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 要: 中學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傳播一種于己、于人、于社會、于世界的正能量,這一點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可謂契合完美。
關(guān)鍵詞: 歷史教學 歷史考試 歷史寫作
有位老師曾這樣總結(jié):“中學歷史教學不是歷史研究,是以歷史知識為教學載體的對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zhì)、人文素質(zhì)的培育?!惫P者很贊同這個觀點,換言之,中學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傳播一種于己、于人、于社會、于世界的正能量。這一點與新課程標準下,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可謂契合完美。
那么,中學歷史教師該如何做,才能達到這個看起來頗為崇高的目的呢?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每所學校、每位老師都可以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寫作能力無疑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怎樣貫徹新的課程理念,避免教師“一言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然而太多新課改歷史課堂都是采取讓學生“討論”和“說”的方式,看似熱鬧,實則很多課堂活動都流于形式。那么,為什么不讓學生“寫”呢?讓學生靜下心寫,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更有助于學生思考的深入和思維的清晰,而且拿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寫,這強迫教師壓縮自己的講解時間,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那么,歷史寫作這塊究竟該怎樣操作,學生距離參加全國性的歷史寫作大賽有多遠呢,下面與各位同仁作探討。
首先要說的是歷史寫作不同于文學寫作,文學作品無論風格、題材怎樣,它都可以有太多虛構(gòu)、加工、夸張、想象的因素,而歷史寫作,無論是論文還是非論文則必須做到尊重事實、態(tài)度嚴謹,無限度地接近、再現(xiàn)真實??梢院敛豢蜌獾卣f,文學作品可以無病呻吟,但是歷史寫作必須體現(xiàn)思維與智慧、邏輯與嚴密。在歷年高考歷史小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文采飛揚,卻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更別提觀點鮮明,史論結(jié)合,思路開闊,語言嚴謹。
應試歷史論文的寫作最起碼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認真審題,確定論文觀點,不能模糊,盡量選擇自己能夠駕馭的觀點;(2)確立標題,要新穎,簡潔,對所寫文章內(nèi)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3)組織材料,充分使用自己熟知的、真實的、準確的材料,要精,注意和所給材料有相似之處;(4)提筆撰寫,要史論結(jié)合,使用歷史術(shù)語,避免個人情緒化的語言,層次分明,字跡工整。
其次,應該看到僅僅為了考試而讓學生寫作,此乃目光短淺之表現(xiàn)。學生歷史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歷史學習和歷史考試而言更起到“反哺”的作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考慮文章的“新”和“奇”,這就要求他們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的挖掘需要學生主動搜集更多的史料,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這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課本上單薄的歷史脈絡變成了厚重的歷史空間.
關(guān)于論文寫作,前面提到了幾點,但具體針對的是應試歷史小論文,下面要談的是平日教學里的論文寫作。
教師要盡量選用恰當?shù)氖妨希俣?,但是不能回避難點,比如部分理論性太強,就不讓學生寫,這肯定不行。筆者在上學期講授《中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時,就引導學生圍繞“土地”問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當時是印發(fā)一些史料,范圍給的比較寬泛,就實際效果看,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文章標題太大,而文章內(nèi)容太單薄,很難做到史論結(jié)合。但是,我們能看到,學生的思維還是很活躍的,有的學生對中國古代的土地問題進行提綱挈領的闡述,也有的學生則是思考了當下的農(nóng)村土地經(jīng)營,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于歷史的非論文寫作,也要分清情況,比如對鄉(xiāng)土歷史和家族歷史的撰寫,這就不能有任何虛構(gòu)的成分,但是也不排除有抒情的段落和心靈的感悟、個人觀點、家族歷史和鄉(xiāng)土歷史相關(guān)文章的撰寫,還是不要干巴巴地好,時間的推移和事件的敘述,最好能生動起來,這樣寫者愛寫,讀者愛讀,這樣才是有血有肉的歷史。
“唯有發(fā)自心靈深處的作品才能獲得桂冠”(叔本華),無論怎樣的歷史寫作形式,首先要震撼作者自己的心才能震撼別人。在震撼的過程中,與歷史面對面,感知有血有肉的歷史,學生才能從更高的層次、更多的視角從容應對各種各樣的歷史考試,歷史教學改革也會因此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