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瑛
開啟閱讀興趣之門
●張瑛
“他是全美最好的教師!如果每個教師都像他那樣有技巧并且充滿能量,我們就不再需要什么標準化測試了。”《華盛頓郵報》盛贊推薦的這位傳奇教師,就是暢銷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我情不自禁地走進雷夫的“56號教室”,用心研究他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教學方法。感受最深的是,要想孩子們學好語文,唯有開啟他們閱讀興趣的閘門。
每個身心發(fā)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并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中學生只是把閱讀當作一種消遣調(diào)劑,而有些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肯定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難以體現(xiàn)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對學生“作為人的清醒的意識造成遮蔽”,“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愿”。這種閱讀就成了一種有害的閱讀。因此,我們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的氛圍。在這一點上,家長和教師必須意見一致,行為統(tǒng)一,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在這方面,雷夫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情況,采用了很多方法來營造閱讀氛圍,如將孩子們帶進圖書館,挑選獲獎圖書作為閱讀書目,根據(jù)學情分層指導閱讀,利用電視電影把閱讀和世界聯(lián)結(jié)起來,用心作閱讀指導,以笑聲和淚水作為閱讀的評估標準……雷夫老師按照他獨創(chuàng)的閱讀方式耐心地教導著孩子們,最后“我們的學生也不是個個都熱愛閱讀,但他們都進步了,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盎然地讀了一年書”。
通過學習他,我也采取一些措施來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比如,給學生推薦一些故事性很強的書籍,如《哈里·波特》系列、金庸的武俠小說、韓寒和郭敬明的相關(guān)作品等,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且看得欲罷不能。某些學生可能會極其鐘愛某類書或者某本書,我很支持他,而且還與之探討。這是一種個性的選擇,我們應該支持。
對學生來說,尤其是中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在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后,在課外閱讀內(nèi)容方面,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這一點上,雷夫老師也以《安妮日記》為例,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為此,我也做了一些嘗試。根據(jù)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特別設(shè)計了“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科幻、偵探、科普類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傳記、歷史、地理、天文類書籍等。另外,盡量鼓勵讀長篇,在感興趣的基礎(chǔ)上讀經(jīng)典,多讀文字,少讀圖;讀正版原著,不讀“縮寫本”或“縮印本”;經(jīng)常強調(diào)快速閱讀,限時閱讀。
除了方法引導,我還組織一些讀書活動,盡量讓閱讀的形式更加豐富。如,組成閱讀小組,拓展閱讀空間。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同伴。因此,我讓孩子們組成志趣相投、智能互補的小群體以促進閱讀,讓他們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xiàn)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fā)展、提高。又如,開展主題班會,營造讀書氛圍,如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古詩詞誦讀、有關(guān)人物的辯論會等系列主題班會。學生自主策劃,自覺推進。
評估是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即雷夫老師提到的“閱讀評估”。如何評估呢?課外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nèi)在機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所以,我采用讀寫并重的方式來訓練學生,也通過改寫和運用來評估他們的閱讀情況。
教學期間,我曾利用初一下和初二上這兩個學期時間,要求全班學生每兩周精寫一篇讀書筆記,由我面批后,做好演講的準備,每周安排兩個學生上講臺做全班演講,然后進行簡單點評,更多時候是學生評。如此下來,每個學生至少可以輪到兩次。這樣,既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也可以通過寫和講判斷學生的閱讀情況。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