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華
在香港沒空看電影,應該說是懶得去看電影,但我看過的電影倒是不少,九成以上都是在飛機上看的。
我從來沒看過《深夜食堂》的漫畫或電視劇,但電影版還是看得津津有味。戲里的全都是“甩皮甩骨”的人,也就是低下階層,既沒靚女,也沒俊男;更搞笑的,是到食堂的人差不多全都是八公八婆,講是非,扮正義,喜歡對別人的事指指點點,加上自己的價值判斷,可是食堂老板通常都是咬著香煙,一言不發(fā)地看著人情世事,眉目之間卻有自己的立場。整部電影里,老板說話也不知道有沒有一百句,說話的要不是那些潦倒的人自白,便是長舌男女你一言我一句??墒牵覍@個老板的印象特別深刻,我不明白,日本電影中的男人,似乎都是這個樣子,就是說話不多,眼神中卻流露感透世情、勇于承擔的精神。遠至《用心棒》、《裊裊夕陽情》,再到《鐵道員》,那些中年日本男子都是話不多,神情肅木,卻深黯世情,有強烈的個人價值觀,更不在乎別人怎樣看自己,像食堂的老板,躲在簡陋的小店,每天就是聽著那些食客這樣那樣,但他在食客中,又似是一位智者,好像戲中那位做二奶的女士,受盡長舌男女的白眼,她到最終還是跟老板說,食堂內(nèi)應該只有老板明白她。
香港電影中的男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我明白電影是萬花筒,不同劇本就有不同個性的男女,但一個地方的電影中,男人是怎樣,女人是怎樣,無論是腰纏萬貫的,還是生活拮據(jù)的,能構(gòu)思出來的個性都應該離不開編劇中最常接觸的人,也就是說,香港編劇寫的男女,就是香港的男女;大陸寫的就是大陸的,美國寫的就是美國典型的男女,因為人物的個性就是生活塑造出來的,又或者是文化培育出來的。美國人寫中國人,多數(shù)不倫不類;香港編劇寫大陸來的男女,又是有一套先入為主的判斷??墒俏蚁雭硐肴?,就是看不到香港電影中的男女,是怎樣的。是無厘頭?是唯利是圖?是公子美女?是不是編劇都太過著重功利,想劇本就是要先想有多大市場,故事都要夠戲劇性,而不是人性。我在飛機上也看了什么《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那簡直是日本漫畫《英雄本色》+電影《無間道》+《食神》笑料的無聊透頂?shù)淖髌罚愀垭娪爸械哪腥司褪莻€個都功夫了得?就是個個都懂得做臥底?就是個個都會搞笑?就是個個都是警察?又或者個個都是蠱惑仔黑社會?
我對祖父的印象特別深刻,我沒跟他聊過天,不是被他打就是被他罵,通常都是兩者加起來的,被罵就一定被打。但有一次,我要做端午節(jié)的海報設計,膽怯地叫祖父用毛筆寫對聯(lián)。他完全沒響應,好像完全沒聽到似的,豈料第二次,他便用宣紙毛筆寫了,還問我是否可以。我從來不知道家里有宣紙,除了我書包內(nèi)那殘缺不全的毛筆墨水之外,也沒見過家里有這些文房用具。結(jié)果,海報設計拿了獎,我興高采烈跑回家告訴祖父,他對我笑笑,又是二話不說繼續(xù)燒菜。事后,母親告訴我,祖父寫了很多張,他是很認真地幫我寫。她還告訴我,祖父中學畢業(yè),在那個年代的農(nóng)村里,算是知識分子了,當過中學校長,也當過村長。不過來到香港后,只能到工地打工,很多年沒拿起過毛筆。可能就是這個情況,令我對那種沉默寡言,實際用心留意著周邊人和事,洞悉世事,卻又默默承受著生活壓力的男人,就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見的那種男人有特別的情感。所以,日本電影中的男人,我特別有感覺。
有一句題外話,就是大家如有機會看看《皇家特攻:間諜密令》,倒是值得一看的。這是一部帶點cult味道的黑色電影,很有趣,有驚喜。有時候,看看這些從名字來看十分無聊,實際上很有風格很有想法的電影,比起那些大制作、明星一籮籮的,懶有制作的電影更加看得你眉飛色舞。至于《速度與激情7》,對不起,我實提不起勁看,單是看到他們每次要超車,鏡頭里的主角便換低擋位,我就已經(jīng)氣飽了,繼而覺得好笑,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