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余小膽囊12例診治分析

2016-03-10 13:21:12肖衛(wèi)星周海軍陳炳榮肖廣遠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膽囊切除術預防治療

肖衛(wèi)星,周海軍,陳炳榮,肖廣遠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嘉興市中醫(yī)院 肝膽外科,浙江 嘉興 314000)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余小膽囊12例診治分析

肖衛(wèi)星,周海軍,陳炳榮,肖廣遠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嘉興市中醫(yī)院 肝膽外科,浙江 嘉興 314000)

[摘 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LC)術后殘余小膽囊的診治及預防。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0 年l2月至2014年12月間收治的12例LC術后殘余小膽囊的臨床資料。結果 3 356例LC術中,12例出現(xiàn)殘余小膽囊,發(fā)生率為0.36%;均經(jīng)再次開腹手術而痊愈出院。結論 LC術后殘余小膽囊確診首選MRCP檢查;確診后開腹手術切除小膽囊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LC手術時機選擇、膽系的解剖是否異常,以及術者的手術經(jīng)驗,與LC術后殘余小膽囊均有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膽囊切除術,腹腔鏡;殘余小膽囊;診斷;治療;預防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膽囊疾病的“金手術”,但LC手術也有一定的術后并發(fā)癥,殘余小膽囊就是其中之一。殘余小膽囊是指膽囊切除術時膽囊頸或壺腹殘留,或膽囊管殘留過長(>1 cm)[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00年l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 例LC術后殘余小膽囊的臨床資料,就其產(chǎn)生的原因,診治經(jīng)驗及預防措施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LC術后殘余小膽囊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齡28~72歲,平均52歲。再次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距初次LC手術時間間隔2~13年。初次手術中,急診行LC手術8例,擇期行LC手術4例。

1.2臨床特征及診斷

LC術后殘余小膽囊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上腹或右上腹脹痛,陣發(fā)性發(fā)作,部分患者伴右肩背部放射痛,以及惡心、嘔吐、腹脹、納差等。體征表現(xiàn)為劍突下和(或)右上腹壓痛,其中1例伴有黃疸。關于小膽囊的診斷,付由池[2]認為主要依據(jù)包括:(1)膽囊切除術史;(2)膽囊窩或其周圍類膽囊樣改變,有囊壁的液性“包塊”;(3)囊壁厚度為3~7 mm,內(nèi)部回聲主要有清晰、散在點狀光點等;(4)囊腔與膽總管相通;(5)囊內(nèi)可有膽泥和結石形成;(6)脂餐實驗無收縮功能[2]。本組術前均行彩超及MRCP檢查,均符合上述依據(jù)。伴有黃疸的病例經(jīng)MRCP檢查確認并發(fā)現(xiàn)膽總管繼發(fā)性結石。

1.3治療方法

1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抗炎治療,術前準備完善后均全身麻醉下行開腹殘余小膽囊切除術。手術時沿原膽囊窩從上到下分離粘連,至肝門部,暴露十二指腸韌帶,辨清三管關系,辨認殘余小膽囊。術中均見殘余小膽囊(長度為1.5~3.5 cm),壁厚,與周圍粘連。4例殘余小膽囊內(nèi)存在小結石。術中發(fā)現(xiàn)殘余小膽囊與肝總管并行1例,與膽總管并行1例。確認殘余小膽囊后,找到膽囊管開口后離斷殘余小膽囊,殘端結扎牢固,肝下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伴有黃疸的患者,同時進行了膽總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術。

1.4結果

12例手術成功。手術時間30~120 min,平均(52.6±0.8)min。術中出血量15~40 mL,平均(26.4±0.5)mL。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為淡血性液體,引流量15~60 mL,平均(30.6±0.5)mL,術后2~4 d拔除引流管。1例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引流管術后第4 d予拔除,術后2個月順利拔除T管。患者術后第2天均下床活動并予低脂流質(zhì)飲食。術后住院時間為3~7 d,術后無腹腔感染、出血、膽漏、殘余膽道結石等并發(fā)癥,術中送檢病理報告示慢性膽囊炎,術后恢復良好,臨床癥狀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隨訪至今,無明顯腹痛腹脹、發(fā)熱、黃疸等癥狀出現(xiàn)。

2 討論

目前臨床醫(yī)師經(jīng)常把LC術后腹痛的患者都盲目診斷為“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而未作進一步檢查,導致漏診。我院2000年l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LC病例3 356例,LC術后發(fā)生殘余小膽囊l2例,發(fā)生率為0.36%。雖然殘余小膽囊發(fā)病率較低,但其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jīng)濟損失,以及容易激發(fā)醫(yī)患矛盾,故在臨床上應引起高度重視。

2.1LC術后發(fā)生殘余小膽囊的原因分析

2.1.1臨床經(jīng)驗不足:(1)未把握手術時機,有些膽囊炎急性發(fā)作超過了72 h仍然施行LC。膽囊炎急性發(fā)作超過72 h,膽囊三角區(qū)水腫明顯,粘連致密,質(zhì)脆易出血,分離“三管”較為困難。(2)對手術的難易程度及解剖變異認識不夠,盲目自信,一味追求“微創(chuàng)”,武斷擯棄 “四孔法”,減少操作孔,不及時中轉開腹,造成暴露困難。(3)未保持足夠的耐心,追求速度,解剖過程較為草率。

2.1.2技術能力不夠:(1)對急性膽囊炎手術中的膽管損傷過分擔心,盲目行“膽囊大部切除術”,解剖未細致深入下去。(2)部分Calot三角區(qū)水腫的膽囊炎施行LC,在第一肝門較遠處解剖,未能有效分離膽囊管切除長度。(3)Calot三角區(qū)解剖不熟練,未充分暴露膽囊管匯入處,擔心解剖時出血,不積極分離膽囊動脈,甚至將其與膽囊管一并結扎。

2.1.3膽囊炎病變特殊復雜:(1)急性膽囊炎發(fā)作超過48 h后,Calot三角區(qū)水腫明顯,分離時容易出血,導致解剖不清。(2)反復發(fā)作的慢性膽囊炎,Calot三角區(qū)常由于致密的粘連和瘢痕的攣縮,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結構關系[3]。(3)部分肝硬化的患者,Calot三角區(qū)靜脈曲張,辨清“三管”關系較為棘手。(4)殘余的膽囊管仍有炎癥或殘余膽囊管內(nèi)有結石,導致發(fā)生殘余膽囊炎,與周圍粘連甚至“冰凍”。(5)術前即有膽總管梗阻因素的存在,如十二指腸乳頭炎、膽總管下端小結石,膽源性胰腺炎發(fā)作等,均可導致膽總管壓力升高,傳導至殘余膽囊管,致其被動擴張;另外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后后膽囊管擠壓扭曲變形,均增加了解剖難度。本組首次手術中行急診手術8例,Calot三角區(qū)域組織炎癥水腫明顯,局部粘連包裹。術后病理報告6例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2例為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本組首次手術行擇期手術中的3例出現(xiàn)膽囊管變異,膽囊管與肝總管并行1例,與膽總管并行1例,膽囊管囊狀擴張1例,這些均導致保留的膽囊管過長引起小膽囊。

2.2殘余小膽囊的診治

患者膽囊切除術后出現(xiàn)類似術前的癥狀體征,甚至典型的膽絞痛發(fā)作,要高度懷疑殘余小膽囊的可能性,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腹部彩超是較為常規(guī)的檢查,其方便快捷,但由于殘余膽囊較小,且易受胃腸道氣體的干擾,故常常出現(xiàn)假陰性。ERCP在膽道系統(tǒng)診斷及治療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對殘余小膽囊的診斷優(yōu)勢明顯,但ERCP檢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且技術要求高,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根據(jù)我們的診治經(jīng)驗,MRCP亦可以清晰完整地顯示肝內(nèi)外膽道解剖及殘余膽囊管情況,且為無創(chuàng)檢查,可為手術提供影像學參考[4]。本組均行彩超及MRCP檢查,彩超提示殘余小膽囊7例,MRCP確診率達到100%。大多數(shù)此類患者癥狀反復發(fā)作后,經(jīng)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本組12例患者術前均出現(xiàn)腹痛反復發(fā)作的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并且殘余膽囊可導致膽囊結石甚至癌變,再次手術切除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手段[5]。確診殘余小膽囊后,我們常規(guī)行抗炎治療,待炎癥控制穩(wěn)定后行再次手術。本組病例全部行開腹手術。因為再次行腹腔鏡手術的難度風險增大,上次手術區(qū)域已出現(xiàn)了解剖的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大網(wǎng)膜粘連于膽囊窩,橫結腸上移,肝十二指腸韌帶瘢痕攣縮,腹腔鏡下難以分離,給再次腹腔鏡手術帶來較大的困難。我們手術取右肋緣下切口,靠近肝臟逐漸向下分離解剖,分離粘連,充分暴露十二指腸韌帶,辨清殘余小膽囊以及膽囊管與肝總管及膽總管的關系。辨認殘余小膽囊有困難時,可予手觸摸,感受其是否與管道結構相連,其結構內(nèi)有無結石,必要時予穿刺以區(qū)別膽管。本組2例殘余小膽囊分別與肝總管及膽總管并行,分離辨認較為困難,均實行穿刺。辨“三管”關系有困難時,可經(jīng)膽囊管插管行術中膽道造影。本組5例行術中膽道造影,清晰地顯示了其“三管”關系。解剖結構明晰后,將殘余小膽囊充分游離再予以鉗夾膽囊管,保留殘端0.2~0.3 cm[6]。在分離殘余小膽囊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打開小膽囊囊腔,順其囊腔尋找膽囊管與肝總管匯合處。術中擠壓膽囊管遠端,確保膽囊管內(nèi)無結石或結石進入小膽囊后再鉗夾。切除小膽囊前以一定的張力牽拉膽囊管,使膽囊管與膽總管近垂直狀態(tài)便于鉗夾膽囊管。切除小膽囊時盡量徹底切除膽囊粘膜。對于膽囊管有明顯炎癥反應的,可予局部電灼,消除日后殘余膽囊管炎性反應的可能。術后均于肝下置引流管,置管不僅能引出感染性滲液,還能觀察是否有膽漏、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3殘余小膽囊的預防

2.3.1充分認識LC手術風險:LC手術作為膽囊疾病的“金標準”手術,其因操作便捷,創(chuàng)傷小,得到迅速普及。先前醫(yī)療機構劃分為IV類手術,后改為III類手術,現(xiàn)在甚至有的劃分為II類手術,足見普及之快,隨之而來放松了警惕,淡薄了風險意識。

2.3.2正確選擇LC手術時機及掌握適應證:膽囊炎急性發(fā)作超過72 h不應行LC,可予控制炎癥后2~4周再行手術。對于老年高危急性膽囊炎我院常規(guī)行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二期再行LC時,粘連相對較易松解,膽囊三角區(qū)域解剖結構相對較為清楚[7],不僅降低了手術風險和難度,也減少了殘余小膽囊的發(fā)生率。本組隨訪至今,接受PTGD手術的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小膽囊病例。另外,對于影像學檢查已提示膽囊管變異,或“三管處”局部靜脈曲張,應盡量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OC)或及時轉為OC。

2.3.3規(guī)范LC手術:一定要確認辨清了“三管”關系后再施行膽囊管鉗夾,盡量避免出現(xiàn)殘余膽囊管過長的情況。術中防止膽囊管結石殘留,必要時行術中膽道造影以明確,膽囊管結石需取凈,膽囊管殘端應閉合牢靠。解剖膽囊管確實困難時,可逆行切除膽囊,順游離的膽囊沿頸部至膽囊管處清晰辨認。這些措施能有效預防殘余小膽囊的發(fā)生。

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發(fā)展,LC已在多數(shù)醫(yī)院普遍開展起來,但殘余小膽囊的發(fā)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故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加強LC技術的學習訓練,嚴格把握LC的手術適應證,術中操作精細,解剖清晰,是預防殘余小膽囊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張迎慶, 張鑫宇, 房學東.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余膽囊15例診治分析.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 22(21): 2338 -2340.

[2] 付由池. 殘留膽囊的診斷與治療 [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0, 17(4): 311 -313.

[3] 劉澤良, 孫世明. 困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57例診治體會[J].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5, 25(5): 422-424.

[4] 王錚, 沈根海, 劉巖,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余膽囊管結石23例診治分析 [J].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5, 27(5): 411 -412.

[5] 李東恩, 宋甫春. 12例殘余膽囊結石診治分析 [J].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2, 24(1): 73 -74.

[6] 丁錦輝, 羅超英, 刑玉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余小膽囊病的診治和預防.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0, 16(6): 416 -417.

[7] 肖衛(wèi)星, 周海軍, 陳炳榮. PTGD序貫LC聯(lián)合治療老年高危急性膽囊炎 [J].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5, 27(3): 226 -228.

(本文編輯:魯翠濤)

·經(jīng)驗交流·

[第一作者簡介]肖衛(wèi)星(1981-),男,湖北天門人,主治醫(yī)師,碩士。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6.03.016

猜你喜歡
膽囊切除術預防治療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用
結合視嗅覺刺激的優(yōu)質(zhì)護理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后康復的影響
淺析腹腔鏡治療用于小兒膽囊結石治療的臨床效果
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與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較的Meta分析
高通量血液濾過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療效觀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2:39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jié)的損傷和預防
鋁箔針孔產(chǎn)生原因與預防方法探討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寻乌县| 彩票| 柘荣县| 雷波县| 斗六市| 时尚| 上思县| 汝州市| 青田县| 长寿区| 台安县| 淄博市| 平武县| 邯郸县| 岱山县| 扶绥县| 马龙县| 佛学| 乐东| 奇台县| 通河县| 开化县| 峨山| 西充县| 中方县| 辉县市| 突泉县| 平南县| 铜鼓县| 望都县| 福贡县| 凤城市| 新蔡县| 木里| 沂源县| 开原市| 双流县| 开鲁县| 洮南市| 会同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