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萍
摘 要: 政治課程相對其他課程而言,概念和知識點較多,課程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往往需要死記硬背才能掌握知識點和概念,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久而久之,學生對政治產(chǎn)生厭惡或恐懼的心理。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如何解決傳統(tǒng)政治教學面臨的問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成為當前政治課程改革的重點。本文將針對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分析探討,重點介紹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進行高效率的政治課堂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高中政治 高效率 課堂教學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全國各地就基礎教育如何有效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雖然研究的角度、討論的側重有所不同,但還是形成一些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目前我們普通中學教學科研活動中關于有效教學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大多都是照搬或借鑒別的地方教育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但是這樣的課堂教學在民族地區(qū)能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而實踐又怎樣呢?君不見近年來民族地區(qū)許多中學教育的所謂新理念、新典型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其實還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是另一套應試教育的灌輸式、高強度、逼分數(shù)的做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回歸教育本質,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到底如何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呢?我們理想中的政治教學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是師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繹生命華麗樂章的地方。要達到這樣的課堂效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中學政治課堂真正活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一、轉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效率
進入中學階段,學生的思想有了明確的變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政治教學至關重要,“愛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是一種人人平等、相互幫助、合作學習的伙伴關系,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心是課堂教學的“原動力”。如果學生對教師比較喜歡,有較好的印象,就會對其所教的課程特別感興趣,并努力學好這門課程。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要在新課標背景下提高中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政治課堂這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自由地翱翔,盡情地吸吮知識的乳汁。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自己領航員的作用,引導學生“科學地學習”、“促進學生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每一位教師都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并將其應用于政治教學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學習全靠自用心,老師只是引路人”。緊跟新課改的浪潮,政治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尤其是中學政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把政治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嶄新的舞臺上把自己的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教師要做好領航員的角色。由于中學生這個年齡的孩子,叛離的心理比較嚴重,尤其是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區(qū),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還不懂得如何把握自我,如何自主學習?把政治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容易迷失方向,他們無法駕馭知識的航線,于是出現(xiàn)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象: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講得少了,課堂上亂哄哄地討論,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想怎么交流就怎么交流。一節(jié)課上完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卻沒有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主體”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多重備課”的能力。
三、努力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決矛盾。首先,在政治教學中,要盡可能減少一些簡單重復和機械訓練,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其次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感受時代變遷,發(fā)現(xiàn)和探究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僅僅停留于死記硬背、機械考試,遠遠培養(yǎng)不出大國之風。面臨瓶頸的中國市場經(jīng)濟,兩極分化與社會公平,對壟斷利益的權力如何監(jiān)督等國內形勢;2008年奧運、2010年世博之后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得到進一步在國際上得到提升等國際形勢,這些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都應該出現(xiàn)在政治課堂上進行自由討論和理論思考。只要教師精心地設計課堂內容,把一些熱點問題提到政治上進行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政治教學真正活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四、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政治的前提和保證,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將會終生受用不盡。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以身示范,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還要將自己的長期累積的學習經(jīng)驗與方法傳授給學生,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讓他們自己學著發(fā)現(xiàn)問題,注重過程,解決問題。有人曾說:一個有修養(yǎng)的老師的一句話、一個不經(jīng)意的行動,在一定的時機、一定的場合,會影響學生的一輩子,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政治教學課堂中,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素質,從而更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這樣才能逐漸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德燦.如何優(yōu)化政治課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2]孫祝海.讓初中思想政治課不再枯燥[J].考試周刊,2008(50).
[3]黃榮.論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J].新課程學習(中),2011(02).
[4]花卉.淺談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J].科學大眾,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