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離散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認同
——以《斷背山》中的埃尼斯為例

2016-03-09 02:11:1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異性戀李安尼斯

陳 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英語語言文化學院, 廣州 510420)

?

離散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認同
——以《斷背山》中的埃尼斯為例

陳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 廣州510420)

主流文化主導下不同文化各自發(fā)聲,吸引了學者們將更多關注點轉向邊緣文化,其中離散問題以及在離散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成了熱點。電影作為文化表征的重要媒介之一,對于反映社會現(xiàn)狀起著重要作用。以李安的《斷背山》為例,探討在離散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揭示文化身份的異質性與開放性,旨在說明邊緣文化身份通過可與主流文化身份的雜交與協(xié)商來為個人發(fā)聲,實現(xiàn)自身的文化價值。

離散; 文化身份認同; 雜交性; 流動性; 協(xié)商

引 言

《斷背山》(BrokebackMountain)是2005年美國的一部愛情劇情片,改編自安妮·普露(Anne Proulx)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該電影由著名華人導演李安(Ang Lee)①執(zhí)導,由好萊塢知名影星杰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希斯·萊杰(Heath Ledger)、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和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共同主演。影片講述了1963至1981年,兩位美國牛仔在懷俄明州的斷背山結緣后長達20年的同性愛情。19歲的杰克(Jack Twist)②與埃尼斯(Ennis Del Mar)③在1963年的夏天相識相愛于斷背山,后來卻又因為巨大的世俗壓力被迫分開。四年后的重逢讓他們舊情復燃,而各自擁有婚姻家庭的他們每年只能以釣魚的名義短暫相聚于孤獨冰冷的斷背山。不幸的是,杰克最后意外身亡,而埃尼斯只能守著遺憾和回憶度過下半生。在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斷背山》奪得金獅獎,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八項提名,并奪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

《斷背山》在上映之初就受到了廣泛關注,成為席卷全球的文化現(xiàn)象,電影中的同性愛情主題也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和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除此之外,“斷背山”或“斷背”一詞現(xiàn)已經成為男同性戀的代名詞。2015年是《斷背山》上映10周年紀念,世界各地的影迷們依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懷念《斷背山》與已故的主演希斯·萊杰(Heath Ledger);與此同時,2015年也是性少數(shù)群體平權運動發(fā)展迅速的一年,社會和學術界對于這些議題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因此,從緊跟社會與學術熱點的角度來說,對于該電影的重讀與分析具有一定意義。本文將從“離散”語境的視角來分析片中男主角之一埃尼斯的文化身份認同,意在揭示其文化身份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二、關于“離散”

“離散”(diaspora)一詞源于希臘文,基本含義是“分離、分散”,之后有“驅逐、流放”的意思。原指猶太人的流浪與放逐,現(xiàn)泛指主動的人口遷移或者被動的驅逐和放逐。離散族裔離家到其他文化環(huán)境中,在兩種文化交錯力的作用下,他們既無法斬“根”脫離原文化背景,但也無法全身心融入現(xiàn)居住地的文化環(huán)境,兩難的文化背景讓他們被置于“主流文化”之外,導致被“邊緣化?!币虼穗x散語境下的個人文化身份認同陷入危機,文化價值表達處于失語狀態(tài)。

(一)離散語境

從上述對于“離散”一詞的解釋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時候學界對于“離散”問題的討論主要指涉的是人口的遷徙移動,對于移民與改變居住環(huán)境的討論較多;但離散一詞也含有被動的驅逐、放逐之意。離散語境下的不同文化作用力也會產生許多特定的群體,因此這一概念的內涵可以得到不斷擴展與延伸。羅莎·薩嘉魯西阿諾④認為,“離散不是建立在錯位而是建立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離散不應該被視為既定的共同體,如某種合乎邏輯的、盡管去地域化的、擴大的族裔或者民族群體,而應該被視為不斷重構和重新發(fā)明的想象的社群”(向宇,2014:215)?!稊啾成健分械膬晌荒兄鹘莵淼矫绹鞑柯浠絽^(qū)的懷俄明州,而懷俄明“以其地理上的偏僻荒涼和社會觀念上的封閉保守,恰好處于美國當時主流文化發(fā)展的邊緣地帶”(楊旦修,2006)。影片中的兩位男主角被“放逐”于荒涼、環(huán)境相對惡劣的西部,“流散”到斷背山這個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地方。傳統(tǒng)的美國西部片注重建構具有攻擊性和征服欲望的異性戀男性氣質。雖然片中兩位男主角各具陽剛氣質,但是他們邊緣的同志身份解構了傳統(tǒng)意義上充滿異性戀男子氣概的“雄性西部片”,顛覆了主流權威。兩位男主角陷入文化身份認同危機,特別是內斂的埃尼斯。他痛苦地游走于主流文化身份與邊緣文化身份之間,幾經掙扎,最終對自己的文化身份認同有了逐漸清晰的認識。大部分關于該電影的研究將重點放在“酷兒”理論的討論與同志身份的書寫上,而筆者試圖將重點放到離散語境中去勾勒,來探尋埃尼斯自身的文化身份認同過程。艾德加等學者指出“文化研究要檢視一種語境,在這種語境中并通過這種語境,個體和群體都可以建構、協(xié)商并保衛(wèi)它們的身份或者自我認識”(生安峰,2011:91)。因此從離散語境角度出發(fā)來研究探討《斷背山》男主角埃尼斯的文化身份認同對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但豐富了“離散”的含義,而且也為離散問題的討論賦予了更多社會價值。

(二)李安的“離散情結”

作為《斷背山》的導演,李安本人的人生經歷也是在一段段“離散”語境中書寫的。他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小學時就感受過中西式教育所帶來的文化沖擊。作為身在臺灣的外省人,李安又面臨著雙重邊緣境地,因此他本人對于文化認同也頗有感觸:“從小我就身處文化沖擊及調適的夾縫中,在雙方的拉扯下試圖尋求平衡”(張靚蓓,2013:11)。之后李安接受西式高等教育,成為美籍華人,自身的離散經歷讓他對于離散人群有較為深刻的體會。“正是共同的排斥、被邊緣化的經驗使得李安超越族裔身份的限制形成一種跨族裔的同情”(向宇,2014:215)。李安在他的電影中多次刻畫了離散人群的文化身份認同困惑?!锻剖帧放c《喜宴》描繪了美籍華人游走于中西方文化價值之間,企圖尋求平衡與協(xié)商,找尋自身文化身份認同的經歷。而在《斷背山》中,李安則將自身的離散經歷投射到美國邊緣文化群體中,用細膩的手法表現(xiàn)出主人公在離散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認同危機。由此看來,以李安導演自身的離散經歷作為討論的出發(fā)點對于理解電影文本的深刻含義頗具意義。

三、埃尼斯的文化身份認同

(一)同志身份初建構

在對《斷背山》的人物探討中,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對埃尼斯(Ennis Del Mar)復雜的性格進行分析。Enis是Innes的變形,意為小島,Del Mar是西班牙語,表示“海的”。Enis Del Mar則意為“海中的小島”。茫茫大海中有一孤單小島,這也正契合了埃尼斯內斂、沉默、隱忍且孤獨的性格特質;而杰克與他相比則顯得更為主動、外向與自我。兩人朝夕相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相互之間的關心讓他們感情升溫,隱藏的情愫終于在某個夜晚爆發(fā)。埃尼斯因在外面睡得渾身發(fā)抖而躲進杰克所睡的帳篷里,在荷爾蒙作用下兩人發(fā)生關系。第二天早上杰克向他道別時,他頭也不回地騎著馬離開,仿佛對昨晚的事難以啟齒,不愿承認。對于他們的一夜情他堅決否定:“那是一時沖動,就當沒發(fā)生過。你知道我不是同性戀。”雖然埃尼斯羞于袒露自己的情感,但這時他的異性戀身份已經開始瓦解?!吧矸菡J同則是一個舊身份不斷分裂,新身份不斷形成的去中心過程”(陶家俊,2004)。個人的文化身份可以通過在具體的社會交往中分裂與重構,中心不再明確,也沒有固定完善的身份定論。正如英國文化理論家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在《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 (CulturalIdentityandDiaspora)一文中所提出的那樣, “文化身份是一個不斷‘變成’的過程”,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固定屬性,而是一個流動的社會書寫過程,“受到歷史的和文化話語影響”(Jonathan, 1990:225-226)。埃尼斯正是在與杰克的社會交往過程中不斷打破自己原有的固定認識。諷刺的是,埃尼斯一邊正在改寫自己的身份,另一邊杰克媽媽的“圣靈降臨”⑥信仰卻一語道破了他們之間不倫關系的結局—禁忌的愛情是充滿罪惡和不被承認的。 雖然母親從未向杰克解釋過這個詞的含義,但他猜想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來的時候,他和埃尼斯這樣“有罪的”人都要下地獄。埃尼斯一句“別扯上我好嗎?你可能是有罪的,可還沒輪到我呢”則說明他不愿被牽扯進這樣的罪惡關系之中,認為循規(guī)蹈矩最穩(wěn)妥,這也正符合他隱忍,甘于現(xiàn)狀的性格。

<1),且各件產品是否為不合格品相互獨立.

然而之后他在帳篷邊烤火時卻又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走向在帳篷里的杰克,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杰克真實的感情。從原先埃尼斯堅定認同自己的異性戀身份到與杰克發(fā)生關系后害怕承認,再到最終兩人確立同性戀愛關系,埃尼斯的身份被不斷改寫與重建。在英文中,身份與認同(identity)是同一個詞,可見,認同的最終目的就是關照自身。人與人和人與社會之間都存在認同關系,“或者說認同本身就是一種關系”(崔新建,2004)。人是社會的產物,構成社會生活的主體,社會生活對人的身份建構有極大的效力。個人可以通過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的建構,自我重新書寫與調節(jié)文化身份。埃尼斯在與杰克的交往過程中的“表演”行動逐漸建構了自己的同志身份,為他的文化身份認同開放了更多可能性。

(二)兩種身份的拉扯

雖然埃尼斯在斷背山時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認同曖昧閃爍,與杰克分別時內心十分痛苦。但離開斷背山之后他馬上與阿爾瑪結婚,仿佛想要對自己進行強加保護,對自己的異性戀性取向加以心理暗示,將所謂的“一時沖動”拋到腦后,不予理會。新婚后兩人生活雖然拮據(jù)但還算幸福,之后兩個女兒的到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兩人的婚姻一度陷入困境。后來杰克的明信片讓他們重新結緣。重逢之時雙方心中仍保有熾熱的情感,兩人相見后埃尼斯主動熱情擁吻杰克。從被動地接受同性戀情到現(xiàn)在主動表達自己的感情,埃尼斯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文化身份發(fā)生改變,同志身份正在被建構。然而異性戀社會權威的現(xiàn)實卻不允許他們建立禁忌、充滿罪惡的戀愛關系。阿爾瑪從窗戶看到他們的熱吻時厭惡又痛苦的哭泣,斷背山農場主安奎爾從望遠鏡里俯視他們嬉戲打鬧時嚴肅咒罵的表情都表明異性戀父權社會對于同性戀的否定與斥責。社會環(huán)境中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斗爭之中,因為文化身份認同勢必受到政治話語影響,“身份認同就是權力政治的表征與產物”(陶家俊,2004)。在父權社會異性戀權威之下埃尼斯與杰克的戀情只能是死路一條,就像那只在斷背山慘死的羊一樣。邢莉娜和趙海軍(2015)指出,羊在影片中有著特別的象征含義。一方面羊是上帝在伊甸園最喜愛的動物;另一方面“羊群即社會”,英文中的 “following like sheep”是“隨波逐流”的意思,意指“杰克和恩尼斯(埃尼斯)一直都在羊群之外……他們的愛情并不被上帝認可,有悖于基督教傳統(tǒng)”。埃尼斯對兩人的戀情也持消極態(tài)度:“如果你沒有辦法改變它,就只能承受。能忍則忍?!睂芸说膼叟c社會現(xiàn)實之間有著一道埃尼斯跨不去的鴻溝。童年時父親帶他看過的同性戀悲慘下場⑦的陰影在他心里揮之不去,他覺得“兩個男人一起生活,門都沒有?!彼c阿爾瑪破碎的婚姻走向盡頭時杰克滿懷喜悅來找他,希望和他開始新生活,但他依然孤獨膽怯地退后,用閃躲的眼神與杰克說抱歉,選擇繼續(xù)隱忍社會責任與壓力。

陶家俊(2004)曾提出“混合身份認同(Hybrid Identity)”的說法,指出在兩種文化之間的選擇會“產生強烈的思想震蕩和巨大的精神磨難,其顯著特征可以概括為一種焦慮與希冀、痛苦與欣悅并存的主體體驗”。埃尼斯的同性戀文化身份與異性戀社會的價值取向在他身上表現(xiàn)出張力與焦慮。他對于自己的同性戀身份焦慮害怕以至于他覺得街上的行人能看穿他黑暗的秘密。他在酒吧里初識漂亮女孩的時候說到自己目前的職業(yè)是“替牛閹割”,而諷刺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西部“?!弊?,這一方面似乎也隱喻地象征著他牛仔同志身份在異性戀權威社會里承受著被“閹割”的焦慮,另一方面則暗示《斷背山》中的“西部”處于被“閹割”的狀態(tài),被“離散”于主流文化之外。埃尼斯一方面繼續(xù)與杰克保持同性戀情,但一方面和女孩約會時卻又表現(xiàn)出冷淡與沉悶,像是強加的保護殼在他身上,壓得他無力反抗。他不斷游走于主流文化身份與邊緣文化身份之間,來回往復。兩種差異文化在他身上重疊混雜,兩種力量讓他崩潰。而任何文化都是異質的,主流文化內部必然存在其他形式的邊緣文化。德里達的“異延”(Differánce)概念認為,差異不斷延宕,意義“總是彌散的、分裂的、永遠不可能與自身相同一的”(賀玉高,2012:89)。任何文本都是開放不確定的,都具有重新書寫性,事物不再具有中心與本質。受其影響,霍米·巴巴認為各種文化都是靠與他者文化的差異來確立的,差異的存在揭示了任何一種文化都是雜交體,文化身份需要靠與他者的聯(lián)系來加以分析,這也正是埃尼斯之前堅決認同自己的異性戀身份而卻對杰克產生特殊情感的原因。埃尼斯在兩種文化之間的游走于往復,使得兩種文化發(fā)生重復雜交,打破傳統(tǒng)權威,超越具有本質屬性的身份認同觀。埃尼斯在與杰克的戀愛交往過程中不斷地重新書寫與增補自己的文化身份,在雜交的兩種文化身份之間行走,身份認同的意義被無限延宕,顛覆正統(tǒng)話語權,從而為自己的同志文化身份尋求認同與表達。文化身份的雜交性說明任何文化身份都具有開放性、可建構性、可協(xié)商性與可書寫性,邊緣文化具有自身能動性,可為自身文化價值發(fā)聲。

(三)同志身份的歸屬

在拒絕了杰克共同生活的提議之后,埃尼斯繼續(xù)在與杰克的戀情中掙扎痛苦著,他多年來拒絕參加教堂活動,認為自己的心靈充滿骯臟與污穢。而杰克卻在與埃尼斯爭吵之后去了墨西哥尋求性服務,并與鄰居發(fā)生性關系。杰克大膽出位的同性戀行為被當?shù)鼐用癜l(fā)現(xiàn),他們作為異性戀父權價值的發(fā)言人,對于同性戀這樣羞恥的罪行不能饒恕,便用私刑將杰克亂棍打死。得知杰克死訊后的埃尼斯連忙打電話給杰克妻子洛琳詢問事情經過。洛琳的金頭發(fā)也象征著她和杰克多年來虛假的婚姻,亮眼的假指甲⑧則暗示她所敘述的杰克死因只是杰克同性戀下場的掩飾。而埃尼斯心里早已預料到杰克的悲慘下場,像是童年陰影再次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得知杰克希望能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他們相知相愛的斷背山,埃尼斯開車來到杰克父母所住的閃電平原。他在杰克兒時的房間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他們第一年相遇時兩人穿的襯衫,陳舊的襯衫上依舊留有兩人離別時打鬧發(fā)泄的血跡,而這么多年來埃尼斯以為早就被遺忘丟失的襯衫居然被杰克珍藏在最深刻的回憶里。埃尼斯淚光閃爍,終于徹底明白杰克多年來對自己的深情,而他在此刻也終于釋然,放下心中多年來的枷鎖,承認自己對杰克永遠的愛與懷念。失去杰克的埃尼斯仍然過著孤獨的日子,依舊做些牛仔活,住在和“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字母數(shù)相同的17號拖車里,孑然一身,守候杰克與他之間20年來的情誼。

在主流與邊緣文化的張力沖突下,埃尼斯不再焦灼于雙方的認同與壓力,而是尋求文化身份的協(xié)商與自我詮釋。埃尼斯的最終釋懷與自我詮釋與文化理論中的“第三空間”文化協(xié)商策略相吻合?!翱臻g轉向”(the spatial turn)是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維度,空間理論豐富了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的內涵?!暗谌臻g”的概念由美國后現(xiàn)代地理學家愛德華·索亞(Edward Soja)提出,索亞認為第三空間“是一個抵抗與永久性爭斗的空間。一個有著不同表征的空間……是一個交匯點,一個雜交的地方,在這里人們可以超越現(xiàn)有的事物邊界”(Karin, 2009: 56)。后殖民批評家霍米·巴巴將“第三空間”看作“文化差異表達的前提條件”,在文化發(fā)聲的過程中,因意義的延宕與開放,接受者可以選擇重新闡釋文化意義,在分裂的第三空間中打破固有的文化本質,以保證意義可以不斷被重釋與解讀?!拔覀儽仨殢纳鐣吘壘€的性感之中,來構想授權和發(fā)聲的政治策略”(Karin,2009:182)。在這個空間里,個人文化身份尋求一種協(xié)商策略,通過不斷的交流和重構來顛覆主流文化霸權統(tǒng)治,從而為文化身份流動性與雜交性開辟道路。大女兒阿爾瑪⑨來看埃尼斯時告訴他自己要和相愛一年的男友在教堂結婚,他也終于放下多年對教堂的回避與恐慌,答應出席女兒的婚禮。最后鏡頭帶到埃尼斯的衣柜,兩件襯衫的擺放方式也由原先杰克的襯衫套著他的襯衫轉變?yōu)樗陌咨r衫懷抱著杰克的藍襯衫,意味埃尼斯發(fā)誓對杰克一生的守候。他不再否定、猶豫、焦慮與他和杰克的同性戀情,相反他坦然接受并清楚明白這份情誼對于他的意義。雖然“第三空間”只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但暫且可把埃尼斯的17號拖車看作他尋求“第三空間”協(xié)商策略的歸屬。他承認并接受了自己與杰克的戀情,雖然他們的愛就像在衣柜里的襯衫一樣,無法出柜(王偉,2014),但埃尼斯仍然將記憶深埋于心,在這個極具異性戀父權權威的社會開始過自己的新生活。 埃尼斯最終并未尋得一種清晰無誤的身份認同與價值歸屬,卻永遠處在模糊的過程中間,繼續(xù)在流動中書寫自己的文化身份。

四、總結與思考

李安在《斷背山》中用細膩動人的鏡頭展現(xiàn)了埃尼斯與杰克之間真摯深刻的情感,詳細刻畫了埃尼斯的文化身份認同過程。李安從自身的離散經驗出發(fā),融合中西方文化情感體驗,將之付諸于電影表達之中?!稊啾成健返某晒碛善渲兄徽怯捌小皩τ谕詰龠@個敏感問題既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這個觀點大大有助于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明朗化”(邢莉娜、趙海軍,2015)。陳林俠(2014)也指出,正是李安這種帶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庸守正、不偏不倚的理性態(tài)度”,才使得他在刻畫人物時表現(xiàn)出“對邊緣、差異的關注與寬容”。

在分析過程中,我們運用解構主義視角下的文化理論,否定事物有其本質的提法,并指出個人文化身份在社會交往中得以形成。任何文化都是異質雜交的,在主流文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邊緣的文化身份與主流文化身份處于張力之中,雙方之間的雜交與協(xié)商為邊緣文化身份彰顯自身價值提供機會,同時也為文化身份的流動性與開放性提供平臺。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研究重點轉向邊緣文化的研究,邊緣群體與邊緣文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文景象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揭示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狀況。因此有學者認為“真正的新文化居于不同文明接觸的邊緣地帶和疆界處”(生安鋒,2011:97)。而這些邊緣越來越對中心文化產生影響,中心主流文化的定義也需要依賴于邊緣文化,雙方在角力拔河中不斷解構與重構。邊緣群體被“離散”,被“驅逐”于主流體系之外,對邊緣文化與邊緣群體的關注蘊含著的人文情懷正是社會長久發(fā)展所需的支撐動力。這也是筆者在文章開頭所突出強調的“離散語境”的用意。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僅是靠霸權來維護主流政治話語權,忽略或是壓抑任何其他文化群體都將阻礙社會發(fā)展。值得欣慰的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邊緣群體開始受到關注,比如《斷背山》中所描繪的同性戀群體。從原先對于同性戀的激進病魔化態(tài)度,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同性合法婚姻,這個邊緣群體的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與文化身份合法化過程也見證了社會對于邊緣文化與邊緣群體的包容,彰顯了人文關懷態(tài)度。薩義德(2002:17)曾提出知識分子最重要的任務是批判,培養(yǎng)批判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霸诎缪葸@個角色時必須意識到其處境就是公開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對抗(而不是制造)正統(tǒng)與教條,不能輕易被政府或集團收編,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慣常被遺忘或棄置不顧的人們和議題”。每個社會個體的社會活動都具有不同價值,對社會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特別是作為知識分子中堅力量的學者們更應對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負責,培養(yǎng)客觀、包容、富有同理心的批評意識,對邊緣群體給予更多關注,為他們尋求合理的身份認同與文化價值。

注釋:

①李安,中國臺灣屏東縣人,祖籍江西德安。李安分別在2006年和2012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78屆和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憑借出色的藝術成就,李安成為國際影壇上最負盛名的華人導演。

②杰克,英文原名為Jack Twist,是片中的男主角之一,由好萊塢著名影星杰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扮演?!癟wist”有“扭曲”之意,筆者認為這暗示了杰克非主流、“扭曲”的文化身份,為他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③埃尼斯,是片中男主角之一,由已故好萊塢影星希斯·萊杰(Heath Ledger)扮演。英文原名為Ennis Del Mar,來自西班牙語,意為“海中的小島”。

④可參考原文獻:TSAGAROUSIANOU R. 2004. 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Diaspora: Mobility, Connec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Westminster Paper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1): 1.

⑤文章詳見 JONATHAN R. 1990.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C]. 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 222-237.

⑥“圣靈降臨”,英文為Pentecost。圣靈降臨節(jié),也稱五旬節(jié),是基督教徒為紀念耶穌復活后差遣圣靈降臨而舉行的慶祝節(jié)日。根據(jù)《新約圣經》的記載,耶穌復活后40天升天,第50日差遣圣靈降臨。門徒領受圣靈,開始布道。圣靈降臨節(jié)的慶祝方式一般是去教堂禱告和聚餐。

⑦片中埃尼斯談到小時候家鄉(xiāng)鎮(zhèn)上有兩個人:厄爾(Earl)和瑞奇(Ritch)。他們的同性戀身份成為鎮(zhèn)上的笑柄,最后厄爾被人打死在灌溉渠里(埃尼斯的父親也是其中謀殺者之一)。埃尼斯父親堅持帶他和哥哥去厄爾的尸首,以此告誡他們這種羞恥行為的下場。

⑧片中埃尼斯給洛琳(Lureen Newsome)打電話時,她化著濃妝,有一頭夸張的金色假發(fā)發(fā),象征著她和杰克的婚姻只是逢場作戲。另外,英語中的 “fake nail” 相當于“fake story”,意為虛假的故事。

⑨大女兒阿爾瑪,與母親同名。英文原名為:Alma Junior。

愛德華·W·薩義德.2002.知識分子論[M].單德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愛德華·索亞.2005.第三空間—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陸揚,等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林俠.2014.大眾敘事媒介的文化競爭力與李安的意義[J].文藝研究(2):96-104.

崔新建.2004.文化認同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4):102-104.

賀玉高.2012.霍米·巴巴的雜交身份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陶家?。?004.身份認同導論[J].外國文學(2):37-44.

王偉.2014.從《斷背山》看同性之愛的心理學根源[J].電影文學(14):27-28.

向宇.2014.跨界的藝術:論李安電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生安峰.2011.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邢莉娜,趙海軍.2015.《斷背山》對傳統(tǒng)的顛覆研究[J].電影文學(18):46-48.

楊旦修.2006.邊緣題材-東方元素-文化意蘊——《斷背山》分析[J].電影評介(21):27.

張靚蓓.2013.李安傳:十年一覺電影夢[M].北京:中信出版社.

JONATHAN R.1990.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C].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

KARIN I,GERHARD W.2009.Communicating in the Third Space[C].New York: Routledge.

[責任編輯:蕭怡欽]

Ennis’s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in Diasporic Discourse in Brokeback Mountain

CHEN Qian

(SchoolofEnglishLanguageandCulture,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510420,China)

Despite the predominance of mainstream culture, articulations of diverse cultural voices appeal to increasing studies on marginalized cultures and communities, of which diaspora issue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in diasporic discourse are major foci.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a for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cinema serves well in mirroring and reflecting social issues. Henc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pply cultural theories to analyze Ennis’s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in diasporic discourse in Any Lee’sBrokebackMountain. In so doing, this paper wishes to bring to light the fluidity and hybridity of cultural identity, so as to argue that marginalized cultural identity is capable of speaking and representing its own interests and values 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negotiation strategies within dominant social context.

diaspora;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fluidity; hybridity; negotiation

2015-09-13

陳倩(1992-),女,福建福州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化和電影文化。

J712.905

A

1672-0962(2016)04-0124-06

猜你喜歡
異性戀李安尼斯
本期人物:費爾南多·梅尼斯
青梅竹馬
金山(2021年10期)2021-11-02 08:53:02
不做房間里最聰明的人
軒尼斯門窗
中國品牌(2019年10期)2019-10-15 05:56:54
面孔吸引力認知偏好與動機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
中國性科學(2016年9期)2016-11-26 06:34:15
北京市男同性戀生存狀況調查及建議
我愛問編輯
看天下(2016年1期)2016-01-16 22:38:16
我們對異性戀一無所知
健康管理(2012年4期)2012-04-29 00:44:03
运城市| 泰顺县| 延安市| 班戈县| 铅山县| 女性| 泌阳县| 迁西县| 光山县| 昭通市| 上犹县| 晴隆县| 城固县| 长白| 宁城县| 太仆寺旗| 桂平市| 贞丰县| 丰都县| 泸溪县| 黎川县| 涞水县| 尼玛县| 阳新县| 蒙阴县| 建宁县| 井陉县| 永善县| 星子县| 建德市| 滦平县| 资兴市| 邯郸县| 奉新县| 昭通市| 呼伦贝尔市| 崇左市| 德阳市| 陇川县| 鹤峰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