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景衛(wèi)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七中學,河北 唐山 063101)
?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人文性”
費景衛(wèi)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七中學,河北 唐山063101)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語文學科性質(zhì)新的提法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性是是教學要針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人文性是一種思想觀念。但是從實際來看,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強調(diào)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往往忽略過程和方法的調(diào)整,更是很少顧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和形成,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這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提高。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強化“人文性”?筆者認為應從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兩個方面入手。要做到有基礎、有保障、有措施、有延伸。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性;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
語文課本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個充滿著人文的故事。這些課文都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性,教師如若能潛心挖掘,精心設計,帶領學生專心品味,對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道德品質(zhì)、全面的個性人格、高尚的審美情趣大有裨益。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能夠使學生接觸到大教育家孔子為了人生追求執(zhí)著努力,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的誨人不倦;也能夠體會到大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來使我們感知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從魯迅先生的筆下我們看到了近代社會的黑暗,也看到了作為文人的社會使命感……
這些教材中的名篇名句,在給學生傳遞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在啟迪著學生的思維,引領著學生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這樣的教育應該說是價值更大的,在潛移默化中來全方位地引導和教育學生,真正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自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以來,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調(diào)整教學方法,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這就意味著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落實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立足于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
在課堂上,教師不是機器人,他不是演員卻勝似演員。教學中要讓學生動情,教師就要先進入課文,進入角色,進行富有情感的教學,以準確的情感,采用各種手段激情入境,如對教材的精細加工處理,教師巧妙的提問,富有心智的點撥,用圖畫、錄音、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的情境渲染,用講故事、表演、實物演示等方法進行的情境再現(xiàn)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語文的自由、親和、廣博,領略到人文的巨大人文魅力。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四個基本能力之一,有其內(nèi)在的特殊需求,教師要結合閱讀的具體內(nèi)容,采取針對性的舉措,來強化人文性。
(一)品味語言,鑒賞人文
文章的思想性常常蘊涵在的課文語言文字之中,特別是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揣摩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名篇《春》中對春展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描寫,結尾處運用了一組比喻句,為什么他要把春天比作這三個事物,而不是其他的?學生可聯(lián)系生活體驗,通過比較,體會到這個比喻句傳達出春所具有的勃勃生機。學生不僅體會到了用詞的情味和精致,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美的深邃而又精到的感悟力。透過精美的語言,我們更能感受到朱自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濃烈而奔放的熱愛。
通過品詞析句,學生結合自身的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愛恨情仇,去接受文中“真”“善”“美”的熏陶,既培養(yǎng)了對語言的品讀能力,又在“情”和“意”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強化。
(二)感悟精神,理解人文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刻也不會平靜的,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感情渲泄,以滿足他們樹立信心、擺脫逆境、顯示才華的需求。但學生經(jīng)歷單一、思想單純、生活單調(diào),很容易在物欲膨脹,人性貶值的現(xiàn)代大眾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迷失自我。因而,正要對他們進行思想的啟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鑄煉,讓他們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和熏陶,使他們于潛移墨化中修身養(yǎng)性,形成健康人格以終身受益。在閱讀教學時,執(zhí)教者在教學設計中必須正確把握住作者的人文性,深入探討教學內(nèi)容下的人文性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提出問題:通過“月下竹柏圖”揣想一下作者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梢詮囊龑W生對“月亮”這一意象的解讀開始?!霸隆痹诠旁娎锝o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此處作者寫空靈的月色,更多的是借月抒懷,表達心緒:欣喜與坦然交織,豁達與灑脫一體。這幅純凈的“月下竹柏圖”幽幽地散發(fā)著作者多愁善感的文人氣質(zhì),濃濃的人文氣息撲鼻而來。
作為一線教師,不但要帶領學生走進教科書,還要走出教科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睌U大課外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教師應按照“語文課標”中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深入細致,具體實用地進行閱讀指導,予以必要的閱讀提示,進行必要的閱讀檢查。教師應注重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的“人文性”持續(xù)地滋養(yǎng)人的靈魂。
總之,語文閱讀要落實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多種角度出發(fā)來進行具體的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
[責任編輯田彩霞]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1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