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陽
(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 教育系,甘肅 蘭州 730070)
三毛為什么自殺了
——一個女作家的心理傳記學分析
蘇林陽
(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 教育系,甘肅 蘭州 730070)
本文以自殺女作家三毛為個案,從心理傳記學角度分析自殺原因,結(jié)果表明三毛自殺與其在家中不受重視、童年痛苦經(jīng)歷、感情屢屢受挫和自我實現(xiàn)受阻等因素有關(guān)。
三毛 自殺 心理傳記學
三毛,原名陳平,1943年在重慶出生,后隨父母遷居臺灣。幼年期的三毛對書表現(xiàn)出極度喜愛,5歲半就開始看《紅樓夢》,初中時市面上名著幾乎被她看了個遍。初二休學回家,在父母悉心教導(dǎo)下,打下了詩詞古文、英文方面的深厚基礎(chǔ),并先后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fā)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寫出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等膾炙人口的篇章,掀起了一股“三毛熱”。1981年,她去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后寫成了《萬水千山走遍》,并做環(huán)島演講。之后,三毛在文化大學教授小說創(chuàng)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了她第一部中文劇本《滾滾紅塵》。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女子,最后卻選擇以自殺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8歲。紅極一時深受大家喜愛的作家為什么會自殺呢?本文從心理傳記角度進行分析。
三毛出生于家教非常嚴格的傳統(tǒng)家庭,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她是家中老二,看似平常的出生順序及家庭背景對三毛的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根據(jù)阿德勒的觀點,中間出生的兒童具有強烈的自卑感,需要不斷尋求優(yōu)越特性。這種不被重視的感覺自小就在三毛心里扎下了根。她認為:“老二就像夾心餅干,父母看見的總是上下那兩塊,夾在中間的其實可口,但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蹦出來搗蛋,以求關(guān)愛?!保?]她一直向父母抱怨自己備受家庭冷落。小時候喜歡獨自一人到墳地玩泥巴表現(xiàn)了她受家庭冷落后的孤僻性格。早年時期,父母不能給予她全部的關(guān)心和愛,三毛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失落。她曾談到或許因為太過自卑,行為非常暴力,對姐弟不夠友愛,經(jīng)常因為一句話與別人爭吵,經(jīng)常哭泣、離家出走甚至拿刀片嚇唬人。三毛的父親曾說到三毛在國外時經(jīng)常寫家書,家人大多回一句“我們平安,勿念”,于是三毛就抓住這一點埋怨家人冷落她。三毛寫的書家人很少看,大多數(shù)情況下拿來送人。三毛的小侄女在她回國很久后竟還不知道自己的小姑嫁的是外國人,使三毛很失落。凡此,都足以看出三毛在家中不被看重。
人生在世,難免憂患,而三毛的人生卻好像比別人更多一些坎坷和挫折。家庭中不受重視本來就使三毛深感自卑,學校學習經(jīng)歷同樣不那么順利。初中時三毛數(shù)學不好,為了避免留級,她決定背數(shù)學題,所以接下來的三次數(shù)學考試中得了三個滿分,但老師卻認為她作弊,對她進行了侮辱性懲罰。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她出從沒學過的方程式為難她,讓她當場吃了鴨蛋。隨后用毛筆在她臉上畫了兩個大“鴨蛋”,并讓她頂著畫著“鴨蛋”的大花臉到走廊上走一圈。
這次當眾受辱對三毛的影響是巨大的,自此三毛便不顧一切地逃學了,母親發(fā)現(xiàn)后,用一切方法使其上學。然而三毛只要到學校就開始嘔吐、暈倒,最后導(dǎo)致她將自己封鎖在房間里,除了母親送飯便不再見其他人,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7年。她曾描述:“我的天地,只有那幢舊式的房子、父親、母親、放學時歸來的姐弟,而這些人我是絕不主動接觸的。向街的大門是沒有意義的……”[2]她說:“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我會消失的,消失得無影無蹤。活著的不再是我,我已不復(fù)存在了,我會消失……”[3]
受辱失學讓年幼的三毛身心俱疲,在13歲的一個夜晚,她選擇了自殺,雖然最終被救,但其左手臂上卻留下了一輩子的印記。童年的陰郁和這次自殺對長大后三毛的影響是深刻的,使她每當面對挫敗和絕望時,總是選擇極端方式解決困惑和問題,最后生命也如此結(jié)束。另外,三毛自我封閉的這七年正好是青春期,此階段也被認為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時期。埃里克森認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認同感,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現(xiàn)自我認同危機的,人出現(xiàn)自我認同危機時就會感到混亂和失望。三毛種種表現(xiàn)正是因為出現(xiàn)了自我認同危機。
三毛自尊心很強,有強烈的被尊重需要,當老師不信任她并且進行侮辱的時候,她的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不管是逃學還是自殺,在某種層面上講都是為了獲得尊重而進行的反抗。
對于三毛來說,愛情就像雨露一般,沒有它的心田即使播種再多種子,也不可能出現(xiàn)萌芽和生機。然而愛情至上的三毛在愛的旅途中走得非常艱難。共定鴛盟的畫家早有妻室家小,三毛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幾度尋死;相偕終身的德國未婚夫心臟病猝死,心如死灰的三毛在朋友家第二次自殺,從死神手里再度被拉回的三毛開始了22年的流浪生涯。在流浪中,三毛與苦戀她多年的荷西結(jié)婚了,使她忘卻了曾經(jīng)戀愛的不順,同時進入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寫出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三毛曾說她的寫作生活就是她的愛情生活,她的人生觀就是她的愛情觀。但命運之神似乎不那么眷顧三毛,1979年,荷西在一次潛水中失去了生命,這對三毛的打擊是致命的。
在一篇《不死鳥》中她這樣寫道:
“許多次午夜夢回的時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幾成瘋狂,相思像蟲一樣慢慢啃著我的身體,直到我成為一個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樣得長,那么得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淚,永遠沒有滴完的一天。我總是在想荷西,又在心頭自言自語:‘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忍受這一分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活下去,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生的艱難,心的空虛,死別時的碎心又碎心,都由我一個人承擔吧!’”[4]
“Freud認為,當一個人去世的時候,他所愛的人的一部分也隨他而去,隨他而去的這部分就讓他和他所愛的人之間始終保持著某種聯(lián)系”[5]??梢哉f,荷西離去后,三毛的靈魂也一同被埋葬了。經(jīng)歷一次次愛的分離后,死亡悄然走近。
丈夫荷西死后,三毛回到了父母身邊。她或者活著不再為自己,只為著年邁的父母和愛她的書迷。三毛大多數(shù)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無數(shù)流浪和廣袤沙漠,回到城市文明的她再也找不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生活中也少了歡樂。
三毛生命中那一段段深刻的記憶一旦變成文字,變成印刷品,成為讀者的消費后,原來的三毛形象經(jīng)過讀者各取所需的加工,漸漸遠離了三毛本來的真實形象,成為讀者想要的三毛,成為美麗多情、愛心和正義的象征。
很多讀者給三毛寫信,訴說他們的痛苦,甚至關(guān)押在獄者也寫信給三毛尋求安慰。盛名之下,為了符合公眾要求的形象,三毛必須熱心助人,在不斷的付出中,自己的痛苦與寂寞無法與人訴說。她必須扮演乖巧的女兒形象,必須不斷美化與荷西之間的愛情。而她的“我就是三毛,三毛就是我”的宣言也將自己推到了透明人的頂峰。在臺七年,三毛紅極一時,作品翻譯成多國文字,流行于多國。可以說,大眾文化捧紅了三毛,但是也使三毛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1991年,三毛用盡心血創(chuàng)作的《滾滾紅塵》獲得臺灣金馬獎8項大獎,但三毛作為編劇卻未能獲獎,無疑對三毛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中國著名音樂家王洛賓曾表示三毛的自殺可能跟她創(chuàng)作上的枯竭有關(guān)。
生活中如果遭遇的挫折太多就會使人產(chǎn)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引發(fā)以抑郁為中心的負性情緒障礙,如果負性情緒一直得不到緩解,而且挫敗時時出現(xiàn)的話,就極易造成抑郁癥。抑郁癥正是造成三毛自殺的主要原因??v觀三毛一生,在家庭中不受重視,童年痛苦封閉,感情屢屢受挫,自我實現(xiàn)受阻,在種種打擊下,三毛深陷抑郁的苦惱,最終選擇去另外一個世界,尋求自己愛的人和愛的事。
[1]三毛.鬧學記[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
[2]三毛.三毛作品集[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3][4]三毛.雨季不再來[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6.
[5]舒躍育.如何對藝術(shù)家進行心理傳記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08(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