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浪,金艾裙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蕪湖241000)
恥感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中的價值考量
朱洪浪,金艾裙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蕪湖241000)
腐敗反映出黨員干部恥感倫理道德的缺失,而恥感是通過否定的方式表達出對善的向往與追求,是黨員干部通往廉政、勤政、善政的必由之徑??梢哉f,恥感規(guī)范與黨風廉政建設(shè)關(guān)系密切。從恥感的屬性分析入手,細細梳理中華民族恥感文化的發(fā)軔與形成,透析恥感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中的功能與作用,試圖構(gòu)建一條基于“恥感”的反腐倡廉新路徑。
恥感;黨風廉政建設(shè);價值;路徑
恥感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所特有的高級情感,是行為主體在自我評價、接受他人評價時產(chǎn)生的否定性情感體驗。它是行為主體以心理活動的方式表現(xiàn)出對善的敬重和對惡的憎惡,在規(guī)范人們行為選擇、價值取向時,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內(nèi)蒙古調(diào)研時強調(diào)“領(lǐng)導干部一定要講廉恥”,這為強化恥感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中的應(yīng)用研究指明了方向。實際上,恥感在塑造公共管理人員的廉政意識、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功能,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工作中,我們可以借助“恥感”這一內(nèi)生性力量,強化恥感教育、健康社會環(huán)境、把握輿論導向,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道德堤壩,讓他們明辨是非、抑恥揚榮、棄腐從廉,最終實現(xiàn)“不想腐”的治本終極目標。
古今各類工具書對“恥”的解釋都是將“恥”與“辱”、“羞”等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古語描述“恥”字是寫作“恥”,《說文解字》中對“恥”的解釋是:“恥也,從耳,心聲?!薄掇o?!方忉尀椤靶邜u之心”。學界對“恥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大量研究,給出了不同解釋。其中,馬克斯·舍勒(MaxScheler)認為“恥感是產(chǎn)生于應(yīng)然理想完滿與實在的落差、矛盾或沖突”[1]167。劉易斯(Lewis)指出,羞恥是“行為主體評價自身行為、情感或行動時,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時的一些感受”[2]567。清華大學吳潛濤教授則從倫理學角度給出了“恥感”定義:行為主體基于一定的道德要求和倫理準則,在對自身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自我評價或接受他人及社會的評價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否定性情感體驗[3]109。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俗稱中國古八德),“恥”是其中“一德”。在浩瀚的華夏古文明中,恥感思想源遠流長,其起源于殷商,形成于先秦,完善于宋明以降,一些古代思想家和明君賢臣視“恥感”為“立人之大節(jié)、治世之大端”?!度纸?jīng)》開篇就有“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是說人的本性是知恥的,如果不進行“趨榮避恥”的向善教育,秉性就會改變?!渡袝ふf命下》:“其心愧恥,若撻于市。”[4]53《詩經(jīng)·國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5]25上述之“恥”表明,早在夏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有了“恥感”的內(nèi)在道德意識,并成為社會政治實踐的重要準則。春秋中期,管仲提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6]。(《牧民》)把“恥”列為“四維”之一,提到影響國家興亡的核心價值觀及國家統(tǒng)治手段的地位高度。到了先秦時期,孔子把“有恥”作為理性人格的基本要求、德治社會的理想境界。《論語·子路》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保?]121《論語·為政》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12孟子在孔子對“恥”理解的基礎(chǔ)上作了進一步衍化,認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善端,是人先天所具有的道德能力。他指出:“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8]102宋明以降的許多思想家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把恥感與治國理政相結(jié)合,對恥感賦予了更加豐富的社會價值。朱熹說:“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保?]241學者周敦頤認為“必有恥,則可教”[10]34,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強調(diào)“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四者之中,恥尤為要”[11]1037。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恥感文化思想經(jīng)過歷代思想家和明君賢臣的傳承與引領(lǐng),逐步形成了今天黨員干部所弘揚和秉承的“為官清正、勤廉務(wù)實”的行為規(guī)范和“克己奉公、儉以養(yǎng)廉”的價值追求,這對營造風清氣正的公序良俗、踐行“三嚴三實”的政治品格,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發(fā)揮著積極深遠的影響。
“廉”與“恥”是古今重要的道德倫范,也是德性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傲笔菫楣俚臉?gòu)成要素,“恥”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有恥則廉,無恥則貪,經(jīng)過歷代人們探索、加工、改造和實踐著的恥感思想,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shè)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不朽的價值。
首先,恥感是一種內(nèi)生性的道德情感與道德自覺,具有自律導善功能。恥感是人的一種情感活動,其心理機制包括兩個過程,一是“向外看——尋找差距”的過程,二是“向內(nèi)看——知恥改過”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們在做出行為選擇之前,會在意識中以內(nèi)省的方式將自身行為與心中相對穩(wěn)定的是非、善惡、榮辱觀念體系進行比較,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一定的差距,將會產(chǎn)生羞愧心理。為了避免發(fā)生這種心理體驗帶來內(nèi)心的痛苦和靈魂的不安,心中就會激發(fā)出向上、向善的動力,拒絕那些可能發(fā)生的行為,包括“貪污腐敗”行為。由此可見,恥感是一種基于“是非觀、善惡觀、榮辱觀”的改過遷善的積極道德情感和道德自覺,這種道德情感與道德自覺是人們追求美德、超越美德的內(nèi)在動力,在經(jīng)歷過“自我反思、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革命路線后,最終達到完善我、成就我的理想目標。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恥感是自律的根據(jù)。貪污腐敗的本質(zhì)就是利用公共權(quán)力獲取不義之利,黨員干部出現(xiàn)腐敗的根子就是“權(quán)恥感”的錯位與淪喪。他們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下,把恥感拋之腦后,突破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應(yīng)有的恥感底線,不以“為官而貪、為吏不廉”為恥,不以“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為恥,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搞權(quán)錢交易、權(quán)色交易?!坝袗u感,才有自律精神,才有自律能力,才有向善而行的勇氣與力量?!保?2]人有恥,就給自己劃定了行為的界限,也就會有所為、有所不為。黨員干部應(yīng)把“知恥、有恥、避恥”作為一種道德習慣,時刻反躬自省、克己修身。唯如此,才能分清是非真假、善惡美丑,才能抵制各種誘惑,做到拒腐防變。
其次,“恥感”是德治的基礎(chǔ),具有社會控制的功能。恥感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能夠約束、調(diào)節(jié)、控制、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心理與行為方式。當恥感文化在社會上占據(jù)主導地位,“廉榮貪恥”成為廣大群眾的價值標準、行動指南,反腐倡廉成為社會的文化心理氛圍時,人們也會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對廉政主流文化普遍認同。這種積極認同的心態(tài)會促使公共管理人員形成“秉公用權(quán)”的行為直覺習慣。公共管理人員一旦思想和行為違背社會公允的榮恥標準,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羞恥,并及時采取相應(yīng)的補救措施來挽回。反之,當社會對腐敗集體失語,形成一種集體無意識,一切反腐制度措施就會大打折扣,無法將“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因此,腐敗現(xiàn)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個社會喪失了文化和道德上的良知,失去了對“廉榮貪恥”價值標準的堅守。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廉恥》中說:“教化者,朝廷之先務(wù);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保?1]1046從古到今,法治和德治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成為國家治理的兩種根本手段。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的道路上,我們既要通過“依法治國”來懲治腐敗,同樣也需要依靠“恥感”思想在內(nèi)的傳統(tǒng)文化來預防腐敗。
當今中國正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轉(zhuǎn)型時期,在傳統(tǒng)文化的割裂、意識形態(tài)的多元和道德評價標準的混亂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恥感”等主流價值被漠視與消解,一些黨員干部信仰倒塌、道德滑坡、行為失范,“不給好處不辦事,少給好處亂辦事,給了好處才辦事”。重拾中華民族恥感文化之瑰寶,扶正黨員干部“恥”的路標,使“廉榮貪恥“成為黨員干部的職業(yè)操守和道德底線,使其恥于心、廉于行,是有效預防腐敗、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shè)的有效途徑。
(一)重拾恥感文化,加強恥感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機制
自律是“恥感”的本質(zhì)屬性之一,在自恥感的激勵下,行為主體最終能夠養(yǎng)成尚榮知恥的美好德性。黨員干部內(nèi)心深處有了羞恥之心,才能心存敬畏、不觸底線、不碰紅線、遵紀守法。在當前中國面臨社會深度轉(zhuǎn)型、經(jīng)濟轉(zhuǎn)軌的關(guān)鍵時期,重拾恥感文化,從古圣人處取經(jīng)求進,扶正“恥”的路標,使黨員干部有敏感的羞恥之心,讓他們與賢作比、自我反省、見賢思齊、行仁去惡,肅清黨員中間出現(xiàn)的貪污受賄、權(quán)色交易、脫離群眾、買官賣官等“無恥”現(xiàn)象,不失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shè)、有效預防腐敗的有效途徑。但恥感不會與生俱來,需要通過教育加以培養(yǎng)、激發(fā),當通過教育使“恥感”成為個體信仰的堅定理念時,就能夠?qū)崿F(xiàn)自我行為與外在規(guī)則要求的統(tǒng)一。因此,在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中,我們可以把增強恥感意識作為廉政教育的支撐點和控制腐敗行為的起點,通過恥感教育為他們在面臨“經(jīng)濟人”和“公共人”的角色沖突時,做出正確選擇提供穩(wěn)定有力的價值支持,實現(xiàn)“不想腐”的終極目標?!胺畔峦赖叮⒌爻煞稹本褪且粋€知恥、有恥到避恥遷善的過程的生動事例。
(二)健康社會環(huán)境,激發(fā)恥感正能量,形成不能腐的保障機制
恥感的養(yǎng)成既需要行為主體的自律,也需要社會環(huán)境的他律。一方面,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其是非觀、善惡觀、美丑觀、廉恥觀的建立與踐履,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另一方面,當個人自律不夠時,即羞恥心不強烈或根本沒有時,社會外在的他律可以幫助并迫使其具備羞惡之心,產(chǎn)生違犯社會禁律的羞恥感。因此,一個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可以啟迪行為主體反躬自省,激勵他們自覺踐履社會習俗禁忌和清規(guī)戒律。香港廉政公署治理腐敗的一條經(jīng)驗就是:通過加大宣傳使廉榮貪恥的觀念深入人心,營造一個人人厭惡腐敗、視腐敗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社會環(huán)境,大大擠壓了腐敗生存的社會基礎(chǔ),從而使腐敗得到了有效遏制。相反,在一個腐敗現(xiàn)象普遍發(fā)生的社會,在一個對腐敗現(xiàn)象集體麻木失語的環(huán)境里,一些原本公道正派的黨員干部也會隨波逐流,價值觀扭曲,對法紀失去敬畏,與腐敗分子同流合污。正所謂“習俗移志,安久移質(zhì),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荀子·儒效);“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由此可見,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環(huán)境對促進廉政建設(shè)、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純潔十分重要。
(三)把握輿論導向,強化“恥”的存在,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輿論是公眾基于普遍認可的道德價值要求和價值標準,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評價行為者行為的道德與否。而恥感產(chǎn)生的關(guān)鍵就是行為者在乎社會身邊的人對自己行為的輿論評價??梢哉f,建立和完善恥感的運行機制離不開社會輿論的參與。在公共事務(wù)管理過程中,一個健康的、激進的“廉榮貪恥”輿論氛圍,可以時刻觸動黨員干部的從政道德,促使他們對照和檢查自己思想行為,幫助他們作出符合行政倫理道德、代表公共利益訴求的正確抉擇。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社會輿論倡導的從政道德要求和倫理原則,就會由衷地產(chǎn)生一種榮譽感和尊嚴感;反之,當他們以權(quán)謀私、貪污受賄,突破公共道德底線、損害公共利益,就會在輿論漩渦中被公開譏笑、排斥,或者他自己感覺被譏笑,產(chǎn)生痛苦的羞恥感或愧疚感。黨員干部在行使公共權(quán)力所遵從的是非善惡等價值觀念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方式來弘揚的,并形成一種從政氛圍,在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巨大壓力,使其自覺約束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對于某些黨員同志來說,他們之所以不敢做貪污受賄、權(quán)錢權(quán)色交易的事情,一方面是懼怕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是迫于社會輿論的無形壓力。正所謂“眾目睽睽”、“眾口鑠金”、“眾矢之的”,說的就是社會輿論對人們公共行為評價所展示的巨大威懾力。
[1]舍勒.論害羞與羞感[A].劉小楓編校.羅悌倫等譯.價值的顛覆[C].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167.
[2]Lewis,M.Self-conscious emotions:Embarrassment,pride,shame and guilt[A].In M.Lewis&J.M.Haviland(eds)Handbook of Emotions.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3,563-574.
[3]吳潛濤,楊峻嶺.論恥感的基本涵義本質(zhì)、屬性及其主要特征[J].哲學研究,2010(8):109-115.
[4]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于夯譯注.詩經(jīng)[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6]房玄齡,劉績譯注.管仲·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2.
[8]論語[M].阮?!妒?jīng)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
[9]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0]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周子通書·幸(第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2]顧炎武.日知錄集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3]高兆明.恥感與自由能力[N].光明日報,2006-07-31.
The Value Consideration of the Shame Sense to 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 and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ZHU Hong-lang,JIN Ai-qu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
The corruption reflects the lack of ethics and morality in the sense of shame for party cadres.The shame sense expresses seeking for good bymeans of negation,which is the only access to incorruption,higher efficiency and good administrating.We can say,Moral Principles in the sense of shame and 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 have close relationship.This paper starts with Attribute Analysis on shame sense,combs beginning and forming of the traditional shame sense culture in China,dialyses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shame sense in 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This attempts to construct one new path of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base on shame sense.
the sense of shame;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value;path
D261
A
1671-9743(2016)08-0062-03
2016-08-12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計劃省級科學研究課題“人性鏡像下的恥感與反腐倡廉建設(shè)倫理建構(gòu)”(TSSK2014B18)。
朱洪浪,1979年生,男,安徽潛山人,講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shè);
金艾裙,1970年生,女,安徽含山人,教授,研究方向:行政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