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倫
(福建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
?
從中西方習語看當代中西方核心價值觀差異
陳凱倫
(福建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習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濃縮了的民族文化,它不僅是一個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結(jié)晶,更是一個時代具體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chǔ),通過對中西兩國習語進行比較,分析當代中西方主流價值觀,可以為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弘揚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guān)鍵詞:習語;民族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跨文化交際
核心價值觀[1]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zhì)、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體現(xiàn)著人們關(guān)于個人、家庭、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和價值追求,反應(yīng)的是不同社會制度的本質(zhì),是人們判斷是非善惡、決定進退取舍的原則和標準,規(guī)約著社會的制度安排、發(fā)展模式的前進方向,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chǔ)和恒久的歷史傳承性。它所表達的是人們對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斷、評價、取向和選擇,所反映的是價值主體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體實現(xiàn)自己利益、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活動方式等。
廣義的習語[2]包括動詞短語、熟語、諺語、俚語、俗語和典故,習語是語言的精華,它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匯集了一個國家人民大眾的集體智慧,習語的誕生總是伴隨著典故。英語和漢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展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通過比較英漢習語,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民族在宗教、民間寓言和神話、民俗文學(xué)、民族心理、社會認知、價值觀、國俗語義等方面的差異,有助于提高跨文化傳播效果。
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西方社會的價值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到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從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dǎo)、核心地位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3]。對此,通過習語對中西方的核心價值觀進行比較,更加客觀、理性的看待中西方社會核心價值觀上的差異,并借鑒其中的精華,促進我國價值哲學(xué)的研究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存在顯著差異,中西方社會群落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心態(tài),反映在習語里的文化也呈現(xiàn)出豐富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中華民族文化充分展示了炎黃子孫無窮的智慧以及以“和”為貴的寬大胸懷。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shè)”,并提出了“倡導(dǎo)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dǎo)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dǎo)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價值觀,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價值理念的發(fā)展趨勢,表現(xiàn)出超越民族性的一面;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的集中表達,必然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三個倡導(dǎo)”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表述,這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都能夠在典故習語中找到它們的理論淵源。
與中國不同,西方文化主要以希伯萊文化和古希臘文化為基礎(chǔ)逐漸成長,體現(xiàn)了西方民族追求“民主平等”的價值觀。西方社會在反封建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個體主義、主體主義、自由主義的資產(chǎn)階級核心價值觀。[5]西方提倡發(fā)散性思維方式,重天人之別,把個人與集體、靈魂和肉體相分離,從個體出發(fā)來理解整體。所以,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重視契約法治的力量,追求物質(zhì)上的滿足,這些都對西方人們的言行思想以及價值研究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中西方的價值觀差異在英漢習語中都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
(一)活動取向的的異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資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6]儒家文化強調(diào)個體內(nèi)在素質(zhì)的修煉,主要通過“內(nèi)省”的方式表達人的價值,逐漸形成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希望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而使自己更加完善。[7]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將“富強”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中,“富強”,即國富民強,對個人來說要培養(yǎng)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對國家來說要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這一理念在習語中主要體現(xiàn)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志者事竟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
西方人則強調(diào)冒險和警覺精神,起源于古希臘的Achilles’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英國的Show the white feature((露在外面的白色羽毛),以及《伊索寓言》的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把蛇放在懷抱里)等成語就是用來告誡人們要提高警覺,重視自身弱點。No way is impossible to courage(勇士面前,無路不通)、拼命工作(work like a dog)、N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伙計不比老板差)等成語則激勵人們要敢于競爭,爭取勝利。[8]
(二)道德標準的異同
中西方從總體上看,其道德標準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講禮貌、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倡導(dǎo)公民培養(yǎng)“文明”、“敬業(yè)”、“誠信”的道德觀,例如中國習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以及西方國家的Better go to heaven in rags than to hell in embroidery(寧可空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jié))、Courtesy costs nothing(彬彬有禮,惠而不費)、One never loses anything by politeness(講禮貌不吃虧)、An honest man's word is as good as his bond(誠實人的話像他的契約一樣靠得?。┑?。
由于西方社會激烈的的商業(yè)活動競爭,尤其是工業(yè)革命以來,商業(yè)和工業(yè)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方式,就造就了西方人較強的競爭意識,導(dǎo)致中西方在道德價值觀方面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國家強調(diào)個人榮譽以及個人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現(xiàn),在習語中體現(xiàn),而中國人提倡個人素質(zhì)的“內(nèi)省”,強調(diào)謙和寬容的道德品質(zhì),因此中文有知足常樂、退一步海闊天空、安分守己、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等強調(diào)與世無爭的價值觀念。而英語中有: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一場戰(zhàn)斗)、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heavy purse makes a light heart(腰包錢財足,心境自然寬)、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錢能使鬼推磨)等強調(diào)以自我為中心,重開創(chuàng)求進取的精神。
(三)等級觀念與平等觀的異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描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觀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fā)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這一價值觀在習語中具體表現(xiàn)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中國習語中所表達的自由強調(diào)在一定約束下的自由,是一種戴著腳鐐跳舞的自由。西方國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quán)力的運用,倡導(dǎo)人的個性解放、獨立人格、寬容、民主、平等和自由等價值觀,正是我國人民在新的世紀所要積極追求的價值和生活原則。這一價值觀念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shè)、實現(xiàn)政治現(xiàn)代化以及當代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shè)提供思路與借鑒意義。[9]在習語中的具體內(nèi)容有:Your liberty to swing your arms ends where my nose begins(你有揮舞手臂的自由,但必須止于我的鼻端)、Too much liberty spills all(自由放任,一事無成)、Liberty is the only thing you cannot have unless you give it to others(自由就是這樣的東西,不給予別人你自己也無法得到)。
“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民主的實質(zhì)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xiàn)實質(zhì)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quán),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的權(quán)利。這一價值觀念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政”、“民本”、“自強不息”、“以和為貴”、“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反映了中國古代《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韓非子“均貧富”、墨子“兼愛”的價值觀念。在西方國家,基督教是西方國家的重要思想來源和精神基礎(chǔ),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至高無上的神,但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因此平等觀念對西方國家而言影響尤為深刻,造就了西方人較強的平等價值觀念,[10]例如西方習語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人類血的顏色是一樣的)、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The end makes all equal(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quán)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的根本價值理念。中國古代就有許多維護公正平等原則的事例而廣為人頌,如:開封府里的包公——鐵面無私、公事公辦、親兄弟明算賬、孔明揮淚斬馬謖。西方國家主張個體解放和個性自由,主張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利益,與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大同世界”不同,他們認為真正的公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與自己能力等值的報酬,例如:Fairness depends on the prerequisite that everybody can get what parallels with his/her capability(公平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得到他想要的)、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實勝于雄辯)、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法治”是一種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1]中西方都信奉遵紀守法的價值觀念,這一系列價值觀念在英漢習語中具體體現(xiàn)為: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Justice has long arms)、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法海無邊,回頭是岸、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Only God and law above us(法律面前人人平等)、Ignorance of law is no defense(不知法不足辯)、No law no justice(無法紀則無正義)、Law is not always logical(于情可免,于法難?。?。
(四)個體思維與整體思維取的異同
“和諧”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shè)領(lǐng)域的價值訴求,是經(jīng)濟社會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受儒家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人際關(guān)系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推崇社會的有序和和諧,重視天人合一,個人要服從于集體,并且認為個人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成功。例如:知足常樂、適可而止、孤掌難鳴、一人不成陣,獨木不成林、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愛國”是基于每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guān)系的深刻情感,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jié)合起來,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jié),維護祖國統(tǒng)一。習語中有許多體現(xiàn)愛國主義的的例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忠君愛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
與此相反,個人價值至上,是整個西方國家的文化特征,他們傾向于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xiàn)個人價值,因此英語中的一些習語體現(xiàn)了西方國家個人主義取向的思想觀念: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He travels the fastest who travels alone(獨行遠)、Pull all one’s good in the window(毫無保留的炫耀自己)、Everyone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一個人都是自身幸福的建筑師)、Self-preservation is the first law of nature(自我保存乃是自然第一法則)、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們的中心)、You’re not supposed to be so blind with patriotism that you can't face reality. Wrong is wrong, no matter who says it(不能允許你用愛國主義蒙蔽雙眼而不能面對現(xiàn)實。錯就是錯,不管是誰說的)。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強調(diào)公民之間應(yīng)該相互尊重、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友好和睦,努力形成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guān)系。雖然西方國家提倡個人主義,但是對于“友善”這一價值觀,中西方有其想通之處:眾人拾柴火焰高、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Scratch my back and I'll scratchyours(你幫我,我?guī)湍悖hare and share alike(有福同享,有難同當)、Union is strength(團結(jié)就是力量)、Virtue is its own reward(善有善報)、Weak things united become strong(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硬如鐵)、Make your enemy your friend(化敵為友)、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眾人拾柴火焰高)、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行善積德)、Put your shoulder to the wheel(鼎力相助)。
綜上所述,盡管中西方在價值觀上有很大差異,在習語的使用上也遵循各自的文化特征,但中西方仍然有著共性和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習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其對文化的體現(xiàn)和傳播的作用是其它語言現(xiàn)象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通過習語對中西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人與時間的關(guān)系進行對比分析,揭示中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可以為漢英對比研究提供一條新的思路,也可以幫助英語學(xué)習者增強文化的差異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弘揚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西方核心價值觀有何不同[J].求是雜志, 2014(2): 50-51.
[2]孫蘭英.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西方傳統(tǒng)價值觀的發(fā)展[J].學(xué)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3(9): 84-86.
[3]賈然然.當代中西方核心價值觀差異分析[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xué), 2012:14.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胡錦濤同志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12-11-19(4).
[5]楊明,張偉.個人主義: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J].南京社會科學(xué), 2007(4): 38-44.
[6]包虹.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xué), 2014:4.
[7]李雅芳.中西價值觀差異在漢英諺語中的體現(xiàn)[J].商品與質(zhì)量:理論研究, 2011(5): 204-204.
[8]蒙靜妮.中西民族文化心理與價值理念對比研究:基于英漢習語的差異[J].長春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7): 27-29.
[9]左素云.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07:1.
[10]范金玲,余洪源,莫竹竹,等.淺析英漢習語中的中西文化差異[J].中國民航飛行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1): 69-73.
[11]侯惠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識? [J].紅旗文稿, 2012(8): 9-13.
(責任編輯:陳果)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e Values: A Perspective of Proverb Comparison
CHEN Kail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Proverbs are the essence of a national culture. It is not only contains the wisdom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but a specific code of ethics and conduct. Through comparing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based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proposed b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aking an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mainstream values, which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rry forwar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proverbs, national cultur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圖分類號:D08:C91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09(2016)02-0022-04
收稿日期:2015-11-24
作者簡介:陳凱倫(199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筆譯、英語教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