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資訊·
《柳葉刀》宣布中風可預防,10大風險因素需注意
世界上每年都有數(shù)百萬人因為中風而死亡,還有更多的人因為中風永久性殘疾。頂級醫(yī)療期刊《柳葉刀》最近發(fā)表的兩篇文章顯示,中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中風是指由于腦部供血受阻而迅速發(fā)展成的腦功能損失,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致死疾病。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由血栓或栓塞所造成的缺血性中風占85%,由大腦出血造成的出血性中風占15%。McMaster大學PHRI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全世界90%的中風取決于10個可改變的因素。不過,這些風險因子的作用大小存在地域差異,可能影響各地制定的中風預防策略。這項研究主要基于INTERSTROKE項目第一階段的發(fā)現(xiàn),涉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澳洲22個國家的兩萬多人,包括青人和老年、男性和女性。研究顯示,排除高血壓會使中風人數(shù)減少一半(48%)。如果大家都積極進行體育運動,中風人數(shù)會減少三分之一(36%)。健康飲食能讓中風人數(shù)減少五分之一(19%),戒煙能讓中風人數(shù)減少12%。排除心血管因素、糖尿病、飲酒、壓力和脂肪因素,中風人數(shù)會分別減少9%、4%、6%、6%和27%。其中不少風險因子是相互關聯(lián)的,比如肥胖和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因子在不同地區(qū)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例如,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人的中風有40%歸因于高血壓,而這個比例在東南亞是60%。酒精在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起到的作用最小,在非洲和南亞作用最大。而缺乏鍛煉在中國影響最大。心律不齊或心房顫動在所有地區(qū)都與缺血性中風有顯著關聯(lián),但在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影響更大(相比于中國和南亞)。不過,這10個風險因子的總體重要性在各個地區(qū)都是差不多的。去年一個跨國團隊發(fā)現(xiàn),去除引發(fā)嚴重中風的血栓同時進行標準的藥物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大腦供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fā)現(xiàn)將會徹底改變我們治療中風的方式,讓更多患者能夠在中風后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這項研究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上。為了明確工作時間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倫敦大學學院的Mika Kivim?ki教授領導研究團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研究。他們在《柳葉刀》上發(fā)表文章指出,工作時間長會顯著提升中風和冠心病的患病風險。由此可見,加班加點地工作的確不利于健康,甚至會危及你的生命。前不久Weill Cornell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特定腸道菌能利用免疫系統(tǒng)減輕中風的嚴重性。
【摘自:O'Donnell MJ,Chin SL,Rangarajan S,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effects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stroke in 32 countries(INTERSTROKE):a case-control study.Lan?cet.20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