始皇時修阿旁宮,也是以紫宮和營室類比,《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1](P256),咸陽城在渭北,阿房宮在渭南,相對位置與天極和營室類似。
另外《天官書》還提到王良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漢書·天文志》寫作“天橫”,應當是把天潢理解成了跨越銀河的通道,所以《史記索隱》引《元命包》曰:“潢主河渠,所以度神,通四方”,即是就此而言?!妒酚浰麟[》還引宋均云:“天潢,天津也。津,湊也,故主計度也?!保?](P1309)宋均所謂天津,和箕斗之間的天津顯非一處,然《元命包》說天潢可以度神通四方,這和《晉書·天文志》中關于天津的說法一致?!稌x書》中另有“天潢”,例如《天文志》有五車五星,“其中五星曰天潢,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魚囿也。月、五星入天潢,兵起,道不通,天下亂”[11](P297),此處的天潢位于黃道附近,所以占星術中會提到有月和五星會經(jīng)過天潢附近。另外,《史記·天官書》中有所謂“天五潢”,也位于咸池附近,即“西宮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鹑耄?;金,兵;水,水。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1](P1304)。從所處位置分析,《晉書·天文志》中的“天潢”應當是《史記·天官書》中的“天五潢”,而《晉書》同時強調(diào)月和五行入天潢會引起“道不通”的后果,應當也是考慮了天潢具有“四方通道”的作用然后進行占卜,這與前述以星辰分布和異動構成的星象進行占卜的方式基本相同。
牽牛和織女星分隔銀河兩岸,在中國古代民間中具有極重要地位,民間傳說七月初七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則這里應當也有一座想象的橋梁。而在早期史料中,牽牛附近則是一處重要的關梁所在,《史記·天官書》說:“南斗為廟,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婺女,其北織女??椗?,天女孫也”,《史記正義》說在建星附近有一座“天之都關”,并說“牽牛為犧牲,亦為關梁。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關梁;次三星,主南越。占:明大,關梁通;不明,不通,天下牛疫死;移入漢中,天下乃亂”[1](P1310),可見在當時人們看來,牽牛星附近的這處關梁也關系到人間關梁是否暢通,同樣是以星象進行占斷吉兇。
不僅如此,牽牛附近有河鼓,《史記正義》說是天子三軍,“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稌x書·天文志》也說“牽牛六星,天之關梁,主犧牲事”[11](P301),一方面考慮牽牛作為動物牛的屬性,另一方面也強調(diào)這里是一處重要的關梁所在。除此之外,《史記·天官書》中還有一處關梁位于南北河與天闕之間,《史記正義》說:“闕丘二星在南河南,天子之雙闕,諸侯之兩觀”,則此處的關梁當指靠近首都的關防設置。在戰(zhàn)國秦漢時代的語境中,“關梁”指的是不同地域之間的交通限制,對不同地域人們的交往造成影響,所以人們會非常注意關梁是否通暢。而在人們的想象中關梁位于天河邊的牽牛星附近,且有重兵把守,也是人們?nèi)粘I畹奶煳挠成洹?/p>
從另外一些材料來看,在人們的想象中牽牛附近是有一座橋梁的,《三輔黃圖》說:“始皇窮極奢侈,筑咸陽宮,因北陵營宮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度,以法牽牛也”,所謂渭水貫都的說法較為奇特①何清谷校注認為此處是把渭水從都城中間流過比作天上的銀河,所謂渭水從咸陽城中流過頗不可解。何清谷:《三輔黃圖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4頁。,但橫橋法牽牛的說法卻值得注意。前引《史記·秦始皇本紀》說閣道六星跨越天漢,象跨過渭水連接咸陽城和阿房宮的閣道,然而此處“橫橋南度以法牽?!彼剖钦f與咸陽城外的橫橋類似,在人們的想象中天上的牽牛附近也有一座橋梁。至于這座橋梁和民間傳說中說每年七月初七日的鵲橋是否有關,則是一個可以繼續(xù)思考的問題。而且不僅牽牛星附近可能有一座橋梁,織女星附近也有所謂輦道五星,似乎也可以跨越銀河?!稌x書·天文志》說:“輦道五星,王者嬉游之道,漢輦道通南北宮,其象也”[11](P295),此處的輦道也就是閣道,東漢洛陽城南北宮有閣道相通。顯然輦道五星象洛陽城南北宮閣道的說法后起,然輦道五星從織女星附近跨過天河向牽牛星延伸,與法牽牛的橫橋是否有關,也是一個可以繼續(xù)思考的問題。這兩處跨越銀河的橋梁同樣是由星辰分布構成,在有些時候也會用來占卜,例如作為帝王經(jīng)行之處,其通暢與否也關系到帝王的安危。
此外,銀河中還有龜星與魚星,也被用于占測吉兇。張淵《觀象賦》云:“神龜曜甲于清泠,龍魚摛光以暎連”,注釋曰:“神龜,龜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龜知來事,故稱神。在河中,故言清泠。魚龍,謂魚一星,在尾后河中。尾為龍宿,故言龍魚。此星在河中,以魚星之映,水有光曜也”[11](P1949)。龜星與魚星均位于銀河之中,人們也會根據(jù)它們與銀河的位置關系進行占卜,《漢書·天文志》言:“龜、鱉不居漢中,川有易者”[2],是說如果龜星沒有在銀河之中,就會發(fā)生河流改道之類的災害。另外根據(jù)《漢書·五行志》,史記秦始皇八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是歲,始皇弟長安君將兵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遷其民于臨洮。明年有嫪毒之誅。魚陰類,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其在天文,魚星中河而處,車騎滿野。至于二世,暴虐愈甚,終用急亡。京房易傳曰:“眾逆同志,厥妖河魚逆流上?!保?]也就是說如果魚星的位置轉(zhuǎn)移到銀河中部,就會發(fā)生水災,這與前文提到的占星術類似。
我們注意到,以銀河為例,在占星術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中,漢代以前更多考慮五行的觀念,更關注銀河五行中水的屬性。而漢代以后的占星術則更關注星象,通過星辰的分布及位置的變動來占測吉兇。實際上,考慮銀河五行屬性的占星術顯得較為疏漏,而后來的占星術圍繞銀河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占測體系,包括析木之津在內(nèi)構建了天上世界的場景,并以之映射人間事物,然后用來占測人事吉兇,這使得占星術的體系更為宏大復雜。
總的來說,銀河被想象成一條天上的河流,這條河流與地上的大海可以溝通,在想象中與人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人們甚至想象通過銀河去往天上的世界。而在五行觀念盛行的時代,人們認為銀河具有水的屬性,所以發(fā)生旱災等情形會向銀河祈禱,請求緩解旱災;與此同時人們還據(jù)此創(chuàng)造與銀河有關的占測吉兇之術。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以及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根據(jù)星辰分布與運行,并模擬人世間景象,圍繞銀河構建了天空中的景象,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銀河邊的渡口析木之津,以及幾座跨越銀河的橋梁,也就是說人們模擬生活中的“關梁”構建了天上的“關梁”,并用來占測人事吉兇。從僅僅是把銀河作為五行中的水看待,到根據(jù)星辰分布與運行構建更復雜的占星術體系,人們對天文的認識經(jīng)歷了長足的進步,盡管這種進步在今天看來同樣是充滿了謬誤,但它依然具有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
[1]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 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 范寧.博物志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 李百藥.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6] 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3.
[7]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2.
[9]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0]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1] 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2] 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3] 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責任編輯:侯德彤
The Milky W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logy in Ancient China
DONG Tao
(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
The Milky Way was imagined as a river in the sky in ancient China, which is imagined t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therefore closely linked in divination with water of the five elements, thus giving rise to the more complex astrological system. However, with the advance in observation technology, people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of stars, and have started constructing bridges according to the stars in the Milky Way through imagination, and thus predict people's weal and woe.
Tian Guan Shu; Tianjin; overpass; Altair; Vega
K03
A
1005-7110(2016)04-0073-06
2016-06-02
董濤(1984-),男,河南駐馬店人,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xiàn)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