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永 曉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陸游愛國詩詞的影響與接受
鄭 永 曉
【摘要】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大地為救亡圖存,掀起了持續(xù)十余年的抗日熱潮。陸游作為南宋時期著名的倡導北伐、抵御外侮的愛國作家,其愛國事跡和相關(guān)作品在抗日烽火中廣為傳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不僅學者、文學史家給予他充分的評價,大眾傳媒、普通民眾對陸游的關(guān)注也十分強烈??疾旖?jīng)典作家及作品是否影響普通民眾的思想、生活、文學趣味,將作家影響與接受研究延伸至普通民眾領(lǐng)域,是文學史研究的新課題。而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陸游,正堪作為探討經(jīng)典作家影響普通民眾的鮮活例證。
【關(guān)鍵詞】陸游愛國詩詞抗日戰(zhàn)爭影響與接受
陸游詩詞在近現(xiàn)代以來的傳播、影響與接受研究,近年來持續(xù)受到關(guān)注。然而,像陸游這樣一位具有深廣影響力的偉大作家,其作品的傳播、接受涉及很多方面,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術(shù)背景下有可能顯示出不同的特點。筆者以為,民國時期由于白話文的興盛和新文學的繁榮,古代作家如陸游等并非處于可以發(fā)揮最大影響力的時代,但是由于日本軍國主義的入侵,中華大地為救亡圖存,掀起了持續(xù)十余年的抗日熱潮。而陸游作為一名南宋時期著名的倡導北伐、抵御外侮的愛國作家,其愛國事跡和相關(guān)作品在抗日烽火中廣為傳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適逢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總結(jié)陸游的愛國作品在那個特定時代對民心的鼓舞激發(fā)作用仍具有一定的意義,故筆者不揣谫陋,對于這個時期報刊所載有關(guān)陸游的作品稍作梳理,以就正于方家。鑒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局部抗日已經(jīng)開始,報刊上張揚陸游愛國精神的文章亦逐漸增加,故拙文所論,時間范圍限定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期間。
一、報刊文章中有關(guān)陸游愛國詩詞的評論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全境迅速淪陷為日本軍國主義占領(lǐng)區(qū)。東北軍的不抵抗和殖民統(tǒng)治的現(xiàn)實激起廣大民眾的強烈反抗。抵御外侮、救亡圖存成為所有愛國民眾的共同選擇。以抗日為主要內(nèi)容的各類報刊紛紛問世,老牌的報刊更及時調(diào)整版面,大量刊登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文學在這個特定的時期被賦予一種保持民族血脈的歷史使命。除了以新文學形式鼓吹抗日的旋律以外,歷史上的愛國作家當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陸游就是其中之一。
萬啟煜《愛國詩人陸放翁》是“九·一八”事變后較早發(fā)表的以弘揚陸游的愛國精神為主旨的文章。該文分析了陸游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交游、家庭、性格等因素對陸游成為一名卓越的愛國詩人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對陸游詩風的淵源也有較為詳細的分析,以為“放翁為詩,雖步趨江西派,而高瞻遠矚,取法乎上,于杜子美備極崇仰”。關(guān)于陸游的愛國作品,作者以為“放翁痛金人之蹂躪中原,慷慨激昂心血噴薄之文字,尤使讀者于心靈深處,得一深刻印象。千載而下,生氣盎然”。*萬啟煜:《愛國詩人陸放翁》,載《津逮》1932年第2期。其鼓舞民眾學習陸游、奮起抗日的意圖不言自明。上?!缎瞧谠u論》在1932年第1卷第四、五、六期中連載署名愚川的長文《亙古男兒一放翁》。文章對南宋偏安朝廷茍且度日的社會環(huán)境和陸游憂心如搗、憤慨填膺的心境作了詳細闡述。頗為值得注意的是,此文配發(fā)的圖片,居然是題為“抗日大刀隊”的照片,筆者相信這并非誤置,而是有意為之。文章的結(jié)尾說:“放翁是一個俠骨義腸的愛國男兒,是一個精誠貫斗牛的大丈夫?!倍霸谶@個年頭的中國,帝國主義者的鐵蹄,無時無刻不向我們踏下來。最近更有日本強占東三省的奇恥大辱。然而國內(nèi)的軍閥卻依舊在鉤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官僚卻依舊是因循坐誤,不思振作”?!霸谶@個時代,陸放翁便是我們的好模型……他大膽地暴露了當時一班武人政客和布爾喬亞的丑態(tài),他成功了一個革命的愛國的詩人!”*愚川:《亙古男兒一放翁》,載《星期評論》1932年第1卷第4期、第5期、第6期。雖然使用“布爾喬亞”“革命的愛國的詩人”這樣的詞匯是否合適還可商榷,但是文章作者那種希望借陸游以批判現(xiàn)實、鼓舞民眾的熱切情懷還是值得贊嘆的。與此文類似,金易《介紹另一個愛國詩人——陸放翁》對當時文壇上充斥著靡靡之音的現(xiàn)象深感憂慮:“在只有一線希望的青年身上,猶不竭施行頹廢思想的注射,結(jié)果只日促其亡?!倍懹巍半m然是一個文人,但他念念不忘國難”,“他對于往事如兩主蒙塵偏安江左,時露嗟嘆之感”。此文的特點主要不在于對陸游的贊頌,而是以陸游的作為反襯在民族危亡時刻仍然沉浸于吟風弄月者,認為陸游的“安能空山里,凍研哦清詩”“真罵盡了中國幾許詩人詞人!”*金易:《介紹另一個愛國詩人——陸放翁》,載《十日》1932年第3卷第46期。
振甫《愛國詩人陸放翁》也是一方面批評政府的軟弱無能,一方面借陸游的愛國詩篇鼓舞民眾尤其是青年人的士氣。此文《引言》即稱“外族的鐵蹄向我們中華民族作極度的蹂躪,在歷史上已是指不勝屈了。每逢懦弱無能的政府,往往用和親割地等等來求茍且的偷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著極大的污點”。而“現(xiàn)在外族的鐵蹄又在向我們作竭力的蹂躪了,我們民族已到了生死的關(guān)頭”。文章對當時文壇上流行的所謂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風氣極為不滿,紀念陸游就是要“反對一班躲在象牙之塔里,喚出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懦弱者”,“反對空談”、鼓勵青年們像陸游那樣去參軍,以實際行動拯救民族的危亡。*振甫:《愛國詩人陸放翁》,載《讀書中學》1933年第1卷第3期。陳丹崖《民族詩人陸放翁》認為,在南宋士大夫嘯傲湖山、玩愒歲月的悠悠環(huán)境中,仍有一位“富于民族意識、懷抱滿腔愛國熱誠的詩翁陸放翁氏”,其“流風余韻遂產(chǎn)出宋末文天祥、謝翱、許月卿、謝枋得、鄭所南、汪元量一班愛國詩人……故放翁雖未達其北伐中原之目的,然民族精神方面,確受著他的感化力不小”。文章最后指出:“自唐以來,詩人善寫征人之苦、戰(zhàn)事之慘,如杜工部一派所作的《石壕吏》《新婚別》《新豐折臂翁》等是。這一派詩風雖也出于民胞物與、憂民至仁的誠衷,然較之放翁的悲民族的淪亡,其高下固自有別。此又為放翁的偉大處。”*陳丹崖:《民族詩人陸放翁》,載《中央時事周報》1934年第3卷第23期。從思想視角看,陸游與杜甫相較是否有高下之分,未必如作者所論。但是,如果說陸游悲慨民族淪亡、疾呼抵御異族侵略的思想境界與老杜民胞物與的思想同樣偉大,則應(yīng)大體不誤。文章述及陸游對南宋末年愛國志士的深刻影響也頗有見地。韓敏《讀陸游〈書憤〉書后》指出:“現(xiàn)在東北四省版圖異色,華北亦岌岌不保。關(guān)塞長城之險,敵我共之,與北宋相較,正復相似。今讀其詩,安能已于感慨乎!”*韓敏:《讀陸游〈書憤〉書后》,載《慕貞半月刊》1937年第3期。均屬以陸游的愛國詩詞作為激發(fā)民族抗爭之心的精神食糧,倡導廣大民眾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行動中。
這些文章在分析陸游的愛國詩篇時,非常注重強調(diào)時代的影響,以為陸游與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通。同時也會強調(diào)風雨飄搖的南宋與抗戰(zhàn)時期遭受外侮的中國多有類似之處,并號召處于民族危亡的廣大民眾以陸游的詩篇為號角,發(fā)起反對侵略的沖鋒。如蟄復《愛國詩人陸放翁》在《引言》中指出:“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可以成為一個時代的思想史;同時,從偉大的文學作品里,也有發(fā)現(xiàn)那作者的時代和生活的背景之可能?!薄岸谀纤螘r代,才能產(chǎn)生愛國詩人陸放翁沉雄悲壯的詩?!痹趯﹃懹蔚母黝悙蹏娫~予以梳理后認為:“他的生命代表的偉大文學作品,直到現(xiàn)在,或許永久不死啊!”*蟄復:《愛國詩人陸放翁》,載《行健月刊》1935年第6卷第6期。將經(jīng)典文學作品對后世的影響上升到思想史的高度,無疑是很有見地的。陸游對后世的影響絕對不僅僅限于文學領(lǐng)域,而可能對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潮流起到導夫先路的作用。與此相類似,孫仰周《愛國詩人陸放翁》強調(diào)作為時代歌者的陸游同樣是當下這個時代的戰(zhàn)鼓,指出“陸放翁和我們一樣地生在一個‘國破山河在’的時代”。而“詩人是時代的歌者,他與時代的動脈息息相通,所以他是時代的反映鏡”。這樣一位愛國詩人的光芒是永不褪色的,因此“他愛國的熱誠變成歷史的輝煌,他的軀體已結(jié)成民族的金光。他的詩歌是我們新時代的戰(zhàn)鼓,是我們復興民族的急先鋒,是我們民族生命的火光”。*孫仰周:《愛國詩人陸放翁》,載《青年文化》1935年第2卷第3期。
在這一時期介紹陸游的文章中,以“愛國詩人”冠諸標題者即有十余篇之多。這些文章通過陸游的愛國情懷試圖激起民眾奮起反抗之心的意圖也十分鮮明。如陳松英《愛國詩人陸放翁》開篇即云:“今日正國勢飄搖之際,民流板蕩之時,士氣消沉,無蓬勃之象,國家多故,多亡滅之征?!币詾樵娙硕梦飩椋l(fā)為吟詠,或沉痛悲郁,或雄壯激勵,而能使人生愛國之情。而“放翁詩佳處,全在國家思想濃厚。其愛國詩乃放翁第一等好詩”。文章結(jié)合當時的形勢分析說:“吾國處今日之厄,豈可自頹其志,甘自暴棄?況人心尚未全死,正當提倡多讀愛國詩文,以激發(fā)民氣,鼓勵民心?!薄皭蹏姺盼淘娂醵?,此吾人不可忽略者也?!?陳松英:《愛國詩人陸放翁》,載《學術(shù)世界》1936年第1卷第10期。孫明梅《愛國詩人陸放翁》對陸游作了極高的評價,以為“陸游不但是南宋唯一的偉大詩人,即以全宋來論,也沒有像他寫作的清麗可喜,激烈雄壯的。這完全由于他天才的具備,境遇的背景吧???真所謂千古詩人一放翁?!弊x陸游詩,“更使我們知道遺民盼望年復一年的悲哀了。東北在關(guān)內(nèi)的同胞們,還能想起你們的家屬親鄰?關(guān)內(nèi)的人士,還能想象到我們亡省的同胞今日的苦難,悲哀,可憐!”*孫明梅:《愛國詩人陸放翁》,載《現(xiàn)代青年》1937年第7卷第3期。文章實際上是以陸游的詩歌作為啟迪民眾投身抗戰(zhàn)、恢復東北的號角,因此雖然對陸游地位的評價不免稍欠妥當,也是可以理解的。另有王榮棠的同名文章從“放翁遭逢的時代”“學詩經(jīng)驗談”“愛國詩”“學養(yǎng)生”“放翁與韓伌[侂]胄之關(guān)系”五個方面對陸游作了比較全面的闡述。認為陸游“那種忠義豪邁的氣概,烈火般的愛國熱情,發(fā)為灝漫熱烈的呼聲,已非僅僅描寫田園景色所得限住?!異蹏娙恕@個稱號對于他,是很恰當?shù)摹??!胺盼虒τ隍?qū)逐胡虜,不僅是徒懷有熱烈的愛國心,而實抱有滅胡必成功的信念?!?王榮棠:《愛國詩人陸放翁》,載《經(jīng)世戰(zhàn)時特刊》1938年第29期。發(fā)表這篇文章的刊物名為《經(jīng)世戰(zhàn)時特刊》,雖說刊物名稱、性質(zhì)與其中的內(nèi)容不能完全等同,但我們?nèi)钥蓮脑摽Q看出刊物的性質(zhì)、宗旨以及這篇文章的大致傾向。給陸游冠以“民族詩人”稱號的情況也時有所見。如徐北辰、胡才父有同名文章《民族詩人陸放翁》,徐文在“結(jié)語”中指出:“陸放翁是當?shù)闷鹨粋€‘偉大的民族詩人’的尊稱的。南宋時代外寇的深入,和我們目前的局面正復大同小異,陸放翁的悲憤也便是我們今日的悲憤,陸放翁的呼喊也便是我們今日的呼喊!我們應(yīng)該讀陸放翁的詩而鼓舞,而振奮,而努力!”*徐北辰:《民族詩人陸放翁》,載《逸經(jīng)》1937年第31期。胡文以為,“游生當亂世,強敵侵陵”,“彌留之頃,猶拳拳于國土之未恢復,此老真可謂愛國情殷,憂時心切者矣”。*胡才父:《民族詩人陸放翁》,載《浙江青年》1936第2卷第12期。皆系以陸游為號召,以鼓勵民眾奮起抗日為宗旨的文章。
將陸游所處的南宋與時局進行比較并提醒民眾抗戰(zhàn)時局之危更甚于南宋,是很多文章的共同特點。叔東《從陸放翁底詩中說到他的愛國思想》在分析了陸游多篇愛國詩作后指出:“現(xiàn)在的中國較放翁時的南宋,更要危于累卵,日本壓迫我們,較之金人更勝幾千萬百倍?!薄白跃拧ひ话说浆F(xiàn)在,中國又不知發(fā)生好多的風波,國人個個都像‘噤若寒蟬’,不問不聞,再也沒有放翁第二提起他的破嘶的嗓子狂呼大叫!給一般醉生夢死的一服興奮劑!”*叔東:《從陸放翁底詩中說到他的愛國思想》,載《安鄉(xiāng)旅省同學會會刊》1936年創(chuàng)刊號。作者期待著在關(guān)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能夠出現(xiàn)陸游那樣的愛國詩人,大聲疾呼,喚醒民眾麻痹的意識,投入到保家衛(wèi)國的行動中去。又如陳福熙《憂國詩人陸放翁》在對陸游詩的淵源、詩歌風格、詞作、婚姻等作了比較詳細闡述的基礎(chǔ)上,也于文章末尾將陸游所處的南宋和當日抗戰(zhàn)的局勢作了類比,指出:“環(huán)顧國內(nèi),正是烽火連天,賊寇暴行,所謂昔日的中原,到今日又是誰家天下?倭騎馳騁,滿目瘡痍。想今日國事之危,更有甚于南宋者。”“如果我們今天來讀放翁的詩,滅倭的熱誠便油然而生,他那激昂的詞句,使我們勇敢起來,堅強了我們抗戰(zhàn)的心理。”*陳福熙:《憂國詩人陸放翁》,載《戰(zhàn)時中學生》1939年第1卷第4期。此文刊發(fā)于《戰(zhàn)時中學生》上,則作者是把陸游的愛國精神向中學生傳布。陳氏還撰有《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評傳》(載《民族正氣》1944年第2卷第1期),可見他在宣傳陸游的愛國氣節(jié)方面不遺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當時的特定環(huán)境,多數(shù)介紹陸游的文章存在著簡單、粗疏、欠缺學術(shù)性等弊端。但是并非所有文章都如此,相當數(shù)量的文章還是認真撰寫且具有一定學術(shù)水準的。例如國內(nèi)首創(chuàng)綜合性大學學報模式的上海圣約翰大學主辦《約翰聲》雜志刊發(fā)的府丙麟《陸放翁詩之研究》,即是一篇較有學術(shù)水準的論文。該文在引言中首先闡述了唐宋詩之嬗變,以為明七子“詩必盛唐”之說不符合詩歌發(fā)展規(guī)律,“蓋詩至唐而極盛,極盛則不能不變……南渡而后,放翁卓然大家。其詩清新刻露,出以圓潤,棄宋詩生澀之途,自辟一宗;而其感激豪宕,憂時愛國之見,充溢篇章。其汗漫熱烈之情緒,郁塞磊落之風概,可以激我民氣,振斯叔季,又豈得僅以詩人目之哉!”可謂言簡意賅,在唐宋詩之爭的背景下,拈出陸游詩的獨特個性及價值。正文則分“放翁之時代及事跡”“放翁之詩”兩部分詳加闡述。論其淵源,則以為“放翁之詩,雖宗工部,而旁采雜收,其源淵博”。論其詩風遞嬗,則以為“放翁詩凡三變”:“其前期詩,以才氣超然,頗能自出機杼,盡其才而后止。雖摹仿前人,而不落窠臼?!薄叭肽相嵻娭?,而境界遂變。蓋遭時勢之逼迫,兼以意氣豪邁,志存戎軒……是以多感激豪宕之作?!薄凹昂跬砟?,致仕里居,嘯詠河山,流連景物……浸饋陶詩,故詩境又變??此破降庵干钫??!闭撽懹卧婇L處,則從“慷慨沉郁”“清真溫潤”“渾成典雅”“作詩繁富”等四個方面分而論之。皆能熔鑄群言、委曲詳盡。文章反復強調(diào),不能僅以詩人看待陸游,最后感嘆:“吾人目睹今日之中國,山河破碎,外辱紛至。一展劍南詩稿,讀此沉痛文字,有心人豈止縱聲一哭已耶!”*府丙麟:《陸放翁詩之研究》,載《約翰聲》1936年第48卷。顯示作者既從學術(shù)上深入研討陸游的時代與作品,又能歸結(jié)到抗日背景下,陸游的愛國詩篇對人的感發(fā)激勵作用。所言深切入理,非泛泛之論可比。與此文相類似者為汪統(tǒng)《陸放翁詩之研究》,作者對陸游評價極高,以為自唐李杜之后,后世學者不出乎此二宗:“或得李形,或得杜貌。而欲求其兼得者,鮮矣!而欲求其兼得其全者,益鮮矣。無已,其放翁乎!”論文分“放翁之身世”“放翁詩之淵源”“放翁詩之三變”“放翁詩品”四部分論之。于淵源,以為“放翁學于曾幾,曾幾學于山谷。山谷學杜,幾亦學杜,放翁亦學杜……獨放翁得少陵正氣而發(fā)之于詩”。此外,李白、陶潛、岑參等亦曾影響于陸游。而陸“雖受各家影響,而絕不拘泥因襲”。于詩風變化,以為“初喜藻繪,中務(wù)宏肆,晚歸恬澹”。于陸游詩品,則從格調(diào)、用意、遣詞、數(shù)量四個方面論之。于遣詞,則拈出平易、悲壯、俊逸三個特點。在闡述陸游詩之“用意”時,第一即為“愛國精神之暴露”,以為“放翁懷才不遇,而其愛國之心,未嘗一日泯也。故壯歲多為壯烈之詩”,“既晚歲老退后,猶頻頻回首”。又引《詩筏》語評論《示兒》等詩“孤忠至性,可泣鬼神”。*汪統(tǒng):《陸放翁詩之研究》,載《約翰聲》1937年第47卷。足見作者對陸游愛國作品評價之高。
施仲言《南宋民族詩人陸放翁辛幼安之詩歌分析》是一篇頗具特色的長篇論文。作者對南宋兩位著名愛國作家陸游與辛棄疾進行了細致的比較,分析其詩詞中所代表的民族意識及其人生和藝術(shù)境界的異同。以為陸游“以國家之生命為生命,一生充滿恢復之熱忱,而不為時代所知。晚年為愛國熱情所驅(qū),出佐平原。而當時道學中人,目之為墮節(jié)。至死時猶以不見九州同為恨以示子孫。由此可見其愛國熱情,實為古今罕見之惟一之民族詩人”。文章對陸游與韓侂胄的關(guān)系有詳細的考辨,認為陸游出佐韓氏,實冀以“成恢復之大業(yè)。此乃為國家而出,非為利祿所搖,威武所屈,更非平原之黨徒也”。*施仲言:《南宋民族詩人陸放翁辛幼安之詩歌分析》,載《文藝月刊》1937年第11卷第1期。所論深透明白,有理有據(jù),兼具淹博與精審之優(yōu)點。戚二《陸放翁詩的分析》也是一篇較長的分析陸游詩歌的論文。作者分析陸游作品不易學的原因時認為:“他的詩詞是對著世紀末葉的惡景象發(fā)出的強烈的悲壯感慨的浩歌;它不是白兔的哀吟,或羔羊的低泣,他是天馬被世俗人羈絆著時的壯烈的長嘯。這不是普通人所容易描摹到的性情,這才是他不易學不可學的地方?!绷硪环矫?,因為時局沒什么希望,他“不得不壓抑著激昂的情緒,轉(zhuǎn)成了恬淡的人”?!盁o論一草一木,或山或水”,“以及不干己事的野老、山僧、漁夫、樵子,都一一收入了他底詩囊詞篋”?!半m然所言各殊,但總有一種語真情摯,描寫入微,閑適飄逸的境界蘊蓄著。讀之如嚼冰梨,入口毫無渣滓,但有余芳”?!斑@也是常人不能故意描摹得到的境界?!倍@些特質(zhì)不關(guān)乎遣詞古拙,窮年雕琢。作者以為,“放翁雖源溯江西,但遣詞渾成,毫無許丁卯氣息”。*戚二:《陸放翁詩的分析》,載《春秋》1944年第1卷第8期。文章對陸游詩的淵源及兩種類型的分析均深切獨到,簡潔精審。此文作者自十七八歲時即醉心于放翁詩,故所論出自個人深切體驗,且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水準。
當然,也并非所有學者都對陸游有如此高的評價,唐宋詩之爭延續(xù)了近千年,歷代不喜宋詩者頗不乏人。但盡管如此,陸游的成就還是難以貶抑的。著名學者李長之《“陸放翁之思想及其藝術(shù)”序》是為郭銀田氏著書所作的序言。李氏本人對宋詩評價不高,但認為“陸游總算是豪杰之士。以人論,他時刻有一種家國之感,而且是出于至誠”。“以詩論,我的感覺是勤快和親切。”“讀到他的詩,就讓我們宛然過一種淳樸、平靜,卻又偶而激起壯志凌云的夢的老儒似的生活?!?李長之:《“陸放翁之思想及其藝術(shù)”序》,載《東方雜志》1943年第39卷第1期。這個評價多少有一些矛盾,既然陸游“時刻有一種家國之感,而且是出于至誠”,又怎會只是“偶而”才激起讀者的壯志凌云之感呢!
以贊美陸游愛國精神、民族氣節(jié)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筆者所見尚有陳為綱《民族詩人陸放翁述評》、葉郁鎏《愛國詩人陸游》、鄒珍璞《陸放翁詩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思想:民族詩人研究之一》、蝶兮《愛國詩人:陸放翁》等*分別載于《協(xié)大藝文》1937年第6期、《麗澤》1937 年第6期、《新認識》1943年第7卷第1期、《勝利》1945年第5期。,篇幅所限,只得從略。
二、舊體詩詞中陸游愛國詩詞的接受與評價
近代以來,新文學借由白話文的興起而蓬勃發(fā)展,成就巨大,逐步占領(lǐng)了文壇主流地位。然而另一方面,以傳統(tǒng)詩詞為代表的舊體文學也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仍有數(shù)量不菲的作家、民間詩詞愛好者喜好這種傳統(tǒng)文學體式,創(chuàng)作了大量舊體詩詞作品。近年來,學界逐步注意到這種舊體文學的價值并予以研究。具體到陸游在這一時期的影響與接受而言,不僅如前述有很多文章方面的闡述,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的對陸游的熱情也不遑多讓,而且這些詩詞作品并非完全出于學者、專家之手,很多作品表現(xiàn)了普通讀者對陸游的感懷和景仰,因而值得予以特別關(guān)注。
該時期舊體詩詞中有關(guān)陸游的作品大致可分為讀后感、依韻、用韻、次韻、擬作等幾大類。
以陸游事跡為題材,或者讀陸游詩詞后有所感慨且以詩詞形式表達出來的例子最為多見。如豁然《聞子明詠放翁詩》云:“書生亦有英雄氣,浩浩黃河萬斛愁。北望中原今躍馬,一聲邊雁一聲秋?!?豁然:《聞子明詠放翁詩》,載《枕戈》1932年第1卷第2期。不僅視陸游為英雄,又以黃河之水形容他的愁,則其力圖恢復中原而實際上無可奈何的憂傷與怨恨可謂大矣。鄺和歡《讀劍南詩》:“我讀劍南集,如病霍然起。放翁非詩人,乾坤懷爕理。壯志寄游覽,慷慨詞托旨。故曰窺宏大,學詩詩外始。烏呼時賢語,雕蟲猶不似?!?鄺和歡:《讀劍南詩》,載《文史匯刊》1935年第1卷第1期。大意謂作者讀陸游《劍南集》,如大病中霍然驚起。因為他感覺到陸游不僅僅是一名詩人,而且是懷抱治國理政之壯志的賢才。他所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才是學詩的真正法門,對陸游的詩學思想和凌云壯志都表示出由衷的欽佩。駿丞《讀放翁詩感賦四絕》其第四首云:“南渡君臣春夢婆,休言鐵馬橫金戈。憑誰細說滄桑恨,留待衰翁一釣舸?!?駿丞:《讀放翁詩感賦四絕》,載《民生》1936年第37期。對南渡君臣偏安一隅,茍且偷生給予抨擊;對陸游壯志難酬、空留遺恨深表同情。佚名《讀放翁集》:“平生未遂澄清志,痛寫商聲寄嘆吁。萬里秋風天地肅,一聲鶴淚海云孤。老希李廣心逾壯,冢傍要離死有徒。最是沈園花落后,春波倩影兩模糊?!?佚名:《讀放翁集》,載《紅醪》1938年第1卷第1期。以要離、李廣等歷史上有血性的人物為襯托,凸顯陸游一生壯志未遂,赍志以沒的悲涼。佚名《讀陸劍南詩集》:“步騷夢雅補何曾,老淚猶聞哭杜陵。自古詩人非始愿,可憐南渡望中興。”*佚名:《讀陸劍南詩集》,載《南社湘集》1936年第6期。同樣寄寓著作者對陸游未能看到河山恢復的悲哀之同情。
在喜愛陸游、以陸游的愛國詩詞激發(fā)民眾抵御外侮的詩詞作者群體中,也不乏詩詞名家或名流。如陳家慶《碧湘閣詞稿:讀放翁劍門詩》云:“細雨騎驢客,秋風入劍門。百年傷遠役,萬里滯□魂。短鬢余霜影,征衫半酒痕。詞源三峽水,佳詠滿乾坤。”*陳家慶:《碧湘閣詞稿:讀放翁劍門詩》,載《國聞周報》1936年第13卷第48期。按:陳家慶(1903—1970),女,字秀元,號碧湘,湖南寧鄉(xiāng)人,詩詞兼善,著有《碧湘閣集》。此詩雖未對陸游愛國壯志有突出的描寫,但全詩迭用陸游在劍南的詩句為典故,仍會令人聯(lián)想到陸游為抵御外敵,遠赴四川,從軍南鄭等事跡。張昭麟《題淵明太白少陵昌黎東坡放翁諸家詩后二十二首》中有三首為陸游而作,其中前二首詩云:“少日從軍向劍南,中原未復客情酣。讀書豈是先生志,無奈晚歸老學庵。”“六十年中萬首詩,詩中每恨出師遲。分明此事死無望,猶望他年家祭時?!?張昭麟:《題淵明太白少陵昌黎東坡放翁諸家詩后二十二首》,載《民族詩壇》1939年第2卷第3期。按:張昭麟,字圣之,白族,云南劍川人,近代著名教育家、詩人。此三首詩以陸游從軍南鄭、一生萬首詩、晚年讀書老學庵等情事為題材,對陸游一生忠心報國,卻又一次次地失望,直至臨終猶囑托其子孫以恢復中原相告等深表贊嘆與哀傷。朱右白《讀放翁集》有“少年常具伊呂志,艱難不見胡運終”“只手未能扶日月,坐惜陸沉傷鼎欹”等句*朱右白:《讀放翁集》,載《說文月刊》1940年第1期。按:朱右白有《中國詩的新途徑》等著述。,對陸游空有凌云壯志,未能看到凈掃胡塵的悲哀寄寓著深深的同情和哀嘆。此篇雖未直接表達陸游抗金與當時抗日的關(guān)聯(lián),但陸游的情懷和遭遇仍會令人聯(lián)想到當日國家的危難和救亡的緊迫。
詩詞創(chuàng)作中有所謂依韻(又稱原韻、同韻)、用韻、次韻等。依照陸游的詩而依韻、用韻、次韻者頗不鮮見,同樣反映了抗日背景下,廣大民眾以各自的武器積極參與救亡圖存的情況。
如《光華大學半月刊》曾經(jīng)刊載署名朱時雋的七絕六首,其中四首“次劍南韻”,分別為《悲秋》《倚闌》《讀書》《海棠》?!侗铩吩疲骸拔嗤┞淙~已知秋,海上孤羈類楚囚。國破山河誰愛惜,最難驅(qū)遣病中愁?!?末注:“九·一八二周紀念臥病滬同仁醫(yī)院?!?作為一名臥病在床而相當無助的病人,時當日軍侵入東北兩周年之際,發(fā)出“國破山河誰愛惜,最難驅(qū)遣病中愁”之慨嘆。其他三首的關(guān)注點則在陸游詩的寫景或陸游喜讀書等方面,刻畫景物優(yōu)美,風格纏綿婉媚、韻味十足,如《海棠》云:“一枝紅艷稱南國,近日還應(yīng)戀舊蔭。金屋有人能貯汝,無香誰會此幽深?!?朱時雋:《次劍南韻》,載《光華大學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2期。芳馨悱惻,婉約嫻雅,顯示出作者在學習陸游時并不拘于一格。勵平《海上義戰(zhàn)行·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樓上醉書及長歌行原韻各一首》以陸游詩的韻腳寫當日抗戰(zhàn)之情事,茲抄錄其第一首:“丈夫不虛生世間,決意討倭收江山。坦克達姆爾何物,銅筋鐵骨壯士顏。堅甲利兵亦何有,萬夫莫當此雄關(guān)。三軍將士共生死,赤心報國血和潛。殺賊何須更渡海,倭奴頭顱傾國買。鐵腳夜眼神仙肚,捷書飛來齊喝彩。十九路軍民族光,撻汝倭國軍閥狂。國仇重重何日忘,炎黃英靈在我旁?!?勵平:《海上義戰(zhàn)行·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樓上醉書及長歌行原韻各一首》,載《勵志》1936年第4卷第30期。熱情歌頌了十九路軍赤心報國、英勇殺敵的事跡。此詩所刊發(fā)的欄目名稱為《國難文學》,則欄目傾向及其作品的宗旨不難想見。
每逢陸游生日時雅集賦詩,在民國時期的報刊上也屢見不鮮。如《鐵路協(xié)會月刊》1933年第5卷第12期中即載有張仁父《陸放翁誕日青溪詩社雅集以放翁生日詩分韻代拈得浪字》、茀怡《放翁生日燕集分韻得時字集劍南詩句成七律一首》、劉筠友《陸放翁生日分韻得猶字》、惕三《癸酉夏歷十月十七日為放翁生辰青溪同人稱觴致祝用放翁生日詩分韻拈得事字》、茀怡《壽樓春·放翁生日燕集分韻得時字》、懺盫《聲聲慢·放翁生日潁人召集青溪社分韻賦詩未赴鶴亭為拈得帥字因成此詞》等。其中張仁父詩有“太息問何年,道與天寶況。國恥追靖康,遼東不可望”之語。惕三之作則首先感慨陸游愛國之志:“放翁素具忠愛志,才氣縱橫見文字。”“胡騎踏遍河南北,國勢日蹙江山異。公以歌詠鳴不平,秋風團扇感身世?!崩^云:“我生公后八百載,遭際尤甚宋時勢。廿年紛亂不曾休,內(nèi)爭且召外寇至?!薄拔醿娍沼袌髧模嘤Ч兄S刺?!睂W習陸游以文學為武器,勸諫統(tǒng)治者,抵御外侮的旨趣十分鮮明。穎人《十月十七日青溪詩社同人為陸放翁先生作生日分韻得入字》是一篇古體長詩,詳細描述了陸游自出生至終老八十余年的生活歷程,其中有“童時我愛放翁詩,手自精抄珍什襲”“翁生宣和太平時,九廟有知神已泣。積薪厝火曾幾年,槖駝滿都豺在邑”“坐看中原落人手,我似霽山同感悒”“與翁舊有香火緣,式瞻遺像高風挹”等句*穎人:《十月十七日青溪詩社同人為陸放翁先生作生日分韻得入字》,載《國聞周報》1934年第11卷第7期。。足見作者自幼喜讀陸游作品,對陸游“坐看中原落人手”的悲傷感同身受。
擬作則是一種代言體,即詩人假裝他人的身份而寫作。此處具體說來即現(xiàn)代詩人把自己作為陸游的替身而寫詩。如三好《擬放翁體》:“攬鏡頹然一老翁,自疑難見九州同;苦心畫策渾無當,舒意為詩豈便工?從騎當年驚射虎,儒牛終竟落雕蟲!生平不屑新亭哭,南渡衣冠晚并空?!?三好:《擬放翁體》,載《海王》1935年第7卷第20期。以簡約的語句回憶陸游一生苦心孤詣謀劃恢復中原之策、南鄭射虎等事跡,以及老來衰頹不堪,難見收復中原、必將赍志以沒等種種情事。全詩既含有對陸游一生壯志難酬的同情、哀嘆,又因為是以陸游的身份擬作,故語調(diào)反諷,含有替陸游自嘲的意味。愈發(fā)顯出陸游的無奈、哀傷。
集句雖然難以稱得上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不過凡集句者都必須對前人的作品極為熟悉,故于研究前人作品的傳播及接受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谷諔?zhàn)爭時期,集陸游詩句以表達愛國情懷的作品頗多,例繁不備舉,僅錄黎晉偉《悼張自忠將軍:集陸放翁句》作為示例:
(一)
山郡新添畫角雄,酒酣看劍懔生風。天地何由容丑虜?死去猶能作鬼雄。
(二)
可憐萬里平戎策,要挽天河洗洛嵩。戰(zhàn)場橫尸勝床第,但悲不見九州同!*黎晉偉:《悼張自忠將軍:集陸放翁句》,載《明燈》1940年第1卷第11期。
此處系輯錄陸游《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閱》《病起書懷》《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書得九域志泣然》《書憤五首·其二》《夏日雜題》《前有樽酒行》《示兒》等七首作品的詩句而成。雖非自我創(chuàng)作,但以陸游的詩句悼念為國捐軀的張自忠將軍,無論對陸游或?qū)垖④妬碚f,不也是很貼切的嗎!
陸游在抗戰(zhàn)時期的熱度是特殊時期陸游影響力的一次集中爆發(fā),上述有關(guān)抗戰(zhàn)時期涉及陸游的論文、評介、傳記、讀后感、唱和詩詞等還有很多,本文所述及者,不足這一時期有關(guān)陸游作品的三分之一。但僅就這一小部分內(nèi)容來看,我們?nèi)钥蓮娏腋惺艿疥懹巫髌吩谀莻€時代傳播之廣泛、影響之巨大,是那個特定時代傳播優(yōu)秀文化、弘揚民族正氣、解救民族危難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陸游的愛國作品和他矢志不渝、為抵抗異族侵略而不懈奮斗的事跡,激勵著難以計數(shù)的中華兒女為抵抗侵略者的入侵而沖鋒陷陣。筆者在閱讀這些文章和詩詞時,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陸游的偉大,也為這些喜愛、闡釋、傳播陸游作品而不遺余力的作者們在那個特殊時期為抵御外敵入侵所抱持的情懷所感動。
經(jīng)典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學傳統(tǒng)與文化傳統(tǒng)的核心。陸游在抗戰(zhàn)時期的廣泛傳播和巨大影響再一次證明文學經(jīng)典在延續(xù)民族歷史方面的重要價值。對于這種民族生死存亡時期廣大學者和普通民眾對陸游的認同及相關(guān)言論似不宜完全按照學術(shù)水準的高低去衡量。這些文章并非全部出自學者之手,其中有很多普通民眾,其撰寫的目的也并非探討學術(shù)。但不論其學術(shù)價值高低如何,其在普及陸游及其作品的相關(guān)知識、激發(fā)民眾的抗戰(zhàn)熱情、批判茍且偷安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顯然是頗有貢獻的。這也證明,優(yōu)秀的文學經(jīng)典作品,其影響往往不局限于文學領(lǐng)域,而是具有引領(lǐng)文化思想潮流的價值,具有思想史方面的意義。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已七十一年,總結(jié)像陸游這樣優(yōu)秀作家的偉大貢獻,研究陸游在后世傳播與接受過程中的積極意義,具有特殊的重要價值。
【責任編輯:王建平;實習編輯:楊孟葳】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455(2016)01-0014-07
(作者簡介:鄭永曉,河北棗強人,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