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美
【摘要】語文是一項綜合性學科,既影響著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也關乎著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培養(yǎng)。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樹立長遠的發(fā)展理念與高度歷史責任感,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提升。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加強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還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不斷豐富基礎認知、不斷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新課改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44-01
一、樹立科學發(fā)展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改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也就是說強調了課程的功能,要從以往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注重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綜合技能提升的培養(yǎng)。以往的教學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沒有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又怎能終身學習呢?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崔欒同志曾經(jīng)說:“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靠民族凝聚力,二靠高科技。民族凝聚力是一個民族的魂,這個魂的核心是價值觀?!苯處熞趯W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文中有情,學中生情。因此教師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中價值觀的培養(yǎng),絕不能是簡單的說教,因為說教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厭惡??茖W的教學理念應是教師以情激情,熏陶感染,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動情,心靈受到震撼,使學生在學語文的同時學做人,做有愛國心、進取心,高尚的中國人。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就需要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能夠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課文中心思想、作者情感內涵的總結與歸納,通過對于深層次課文內容的把握與理解,更好的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點的有效把握, 為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做好引導。
二、樹立長遠發(fā)展理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認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宏大的工程,教學中教師要樹立長遠的發(fā)展理念,摒棄急功近利的教學思維,注重對于學生學習理念、思想觀念的培養(yǎng)教育,以便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軟實力”,引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自主學習、全面提升。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本位”教學理念,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得知識的。以前我們提倡不要死記硬背,教師要“少講多練”。讓學生通過大量做題練習?,F(xiàn)在我們應該提倡“少講多學”,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在解決問題中去學習。
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讓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首先,教師應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平等的心理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應該是學生探究的合作伙伴。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fā)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其次,要發(fā)掘學習內容的魅力,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倍袝r,我們卻恰恰忽略了學生那種蘊含在知識本身中的興趣。知識本身的魅力才是學生自主、探究,從而更努力、更深入學習的內驅力。第三,教師要讓每個學生看到成功的機會。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越是基礎好的學生越是容易得到教師的青睞,越是教師喜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越高、知識基礎相對更好,這樣的循環(huán)模式教師要運用到全部學生身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重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俺晒κ亲詈玫膭恿?。”這樣的道理,而且也要將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釋放的空間,展示思維個性的舞臺。教師要不斷地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機會,展示課內學習所得,展示課外學習收獲,肯定每個學生學習的進步,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使“后進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悅。讓學生們個個都是成功者,個個都企盼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實現(xiàn)互動式、交流式的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三、樹立“大語文”教學理念,注重語文課程的綜合化發(fā)展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涉及面廣、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最大。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樹立“大語文”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學習到更多的道理,不斷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不斷的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提升打好基礎。首先,綜合課使學科知識學習走向綜合化,要設法讓學生在各科知識之間建立有機的聯(lián)系,對所學知識要有一個綜合的認識。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數(shù)學中的相關表達式、公式進行描述,看誰表達的最簡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綜合課程在內容選擇上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既傳授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注重興趣、動機、意志的培養(yǎng)。例如讓學生通過對于大自然的觀察、了解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通過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技能與內在修養(yǎng)。再次,綜合課程強調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不應該只是解題目,而應該聯(lián)系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