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
摘 要: 翻譯作為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大學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主要方面。本文主要闡述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旨在激發(fā)學生翻譯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 翻譯能力 教學手段
1.培養(yǎng)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必要性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與國外的交往日益頻繁,這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英漢翻譯能力的人才,特別是既懂專業(yè)又有翻譯能力的人。大學生是這支重要隊伍中的主要成員,只有具有較強的翻譯能力,才能擔當起迅速提供和傳遞科技信息,促進信息交流的重任。社會發(fā)展對學生“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是需求之間卻存在著矛盾。不少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的大學畢業(yè)生,雖然有很強的英語專業(yè)能力,但是不能準確地翻譯英文資料,也不知道如何對手頭的專業(yè)文獻進行摘譯、編譯,更不要說具備準確翻譯簡單的產(chǎn)品說明書的能力。大學生的這種翻譯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可以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與外界的交流。綜上所述,加強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翻譯能力,以適應(yīng)社會需要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
2.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翻譯能力
2.1鼓勵學生嘗試新的翻譯途徑
學生做翻譯練習時總是按部就班,習慣于用以前學過的詞匯、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法。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存在著諸多差異,但學生從中學考進大學后使用的英語大多數(shù)仍然是中學英語。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有一種拒絕使用新語言表達法的潛在傾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大學里鼓勵學生嘗試各種翻譯方法的氛圍不夠。如果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新的翻譯途徑,學生也不用擔心因采用與參考答案不同的翻譯方法而扣分,那么學生嘗試自己翻譯的熱情就會高漲。比如英譯漢,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用漢語中的各種句式、成語或諺語來翻譯,而漢譯英,我們則要提倡學生盡可能用大學英語中各種新的表達法,包括獨立結(jié)構(gòu)短語、分詞短語、固定搭配、各種修辭格等來翻譯。如“由于”的英語表達法有許多種,但學生在做翻譯時還是習慣用中學里學過的because或because of來表達,對于大學英語涉及該詞的表達法如due to,thanks to,owing to,attribute to等用之甚少。從語態(tài)上講,讓學生嘗試分別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語態(tài)翻譯同一內(nèi)容,并對此進行比較,這樣可達到翻譯的最佳效果。鼓勵學生在翻譯過程中不斷使用新學的詞匯、結(jié)構(gòu)、句式和方法,既能促使他們復習鞏固新學知識,又能夠幫助他們提高翻譯能力。
2.2結(jié)合課堂教學講解翻譯技巧
由于大學英語沒有專門的翻譯課,加上翻譯的技巧豐富多樣,承擔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很難在一堂課上讓學生掌握一種翻譯技巧,更不用說幾種或多種技巧了。即使教師拿出一堂課的時間專門講授英語翻譯的技巧,學生仍然對翻譯感到陌生。如果我們能結(jié)合大學英語課文教學給學生分析、講解翻譯的標準及步驟,翻譯的概念就會化抽象為具體。大學英語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或幾個精彩的段落,其中包括全文的語法重點、疑難句型、詞匯結(jié)構(gòu)等。我們不妨把每個單元的精彩段落拿出來給學生分析講解,并且有意識地從翻譯的角度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其中翻譯的奧妙,然后讓學生當場試著用同樣的方法翻譯一些他們生活中常用的句子,甚至讓他們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翻譯課文中的同一句子或同一段落,接著進行分析、對比和總結(jié)。這樣,他們不僅能夠輕松學會使用某種翻譯的方法,而且能夠很快從中體會翻譯的樂趣。以《21世紀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六單元Text A第一段(There is something very wrong with the system of values in a society that has only unkind terms like nerd and geek for the intellectually curious and academically serious.)的中文翻譯為例(如果一個社會只用像呆子和怪人這樣不好的字眼來形容求知好學和勤奮工作的人們,那么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肯定出了大問題。),此就運用了語序、句式、詞匯轉(zhuǎn)換等幾種變通手段。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把這段內(nèi)容拿出來從翻譯的角度進行點評,然后讓學生試著用相同的翻譯技巧翻譯給出的類似例句,結(jié)合課堂教學現(xiàn)場講解特定的翻譯技巧,在某種程度上收到了活學活用的效果。
2.3加強課后練習、測試并及時進行錯誤分析
任何翻譯“技巧”的靈活運用都只能來自于實踐,即平時的積累和大量的練習,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特定的“技巧”只是針對特定的、具體的上下文而言的,如果學生沒有相應(yīng)的課后練習、測試,就很容易生搬硬套,甚至有意識地套用某種技巧,結(jié)果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課后練習、測試都必須是有針對性的,必須緊跟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才能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并達到課堂教學預(yù)期的效果。四、六級考試或水平測試的頻繁練習一方面會增加學生學習的壓力,另一方面會使學生逐漸對翻譯練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短小精悍的配套練習最適合學生課后操練課堂所學的各種翻譯技巧。當然課后練習、測試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操練和自我檢測的機會,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翻譯的要領(lǐng)。學生對翻譯標準及技巧的最終掌握,有賴于兩個方面即正面學習和反面對比。前者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后者的影響切不可忽視,任何一個概念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分析對比都會顯得更加清晰明了。然而,教師往往比較注重正面講解而忽視了反面對比,反面對比常用的手法就是錯誤分析,錯誤分析即把人們在翻譯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拿來分析并與正確的翻譯例句進行比較。如果我們能把這一方法運用到大學英語課堂翻譯教學中,尤其是有意識地針對學生課后練習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對照正確的譯法進行分析、比較,那么學生對這類錯誤的印象就會更深,今后重犯此類錯誤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從而對翻譯的技巧掌握得更牢。通過錯誤分析還可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好的翻譯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和譯文準確。改變原句的結(jié)構(gòu)必須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同時要掌握好變通的度。
除此之外,學生翻譯時常見的錯誤還包括句法錯誤、語態(tài)錯誤、表達錯誤等。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結(jié)束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wù)后,教師給學生布置相應(yīng)的翻譯練習,有的課內(nèi)完成,有的課外完成,然后在講解翻譯練習時便把他們在翻譯過程中常犯的這類錯誤挑出來對照正確的譯法進行比較。如《21世紀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五單元里的一個句子“Americans have policies to cover every possible risk,no matter how remote.”,很多學生翻譯此句時都不能聯(lián)系上下文,把其中的兩個關(guān)鍵詞policies和cover孤立地理解成“政策”和“覆蓋”。由于該句所處的段落是談保險,因此翻譯時應(yīng)結(jié)合上下文的內(nèi)容把policies和cover與insurance聯(lián)系起來理解為“保險單”和“回避風險”才對。通過這樣的錯誤分析,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而且深切體會到翻譯時要瞻前顧后才能避免譯文支離破碎。
3.結(jié)語
翻譯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項以一種語言輸入到另一種語言輸出的實踐活動,它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講解翻譯理論、傳授技巧外,還應(yīng)通過運用課堂翻譯教學,以各種形式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姜倩,何剛強.翻譯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視角與翻譯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4]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yè)建設(shè):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Austin,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962).
[6]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翻譯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