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朱曉申
摘 要: 構式語法是當今外語教學與研究的一個新熱點,它以體驗哲學為基礎,強調形式和意義及功能的匹配。作者從構式語法的相關理論角度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構式語法 初中英語教學 問題 啟示
1.引言
新世紀之初,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如火如荼地推進,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轉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提出由過于注重語法的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傾向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興趣,倡導學生體驗參與,樂于探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傳統(tǒng)教學仍然對初中英語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改進有問題的教學,提高語言教學質量,實現(xiàn)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是廣大英語教師需要深思和研究的現(xiàn)實問題。
2.初中英語教學問題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英語教學仍存在不少弊端,它們像枷鎖一樣束縛現(xiàn)代課堂,阻礙學生的語言發(fā)展。
第一,英語教學中形式與意義分離。教師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傳授語法規(guī)則,忽視語言意義,導致學生只認其字,不知其義,更不知如何在真實的語境中正確運用語言表達。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多種時態(tài),如現(xiàn)在進行時“be doing sth”, 將來時“be going to do sth”, 現(xiàn)在完成時“have done sth”,過去時“did sth”。學生經?;煜@幾種時態(tài),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過分注重時態(tài)的形式練習,而忽視時態(tài)各個意義的講解,同時學生缺乏機會將所學語言運用到真實交際中,從而無法掌握目標語的交際意義。
第二,詞法和句法相互孤立,分開教學,教學費時又費力。在語言學習中,詞匯和句子。常被作為獨立的語言項目,教師往往按照先詞法后句法的順序進行教學,學生要逐個學習,習得語言面臨困難。例如 “What a pleasant day it is!”是一個感嘆句式,在這個句式中有新單詞“pleasant”, 有些教師通常詳盡講解單詞“pleasant”的用法后,再講解由“What”引導的感嘆句,這樣詞法與句法相互孤立的教學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何將詞法與句法相融合,讓學生在句法中學會詞法,在詞法中學會句法,使教與學事半功倍,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三,學生學習和記憶語言項目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方法,死記硬背,效率低下。人的認知活動總是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順序,螺旋式上升。人的語言習得也遵循著由淺入深的路徑。然而,教師往往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講解語言用法,后舉語言實例,使得語言學習事倍功半。面對由大量語言項目組成的一個復雜而關系緊密的網絡系統(tǒng),有些教師不能利用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更好地歸納語言規(guī)則。如 “decide to do sth”, “offer to do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need to do sth”, “hope to do sth”等不定式結構,教師忽略它們的共同特征,無法引導學生從這些具體實例中歸納出不定式的形式、用法和特征。因此在測試中,常常會出現(xiàn)“decide doing sth”, “hope doing sth”的錯誤用法。
第四,教學中過多使用中文教授英語知識,缺乏中英文的對比意識。隨著初中知識越來越復雜,英漢語言的差異逐漸凸顯,母語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干擾也因此而逐漸加強。比如在詞匯方面,漢語是詞根孤立語,而英語詞匯常有詞形的變化。例如英語中常通過衍生詞綴-s或-es構成名詞復數(shù),通過詞綴-ed來構成動詞過去式,通過詞尾加-er,-est的方式實現(xiàn)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等等。英漢的這些差異導致學生在英語表達時常忽視詞形的變化,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如“She often go shopping”, “They play football yesterday”, “She is thin than me”等錯誤表達。同樣,英文中有些地道的表達,學生根據(jù)中文習慣翻譯英語,造成偏誤。例如在英語中有許多有顏色組成的特色習語,學生常將“black tea” (紅茶)翻譯成黑茶, “a white elephant”(沉重的負擔)翻譯為一只白象, “blue music” (憂傷的音樂)譯成藍色音樂??梢娙狈χ杏⑽膶Ρ纫庾R,容易造成語言負遷移,阻礙語言習得。
第五,學生語言體驗不足,學習被動。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則采用“容器式”的學習方式。語言學習過程變成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過程。新課改倡導教學采用活動途徑、體驗參與,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在多維的語言活動中體驗語言,實踐語言,感受語言規(guī)律。強調教學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梢娪斜匾獙で笄把氐耐庹Z教學理論驅走這只“攔路虎”。
3.構式語法的相關理論
構式語法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在認知語言學框架中,在批判轉換生成語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最早由Adele.E.Goldberg和Paul Kay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主要包括以下五種理論模型:Fillmore和Paul Kay的構式語法理論、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Croft的激進構式語法、Nancy C. Chang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其中,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與Nancy C. Chang 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同語言教學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下面我們重點探討這三種理論模型。
(1)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
Langacker認為一個構式是由若干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換句話說,一個構式是由若干小的、簡單的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大的、復雜的象征結構。象征結構是一個形義結合的整體(李曙華,2006)。所以,構式是一個整體,構式的本質是象征性的。構式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可以分為圖式構式和實例構式(Langacker 1987)。圖式構式代表實例構式的共性,是實例構式的共同特征;實例構式是圖式構式的具體例子。Taylor研究發(fā)現(xiàn)圖式構式具有能產性,能產性具體是指一個圖式構式的音位和語義結構信息能夠為符合這些規(guī)定的實例構式提供支撐的能力。Langacker指出,語言是圍繞基本的概念原型組織起來的;語言中的構式也是如此,因此,根據(jù)構式的整合方式可把構式分為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原型構式是由兩個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合成象征結構。非原型構式是指在許多方面偏離原型構式或與原型構式存在一些細微差異的構式。非原型構式圍繞原型構式組構而成,是原型構式的延伸。
(2) 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
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認為語法是由構式組成的(Goldberg 2005)。構式是已習得的形式和意義或話語功能的對子,包括詞素、詞、習語及一般的語言結構形(Goldberg 2006)。構式是形式與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人們的語言知識是一個由構式組成的網絡系統(tǒng)。另外,不同語言中的構式有不同的習得方式,構式是在輸入和普遍認知機制的基礎上習得的(Goldberg 2006)。
(3) Nancy C. Chang 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
體驗構式語法將理解話語的概念或意義看做是激活內在的體驗圖式。體驗圖式是根據(jù)經常性的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經驗抽象得到的認知結構。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法系統(tǒng)的“體驗性”,提出一個語言表達式就是圖式性的形式表征和圖式性的意義表征結成的對子,這些形式表征和意義表征是通過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體驗出來的、模擬出來的。另外,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言加工和語言理解的“體驗性”,聚焦于在線動態(tài)語言理解過程中構式處理的方式(牛保義, 2013)。在語言理解過程中,一個構式被激活或模擬的概念表征是一組體驗圖式,而體驗圖式是以感覺和運動經驗為基礎的。
構式語法將詞素、詞、短語、習語、分句、句子乃至語篇都歸結為構式,指出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形式和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強調形式和意義與功能的匹配,突破單純結構分析的界限,為教學中如何處理詞匯、句法、語義和語用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Langacker對構式的劃分,即把構式劃分為實例構式和圖式構式,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為學生習得構式提供重要的語言規(guī)律。實例構式到最抽象的圖式構式是一個連續(xù)體的特性,圖式構式的能產性能將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發(fā)現(xiàn)等認知活動凸顯出來,有助于學習方式的轉變。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言“體驗性”與新課標的理念不謀而合,旨在讓學生在多維活動中通過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抽象得到認知結構。構式語法這些理論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啟示。
4.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1)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形式與意義并重。
構式,作為形式-意義的對映體,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構式是形式與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是一個完形,它存在于語言的,各個層面,代表著語言的概括性和本質,語言習得就是習得各種各樣的構式。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樹立英語學習的構式觀,強調意義與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幫助引導學生對構式的學習。
語言是構式組成的系統(tǒng),將構式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能夠大大提高語言習得的速度。英語中有許多與方位相關的構式,這就造成處于初級階段的中學生無法正確使用相關構式的情況。例如 “on the right”, “between...and...”, “next to”, “in the middle of” 等構式與方位有關。教師在講解與方位相關的構式時,利用實物或真人現(xiàn)場演示,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此類構式的意義,意義與形式相結合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再則,構式作為獨立單位進行儲存,以構式為單位的編碼方式能夠大大降低記憶記憶負擔,在使用時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從總體上提高語言理解,加工和提取的速度。譬如在 “It is important to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句子中, 構式就能在工作記憶中發(fā)揮作用,形成“it be-tense important to do sth” 和 “speak-tense English” 兩個構式。學習者在記憶和運用此類構式時,可以減少編碼和解碼句子結構的時間,提高話語的準確性和流利度。在教學中將構式作為習得的單位,在展示構式意義的基礎上采用意義和形式相結合的構式教學法,大大強化語言教與學效果。
(2)遵循構式習得的規(guī)律。
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構式習得的規(guī)律,采用從實例構式到圖式構式、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的教學方法,強化構式習得效果。人的認知總是循著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構式語法強調從具體的構式中抽象和概括語法規(guī)則,這與人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構式從具體到抽象、一般到特殊的層級性,幫助學生從大量具體的實例中概括抽象出圖式構式,并在此基礎上展示該圖式構式的運用方法和應用范圍。這樣不但能豐富學生語言學習方法和提高認知能力,而且能使教與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通過多樣化活動呈現(xiàn)“by the river”,“in the world”, “on the radio”,“after school”等多個介詞短語后,再逐步引導學生總結“介詞+名詞”的圖式構式和此構式的用法。這樣從實例構式到圖式構式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強化學習效果。
另外,構式可以分為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非原型構式是原型構式的延伸,只有掌握了原型構式,非原型構式的學習才會更容易。例如從原型構式“beautiful girl” 到非原型構式“ beautiful girl with a cap”,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目標構式。從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的學習過程更符合人的認知經濟性和語言的教學和學習規(guī)律,符合對范疇認知和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
(3)重視漢語構式與英語構式的對比教學。
英漢構式對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英漢構式的相同和區(qū)別,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構式的習得。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構式,很難在全世界語言中找到兩個在語法、語義和語用上完全一樣的構式(王寅,2011)。由于漢語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擺脫漢語構式的影響。
面對英漢構式差異,教師應增強英漢構式對比意識,根據(jù)心理學上的遷移理論,有效幫助學生順利習得語言。根據(jù)遷移理論,當母語構式與目的語構式一致時,發(fā)生正遷移,前者促進后者的習得;當兩者不一致時,發(fā)生負遷移,前者可能會阻礙后者的習得。在初中英語中,英漢構式存在大量的異同。例如英漢表示結果構式有很多相同之處,英漢大多有對應的表達形式,教師可利用漢語正遷移的作用促進相應的英語構式習得。譬如 “走上去”(“go up”)、“放下來”(“put down”)、“站起來”( “stand up”)、“弄錯”(“prove wrong”)、“想起它來”(“think it out”)。 英漢語言中也存在大量不同的構式,英語初學者沒有理解掌握英語構式,往往把英文詞匯填充到漢語構式,導致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如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I very like China” (我非常喜歡中國), “remember you forever”(永遠記住你), “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horse horse tiger tiger”(馬馬虎虎),等等。在初中英語中,英漢構式的這些異同客觀存在。
教師應該重視和利用這種英漢構式異同現(xiàn)象。對于知識系統(tǒng)正在建構的初中生,教師應重視利用語言之間的共性,運用漢語中與英語相似的構式,幫助學習者進行英語構式的學習和歸納,提高二語習得效率。對于英漢不同的構式,可以通過英漢構式的對比分析、錯誤分析等教學手段,了解英漢構式差異,引導學生對母語負遷移進行歸納、總結,促進二語內化。同時教師應注重文化因素在語言中的作用,加深學生對英漢構式中文化內涵的了解,從而促進英語構式的習得,這與新課標提出的文化目標相符合。新課標提出幫助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視野,進而提高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對構式文化因素的講解,培養(yǎng)學習者對文化異同的認知能力。
(4)調動多種感官,實行體驗教學。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身體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各種真實的活動中體驗實際語言情境,潛移默化地習得語言。構式語法的一種理論模型——體驗構式語法,強調在語法學習中充分利用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對于初中生,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習者的抽象思維,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另外,初中生活潑好學,模仿能力強,但是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和自制能力弱。體驗構式語法強調利用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語言學習,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獲得具體、最大限度的語言輸入。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借助各種教具,創(chuàng)設豐富而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全身心形象生動地體驗所需學的語法規(guī)則,促進語言知識的吸收。例如在系動詞如“l(fā)ook”, “sound”, “smell”, “tast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流程。首先教師事先準備面包、花、糖果、辣椒、水果、音樂等,在課堂上,教師拿出糖果,請學生品嘗,然后問學生:“How does it taste?”學生回答:“It tastes sweet.”然后教師拿出花,問:“How does it smell?”學生回答:“It smells good.”用相同的方法教其他系動詞。在大量具體實例的基礎上,教師應當繼續(xù)引導學生總結出“系動詞+ 形容詞”的構式,從具體用例中概括抽象出規(guī)則。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能在愉悅的氛圍掌握知識,而且能提高認知能力。
(5)鼓勵“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語言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梢姡抡n程的改革目標之一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學習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由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構式語法中構式能產性的特性是能幫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認知語法認為,有限的圖式構式可以為無數(shù)個實例構式提供支撐 (Taylor 2002)。符合圖式構式規(guī)定和限制的構式就是可以接受或認可的構式。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圖式構式自主推導出無數(shù)個符合規(guī)律的實例構式,掌握更多的構式。例如學生可以根據(jù)[NPsubject Vintransitive]這樣的圖式構式產出“She cried.” “The bird is flying.” “The train stopped.” ,這樣的構式都是由“主語+不及物動詞”構成的不及物構式。同樣,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英語中的及物句圖式構式[NPsubject Vtransitive NPobject]產出“Betty is reading magazines”. “Betty won the game.” “Shakespeare built the theatre company.” 。通過根據(jù)圖式構式產出實例構式的方法,學生不僅能豐富語言學習策略,而且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再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一個實例構式,就不同情境產出類似的表達。例如學生可以根據(jù)構式“in English”, 產出“in Chinese”, “in Japanese”, “in French”等,這些構式共享一個圖式構式。記憶一個實例構式就相當于記住這一構式群。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構式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偠灾?,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構式產出性特點及產出構式,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結語
傳統(tǒng)初中英語教學過多地強調語法形式,忽視意義;注重抽象地講解語法規(guī)律,忽視語法體驗的重要性;缺乏對詞匯規(guī)律的認知,強調接受學習。構式語法以體驗為基礎,關注意義和形式同時習得,認為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注重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進行中英文構式對比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從看似雜亂的語言現(xiàn)象中提取出精煉的語法構式,將習得的知識構建成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網絡體系。構式語法為初中英語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實現(xiàn)新課改目標提供了有益啟示和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Goldberg, A. E. Argument Realization: The Role of Construction, Lexical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Factors[A]. In Ostman, Jan-Ola. & M. Fried. (Eds.). Construction Grammars: 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5.
[2]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3]Kay, Paul. Construction Grammar[A]. In Verschueren, J. ?stman, J-O. & Blommaert, J. (Eds.). Handbook of Pragmatics Mannual[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4]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6]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7]李曙華. 當代科學的規(guī)范轉換[J]. 哲學研究, 2006(11).
[8]牛保義. 體驗構式語法評介[J]. 山東外語教學, 2013(6).
[9]王寅. 構式語法研究(上卷) : 理論探索[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