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讓 戴玉霞
(1.西安外國語大學 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1)
?
15年來零翻譯研究綜述:回顧與前瞻
石春讓1戴玉霞2
(1.西安外國語大學 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1)
“零翻譯”概念于2001年首次提出。15年來,我國零翻譯研究主要討論了零翻譯的界定、類別、策略、方法、應用、功能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零翻譯研究存在的問題是缺少系統(tǒng)性研究和方法論指導,創(chuàng)新性研究不足等。今后零翻譯研究宜加強零翻譯理論本體研究、創(chuàng)新性研究,繼續(xù)探索零翻譯新策略與新方法,辯證探索零翻譯功能研究。
零翻譯;翻譯本體;翻譯功能
零翻譯現(xiàn)象在翻譯史上屢見不鮮,明確提出零翻譯這個概念對并其進行廣泛深入研究,則肇始于21世紀。零翻譯研究的勃興是時代發(fā)展、翻譯實踐越來越多、翻譯理論探討越來越深入的必然結(jié)果。隨著不同民族間相互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需要更快速、更方便、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對翻譯的本質(zhì)和功能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在常規(guī)翻譯無法解決翻譯難題的時候或者僅僅為了呈現(xiàn)某種特殊翻譯效果的時候,零翻譯便應運而生。十年來,國內(nèi)研究者對零翻譯的研究方興未艾,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們熱烈討論了零翻譯的界定、類別、策略、方法、應用、功能。本文對十年來零翻譯研究進行綜述,以期促進零翻譯的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1.1零翻譯的界定
“零翻譯”的概念是邱懋如先生在2001年討論不可譯的問題時首次提出的。零翻譯的界定,一直是學者們爭論的焦點。人們對零翻譯的界定主要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展開。
在狹義層面,人們主要界定零翻譯的內(nèi)涵與外延是什么。邱懋如認為,零翻譯就是不用目的語中現(xiàn)成的詞語譯出源語中的詞語。換言之,零翻譯是可譯卻故意不譯的翻譯方法,他進一步解釋認為,零翻譯包含兩層意思:(1)源語中的詞匯故意不譯;(2)不用目的語中現(xiàn)成的詞語來翻譯源語中的詞語。零翻譯具體可細分為三種譯法:省略法、音譯法和移譯法(邱懋如,2001:24-27)。邱教授的界定立刻引發(fā)了一些學者的反駁。2002年,賈影撰文認為“不可譯”是客觀存在,“不可譯”有積極作用,因而不贊同引進零翻譯概念。此后,更多的學者熱烈地討論“零翻譯”的界定問題。孫迎春(2001:58)認為零翻譯是一種翻譯技巧,具體包括音譯、形譯,但并不包括移譯。相反,袁宜平(2010:13-17)卻將零翻譯直接等同于移譯。2011年,羅國青、王維倩(2011:116-120)在《零翻譯與不可譯——零翻譯本質(zhì)辯》一文中提出,不可譯是一個悖論,不可譯與零翻譯具有因果關(guān)系,零翻譯是解決不可譯的翻譯策略。零翻譯是逆向式翻譯,在譯入語中采用源語語言文字符號,讀者進入源語文化去理解譯文,這種翻譯形式也就是移植。李家春(2013:95-99)認為零翻譯是一種翻譯方法,但是其內(nèi)涵和外延仍界定得不夠清晰。他在系統(tǒng)調(diào)查零翻譯使用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把零翻譯界定為是將原語內(nèi)容不加處理照搬到目的語中。他認為,零翻譯存在具有客觀性、廣泛性和多樣性,人們應該從語篇類型、產(chǎn)生媒介、呈現(xiàn)方式等層面對零翻譯進行理性分析。
李丹、黃忠廉(2012:93-97)認為零翻譯是指將原語符號原封不動地轉(zhuǎn)入譯語的轉(zhuǎn)譯方法,也可稱為原形轉(zhuǎn)譯。
在廣義層面,人們從更廣闊的理論視角來審視零翻譯現(xiàn)象。趙明、王慧娟、呂淑文(2005)認為,引入零翻譯概念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因為零翻譯概念對闡釋翻譯的定義、譯者作用、語用心理、翻譯實踐都有作用,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可譯性原則與零翻譯之間存在辯證關(guān)系,因而零翻譯概念具有歷史、現(xiàn)實意義與實用價值。
羅國青(2009:102-108)指出,當前零翻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概念定義不統(tǒng)一、生成理據(jù)不明確、概念層次不清楚和應用研究欠周密等。解決零翻譯問題的關(guān)鍵譯者要樹立零翻譯觀。零翻譯觀體現(xiàn)著譯者的不同語言文化平等融合的一種態(tài)度。零翻譯觀可以指導譯者以工作機制與生成理據(jù)為標準,區(qū)分零翻譯與不譯、音譯、移譯、形譯等翻譯形式,選擇零翻譯策略。
石春讓、覃成強(2012:109-112)提出語篇零翻譯的概念。語篇零翻譯是譯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采取的翻譯措施,既是具體的翻譯方法,也是實用的翻譯策略。語篇零翻譯有哲學和方法層面的理據(jù),也有實踐層面的印證。語篇零翻譯的具體樣態(tài)有:(1)移譯語篇結(jié)構(gòu);(2)省略語篇內(nèi)容;(3)移譯語篇中的多個詞語。
駱陽(2012:217,218)指出,當前的零翻譯研究存在其概念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大部分的文章多以研究零翻譯策略為主。駱陽從譯者的角度闡述了零翻譯觀的問題,他認為,零翻譯觀是譯者的一種對源語和目標語的不平等的認同觀念。譯者遇到源語與目標語之間巨大差異時,就要想辦法解決可譯與不可譯、對等與不對等、歸化與異化等矛盾,譯者可以認同源語在目標語之上,抑或是目標語在源語之上,這種不平等的認同觀最終左右著譯者的翻譯策略。零翻譯是譯者進入目的語語言文化、尊重對方文化的結(jié)果,是譯者進入了該文化的思維的顯現(xiàn)。
石蕊(2010:102-105)指出,“零翻譯” 是一種逆向的新型翻譯策略與翻譯觀,可以突破語言文字符號障礙。她區(qū)分了“零翻譯”與“不譯”“不可譯”,認為“零翻譯”仍然是“翻譯”, 而“不譯”是不翻譯,“零翻譯”是變“不可譯”為“可譯”的彌補手段之一。
趙尚(2015:26-27)指出,“零翻譯”是跨語際實踐中極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反映了譯者的精神。他從民族精神的角度研究零翻譯現(xiàn)象,認為民族精神與民族語言具有同一性,民族精神影響到民族語言的發(fā)展,語言零翻譯現(xiàn)象也折射出時代與民族精神。語言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語言的翻譯,同樣也是創(chuàng)造活動,是創(chuàng)造基礎(chǔ)上的再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語言,也沒有翻譯。零翻譯,其實質(zhì)就是不翻譯,是不作為的借口,是精神的懶惰,是缺乏創(chuàng)造精神的表現(xiàn)。零翻譯泛濫實則是對民族、對語言、對后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罪莫大焉。翻譯是為了不懂或幾乎不懂外文的讀者,只圖省事、省力的零翻譯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零翻譯的濫用、外來詞的泛濫,對于民族的語言、民族的精神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不難看出,由于人們采用的視角不同,關(guān)注的側(cè)重點不同,人們對零翻譯的界定也就不同。從狹義層面看,零翻譯是一個概念,因為人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千差萬別,人們對其范疇和側(cè)重點的認定就大相徑庭。范疇的不同是零翻譯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區(qū)分存在差異,所以,零翻譯是一種翻譯現(xiàn)象、翻譯方法、翻譯策略。從廣義層面看,零翻譯是一種翻譯觀念、翻譯態(tài)度、翻譯精神。這些界定的共性都反映了零翻譯的最本質(zhì)核心,即譯者在譯語中直接轉(zhuǎn)寫源語。
1.2零翻譯的類別
許多學者在界定零翻譯的同時,對零翻譯進行了分類。劉明東(2002:29-32)認為省譯、移譯可稱作“絕對零翻譯”,而音譯、音義兼譯、補償、象譯、直譯加注、歸化可稱作“相對零翻譯”。張治英,朱勤芹(2007:42-46)將零翻譯分為“完全零翻譯”和“部分零翻譯”。羅國青認為,不譯、絕對零翻譯、相對零翻譯、相對音譯和音譯都是轉(zhuǎn)寫的表現(xiàn)形式,零翻譯的變異形式有借用、引用、附注、偽翻譯與語碼轉(zhuǎn)換(羅國青,2008:213-215)。他認為,零翻譯可分為絕對零翻譯和寬泛零翻譯。李家春(2013:95-99)認為,零翻譯包括縮略語零翻譯、詞語零翻譯、語句零翻譯和語篇零翻譯。其中縮略語零翻譯是報章中最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詞語零翻譯包括專名零翻譯和通名零翻譯。語句零翻譯是將原文中出現(xiàn)的某個或多個句子直接植入目的語。語篇零翻譯則是在一個更高的語言范疇中(如書籍) 將一個完整的或長或短的語篇照搬進目的語。
李丹認為零翻譯可分為非語言符號的零翻譯和語言符號的零翻譯兩大類,各類又分別包含一些小類。李丹、黃忠廉(2012:93-97)認為,零翻譯有別于移譯、省譯和免譯,可分為非語言符號零翻譯和語言符號零翻譯兩大類,每類均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前者較后者更為普遍。
學者們對零翻譯的分類主要是對具體的零翻譯形態(tài)進行歸類。學者們都是圍繞自己選定的研究主題,自己設(shè)定分類標準,并將不同的零翻譯形態(tài)畫歸到不同的類別中。令人可喜的是,學者們對零翻譯的類別研究充分展現(xiàn)了幾乎所有的零翻譯形態(tài)。
1.3零翻譯的策略
張治英、朱勤芹(2007:42-46)討論了零翻譯概念的存在理據(jù),認為零翻譯是客觀存在的一種新型的翻譯策略,它符合“省力原則”和“功能對等原則”。
王月華(2012:136-137)認為,零翻譯是一種特殊的翻譯策略,可以滿足特殊的跨語言、跨社會的文化交流活動。零翻譯是翻譯實踐的需求,主要適用于科技術(shù)語、商標和縮略詞等的翻譯。
總之,零翻譯是一種新型、特殊的翻譯策略。
1.4零翻譯的方法
人們對零翻譯方法的特點、使用要求作了一些研究,這有助于人們在翻譯實踐中有效地使用零翻譯方法。
石春讓、楊蕾(2014:82-85)認為,術(shù)語零翻譯法包括由移譯法、音譯法、意譯法派生出來的多種樣態(tài)的翻譯方法,不同樣態(tài)的翻譯法包含的零翻譯比重不同。不同樣態(tài)的零翻譯法可以突顯術(shù)語的單義性、簡約性和專業(yè)性,還可提高術(shù)語傳播和使用速度、增強術(shù)語凝練信息功能和衍生新詞功能。人們應該解放思想,大膽地探索術(shù)語零翻譯的方法。
肖耀田(2004:114-116)指出,由于源語和目的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時會產(chǎn)生按照常規(guī)的翻譯概念,對一些語言結(jié)構(gòu)是不可譯的。零翻譯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零翻譯的具體方法包括省譯、音譯和移譯等,而這些零翻譯方法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1.5零翻譯的應用
人們對零翻譯應用作了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零翻譯策略或方法解決科技術(shù)語、網(wǎng)絡(luò)流行詞、廣告文本、特殊文化詞等的翻譯難題。
袁宜平(2010:13-17)指出,科技術(shù)語本身的特點使科技術(shù)語的翻譯十分困難,有時直譯、意譯、音譯等等傳統(tǒng)方法無法快速、準確、簡潔地翻譯術(shù)語,這時零翻譯(指相對音譯和移譯)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手段。朱波孫永華(2014:69-72)認為,英語是國際民航通用語言,英語中存在大量專業(yè)縮略語。為了順應國際標準,追求形式極似,彰顯透明效應,促進專業(yè)交流,對這類縮略語可采用零翻譯。
余清萍認為,零翻譯大量地使用在商標、廣告語的翻譯中。使用相對零翻譯的策略可以解決公司名稱、品牌名稱的翻譯問題,“雅戈爾”等公司、品牌名的翻譯就是成功譯例的典范,這種翻譯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還可以解決公司名稱、品牌翻譯造成的相關(guān)誤解。零翻譯在自創(chuàng)商業(yè)廣告文本中也有妙有。有時,為了取得宣傳效果,一些公司名稱或品牌名稱還會在自創(chuàng)商業(yè)廣告文本中直接使用英語或其他語言的詞匯,這實際上是給源語讀者提供零翻譯詞匯,向源語讀者傳播零翻譯詞匯,目的在于給源語讀者以一種新穎、陌生的感覺,從而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如中國移動推出的“M-zone人”就使用了這種方法。
一些研究者討論了網(wǎng)絡(luò)流行詞的零翻譯方法和策略。張彥、郭霄在認為,絕對零翻譯和相對零翻譯的方法可以較好地解決“浮云”“偷菜”等網(wǎng)絡(luò)流行詞匯的翻譯問題。羅義霞、秦偉(2014:133-134)認為,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網(wǎng)絡(luò)詞匯不僅在網(wǎng)絡(luò)上普遍使用,甚至已經(jīng)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因網(wǎng)絡(luò)詞匯不同于傳統(tǒng)語言的特點及語言及文化的不可譯性,使得網(wǎng)絡(luò)詞匯的翻譯成為譯者們關(guān)注的焦點和難點。零翻譯的八種具體方法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能夠幫助譯者在翻譯網(wǎng)絡(luò)詞匯時提供思路及方法。石蕊(2010:102-105)從跨文化視角,討論了“零翻譯”在流行語翻譯中的優(yōu)化應用,以辯證的視角提出應規(guī)范“零翻譯”,防止其造成的語言污染。
而張丹則認為,使用相對零翻譯即相對音譯的方法可以較好地解決政治文件中的流行詞“不折騰”的翻譯問題。楊明星、閆達(2012:73-77)則根據(jù)“政治等效”理論, 討論了“不折騰”的譯法,提出外交語言的翻譯策略。
胡永(2013:112-113)認為,中、西醫(yī)學屬于不同的醫(yī)學體系,翻譯中必然會遇到諸如語言文化差異、詞匯空缺、術(shù)語標準難立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引入零翻譯策略可以應對中醫(yī)英語翻譯難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大眾化,人們的英語水平普遍提高,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外語詞匯都采用零翻譯。比如,蘋果品牌的狂熱追隨者,更樂于用iPhone、iPad、iPod,以示自己與眾不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特殊文化詞無法精準地從漢語翻譯成英語,即不容易做到既忠實于原文,也不容易向目的語讀者傳遞這些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而零翻譯策略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連佩佩和蔡攀科共同撰寫的《從零翻譯的角度看‘道’字的翻譯》的文章,詳細探討了“道”這個字的譯法。他們認為,在英語中沒有一個相對應的詞,無法用一個相對應英語詞來翻譯出“道”字所傳達的文化含義和哲學思想。在這種情況下,采用零翻譯中相對音譯的策略是一個很好的翻譯策略。
李家春(2013:95-99)理性地討論了零翻譯的應用問題,認為不應一刀切地贊成或反對零翻譯。他提出使用零翻譯時要首先分析語篇類型、語篇功能、預期效果、受眾能力,其次要遵守效果為先、謹慎使用、語域劃分和關(guān)注受眾四原則,這樣會對零翻譯的規(guī)范使用有一定借鑒作用。
實際上人們對零翻譯的應用研究可分為四類。一是對以英語為主的外來詞的零翻譯的研究,如IT、windows、黑客、博客等。二是研究英語媒體上對中國文化專有項的零翻譯,即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專有項的零翻譯,例如在美國知名報刊在報道中國的新聞文本中經(jīng)常會照搬漢語拼音來描述中國特有的或新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如shiganjia(實干家)、shuangying(雙贏)等。三是研究中譯外過程中中國文化專有項的零翻譯,這主要是中國人把中國文化專有項翻譯成英語時使用零翻譯的問題,如針對中醫(yī)文本翻譯過程中存在的語言文化差異、詞匯空缺等問題,人們使用“零翻譯”來翻譯一些術(shù)語,如Yin(陰)、 Yang(陽)、 zusanli(足三里)、tianqi(田七)、Huangdi’s Classics on Medicine (黃帝內(nèi)經(jīng))、mingmen (命門)、five-zang viscera and six-fu viscera(五臟六腑)等。四是一些漢語文本中故意使用零翻譯詞的問題,如前述的廣告文本中故意使用英語詞匯的情況,還比如,一些文本為了引領(lǐng)時尚,在漢語中故意生造出偽零翻譯的詞匯,如QQ。零翻譯的應用是語言文化演變與融合的必然結(jié)果, 有利于促進中西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零翻譯的應用研究,一方面體現(xiàn)了零翻譯在解決具體翻譯難題時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為推動零翻譯理論構(gòu)建提供了基礎(chǔ)。
1.6零翻譯的影響
人們對零翻譯的影響的探討也是多層面、多角度的,一些成果也有一定的深刻性。
劉明、石春讓(2011:108-110)從翻譯學和新聞傳播學的視角探討零翻譯詞語在新聞語篇中異?;钴S的原因是時代發(fā)展要求與詞匯創(chuàng)新要求,對新聞語篇的影響是使語言更簡潔生動,更有利于語篇信息傳播,給讀者傳播更多信息。
程瑛、石春讓(2012:133-137)認為,零翻譯詞對漢語語言有正面影響:不但增加漢語音節(jié)、音素、詞素,還使?jié)h語詞形、音、義相結(jié)合的規(guī)則增多,也使?jié)h語固有詞增加新的義項。零翻譯詞對漢語文化有負面影響:產(chǎn)生模糊的文化語義,削弱漢語抵御英語文化霸權(quán)的能力,使?jié)h語錯失吸納異質(zhì)文化精髓的機會。決策部門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積極穩(wěn)健的語言和文化政策,引導零翻譯詞合理、有效地進入漢語。
熊紫瑞(2015:191-192)討論了零翻譯外來詞對當代大學生的語言接受態(tài)度和使用習慣的影響,她將樣本大學生的態(tài)度定位于文化休克理論的四階段內(nèi),透視不同類大學生對于零翻譯外來詞的看法,零翻譯外來詞對漢語純潔性的影響,并為大學生正確對待使用零翻譯外來詞提出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2.1缺乏系統(tǒng)性
零翻譯研究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缺乏系統(tǒng)性的理論探討。許多研究者把零翻譯看作一個基本概念,而這個基本概念又可以衍生出諸如零翻譯觀、零翻譯技巧、零翻譯策略、零翻譯功能等多個次生概念,研究者就從一個視角對其中一個次生概念進行討論,但是從基本概念入手,深入系統(tǒng)地探討不同次生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以及相互關(guān)系的研究幾乎沒有。另外,以其他翻譯理論為基礎(chǔ)展開零翻譯系統(tǒng)研究也不多,從語言學途徑、文化途徑、哲學途徑來研究零翻譯的論文有一些,但多是粗淺地談論因零翻譯形成的語言現(xiàn)象,而沒有專門把零翻譯當成一個新的翻譯分支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討論。汪福祥(2005:93-96)指出,當前我國的翻譯理論研究需要在深層次、多層面上進行探索。深入系統(tǒng)地探討零翻譯對中國翻譯理論構(gòu)建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2.2創(chuàng)新性不足
當前,零翻譯研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重復性研究太多,而創(chuàng)新性成果少見。許多學者熱烈地討論零翻譯的類別,但是他們的分類只是名稱不同,如一篇論文稱為“相對零翻譯”,另一論文就稱為“寬泛零翻譯”,另一篇論文則稱“部分零翻譯”。而對該類零翻譯為什么這樣分類,分類的價值的討論卻不多。這樣,研究零翻譯的論文數(shù)量很多,而有創(chuàng)新性觀點的論文不多。另外,目前,零翻譯研究還只集中在界定、類別、方法、策略、應用、影響等幾個方面,研究零翻譯的其他范疇的論文不多。所以,有關(guān)零翻譯研究的視角有待創(chuàng)新,研究對象有待創(chuàng)新。
2.3缺少方法論指導
目前,大多數(shù)零翻譯研究都缺少明確的方法論作為指導,都只是研究者的感性認識的總結(jié)。一種翻譯現(xiàn)象及一種翻譯理論都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具體的語言現(xiàn)象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語言現(xiàn)象又與語言環(huán)境密不可分,要對一種翻譯現(xiàn)象深入研究并形成一種翻譯理論,需要研究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較恰當?shù)姆椒ㄕ撝笇?,才能取得有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的研究成果。
3.1加強零翻譯理論本體研究
零翻譯概念的誕生必然產(chǎn)生零翻譯理論。要構(gòu)建零翻譯理論需要加強零翻譯本體論研究。同時,零翻譯研究還需要與時俱進,結(jié)合零翻譯在不同評議環(huán)境、不同文本中的具體應用及影響,深入探究。同時,還要結(jié)合零翻譯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如機器翻譯、翻譯工具、不同行業(yè)對零翻譯的特殊要求、零翻譯與不同行業(yè)的互動影響等問題。
3.2加強零翻譯創(chuàng)新性研究
從歷時角度看,先賢們?yōu)槲覀兲峁┝嗽S多可資借鑒的相關(guān)的零翻譯研究成果,如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之初,人們用最常見的零翻譯方法是用特殊的漢字把它們音譯為漢語,例如葡萄、苜蓿、茉莉,后來,對一些多音節(jié)的詞,則通過先全譯音節(jié)——再省略音節(jié)——后轉(zhuǎn)寫漢字的方法譯出,如“玻璃”,首先從梵文音譯為“賽頗胝迦”,后省略為“頗胝”,再進一步轉(zhuǎn)寫為“頗黎”,最后變成現(xiàn)在固定的譯名“玻璃”。玄奘提出五不譯的觀點對佛經(jīng)中特殊類別的詞匯進行零翻譯。英國翻譯家傅蘭雅對化學元素名的英譯漢提出了非常有效的零翻譯方法:(1)以平常字外加偏旁而為新名, 仍讀其本音, 如鎂、砷、钚、硒等; 或以字典內(nèi)不常用之字釋以新義而為新名, 如鉑、鉀、鈷、鋅等是也。(2)用數(shù)字解釋其物, 即以此解釋為新名, 而字數(shù)以少為妙, 如養(yǎng)氣、輕氣、火輪船、風雨表等是也。(3)用華字寫其西名, 以官音為主, 而西字各音亦代以常用相同之華字 (轉(zhuǎn)引自袁錦翔, 1984) 。近代以來從事機械行業(yè)、醫(yī)學行業(yè)研究的科技人員發(fā)明的形譯法(如A frame譯為A 形架 ,O ring譯為 O 形環(huán),X ray譯為 X 光),也是獨具特色的零翻譯方法。這些成果都具有創(chuàng)舉性, 以理論可靠、實用性強而備受后人推崇。
20世紀90年代以來,翻譯研究出現(xiàn)了文化轉(zhuǎn)向、哲學轉(zhuǎn)向等新方向,我們可以借這些新方向來研究零翻譯的理論與實踐。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翻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發(fā)生著巨大變化,零翻譯不但層出不窮,而且使得詞匯、句法、篇章在不同文本中都有更多的、新穎的規(guī)定性,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們還需要以前賢為榜樣,結(jié)合已有的語言學、文藝學、翻譯學的研究成果,認真研究零翻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應用效果,努力地找尋不同類型零翻譯的本質(zhì)規(guī)律,力爭在研究視角、方法、內(nèi)容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以求得出創(chuàng)新性的成果。
3.3繼續(xù)探索零翻譯新策略與新方法
實用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對翻譯實踐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需要探索、歸納新穎而實用的零翻譯策略和方法。實際上,一些非常實用的零翻譯方法和策略在一些專門文本的翻譯中一直沿用,并且效果良好,但是這些策略和方法還沒有傳播開來。
另一方面,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新時代翻譯工作的重要問題。無論中國譯者還是外國譯者,在翻譯中國特色文化詞時都在很大程度上涉及零翻譯的策略和方法,這也是零翻譯方法和策略研究的新問題。
所以,人們應該關(guān)注翻譯的現(xiàn)實問題,繼續(xù)探索零翻譯新策略與新方法。
3.4辯證探索零翻譯功能
零翻譯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零翻譯的特殊功能。零翻譯的功能是從多個層面產(chǎn)生的。不同類型媒體(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luò)、手機)上使用零翻譯產(chǎn)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同一類型的媒體因讀者對象不同而使用零翻譯產(chǎn)生的功能也是不一樣的,例如綜合性報刊與專業(yè)報刊上零翻譯功能是不同的;官方文本中使用零翻譯與民間文本中使用零翻譯的功能是不同的;漢譯外中使用零翻譯和外譯漢中使用零翻譯的功能是不一樣的;中國媒體表達中國特有文化時使用零翻譯的功能與外國媒體表達中國特有文化時使用零翻譯的功能是不同的。不同文本因使用零翻譯產(chǎn)生的功能更是多方面的,不但會產(chǎn)生零翻譯的新方法和新策略,而且還涉及這些策略和方法背后的中國話語權(quán)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語言陌生化問題、漢語語言純潔性問題等等。對于不同的零翻譯產(chǎn)生的各類功能,我們應該辯證地區(qū)分對待,認真地研究。
零翻譯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其樣態(tài)越來越多,其應用不斷成熟,實踐效果越來越有用,其理論不斷豐富,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不斷地顯現(xiàn)。零翻譯實踐有助于解決那些具有明顯時效性、民族性的詞匯翻譯問題。零翻譯的實踐與研究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人們認真細致地探究。
程瑛,石春讓. 2012.零翻譯詞對漢語語言和文化的影響[J].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3-137.
胡永.2013. 中醫(yī)英語翻譯中零翻譯應用[J]. 海外英語(2):112-113.
賈影.2002. “零翻譯”還是“不可譯”——試與邱懋如教授商榷[J].中國翻譯 (7):75-77.
李丹,黃忠廉.2012. 零翻譯類型考[J]. 山東外語教學(2):93-97.
李家春.2013. 零翻譯類型研究[J]. 外語學刊(3):95-99.
劉明,石春讓. 2011.新聞語篇中的零翻譯詞語摭談[J]. 新聞知識(2):108-110.
劉明東.2002.零翻譯漫談[J].中國科技翻譯15(1):29-32.
羅國青,王維倩,2011. 零翻譯與不可譯——零翻譯本質(zhì)辯[J]. 外國語文(1):116-120.
羅國青.2009. 當前零翻譯研究問題與對策[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102-108.
羅國青.2008. 再論零翻譯的表現(xiàn)形式[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213-215.
羅義霞,秦偉. 2014.淺析零翻譯理論在網(wǎng)絡(luò)詞匯翻譯中的應用[J]. 海外英語(19):133-134.
駱陽.2012. 零翻譯策略下譯者翻譯觀的探討[J]. 科技信息(2):217-218.
邱懋如.2001. 可譯性及零翻譯[J]. 中國翻譯(1):24-27.
石春讓,覃成強.2012.語篇零翻譯:名與實[J]. 外語學刊(5):109-112.
石春讓,楊蕾. 2014.術(shù)語零翻譯法的類別與功能[J]. 外語研究(2):82-85.
石蕊.2010. 跨文化視角下“零翻譯”在流行語翻譯中的優(yōu)化應用[J]. 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02-105.
汪福祥.2005. 談翻譯和翻譯理論研究中的幾種傾向[J]. 外語教學(1):93-96.
王月華.2012. 淺談零翻譯策略[J].青年文學家(6):136,137.
肖耀田.2004. 零翻譯 ——不可或缺的翻譯手段之一[J]. 邵陽學院學報(社科版)(4):114-116.
熊紫瑞. 2015.“文化休克”視野下的零翻譯外來詞對當代大學生語言使用的影響[J]. 科教導刊(6):191-192.
楊明星,閆達.2012.“政治等效”理論框架下外交語言的翻譯策略——以“不折騰”的譯法為例[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5):73-77 .
袁錦翔. 1984.晚清科技翻譯家傅蘭雅[J]. 翻譯通訊(2): 35-37.
袁宜平.2010. 科技術(shù)語的零翻譯[J]. 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3):13-17.
張治英,朱勤芹.2007. 零翻譯再議[J]. 語言與翻譯(1):42-46.
趙尚.2015. 民族精神視野中的“零翻譯”研究[J]. 英語廣場26-27.
朱波,孫永華.2014. 民航英語縮略語零翻譯及其理據(jù)[J].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5):69-72.
戴玉霞,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責任編校:陳 寧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Zero Translation in the Past 15 Years
SHIChunrangDAIYuxia
The concept of zero translation was first put forward in 2001. Over the past 15 years, studies of zero translation mainly have focused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strategies, approaches,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s of zero translation and have scored fruitful achievement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udies of zero translation include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and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and inadequacy of innovative researches. Studies of zero translation in future should emphasize on the study of on the being of translation and innovative researches, continuing to explore new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zero translation, and discriminating the study of functions of zero translation.
zero translation; being of translation;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
H315.9
A
1674-6414(2016)05-0131-06
2016-05-1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15YJA40037),2015年度外教社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科普文本中零翻譯詞語的應用研究:問題與對策”(2015TX0024A),全國翻譯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項目“以‘全球本土化’理論為指導的MTI 筆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MTIJZW201530)的階段性成果
石春讓,男,西安外國語大學歐美語言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