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公共性: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根基

2016-03-09 18:23:59宋玉波陳仲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治理現(xiàn)代化公共性法治

宋玉波++陳仲

摘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構成了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核心內(nèi)容,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必然包含治理主體、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標等治理各個要素的現(xiàn)代化。治理主體現(xiàn)代化就是要培養(yǎng)治理主體具有獨立性、正義感、寬容性的公共精神,形成多元參與、和衷共濟的格局,確保主體“最小公倍數(shù)”;治理方式現(xiàn)代化就是要形成法治、德治互濟的局面,筑牢社會“最大公約數(shù)”;治理目標的現(xiàn)代化,就是要凝心聚力、同舟共濟建構國家“最大認同量”。

關鍵詞:治理現(xiàn)代化;法治;公共性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5.04.0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構成了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核心內(nèi)容,而無論什么樣的治理,首先要解決以下問題:由誰來治理?以什么手段進行治理?治理要達到什么目標?治理的主體、方式、目標構成了治理的基本要素。要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的國家管理向現(xiàn)代化治理的轉型,必須而且只能依靠治理各個要素的“公共化”,塑造其公共性。公共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公”與“私”相對,“共”與“個”相對,公共并不排斥“私人的”、“個體的”,但要求社會個體讓出、付出一定的“私”,并要限制過分的“私”。作為形容詞,是指大家的、大眾的、共同的;作為名詞,不僅指一個物理場域,即公共空間,還指意識領域,即公共精神;不僅指一種狀態(tài),還指一種行動;不僅指一種目標,還指一種手段;不僅是一個抽象概念,還是一個具象范疇??梢哉f,公共性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基石。

一、治理主體公共精神:多元參與、和衷共濟確保“最小公倍數(shù)”

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物理變化”,而且要實現(xiàn)從過去自上而下的單向“管制”到上下結合、左右聯(lián)動、內(nèi)外傳動、全面互動“共治”的“革命”,實現(xiàn)從單一管理主體到多元治理主體的“革新”。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需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xié)同、公眾自覺等多個層面主體的積極參與,需要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nèi)外同胞關系、群團關系、公民關系等各方面關系的和諧。從現(xiàn)實來看,無論是哪一個團體或者組織,都是由不等數(shù)量的若干個“單子”構成的,其行為最終都會落腳到公民個人身上,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實質是人的現(xiàn)代化,因此,公民的公共精神是治理主體現(xiàn)代化的內(nèi)核和最重要的標志。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其發(fā)展的永恒動力源只有也只能是人們對于公共利益的支持與關注。尼祿皇帝說:“在治理國家時要采取與他們一樣的政策,那就是把一切真正優(yōu)秀的東西移植過來,而不論它來自什么地方……拉開戴孟和雅典雖然要有強大的武力,可是終于免不了滅亡的命運,難道這不正是因為他們始終把被征服者當作外人看待而采取排斥的緣故么?但是我們的始祖羅木路斯卻又很賢明,它竟然一天之中戰(zhàn)勝了并隨即同化了一個民族!甚至我們過去的國王都是外國人:被釋奴隸的兒子擔任官職,這也并不像人們一般錯誤地認為的那樣是什么新鮮事情。古時這樣的情況是常常發(fā)生的?!惫糯埠蛧木喸煺邽榱苏{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把土地進行平均分配,不但可以使人民強大而形成一個井井有條的社會,而且還能造就一支精良軍隊以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因此,共同體的治理不僅取決于共同體的性質,而且取決于治理各方對于現(xiàn)存政治的看法,治理的核心在于通過治理使得公民們不盡相同的喜好和利益體現(xiàn)到政治決策當中,獲得各社會成員認同,并轉化為統(tǒng)一行動。自古希臘和羅馬時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公民性觀點:一是“被動公民性”,與之對應的是因為歷史原因而歸屬于某個共同體;二是“積極公民性”,具體體現(xiàn)為參與國家事務,與其他公民維持契約關系。作為治理主體的公民應屬于積極的公民類型。公民的公共性不僅僅在于意識,而更在于行動。如果公民一味地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味地政治順從,其創(chuàng)造潛能便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不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所需要的公民特質。事實證明,沒有良好公民,一個國家不但難以進行有效治理,甚至難以立足。對于一個共和國來說,一個國王暴政的害處比起不關心公共利益的害處還要小些。即使一個自由的制度,“若沒有一個習慣于自由的民眾的主動性的話,就會分崩離析。民眾的自發(fā)性是不能簡單地通過法律來強制產(chǎn)生的;這種自發(fā)性產(chǎn)生于那些熱愛自由的傳統(tǒng),并在一個自由的政治文化的種種聯(lián)合體之中得以維持。”同理,如果沒有大多數(shù)人的公共性,就很難推動“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即使建立,也會倒退到非民主政治狀態(tài)。因此,進行任何社會改革,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唯一的方法是使制度改革同公眾的覺悟程度相適應”。密爾就明確指出,在實行代議制政府成熟的社會,才可以指望其公民有一定程度的公德心和無私公共精神。從古史記載的無數(shù)例子都可以證明,“習慣于受君主統(tǒng)治的人民,若是只因某種機遇而獲得自由,譬如羅馬人在放逐了塔爾昆后獲得的自由,他們是很難長久維持自由的。”尤其是在政治市場中,如果沒有公眾的積極參與,權力者就可能為所欲為,政治生態(tài)就難以維系平衡,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罢渭热蝗狈碴P系,那么它也就只能是一種無情的斗爭。”要使一個群體能夠存續(xù),人類必須具備“同情心、情理相通、信任、互惠,要能夠判斷是否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堅持規(guī)范群體成員行為的慣例和規(guī)則”。共和政府依賴于公民美德,依賴于公民同胞對祖國的關心。對于一個社會來說,主體(公民)的公共性就如同一個社會和諧程度的“晴雨表”,如果大家都去關心公共事業(yè),就絕對不會出現(xiàn)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公地悲劇”現(xiàn)象的發(fā)生。社會就不會出現(xiàn)“見死不救”,而是見義勇為;不是“老人摔倒”不敢扶,而是積極扶助弱勢群體。整個社會道德風尚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否則,像“小悅悅事件”的社會悲劇還會重演。主體公共性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獨立性。主體公共性的首要前提就是獨立性,因為社會是由不同的獨立公民個體構成的。在政治國家中,要維系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公民獨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獨立性中凸顯公共性。如果每一個公民都變成了人云亦云、一味順服的“子民”、“孫民”,就成了缺乏獨立性的“應聲蟲”,而缺乏獨立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共性。在任何情形下,一個人“如果有意地放棄使用自己的認識能力,他就注定將永遠聽命于偶然和任性,并且甚至會一貫不根據(jù)示范的結果,而只是根據(jù)最荒唐的精神錯亂和瘋狂的夢想來決定自己的方向。”在任何時候,如果能消滅“盲目信任和缺乏獨立見解”,必然會促進社會共同的普遍福利。

第二,正義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公民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正義感。正義是公民服從城邦公益目的的標志,是公民社會的基石,是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和尊嚴存在的基礎。公正是人們與生俱存的一種固有品質,也是人類行為的一種屬性。公民的“有效正義感”也是一筆巨大的社會財富,它有助于維護社會公正?!耙粋€缺乏正義感的人,一個除非出于自私利益和權宜之計的考慮否則就從不履行正義要求的人,不僅沒有友誼、情感和相互信任的聯(lián)系,而且也不能夠體驗到不滿和義憤?!闭x感要求公民具有奉獻精神和良知。

第三,寬容性。齊澤克指出,“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拒絕承認外在于我們所屬共同體的人擁有同等的基本倫理權利并非一件自然的事。”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寬容”美德是自由多元主義者公民身份最核心的品質,“寬容”意味著“對運用強制性國家權力將某人的觀點強加給他人這一做法的原則性的拒絕”,意味著“倡導一種訴諸號召與勸說的道德競賽”。寬容意味著選擇,選擇了寬容,就意味著放棄“狹隘”。惡行總是從“狹隘”而不是從“寬容”中產(chǎn)生的,一個理解能力強、見識寬廣的人最不容易犯“唯我獨尊”或“損人利己”的錯誤。當然,寬容不是一味地縱容,更不是放任自流。古特曼和湯普森就嚴厲批判無任何限制寬容的思維方式,“一味地寬容不僅使社會陷于道德分化的境地,更使集體的道德進步舉步維艱”。只有當“寬容者真誠地、合理地相信他們自身和自由制度的安全處于危險之中時,他們才應該限制不寬容團體的自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寬容者才可以壓制不寬容者”。在現(xiàn)實世界中,沒有純而又純的寬容。盧梭和洛克主張一種“有限的寬容”,是基于有利于建構公共秩序的設想;阿奎那和新教改革者則從“不寬容的理由”出發(fā),認為寬容本身是“信仰的事情”。寬容的最大限度就是法律,法律是寬容的“最底線”。“寬容必須是高尚的、適當?shù)?,即使在無法寬容的極其憤慨的情況下,也要保持公正。但是,總的說來,我們不是要對世界上的一切一概講寬容!我們還要抵抗、抑制和征服。當形形色色的欺詐、盜竊和其他罪惡糾纏我們時,我們就不能寬容,人們應該向它們宣稱:你們是虛偽的,對你們不得寬容!我們要采取有力措施把虛偽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滅!”寬容的實質就是承認差異、包容多樣。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社會,人們的個性、想法不可能完全同一,差異、矛盾甚至沖突都是必然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最佳方略是既承認差異,又要尋找人們之間的“最小公倍數(shù)”,在差異基礎上尋求共識。實踐證明,寬容是存異求同、達成共識的最好武器,也是人們之間和諧相處、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

總體而言,主體公共性的最高境界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一種整合力量,它把社會中分散的、獨立的個體聯(lián)結為限定其自身的統(tǒng)一體,使人們意識到只有在整體中才會有真正的生命。這種精神的整體是“所有部分的一個穩(wěn)定的平衡,而每一部分都是一個自得自如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向其自己的彼岸尋找滿足,而在其本身即有滿足,因為它自己就存在于這種與整體保持的平衡之中”。公共精神是一種推動力量,無論過去和現(xiàn)在都是“世界歷史各大事變的推動者”。作為歷史發(fā)展的真正推動力,并不是“類似于單子論的個人主體性,而是富有生氣的力……力始終只是作為力的活動而實際存在的,而歷史就是力的這樣一種產(chǎn)生連續(xù)性的活動”。公共精神是一種法治力量。公共精神有利于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建立,其不僅要求公民守法,而且要求公民愛法?!霸谙窳_馬和拉棲代孟這樣的共和國里,人們遵守法律并不是由于恐懼或由于理智,而是由于熱愛法律;因此不可能有比這樣的共和國更加強大有力的了?!惫簿竦哪康木褪且屢粋€國家內(nèi)的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社會階層、各個個體都能參與國家管理,做到權力共有、共享,國是共治、共決。

二、治理方式公共性質:外引內(nèi)化、法德共濟筑牢“最大公約數(shù)”

從根本上講,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關鍵是治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而治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實現(xiàn)法治化。1999年《憲法》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定格在憲法中而具有根本法地位。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有了更新的提法,從“依法治國”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到“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到“建設法治中國”等,都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建設向縱深領域有序推進,并逐漸深入人心。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第一,法治規(guī)約權力,保障權力為公。權力不受制約就會腐敗,絕對權力往往意味著絕對腐敗。只有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里,才可以有效防止其“作惡”。為此,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組織、社會團體、公民個人都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沒有任何特權,在憲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只有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保證執(zhí)政權、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相互監(jiān)督又相互制約,一切公共行為都能夠于法有據(jù)、公開運行、一心為公,既為“公眾”,又為“公正”,公正也最終是為了公眾。只有為了公眾,才可能維護公權力的權威,也才可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沒有國家權力的法治化,就只有政治的專制化,就不可能有治理的現(xiàn)代化。因此,法治不僅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志,是限制權力、保護權利的最好武器,更是維護公共利益的最佳法寶。

第二,法治為良法之治,良法本身內(nèi)含“公共性”。良法就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立法而形成之法,是由多元主體站在不同視角和立場進行交易、博弈、爭斗、抗爭的產(chǎn)物,這個參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公共行為”。從理性原則來看,立法權只能“屬于人民的聯(lián)合意志”,只有“全體人民聯(lián)合并集中起來的意志(這就是每一個人為全體決定同一件事,以及全體為每一個人決定同一件事),才應該在國家中擁有制定法律的權力。文明社會的成員,如果為了制定法律的目的而聯(lián)合起來,并且因此構成一個國家,就稱為這個國家的公民?!薄懊總€國家公民都必須對憲法投出自己的一票,憲法只有經(jīng)過國家公民絕對一致同意,才能被確定下來?!边@種立法雖然不切實際,但也說明憲法須是最大多數(shù)人的共同意志。在法治條件下,立法過程是人們進行對話、交流的首要場所,其內(nèi)在要求各個參與者盡量走出“私”領域,進入“公”身份。在實行代議制的國家,立法代表更需要公共性。政治代表不僅只是一個私人團體,而且還是整個共同體。代表性并不是一種符號,而是一種象征,一種“公共范疇”,一種認同現(xiàn)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要求,更好協(xié)調利益關系,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梢赃@樣說,法治是激發(fā)社會活力、推進治理現(xiàn)代化的有效措施。

第三,法治公正體現(xiàn)公共性。法治體現(xiàn)、維護公正,法治不僅是公正的符號,更是公正的化身。公正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目標。法治無論是作為一個目標性范疇,還是一個工具性概念,都以公正為依歸。法治以追求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為最高價值目標,這也是法治自身具有生命力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懲惡揚善、追求公正、實現(xiàn)和諧是法治的生命線,法治就是一個不斷治療社會“病癥”、減少社會問題和矛盾、盡量克服各種社會缺陷、降低可以或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追求社會和諧的一個過程。無論何時何地,都會面臨發(fā)展的問題,在現(xiàn)代繁復的社會,更需要低成本的法治手段來進行有效治理。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憧憬和向往和諧的。“法官的判決絕不是產(chǎn)生于某個任意的無預見的決定,而是產(chǎn)生于對整個情況的公正的權衡。任何一個深入到全部具體情況的人都能夠承擔這種公正的權衡?!闭驗槿绱?,在一個法治國家里,公正是由法律來體現(xiàn)和保障的,法治是一種“公器”,不但是保護公平正義的“利器”,而且是公共利益的“容器”?;舨妓乖缇椭赋觯骸胺删褪顷P于正義與不義的問題的法規(guī),被認為不義的事沒有一種不是和某些法律相沖突的……除開國家以外就沒有人能制定法律,因為我們只是臣服于國家。法令還必須用充分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否則人們就不知道怎樣服從?!狈傻娘@性作用表現(xiàn)在人們對于違反法律時的“矯正”,隱性功能體現(xiàn)在對人們行為的指引、規(guī)范、調控、評價、預測等方面。法律是一個法治國家對于一國公民的最低義務要求,一個人的最大活動空間就是法律界限,這也是一個行為的“底線”,突破底線,整個社會就會失序、無序甚至混亂。這就是我們的約定,是人們行為的“最大公約數(shù)”。

此外,僅僅靠法律還難以治國,還需要道德作為補充?!胺墒浅晌牡牡赖拢赖率莾?nèi)心的法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將“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觀加以倡導,本身就是法治與德治的巧妙結合。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法治和德治有機統(tǒng)一起來,有效發(fā)揮“他律”和“自律”各自的優(yōu)勢,內(nèi)外結合,外引內(nèi)促。既吸收西方先進的法治文化,又發(fā)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德治思想,實現(xiàn)“善治”;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又立足于中國的法治實踐,中西合璧、古今合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家治理方式。

三、治理目標公共追求:凝心聚力、同舟共濟建構“最大認同量”

目標指引方向,方向匯聚力量。從實踐來看,目標性治理是最有績效的?!澳繕司褪侵R不需要再超越它自己的那個地方,就是它找到了它自己的那個地方和概念符合于對象、對象符合于概念的那個地方。趨向這個目標的發(fā)展進程,因而也就是前進無已、不可遏制的,不以目標以前的任何過站而滿足的?!痹陉P于是否需要目標的問題上,哈耶克崇尚個人自由主義,認為人們的行動目標不可能達成一致,人們要么不會有明確的看法,要么有的就是相互矛盾的看法,在我們生存的自由社會里,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形成共同意見。但從理論和現(xiàn)實來看,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的特質之一,就是人們的行為具有鮮明的目標性。不僅如此,如果“某一集團中的成員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標,那么就可以合乎邏輯地推出,只要那一集團中的個人是理性的和尋求自我利益的,他們就會采取行動以實現(xiàn)那一目標”。從最終的意義上說,“一切社會實踐總有某些預先決定的因素……我們并不是簡單地把社會生活的現(xiàn)存秩序作為前提,并在這種既存范圍內(nèi)形成我們實際的選擇,恰好相反,我們隨著自己所作出的每一次決定就處于自己方式的后果之中?!鄙鐣傮w目標決定著“共同體的整體發(fā)展方向……確定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有違反便會受到懲罰或使社會分裂,該界限的確定要同有關社會同一性的基本原則相協(xié)調?!鄙鐣繕梭w現(xiàn)著社會基本價值的一致性,因而其為個體提供了“意義與行動的指南”,指引著“個體向著某一方向前進,而非向著其他方向”??档轮赋?,“一切復合的實體乃種種實體之集合體,復合體之活動或屬于復合體之任何復合事物之活動,乃分配于多數(shù)實體中之種種活動,或種種屬性之集合體……但在思維,則以其為屬于思維的存在之內(nèi)部屬性,乃大不同。蓋若假定思維者為復合體,則復合體之一切部分皆為思維之一部分,僅有聯(lián)結所有一切此等部分,始能包含全體思維?!手^一思維應屬于本質上所謂復合體者,實為不可能之事。是以思維僅在單一的實體中可能,此種實體非種種實體之集合體,乃絕對的單純者?!彼季S方式不必也不可能相同,但群體的行為可以統(tǒng)一,目標可以統(tǒng)一。目標的統(tǒng)一能使我們?nèi)w乃是一有機組織的統(tǒng)一體而非一集合體。伽達默爾說,人類社會中的一切均取決于“如何設定目標”或者如何接受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段‘馴。

從目標的價值層面看,在國家層面,就是要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現(xiàn)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的高度統(tǒng)一;在社會層面,就是要達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法治保障公民獲得最大的自由平等,在法治基礎上追求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在個人層面,就是要求每個公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實現(xiàn)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有機統(tǒng)一,公民在為國家、為集體、為社會奉獻力量的同時,發(fā)揮自己聰明才智、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每一個層面目標的實現(xiàn),有賴于另一個層面目標的支撐,而任何一個層面目標的一個更小子目標出現(xiàn)問題,都將影響、減緩甚至損害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

從目標的階段性層面看,目標可以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終極目標等。在當今中國,近期目標就表現(xiàn)為到建黨100周年即2020年時,做到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長期目標,就是到21世紀中葉即建國100周年時,建成中等發(fā)達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從目標的過程層面看,就是要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保證這一目標沿著既定的軌道運行,就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實現(xiàn)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根本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從目標的主體層面看,有個人發(fā)展目標、集體發(fā)展目標、國家發(fā)展目標。對于個人而言,只有將自己的目標定位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的洪流中,才可能找到自身發(fā)展的契合點,借風助力,實現(xiàn)個人的夢想,否則,個人發(fā)展目標就勢必“自私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國家、集體發(fā)展目標也只有讓每一個人能夠感到是在為個人謀利益,才可能充分發(fā)揮和挖掘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否則,國家、集體發(fā)展目標就會成為空中樓閣,被“虛空化”。“無論是專權的制度還是具有怎樣的鎮(zhèn)壓手段,治理絕不能依靠純粹的強制而延續(xù);治理必須在社會中引起回響和支持?!鄙鐣髁x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其載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治理不僅是“回應型治理”,更應是“參與型治理”,多目標高度統(tǒng)一的治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達到了黨的目標、國家目標、人民目標、個人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同舟共濟,尋求“最大認同度”,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治理效果和目標。

總之,無論是治理主體、治理方式還是治理目標,只有在公共性這樣一個根基上,國家治理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才可能突破“單向式”的、“運動式”的、“人治式”的、“精英式”的管理模式,實現(xiàn)治理的科學化、大眾化、法治化、常態(tài)化。

猜你喜歡
治理現(xiàn)代化公共性法治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xiāng)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大數(shù)據(jù)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基礎支撐
理論導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26:15
語言習慣與民族地區(qū)雙語司法人才隊伍建設
我國農(nóng)村治理的歷史邏輯及治理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實路徑
友谊县| 安塞县| 苏尼特左旗| 山东| 天气| 汝城县| 奉化市| 蒙自县| 东山县| 平定县| 冕宁县| 琼中| 乌拉特前旗| 梁河县| 黔西| 安平县| 巴林右旗| 嵊州市| 南丰县| 云霄县| 罗山县| 北安市| 曲阳县| 年辖:市辖区| 开远市|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治县| 临夏县| 新昌县| 罗平县| 武夷山市| 隆化县| 梁平县| 鹿泉市| 临武县| 奈曼旗| 合肥市| 诸城市| 东平县| 霍邱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