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傳統的課堂教學一直由教師主宰.課堂上,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回答什么問題,做什么練習,甚至如何思考,都由教師確定.這樣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從這種教育模式走出來的學生,自然不會成為當今時代合格的人才.新課改的實施對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因此,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新課改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求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采取平等、開放、誠實和親和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要求教師首先是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yè),嚴愛有加;其次是家長,對學生要有濃濃親情,無盡關愛;第三是朋友,與學生友好共處,打破等級觀;第四是學生,教學相長,不恥下問.這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使課堂上不再有“權威”,學生的思想得到解放,思維活躍,課堂充滿活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培養(yǎng)求知興趣,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人們一旦對某種事情產生濃烈的興趣,就可以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1.發(fā)揮實驗的魅力,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具有形象、生動、新穎和刺激的特點,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好動,對實驗有強力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選擇、組裝儀器,動手操作實驗,不僅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將一些有趣的化學故事和問題貫穿在相應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燒不壞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瓶生煙”;等等.這些趣味小實驗,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在枯燥的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產生活事例,使理論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原子、分子的知識時,許多學生很難理解這些微粒之間有間隔,教師可以舉出這樣一個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到兩個碗中,還有兩碗嗎?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間存在間隙的結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適當地引入這些知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他們的探究欲望,使他們更加喜歡化學,了解化學,并且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實現自主探索性學習.
三、提供交流平臺,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1.留有時間,將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葉瀾說:“課堂上,教師要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只有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問題,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主體.例如,在講“物質的溶解性”時,我讓小組分工合作,從實驗設計到到具體分工,都由組員協調完成.這樣,使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做出思考,教學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同時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提高.
2.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質疑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注意問題設置的階梯性,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水平需要.例如,在講“酸雨的形成過程”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1)何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2)酸雨是怎樣形成的?(3)空氣中的SO2主要來源有哪些?(4)如何防治酸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善于質疑,任何學生都可以在任何時間打斷教師的教學,向其教學內容提出質疑.作為教師,應該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即使學生錯了,也要鼓勵并引導其往正確方向思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合作的欲望,從而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
總之,教師把興趣的培養(yǎng)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就能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只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敢說敢問,才能微笑學習,才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