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 唐先紅 潘選平 王啟躍
(貴州省黔西南州中醫(yī)院骨科醫(yī)院外五科,貴州 興義 562400)
經(jīng)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汪濤 唐先紅 潘選平 王啟躍
(貴州省黔西南州中醫(yī)院骨科醫(yī)院外五科,貴州 興義 562400)
胸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 臨床療效
以椎弓根螺釘為基礎的脊柱固定系統(tǒng)在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經(jīng)后路切開復位、椎管減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植骨融合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齡19~60歲,平均38.5歲,受傷至手術時間4 h~6 d,平均2.8 d。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8例,高處墜落傷7例,重物砸傷3例。損傷部位:T101例;T113例;T128例;L19例;L23例;L32例;T12L12例。損傷類型:壓縮骨折型14例,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脫位型3例。脊髓神經(jīng)損傷ASIA分類:A級3例、B級4例、C級7例、D級6例、E級8例。根據(jù)genis分型,壓縮性骨折16例,屈曲牽張型骨折4例,爆裂性骨折8例。入院后常規(guī)行胸腰椎DR片、CT平掃+三維重建檢查,脊髓有損傷椎管有占位常規(guī)行MRI檢查。椎體前柱高度丟失26%~85%,平均丟失55.5%;后凸Cobb角為12°~35°,平均12.1°;椎管骨塊侵入,占椎管矢狀徑20%~96%,平均58%。
1.2 手術方法 氣管內插管全麻,俯臥位,胸部和兩側髂部墊高,避免腹部受壓,減少術中椎管內靜脈出血。以傷椎為中心,取后正中線為切口,以能暴露傷椎及上下鄰椎為度。切開皮膚皮下及腰背筋膜,向兩側推開骶棘肌及橫突外緣,充分顯露上下鄰椎椎板及小關節(jié)突。先在上下鄰椎各植入兩枚椎弓根釘,再根據(jù)情況在傷椎植入一枚椎弓根釘,后行椎板或全椎板減壓,以減少出血,在C臂透視下使用撐開器和加壓器使骨折復位,必要時結合牽引及搖手術床輔助復位;進行椎板減壓后安放連接桿,再探查椎管內受壓情況,仍有骨塊壓迫硬膜者,用神經(jīng)探子將骨塊復位或取出。必要時用鵝眉鑿鑿除,個別胸段患者需鑿除部分傷椎椎弓根,從側前方探查。從而使椎管徹底減壓,取髂骨或咬除的棘突、椎板骨質行小關節(jié)及橫突后外側植骨。留置引流管后關閉切口。術后嚴格臥床,抗感染脫水營養(yǎng)神經(jīng)及促進骨折愈合等治療,臥床期間行主動或被動雙側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運動及雙下肢直腿抬高練習,4~8周后腰圍保護下開始活動。
28例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為6~24個月,26例復位良好,固定穩(wěn)定,脊柱融合成功。2例骨折復位不滿意,所有患者術后無脊髓損傷加重及感染等并發(fā)癥,未見釘棒彎曲、斷裂及松動等內固定失效。脊髓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按ASIA法,2例A級無恢復外,其他級別有1~3級的恢復。
3.1 胸腰椎骨折手術適應證的選擇 胸腰椎骨折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為:(1)徹底減壓,為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2)骨折復位內固定,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1]。對于合并不完全性脊髓神經(jīng)損傷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積極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已達成共識。對于無神經(jīng)壓迫癥狀的椎體爆裂型骨折,以往多采用非手術治療。由于爆裂型骨折的椎體中柱遭到破壞,脊柱失去了原有的穩(wěn)定性,隨著脊柱負重,傷椎發(fā)生楔變,導致局部后凸畸形和晚期胸腰背部疼痛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同時不穩(wěn)定脊柱的局部軟組織代償性增生易導致神經(jīng)組織受壓。上述情況盡管在傷后早期并不存在,但這種潛在的脊柱不穩(wěn)定和遲發(fā)性神經(jīng)損傷大多是導致后期陳舊性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因。因此,對無神經(jīng)壓迫癥狀的椎體爆裂型骨折患者積極的手術治療是預防晚期并發(fā)癥的有效方法。此外對于合并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手術雖然也解決不了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問題,但通過手術治療能恢復脊柱正常形態(tài),提供堅強內固定,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即使神經(jīng)功能無任何恢復,卻縮短了臥床時間,早日做起后,行殘余功能鍛煉,避免長期臥床并發(fā)癥,大多患者后來都能依靠輪椅基本實現(xiàn)生活自理。因此對于合并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積極的手術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如果椎體高度丟失超過1/3,也應積極手術治療,恢復椎體高度,否則晚期也會遺留后凸畸形、胸腰背部疼痛或遲發(fā)性神經(jīng)損傷可能。
3.2 胸腰椎骨折的手術入路 胸腰椎骨折的手術入路問題,也是業(yè)界爭論的焦點之一。前路減壓內固定可以直接減壓,去除致壓物,進行椎體融合,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2]。但前路手術切口長,出血多,創(chuàng)傷大,技術要求高,由于解剖的比鄰關系,操作難度大,風險高。在一般基層醫(yī)院很難完成。后路經(jīng)椎弓根內固定術則具有以下優(yōu)點:(1)入路簡單、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2)同時固定前中后三柱,達到三維矯形和固定的功能,力學性能優(yōu)越,對以往認為難以復位的骨折,大多數(shù)均可做到解剖復位。(3)固定方式為短節(jié)段固定,避免長段脊柱融合對活動度的影響。(4)在損傷早期校正脊柱前后移位和后突畸形。(5)可同時行椎板減壓和經(jīng)椎管側前方行椎體后方減壓。(6)操作方便,顯露充分,安全性高。因此對于L1以下的骨折,因椎管內為馬尾神經(jīng),對牽拉有一定耐受,后路減壓比較簡單、安全,雖不易直接徹底去除前方致壓物,但能通過椎弓根側前方減壓,仍能收到滿意效果。對于T12L1及其以上節(jié)段骨折,因椎管內為脊髓圓錐,功能重要,對牽拉敏感,應嚴格掌握后路減壓手術指征。若后縱韌帶完整,骨折塊無翻轉,或脊髓前后方均受到壓迫,行后路手術比較適宜。單純椎管前方占位,骨塊明顯翻轉脫出,估計后路器械撐開后難以復位的,應行前路減壓,此外受傷超過2周的陳舊性胸腰椎骨折,也以選擇前路減壓為宜。
3.3 椎弓根內固定技術的遠期療效評價 椎弓根內固定技術通過椎弓根將螺釘擰入椎體中,從而起到錨固的作用。這種錨固強度足以保證通過短節(jié)段內固定裝置上的椎弓根釘與縱向連接棒(板)之間的撐開、加壓等作用力,是三維矯正和堅強內固定,恢復脊柱正常排列,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脊柱的活動節(jié)段,這是其他任何非椎弓根內固定技術所不能達到的[3]。本組28例獲隨訪病例中,26例神經(jīng)功能達到1~3級的恢復,26例骨折術后順利融合,少數(shù)融合失敗為早期病例,由于椎弓根植入位置不當或植骨不充分造成。
[1] Ertuer E,Tezer M,Qzturk I,et al.Evalution of vertebral frachures and associated injurieS in adultS[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05,39(5):387-390.
[2] 胡華,葉辛,于建農(nóng).胸腰椎骨折的手術治療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4):579-582.
[3] 徐德興,沈靖南.后路短節(jié)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41例[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0,2(2):56-158.
R683
B
1000-744X(2016)06-0639-02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