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超越西方主流言說的東方敘事
——重構(gòu)杰克·倫敦《無可比擬的入侵》
李濱
(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510665)
一直以來,杰克·倫敦的《無可比擬的入侵》都被中國研究者認為是杰克·倫敦附和西方“黃禍”論的一篇小說,是西方主流社會貶低、丑化中國,鼓吹“黃禍威脅論”的典型代表。實際上這是杰克·倫敦超越其所處時代主流言說的另類的東方敘事,是作者運用反諷的手法對西方殖民列國公然使用細菌戰(zhàn)對中國實行種族滅絕和殖民瓜分的辛辣諷刺。其對“白禍”的警示、對亞洲的崛起,西方統(tǒng)治地位喪失的預言都得到了歷史的驗證,說明杰克·倫敦具有其同時代作家無法比擬的敏銳觀察力和超前預見性。中國研究者在文化自覺意識和民族主義批判視角的影響下,對杰克·倫敦涉華作品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和“前見”式誤讀。
東方敘事;杰克·倫敦;《無可比擬的入侵》;超越
杰克·倫敦是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個頗受爭議的作家,其作品和他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而引發(fā)了讀者廣泛的閱讀興趣并使其小說具有難以抗拒的魅力。他的作品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無所不包,生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處于世紀之交的美國在政治、文化、社會、心理、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急速變化,是美國社會在重要的歷史轉(zhuǎn)折時期所呈現(xiàn)的復雜性、矛盾性及多側(cè)面性的生動寫照。因此,杰克·倫敦即便不是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美國文學歷史長河中一個絕不容忽視的名字。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杰克·倫敦不僅代表他個人,更代表了他那個時代急速變遷中的美國社會,因而被譽為是“最具有闡釋價值”[1]58的美國作家。
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讀者群、不同的批評流派以及不同的國家、地域給予杰克·倫敦紛繁不同的閱讀色彩,但一直以來,作為一個一百多年以前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杰克·倫敦長期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其北疆小說,他對亞洲局勢的敏銳觀察與深刻洞見卻一直受到不應有的忽略。在中國,杰克·倫敦的閱讀與接受也經(jīng)歷了一個被篩選、頌揚、疏離、變形乃至扭曲的曲折變化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杰克·倫敦有關(guān)東方、華人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中國研究者的關(guān)注,但國內(nèi)學者對其涉華作品的普遍看法是其對華人的描寫帶有濃重的種族歧視色彩,刻意渲染了華人的“丑陋形象”[2]64,朱剛在《新編美國文學史》中認為杰克·倫敦在有關(guān)東方和華人的小說里“充斥著對亞洲人、尤其是華人的誣蔑性描寫”[3]522??梢?,大多數(shù)研究傾向于認為杰克·倫敦在構(gòu)建華人形象時所持有的東方主義立場和帝國殖民主義意識對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黃禍”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4]158。
《無可比擬的入侵》更是被國內(nèi)研究者一致地認為是杰克·倫敦極力附和和推波助瀾西方的“黃禍”論,描述中國人口眾多,移民浩大,對世界構(gòu)成“威脅”[2]70,宣揚通過戰(zhàn)爭,殘暴消滅中國的一篇小說,是當時西方對人口眾多的中國的普遍恐懼和仇恨的典型反映。王建平認為《無可比擬的入侵》與倫敦的另一篇文章《黃禍》中的種族主義言辭“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倫敦想象了更為恐怖的手段和結(jié)局。在此,倫敦的東方敘事與帝國想象達到了空前的默契”[5]87。但是細究之后,筆者認為這篇小說是杰克·倫敦在全球視閾下,對亞洲局勢的敏銳觀察與深刻洞見,是超越其所處時代對東方的另類書寫。其筆下所描述的中國移民人口眾多,對世界造成“無可比擬的入侵”,實際上是作者運用反諷的手法對殖民列國公然使用細菌戰(zhàn)對中國實施種族滅絕和殖民瓜分的辛辣諷刺,是對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以崇高的合理性為偽裝”[6]65所進行的種族侵略與殖民瓜分的深刻揭露;同時也是對亞洲,特別是中國在20世紀崛起的準確預見以及對東、西方相互尊重與融和的殷切期許。
事實上,杰克·倫敦在這部“歷史”幻想小說中的預見,都得到了歷史驚人的驗證,表明杰克·倫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其同時代作家無法比擬的深刻的洞察力和超前的預見性。要弄清楚杰克·倫敦寫作《無可比擬的入侵》的真實意圖,是附和其所處時代“黃禍威脅論”的同類書寫,還是超越其所處時代,在全球視閾下對亞洲進行敏銳觀察后另類的東方書寫;其要表達與揭露的到底是誰入侵誰,誰是真正的威脅,就有必要結(jié)合當時的世界局勢和歷史語境,對杰克·倫敦的《無可比擬的入侵》進行重新地閱讀與探究。
《無可比擬的入侵》(1906年)是杰克·倫敦作為戰(zhàn)地記者于1904-1905年深入亞洲的日本、朝鮮半島、滿洲里報導當時的日俄戰(zhàn)爭回國后寫的一篇“歷史”幻想小說。故事一開始就點明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麻煩”將在1976年達到頂峰,原因是全世界突然一下子都意識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西方原以為沒有辦法喚醒的中國突然覺醒了,靠著從日本那兒學來的先進技術(shù),豐富的資源,龐大的人口(占世界總?cè)丝诘乃姆种唬┖颓趧诘钠返拢袊?0世紀崛起了,但她并不好戰(zhàn),但是她在經(jīng)濟上的崛起,龐大的人口及浩大的移民卻足以使西方國家感到戰(zhàn)栗、恐懼與威脅。于是,1975年全世界在費城舉行大會,商討對策,卻毫無結(jié)果,這讓全世界感到更加的害怕、無助、不知所措。最后,在一個美國科學家的建議下,西方各國秘密達成協(xié)議,對中國實施史無前例的細菌戰(zhàn)。1976年5月1日,西方國家向北京投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玻璃試管,六個星期后,十幾種瘟疫,各種致命的病菌迅速在中國蔓延,徹底摧毀了這個國家,中國就此滅亡。五年之后,在對中國進行了徹底的大消毒并掠走數(shù)以億萬計的金銀財寶后,1982年西方各民族都遷入了中國并雜居而處,其樂融融,這場民族交融、混合的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科技、知識、藝術(shù)方面獲得了輝煌的成就。1987年德、法之間因古老爭議再起爭端,戰(zhàn)爭陰云再次籠罩世界,于是世界大會再次召開,全世界各國代表都出席了會議,并莊嚴地宣誓絕不互相使用他們用于侵略中國的細菌戰(zhàn)[7]①。
與當時西方國家盛行的“黃禍威脅論”相反,杰克·倫敦在文中一再表明“與西方的預期相反,中國不是一個好戰(zhàn)的國家。她沒有拿破侖般的夢想,一心致力于和平”[7];“中國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帝國主義的民族。她勤勞、節(jié)儉、愛好和平。戰(zhàn)爭被視為一個不愉快但有時必需執(zhí)行的任務”[7]。實際上,西方因為害怕中國由于人口的優(yōu)勢而在經(jīng)濟上的崛起,威脅到其統(tǒng)治地位,害怕世界格局由此改變,權(quán)力的中心由西方移向東方,而“以清除來自中國的人口威脅為幌子”[4]168,向中國發(fā)起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zhàn),對中國進行無可比擬的入侵與掠奪。如果說中國的的移民數(shù)量龐大,會對西方國家造成威脅,實質(zhì)上是對西方國家的侵略,那么看看杰克·倫敦在小說結(jié)尾是如何描述移民所帶來的影響的吧:“全世界人民都遷入中國,不是分區(qū)居住而是雜居而處,其樂融融,好不熱鬧……這場交融、混合繁衍的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科技、知識、藝術(shù)方面獲得了輝煌的成就”[7]。
由此可見,移民帶來的不是威脅,而是繁榮與昌盛。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移民在美國,也正因為如此才使美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大國,難怪杰克·倫敦會在小說開頭別有深意地提及美國因為中國的移民問題而擱置其建國兩百周年的慶?;顒樱@實際上是杰克·倫敦對作為移民大國的美國竟然恐懼、害怕中國的移民,并將其視為對國家的威脅與入侵的荒謬行徑的嘲諷與批判,是杰克·倫敦對“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以清除來自中國的人口威脅為幌子”[4]168,向中國實施無可比擬的入侵與掠奪的辛辣諷刺,西方國家對中國移民的莫名恐慌是何等的荒謬與短識。杰克·倫敦在《無可比擬的入侵》中所要譴責的入侵并不是讀者表面看到的中國移民浪潮對西方國家所屬殖民地的入侵,而是西方國家因害怕中國在20世紀的崛起會動搖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統(tǒng)治、中心地位,打破其苦心維護的世界格局同時又垂涎于中國豐富的資源與財富,而向中國發(fā)起的極不人道的侵略戰(zhàn)爭。杰克·倫敦在《無可比擬的入侵》中所要警示的威脅不是西方國家所鼓吹的“黃禍”,而是“白禍”[8]3:倫敦所處時代的許多西方國家都正在考慮并為之蠢蠢欲動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新模式——細菌戰(zhàn)或曰生化武器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西方帝國主義式的侵略和掠奪;是若讓種族、民族之間的憎恨、仇視肆意泛濫,世界將會變得多么可怕與恐怖的質(zhì)問[8]3。
杰克·倫敦自始至終運用的諷刺手法引起了讀者的誤解與誤讀,正如美國杰克·倫敦研究方面的著名學者瑞斯曼所說,“倫敦的諷刺經(jīng)常使讀者混淆他的意圖,就像《無可比擬的入侵》中對種族帝國主義的高度諷刺性描寫那樣”[9]148-149。杰克·倫敦在《無可比擬的入侵》中所要嘲諷與警示的不是“黃禍”,而是“白禍”[8]3:滅絕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帝國主義式的侵略與掠奪;泛濫的種族歧視與仇恨。小說中讓人震驚的是西方這些所謂的“文明、先進”國家對被他們視為“落后、劣等”的中國所進行的滅絕人性、極不人道的殘暴侵略,這才是杰克·倫敦真正想要譴責與抨擊的對象。“西方國家才是品行低劣,需要提高道德水平和人道主義價值觀念的國家”[10]237-243。杰克·倫敦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種族歧視泛濫,“黃禍威脅論”相當盛行的時代,其寫作《無可比擬的入侵》正當其時,因而這篇小說一直被認為是推波助瀾西方“黃禍論”的典型代表。實際上這是讀者對杰克·倫敦反諷手法的誤解,是對《無可比擬的入侵》真實寫作意圖的誤讀。在當時整個西方還在自以為是、盲目鼓吹“黃禍論”,熱衷于塑造一個否定的東方形象之時,杰克·倫敦就已經(jīng)清醒地意識到了“白禍”的威脅,并超越了西方的主流言說,發(fā)出了“另類”的呼聲,書寫了一個與當時西方普遍認可的“黃禍”“劣等”形象完全不同的“另類”的東方形象。
《無可比擬的入侵》寫于1906年,正值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殖民擴張的強盛時期,西方自詡為是“先進、文明、強大”的代表,而視東方為“落后、野蠻、腐敗”的象征。在西方普遍歧視、貶低東方的歷史語境下,杰克·倫敦寫下了這部“歷史”幻想小說,并在小說中對東方作出了與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完全不相同的另類的描述與預見。其對日本的崛起及其對中國的侵略與失??;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恐怖與危害;中國在20世紀后半葉的崛起等的預見都得到了歷史驚人的驗證,展現(xiàn)了杰克·倫敦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洞見以及令人驚訝的超前預見性,這是其同時代的作家所無法比擬的。
在寫作《無可比擬的入侵》之前,杰克·倫敦剛剛作為戰(zhàn)地記者,親歷了日俄戰(zhàn)爭(1904-1905年);在這之前四年,中國剛剛經(jīng)歷了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與洗劫(1900-1901年),被掠走的珍寶不計其數(shù),就連八國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不得不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損毀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shù)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shù)必極重大無疑”[11]42,杰克·倫敦雖然身在美國,但對這起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一定也有所耳聞,并把這一事件極具諷刺意味地寫進了《無可比擬的入侵》:“五年的時間,(中國)數(shù)以億萬計的財寶被掠走”[7]。對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野蠻侵略以及東、西方?jīng)_突的所見與所聞,引起了目光敏銳的杰克·倫敦的深切觸動與思考,并在《無可比擬的入侵》中展示了他對20世紀世界格局,特別是亞洲局勢及社會發(fā)展的觀察與預見:日俄戰(zhàn)爭中,日本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日本正式進入國際舞臺,她迅速地吸收、接受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知識,“消化它們,并干練地將其應用于實踐,于是她突然迸發(fā),……成為世界權(quán)力的一極”[7]。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推行明治維新運動,軍事上“富國強兵”,經(jīng)濟上“殖產(chǎn)興業(yè)”,學習歐美先進技術(shù),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yè)化道路的國家,并提倡“文明開化”[12],大力發(fā)展教育,迅速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強大之后,“日本立即著手實施自己的帝國夢想”,“韓國成了她的一個糧倉和殖民地;……得到了滿洲里的壟斷權(quán)。但日本并不滿足……她的眼睛盯住了幅員遼闊的……中國”[7]??吹竭@里,讀者不禁會感慨,這哪里是歷史幻想小說,分明就是實實在在的歷史:1910年,日本占領(lǐng)朝鮮半島;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里;1937年,日本開始大舉侵略中國并建立起自己的傀儡政府。觀察敏銳的杰克·倫敦敏感地意識到日俄戰(zhàn)爭中獲勝的日本“不會僅僅滿足于對朝鮮半島和滿洲里的占領(lǐng)”,她更垂涎的是中國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特別是“工業(yè)化國家所需要的大量的煤、鐵資源以及四萬萬廉價的勞動力”[13]。
于是按著杰克·倫敦的預見,日本一步一步實施著自己“大東亞共榮圈”的帝國夢想,但同時杰克·倫敦也預見了日本的帝國夢想會“化為泡影”“徹底破產(chǎn)”[7],而中國也會在20世紀70年代崛起成為不容忽視的“世界大國”[13]。果不其然,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而中國也在20世紀后半葉,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一躍成為世界經(jīng)濟大國,但她“并不好戰(zhàn)”[7],一直致力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當整個西方都在歧視、貶低中國,認為中國腐朽、落后的時候,杰克·倫敦卻對中國作出了另類的描畫與預見:中國不但物產(chǎn)豐富,而且人民勤勞、節(jié)儉、務實,因而中國很快就強盛起來,“成為國家中的巨人……她在國際事務中的發(fā)聲……西方國家也要洗耳恭聽”[7]。
當整個西方都將中國視為威脅、侵略西方國家的“黃禍”時,杰克·倫敦卻對中國作出了與西方主流媒體大相徑庭的另類表述:“與西方的預期相反,中國并不好戰(zhàn)……一心致力于和平……中國令西方畏懼的不是她的好戰(zhàn),而是她經(jīng)濟上的強大”,“中國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帝國主義的民族……她愛好和平”[7]。杰克·倫敦對中國的這些表述極大地諷刺了西方國家表面“文明”,實際上卻熱衷侵略的極度“野蠻”的本質(zhì)。在《無可比擬的入侵》中,杰克·倫敦前瞻性地預見了東方的崛起以及西方在世界舞臺中心地位的喪失。在整個西方還沉浸在“白人優(yōu)越論”的狂妄自大中時,杰克·倫敦就已作出了如此另類的預見,不能不讓人佩服其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洞見。其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西方國家表面“文明”,實則“野蠻”的辛辣諷刺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
此外,杰克·倫敦最讓人震撼并引起深刻思考的超越西方主流言說的東方敘事是他對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以及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新模式的預見:“戰(zhàn)爭的威脅和陰影再次降臨這個世界”;“舊的戰(zhàn)爭模式成為笑柄”,20世紀的戰(zhàn)爭是“超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來自戰(zhàn)爭科學家和實驗室,……幾百噸的槍炮和實驗室制造的可供投擲的生物制劑相比,就如玩具一般,后者才是真正的死亡使者,毀滅天使”[7]。歷史被不幸言中:1914-1918年,西方列強因爭奪殖民地和劃分勢力范圍而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39-1945年,因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侵略而爆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戰(zhàn)爭中,日本使用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zhàn),美國也首次使用了原子彈,其造成的災難與后果都是難以想象,“無可比擬”的:“戰(zhàn)爭殃及的不僅僅是士兵,更多無辜的平民被卷入其中”[8]3,成為戰(zhàn)爭的受害者,所受到的傷害也是永久而不可彌補的。杰克·倫敦在小說中所作的預見及所形容的“無可比擬”是那么的具有諷刺意味,同時也體現(xiàn)了杰克·倫敦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所造成的后果的深切憂慮與關(guān)注。與其同時代的其他作家相比,杰克·倫敦超越西方主流言說的東方敘事體現(xiàn)了他對20世紀初西方工業(yè)化國家發(fā)生的巨變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社會變革、亞洲崛起等問題有著更加深刻的洞察與思考。他對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生化武器的使用及中國將崛起成為世界經(jīng)濟大國的準確預見使他的作品時至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在深入領(lǐng)會杰克·倫敦貫穿《無可比擬的入侵》始終的諷刺手法的運用后,可以看到,杰克·倫敦所要譴責與揭露的入侵不是中國的正常移民活動,而是西方國家以崇高的合理性為幌子所進行的帝國主義式的侵略與掠奪。其要警示與抨擊的威脅不是人口眾多,擁有高效勞動力的中國所代表的“黃禍”,而是以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為代表的“白禍”,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滅絕人性、不計后果地使用生化武器;貪婪與殘暴的帝國主義式的侵略與掠奪以及自以為是的泛濫的種族歧視與仇恨??梢姡稛o可比擬的入侵》不是對當時西方盛行的“黃禍”論的附和與推波助瀾,而是對西方“白禍”危害的警示與抨擊,是與當時西方主流媒體背道而馳的另類的東方書寫。也許是小說中杰克·倫敦自始至終運用的諷刺手法使讀者混淆他的真實意圖而造成了讀者的誤解與誤讀;亦或是因為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杰克·倫敦早期還存有一些白人至上的種族優(yōu)越感,并在其早期作品中有所表現(xiàn),這使得讀者,特別是中國接受者在文化自覺意識和民族主義情結(jié)的影響下,對杰克·倫敦涉華作品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和“前見”式誤讀。但如果仔細閱讀、探究杰克·倫敦后期有關(guān)東方——泛太平洋、南海以及亞洲的書寫,就不難發(fā)現(xiàn)杰克·倫敦更多地展現(xiàn)了他對其他民族人民的同情、尊重、甚至是欽佩與贊美;對亞洲,特別是中國崛起的預見以及對東、西方在平等、互敬的基礎(chǔ)上進行交流與交融的殷切期許與展望。
長期以來,杰克·倫敦有關(guān)東方,特別是亞洲的書寫一直被忽略,其對亞洲局勢的敏銳觀察,對世界格局的深刻洞見以及對“白禍”的警示與諷刺表明杰克·倫敦具有超越其所處時代的前瞻性,而這方面的研究卻一直沒有得到關(guān)注,因而擁有有巨大的闡釋空間與研究價值。在全球視閾下關(guān)注并深入、客觀地解讀杰克·倫敦的東方敘事或許能為杰克·倫敦在中國的接受拓展一個新的研究視域。在倡導民族文化建構(gòu)、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今天,杰克·倫敦研究者有必要厘清認識,摒棄誤解,以宏觀的全球視角為基礎(chǔ),來探究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杰克·倫敦。
注釋:
①文中對《無可比擬的入侵》內(nèi)容的引述均參考杰克·倫敦的英文原版,出處:http://www.jacklondons.net/writings/ StrengthStrong/invasion.html,中文為筆者自譯。
[1] 周敏.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杰克·倫敦——杰克·倫敦研究在中國[J].外國文學動態(tài) 2011(3).
[2] 冒鍵.傲慢與偏見:杰克·倫敦的獸性視野[A]//張弘.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
[3] 朱剛.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二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 李懷波.選擇·接受·誤讀:杰克·倫敦在中國的形象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 王建平.杰克·倫敦的帝國想象與東方情結(jié)[J].外國文學評論,2013(2).
[6] Berkove,L.I.Jack London's‘Second Thought'[A],Hudson,S.S.and Reesman,J.C.Jack London:One Hundred Years a Writer[M]California:Huntington Library Press,2002.
[7] London,J.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EB/OL].http://www.jacklondons.net/writings/StrengthStrong/invation.html 2015-09-10.
[8] Metraux,D.l A.Jack London,Asian Wars and the“Yellow Peril”[J]Asian-Pacific Journal:Japan Focus 2010(4).
[9] Reesman,J.C.Prospects for the Study of Jack London[J]Resources for American Literary Scholarship 2000(2).
[10]Berkove,L.I.A Parallel Correction in Jack London's“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A]Reesman,J.C.Jack London:A Study of the Short Fiction[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1999.
[11]瓦德西.瓦德西拳亂筆記[M].王光祈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12]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HmfMxN7E_2h7RJhk7vS8eZTY5Mrh1iUpXE1i_wGFfU67KcAXEta XoMXj24jaMfy6TPx3mq12iOrYySZmFGxykaeHXU3Sm8h5abRoIQZXQq2016-01-08.
[13]Metraux,D.A.Jack London Reporting from Tokyo and Manchuria:the Forgotten Role of an Influential Observer of Early Modern Asia[EB/OL]Asia Pacific:Perspectives 2008(8).http://www.pacificrim.usfca.edu/research/perspectives/ JackLondonReporting/Metraux,2016-01-12.
Oriental Narrative beyond the Occident Mainstream:Reconstruction of Jack London's 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
LI B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For a long time,Jack London's 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 typical echo of“Yellow Peril”popular in the western mainstream.It is actually Jack London's distinctive writing about the east,transcending the common tone of his time.It is an ironical narration exposing the inhumane germ warfare and the imperialism invasion by the west against China.His warning against“White Peril”,his prediction of the rising of the east and the losing of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west is dramatically proved later,which indicates London's unparalleled farsighted view on Asia and his talent as a keen observer in his time.Affected by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nationalism,Chinese scholars have misreading of London's works.
oriental writing;Jack London;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transcendence
I207.4
A
1673—8861(2016)02—0080—05
[責任編輯]肖晶
2016-03-22
李濱(1971-),女,廣東廣州人,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