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軍良
?
·運動訓練與競賽·
高強度間歇訓練在青少年賽艇運動員中的應用
聶軍良
賽艇是一項力量耐力性運動項目,在全程2 000m比賽過程中,高質(zhì)量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對取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對于機體能力的關注,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從持續(xù)訓練法到法特萊克訓練法,從間歇訓練及其機制的不斷探索到賽艇專項代謝基礎研究,從乳酸閾模式到兩極化模式,到現(xiàn)在的高強度間歇性訓練,耐力訓練方式的不斷更新,推動著運動員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賽艇運動員力量和耐力,是賽艇項目教練員一直以來最為關注的問題。
賽艇;有氧耐力;高強度間歇訓練;青少年運動員
在競技體育項目中,運動員為發(fā)揮自身最大的運動潛能,取得優(yōu)異的競賽成績,不斷的在日常訓練中提升自己的各種素質(zhì)。為競技比賽創(chuàng)造身體條件。
在人體各項素質(zhì)中,耐力素質(zhì)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中,賽艇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最高,其肺活量最大可達7 000ml。因此,在賽艇項目中,有氧耐力占主要地位。
20世紀70年代以后,Mader等人率先發(fā)現(xiàn):在賽艇比賽中,無氧供能僅占17%的比例,其余的能量均來自于有氧供能。Hagerman的研究也顯示,在男子2 000m賽程中,有氧供能比例占70%-75%,無氧供能占25%-30%[1]。資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賽艇運動員機體能量代謝中,有氧供能占總能量的85%,無氧供能只占15%左右。且該比例不會因運動員的個體差異而發(fā)生較大變化[2]??梢哉f,有氧能力體現(xiàn)在賽艇項目訓練和比賽的各個方面,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競技水平的發(fā)揮,因此,提高運動員有氧供能能力,是賽艇項目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紫薇認為:我國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耐力訓練手段單一,會增加運動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疲勞[3]。在現(xiàn)階段,提高運動員有氧能力方法較為單一,多為中低強度的持續(xù)性練習,訓練效果,方式枯燥,運動員積極性不高,參與主動性小,運動員過早地出現(xiàn)疲勞感,訓練效果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探討一種新的提高賽艇運動員有氧能力的途徑,對于解決這一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在發(fā)展運動員身體素質(zhì)的過程中,要遵循人體發(fā)展規(guī)律,依據(jù)人體身心發(fā)展狀態(tài)而定,不能隨意破壞人體生長規(guī)律,不能操之過急。依據(jù)人體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地對各個階段的運動員進行訓練,才能夠正確的發(fā)展運動員機體素質(zhì),使機體效益達到最大化。
青少年時期,是發(fā)展運動員耐力素質(zhì)最佳的時期。唐士敏認為:兒童少年的相對最大攝氧量和氧代謝活性指標的最大值在少年期結束之前就已經(jīng)確定了[4]。羅曼等認為:青少年運動員有氧訓練的強度和訓練量都小于成年人,但是在任何階段,有氧耐力的訓練都應該得到重視,青少年期發(fā)展有氧耐力應保持低強度并注重完成訓練的質(zhì)量。同時,在訓練中要注意有充足的恢復以確保訓練質(zhì)量[5]。在青少年階段,積極高質(zhì)量的完成有氧耐力水平的提升,能夠為以后的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強度間歇訓練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是指進行重復多次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在每2次訓練之間,以較低強度或休息的方式形成間歇期,常采用超過無氧閾強度或是接近于或大于最大攝氧量強度,運動時間多為10s-5min[6]。人體實驗表明:這種方式比傳統(tǒng)中等強度運動方式在提高心肺耐力方面效果更明顯,所用時間更短[7]。從長期觀察到的結果來看,間歇時,當運動員心率恢復到115-135 次/min時,即可進行下一次練習。王正研究也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在提高青年男性的有氧運動能力上的效應比中低強度的持續(xù)訓練更加顯著,同時,相比中低強度的持續(xù)性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對無氧運動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效果[8]。王京京等人研究認為:HIIT與能耗相同的持續(xù)訓練相比,更能提高最大攝氧量[9]。也有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夠讓運動員更長時間地維持在一個高生理學反應的階段,教練員可以采用這種訓練方式,使運動員的攝氧量更長時間的處于或接近最大水平,以提高運動員的有氧耐力。Hermoso研究認為: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訓練比其他形式的運動更能提高超重或肥胖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和心臟代謝能力[10]。由此可見,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方式已經(jīng)運用成熟,并對提高有氧能力有突出作用。因而,這種訓練方式在賽艇訓練中的應用,必將能增強運動員有氧能力,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
3.1高強度間歇訓練負荷安排
3.1.1訓練強度
通常采用超過無氧閾強度或是接近于或大于最大攝氧量強度,心率可達170-180次/min。
3.1.2訓練持續(xù)時間
持續(xù)時間為10s-30s之間。
3.1.3間歇強度
運動員以低強度或休息狀態(tài)進行恢復,一般來講,當運動員心率恢復到115-135次/min在進行下一次練習。
3.1.4間歇持續(xù)時間
間歇時間要取決于運動員訓練后的恢復,每次間歇時間大約為1min-3min。
1)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對提高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有氧能力有重要的作用。2)在賽艇項目訓練中,要注意高強度間歇訓練手段的科學使用,要根據(jù)運動員個體的發(fā)展需求,機能水平,訓練條件等客觀因素,并合理控制運動強度、時間和間歇方式。3)雖然賽艇項目在訓練中要以有氧訓練為主,但賽艇運動中,機體供能關系復雜,單一的有氧訓練并不能滿足機體需求,因此,還要考慮發(fā)展運動員無氧能力,兩者有機結合,相互配合,才能使機體發(fā)揮效果最大化。
[1]Hagerman F C.Applied physiology of rowing.[J].Sports Medicine,1984(1).
[2]資薇.女子賽艇2 000m模擬比賽劃過程中能量代謝和能效特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9).
[3]資薇,宋占軍,曹春梅,等.我國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訓練負荷特點及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1(2).
[4]唐士敏.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與訓練的年齡特征[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6).
[5]羅曼·德·布魯克,王園園.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訓練[J].浙江體育科學,1987(4).
[6]孫景權,蘇浩,嚴翊,等.高強度間歇運動改善心肺耐力的線粒體合成機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10).
[7]Bacon A P,Carter R E,Ogle E A,et al.VO 2 max Trainability and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Humans: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3(9).
[8]王正.短期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對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
[9]王京京,張海峰.高強度間歇訓練運動處方健身效果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3(3).
[10]García-Hermoso A,Cerrillo-Urbina AJ,Herrera-Valenzuela T,et al.Is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more effective on improv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and aerobic capacity than other forms of exercis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youth?A meta-analysis.[J].Obesity reviews: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16.
Application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Young Rowers
NIE Junliang
Rowing is an endurance sport,in the whole process in 2000m matches,high quality level of strength and endurance,for achieving excellent result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People's concern for the body's abilit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hase.From continuous training to Fartlek training,from the study of interval training and basic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into rowing specific metabolic,from lactic acid threshold model to polarised pattern,to today's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the methods of endurance training constantly updated,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athletes been increasing. Therefore,the matter how to maximize the rowers'strength and endurance,is what rowing coaches are most concerned about.
rowing;aerobic endurance;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young athlete
G874.3
A
1003-983X(2016)07-0603-02
2016-06-29
聶軍良(1973-),男,河南商丘人,在職碩士,高級教練員,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300381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3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