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語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應用
——以醫(yī)藥院校為例

2016-03-09 02:11:1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醫(yī)學生文學文本

王 黎

(廣東藥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 廣州 510224)

?

英語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應用
——以醫(yī)藥院校為例

王黎

(廣東藥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廣州510224)

在醫(yī)藥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醫(yī)學主題,選擇患病作家或醫(yī)生作家的文學作品對教材進行選編補充,利用文學文本所具有的情境性、體驗性、開放性等特點,以情感體驗為教學導向,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醫(yī)學知識儲備進行跨學科解讀。這有助于醫(yī)學生體驗文學情境中的恐懼、痛苦、生命、尊嚴等情感概念, 創(chuàng)設有關醫(yī)學情境、倫理判斷與價值反思的機會,檢視文學作品中有關疾病呈現的不合理處,重視文學文本的病歷書寫功能,動態(tài)深入地了解疾病及其影響,以形成客觀科學的病理認知和疾病診斷,進而產生現實的社會療救功能。

英語教學; 情感體驗; 文學; 醫(yī)學生

在醫(yī)藥院校中相對于嚴謹系統(tǒng)的醫(yī)學專業(yè)學習,醫(yī)學生所分配的英語學習時間較為有限,因此醫(yī)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性強,四六級考試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硬指標,學生偏好以詞匯、翻譯等語言技能訓練為主的學習方式。加之當今浮躁的社會氛圍,聲光電俱在的多媒體手段的吸引力,醫(yī)學生日漸疏遠經典文學的閱讀鑒賞,忽視語言的精雕細琢,這顯然和我們所提倡的全面素質教育是相忤的。醫(yī)患關系事件在媒體報道中屢屢出現,而對于正處于受訓階段的醫(yī)學生而言,無論是未來工作中對語言使用的高標準要求,還是恪守職業(yè)道德,提升人文素質的需要,英語語言學習不可偏廢,因此,本文提出在醫(yī)藥院校中利用英語必修課提供的優(yōu)勢平臺,考慮到英語教學材料中占相當比例的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特質,以情感體驗為教學導向,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醫(yī)學背景知識參與到英語文本的解讀闡釋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倫理判斷與反思的機會,進行更多的精神成長與道德提升,不失為一舉達多重功效的調整性選擇。

一、情感體驗的理論基礎

情感一詞源于法語詞 émouvoir,指 to stir up(攪動,煽動),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解釋為“心理、感受、激情的激動或騷動,任何激烈或興奮的精神狀態(tài)”。后來常與情緒(mood)、激情(passion)和感覺(feeling)等詞混合使用,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Fox,2008:17)。情感從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等角度有多種定義(Mulligan,2012),但它一定涉及人對外界事物事件的主觀體驗與認知過程,是對環(huán)境中所有事物以及事物的所有屬性綜合價值的評判和體驗(the appraisal of situations and contexts)(Thoits, 2003),因此情感是個體與環(huán)境意義事件之間關系的反映,具有情境性、體驗性等特點。

不同于外語教學中的情感理論,本文中情感體驗的理論基礎源于認知理論,前者更偏重于利用學習者焦慮、動機、感覺等情感因素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語言學習效果(Arnold,2011),后者強調學習者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及以往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及相應功能,它也和經典文論中的讀者反應接受理論相一致,讀者反應接受理論認為感知與情緒反應是閱讀過程的必然反應,讀者以往的情感經驗在閱讀過程中得以積極調動,參與并生成到現階段的閱讀理解活動中(Bleich,1975)。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能夠整合學習者以往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生成相應的情感體驗與價值判斷活動。在針對醫(yī)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情感體驗教學能夠有效運用學生的專業(yè)醫(yī)學知識進行語言材料的跨學科解讀,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更多的醫(yī)學情境及體驗思考的機會,進而提升醫(yī)學生的情感品質與道德倫理等素養(yǎng),這些對于醫(yī)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情感體驗的教學媒介——文學

(一)文學的情感性本質

英語作為優(yōu)勢語言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可供教學選擇,其中包括不同風格主題的文學作品。文學的本質是情感,作家托爾斯泰把文學藝術看成傳達情感的工具,認為各種各樣的情感構成了文學藝術作品的內容①,文學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活動在于通過具體感性的形象塑造,在讀者心里喚起一度體驗過的情感,人與人之間通過情感這一媒介交流。

情感還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作為一切觀念的核心,推動和指導著個人活動,是個人從事社會活動的動力和準則。對于醫(yī)學生而言,情感指“對病人的痛苦有認知理解”,懷有深厚的同情同理心,并“在長期學醫(yī)從醫(yī)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反省,隨時主動地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方向,自覺地保持高尚品格和道德修養(yǎng)”,“對病人的生命健康盡職盡責”(張金鐘、王曉燕,2005:50-54)。

培養(yǎng)移情同理心是醫(yī)學生必備的人文素質之一,文學作品本身能夠精細深刻地呈現生活的種種情境,以戲劇化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展示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世界觀,探討關于生存與死亡,痛苦的承受與擺脫,欲望與瘋狂等主題,醫(yī)學生通過換位思考打破自身局限,從而更多地思考恐懼、痛苦、生命、尊嚴等情感概念。相比艱深抽象的醫(yī)學術語,文學采用的感性形象化描寫更能調動醫(yī)學生樸實的情感去了解疾病及其對周圍的影響,感同身受時愈加理解與同情,并做些向善向上的調整,進而產生現實的社會療救功能。

情感不僅是作者身體狀態(tài)和內在精神的表達體現,讀者也訴諸于情感對作者的經歷進行再現體驗,于是才有道德改造的可能性,一般認為喚起的感情越強烈,讀者道德改造的可能性越大。英國文學評論家弗·雷·利維斯(Leavis,2002:49)認為“偉大作家在塑造具體形象時傾注了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在本質上,就包含了富于想像力的同情、道德甄別力和對相關人性的價值判斷。”文學作品包含著一定的政治、宗教、哲學、道德等價值觀念評判的內容,充分體現了一個民族較為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因此它在培養(yǎng)人的品德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與空洞的道德說教相比,它以形象化、情感化的方式去感染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想象與思考,在加強思想深刻性的同時全面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二)教學材料的選編

以往的文學教學模式慣于將文本學習變成作者背景、作品主題、人物介紹等幾大模塊的機械性累加,整個過程方法單一低效且學生的主觀參與程度有限?,F代課堂上由于多媒體手段的便捷使用,教師能夠在有限時間內對背景、情節(jié)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有選擇地高效導入,因此能夠做到授課詳略突出,并使得教材選編成為可能。

英語教學中既可以按不同的醫(yī)學主題選編語言材料,比如有關醫(yī)生形象的、有關死亡和瀕死體驗的、有關精神疾患的、有關殘疾人形象描述的;也可以按患病作家和醫(yī)生作家作品相結合的原則選編語言材料,英語文學中有大量患病作家的作品,比如浪漫主義詩人雪萊(P.B.Shelley)、濟慈(John Keats)生過肺結核,寫作時的身體狀態(tài)確定是他們創(chuàng)作經驗的一部分;②再如美國自白派詩人希爾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在其短暫一生中備受精神疾病折磨,多次企圖自殺,在精神錯亂接受電休克治療時寫下自傳體小說《鐘罩》(TheBellJar),其中描述了精神崩潰、瀕臨死亡的生命狀態(tài)。除了患病作家,還有相當數量身兼雙職的醫(yī)生作家,如作家克羅寧(A.J.Cronin)、威廉姆斯(W.C.Williams)、毛姆(W.M.Maugham)、柯南·道爾(A.C.Doyle)、考琳·麥卡洛(Colleen McCullough)和奧利弗·薩克斯(Oliver Sacks)等。毛姆在倫敦學醫(yī),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婦產科醫(yī)生,他以自己在貧民區(qū)為產婦接生時的經驗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LizaofLambeth),此后走上專職寫作的道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是一名頗具影響的神經生理學家,同時兼任數家神經科學研究所和基金會的贊助人,及皇家悉尼北岸醫(yī)院臨床神經生理學顧問,她在工作之余寫作25部小說,1977年創(chuàng)作的《荊棘鳥》(TheThornBirds)經典不衰。美國神經病學專家奧利弗·薩克斯從長期的執(zhí)業(yè)外科醫(yī)生經歷中汲取材料,寫了《錯把妻子當帽子》(TheManWhoMistookHisWifeforAHat)、《火星上的人類學家》(AnAnthropologistOnMars)等組成“薩克斯醫(yī)生講故事”系列叢書。

三、情感體驗的語言分析手段

我們的傳統(tǒng)文學解讀傾向于“用一種單一的因素去解釋文學”,將文本“賦予某種意識形態(tài)或政治意義”(劉復生,2009),原本充滿審美張力與多重闡釋空間的作品顯得牽強附會,作品也因為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變換而顯得老套過時,學生主觀上不愿接近文學,因此文學教學要改變教師自吟自唱的局面,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一些客觀的語言分析手段,比如敘事學與文體學相結合讓文學解讀言之有物,鑿鑿有據。

文體學從語音、詞匯、句型層次分析語言特征,及偏離、突出與前景化等文體技巧體現的主題表達和美學價值,敘事學聚焦文本敘事的結構技巧,如敘事方式、順序、運動、視角等,兩者的綜合使用兼顧了語言學分析的宏觀和微觀研究(申丹,2004),突破小說傳統(tǒng)批評中僅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社會功能的局限,使小說結構和形式技巧的分析更趨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從而拓展了文本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借助計算機、語料庫的參與,文體學研究領域有了更長足的發(fā)展,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作文本情感特征分類與情感詞匯在語篇分布的追蹤研究(孫愛珍,2008),找出抽象情感的顯性語言手段,分析人物的微妙態(tài)度與情緒流動,這種研究應用于教學中有助于強化培養(yǎng)學生對于情感詞匯及語篇“情感指紋”的敏銳感受力,也讓我們的英語教學與時俱進。

四、針對醫(yī)學生的教學調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文體學與敘事學作為基本語言分析手段,引導學生重點探究文本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語篇特征等,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體驗不同語境中的情感經歷與狀態(tài),教師還應考慮到授課學生的專業(yè)背景知識做些針對性調整,其中包括:

(一)文本開放與醫(yī)學病理知識介入

教師應強調文學文本的高度開放性,鼓勵學生打破經典文本的傳統(tǒng)解讀模式,從多個角度聚焦文本來闡釋作品,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進行個性化解讀,讓傳統(tǒng)經典文本綻放出新的魅力。

比如英國19世紀作家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說,慣常被解讀為特定時期女性的愛情婚姻主題小說,讀者透過作品幻想著三姐妹豐富的社交生活與浪漫的情感經歷,如果結合當時寫作的地域背景,就會發(fā)現在勃朗特三姐妹的故鄉(xiāng)——霍沃斯,工業(yè)廢氣彌漫,衛(wèi)生設施缺乏,生活條件差,因此肺結核、霍亂和傷寒等傳染性疾病流行,且造成極高的死亡率。③“當時,鎮(zhèn)上恐怖的傳染病和葬禮的陰影每天都籠罩著勃朗特家?!?Morrison,2011)實際上疾病也于1848年襲擊這個家族,弟弟布蘭威爾,這個曾被看作家族頭號才子的年輕人31歲就死于肺結核,之后不到九個月艾米莉和安妮也相繼死于同樣的疾病,去世時分別為30歲和29歲。殘酷的生活現實是污穢、疾病與隨處可見的死亡同在,這一定會影響到作者的愛情婚姻觀,了解這些病理史背景再去解讀文本就能體會到節(jié)制語言之下所流淌的強烈情感,對于愛情的渴望,生命的眷戀,這種情感體驗擺脫了隨意的主觀解讀,其后有客觀的病理史數據支撐,告訴讀者這種愛情或那種生命狀態(tài)的獨特之處,因此文本闡釋更加深刻信服。

18、19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常會出現肺結核病人的描寫,現代醫(yī)學研究顯示,住宅擁擠、空氣污濁、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使得結核病在19世紀的歐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成為頻繁發(fā)生、流行最廣、危及生命的首要疾病。據統(tǒng)計,從滑鐵盧戰(zhàn)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20-60歲的成年人中,肺結核的死亡率是97%(余鳳高,2004:271)。因此眾多作家將敏銳的目光聚焦到結核病,以此為線索展開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由于醫(yī)術局限結核病的病理并未確定,從而為人們的想象賦予大量空間,人們誤認為結核病是過度受挫的熱情造成,為符合浪漫主義作家激情投射和情節(jié)安排的需要,出現了文學藝術處理之下的結核病人形象,比如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TheLadyoftheCamellias)中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的形象深入人心,她被賦予異常艷麗的外貌和“難以描繪的風韻”,因疾病消耗而身體顯得“頎長苗條”,因時有低熱而臉頰呈深紅的“玫瑰色”,還有因發(fā)燒使她那“細巧而挺秀”的“鼻翅微微張翕著”(小仲馬,2003:63),瑪格麗特病態(tài)美的文學形象恰巧是結核病病癥多樣化,病程遷延慢的病理特征決定的,這種解讀本身偏重操作實踐,幫助醫(yī)學生形成習得知識的良好循環(huán)。

(二)擴展閱讀與共時歷時分析

教師應注意課堂引領和課下擴展閱讀相結合,做歷時共時的比較分析以構建較為全面的醫(yī)學發(fā)展圖景。比如縱向分析醫(yī)生形象的變遷,在早期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醫(yī)生和牧師、校長并行成為一個地方的靈魂人物,治病救人,形象正面,描述筆調充滿敬重,盡管不是被刻意突出,也被視為小說背景理所當然的一部分,為當地的穩(wěn)定安樂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礎;然后發(fā)展到技術突飛猛進時期,有關醫(yī)生形象的疑問出現,盡管本著服務眾生的美好目的,如果醫(yī)生對于知識的追求探尋超越現有的醫(yī)術條件,就會變成不可抑制的勃勃野心,甚至視病人為實驗工具,這在瑪麗·雪萊(Mary Shelley)于1818年創(chuàng)作的《弗蘭克斯坦》(Frankenstein)中有所體現;再到后來現代商業(yè)社會大力發(fā)展,醫(yī)生在原本恪守的職業(yè)道德與商業(yè)利益間面臨層層選擇,比如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在小說《阿羅史密斯》(Arrowsmith)中所刻畫的一系列醫(yī)者形象,把源于生活的實踐精神看得高于一切的鄉(xiāng)村醫(yī)生,有孜孜不倦探索,終身忠于科研的醫(yī)生,有致力于醫(yī)學科普和衛(wèi)生檢疫領域的醫(yī)療工作者,也有把自己悟出的那套實用醫(yī)學哲學觀運用到極致,設法把醫(yī)學知識當作一種文化資本推銷經營,從而走上政途的醫(yī)生。作品中所反映的醫(yī)生職責、自我定位、職業(yè)倫理、病患關系等問題,有關務實派和理想派的分歧,還有商業(yè)消費主義、科學至上主義、實用主義盛行的社會大環(huán)境對醫(yī)生的影響等,至今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這種閱讀學習總能令學生們議有所得,思有所悟。

再如對同一種疾病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處理手段迥然相異的比較分析,肺結核在西方浪漫派文學中常被加以情感化、浪漫化處理,病人呈現出浪漫溫情,優(yōu)雅纖細,多愁善感的形象,如上文所述小仲馬在《茶花女》中的描繪;而在相近時期的中國作家筆下,肺結核患者大都帶有恐懼絕望的氣息,比如魯迅《藥》中對小拴孱弱形象的塑造,與浪漫美感毫無關聯(lián),只有步向死亡的頹敗,這和不同社會對肺結核的病理認知及情感態(tài)度相關聯(lián)。我們還發(fā)現18、19世紀的文學影視作品中呈現數量不少的肺結核患者形象,比如生肺病的孩子,臨死前竭力完成著作的藝術家,臥床不起的母親……一旦結核病被現代醫(yī)學馴服后,結核病患者在文學作品中的出現頻率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癌癥患者等??傊膶W史上對各種病癥的描繪構成了另一幅醫(yī)學發(fā)展史,為從醫(yī)者提供不同角度的病理認知與研究資料。

(三)批判性閱讀與偏重現實關懷

文學作品對于疾病的呈現由于受所處時代醫(yī)術局限,一定有其偏頗不當之處,這些是今天的讀者需要在文本中尋找證據并予以科學待之的。正如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經過層層細致考究論證得出的結論,“作為生理學層面上的疾病,它確實是一個自然事件; 但在文化層面上,它又從來都是負載著價值判斷的”(陳蓉霞,2004)。

在不同歷史時期,任何一種病因不明、醫(yī)治無效的重疾(如結核病、麻風病、癌癥及艾滋病等) 都曾承載著文化意義,如恥辱、懲罰性的道德意義?!妒ソ洝分杏猩系叟c神降下疾病來懲罰訓誡人類的大量篇章,《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疾病是以上天的懲罰、魔鬼附體以及天災的面目出現的(桑塔格,2003:40)。我國明清時期文學作品《閱微草堂筆記》中將遭遇疾病與人的道德品行聯(lián)系起來,為非作歹者必病,品行不端者必病,疾病首先是患者道德潰敗的表現,其次才是患者機體損傷的外在表現,這種發(fā)病機制顯然和現代醫(yī)學研究相悖(郭音彤、趙鵬圖,2013)。

作家筆下對疾病和死亡的文學處理也不盡相同,成為作者安排情節(jié)與表達主題的手段,疾病可以象征著精神的頹廢,人格的墮落,死亡作為不適之愛的懲罰;疾病也可以是情愛的表達,人性的贊揚,死亡最終使人們的道德境界得以升華。由此可見疾病作為人體不適的稱呼,從來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被外在強加一些政治文化道德意義,醫(yī)學生借助精細的語言分析手段回頭檢視疾病的語言呈現,剔除其中不合理之處,讓疾病恢復其本來面目,從而幫助醫(yī)學生形成客觀理性的疾病認知與診斷。

(四)動態(tài)閱讀與醫(yī)學思維訓練

近年來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院開展了一項全新的病例書寫訓練——平行病例(Parallel Chart),要求醫(yī)生在臨床診療中除采用常規(guī)病例書寫外,還要采用非教科書或非醫(yī)學技術性語言來書寫病人的患病體驗(Charon,2008:155)。這種訓練使得醫(yī)學生意識到診療過程中以文學性敘事語言記載下的有關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及感受體驗等細枝末節(jié),和客觀檢測的病理數據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由此可見,現代醫(yī)學中的新型病歷書寫中,醫(yī)學與文學并行不斥寄于一體,在保持客觀精準的同時充滿感性與情懷,這也是對醫(yī)學從業(yè)者的最終理想。

這一實踐給醫(yī)學生英語教學帶來的啟示是重新評估文學文本在某種意義上所具有的病歷記載功能,比如對于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經典作品《發(fā)條橙》(AClockworkOrange)的再解讀,拋卻后現代主義中關于人性善惡、生存困境等主題,小說文本可視為具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亞里克斯的病歷書寫,小說娓娓講述亞里克斯的成長情境,家庭、教育、交友狀況等背景,供讀者分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致病因素。隨著角度的變換和視點的挪移,小說敘述者或作為患病者或旁觀者或兼而有之的身份,以全景的方式展開疾病事件的描述,包括周圍人對疾病的認知與態(tài)度,這恰巧是我們以往以數據說話的治療診斷中忽視的部分,尤其是受現階段醫(yī)療知識局限尚未形成定論之前,有些疾病并不是通過三言兩語能夠描述清楚病因,發(fā)病機制等復雜狀況,文學的書寫記載功能再次發(fā)揮其重要作用。

讓醫(yī)學生深刻意識到病人不僅僅作為病變指數的患病存在,即使病無所醫(yī),剔除生理與病理因素,每一個病人都是立體豐富的存在,擁有思想情感、身份認知等,處于社會網絡之中,精細的文本手段能夠較為系統(tǒng)動態(tài)地呈現病人與周圍的互動,去深入了解一個疾病所帶來的影響,較為符合現代醫(yī)學治療的整體人概念,這種良好的醫(yī)學訓練有助于科學思維發(fā)展觀的養(yǎng)成。

五、結 語

醫(yī)藥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對于患病作家和醫(yī)生作家作品,或根據不同醫(yī)學主題進行教材的選編補充,改變以往課堂上將背景、人物、作者介紹等幾大塊機械性累加的學習模式,以情感體驗為教學導向,利用文學文本所具有的情境性、體驗性、開放性等特點,以敘事學、文體學等語言分析手段為基礎,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與醫(yī)學知識儲備進行新的解讀。在語言學習之余,我們也希望借助精細的語言分析手段,醫(yī)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體驗文學呈現的種種情境,更多地思考恐懼、痛苦、生命、尊嚴等情感,在做醫(yī)療決策時更加關切審慎;能夠檢視并剔除疾病認知中所附著的政治道德文化等不合理處,以做出客觀科學的疾病診斷;能夠重視文學文本所呈現的病歷書寫記載功能,較為動態(tài)深入地了解疾病本身及其帶來的影響,改變以往診療過程中機器數據說話的片面思維,更好地理解并實施現代醫(yī)學中提倡的整體治療概念,這些醫(yī)學受訓是以情感體驗主導的英語教學之外的收獲。

注釋:

①托爾斯泰寫到“各種各樣的感情——非常強烈的或非常微弱的,非常有意義的或者微不足道的,非常壞的或者非常好的,只要它們感染讀者、觀眾、聽眾,就都是藝術的對象。”(托爾斯泰. 1958. 藝術論[M].豐陳寶,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7.)

②有學者專門研究浪漫主義作家情感細膩豐富的特點與他們的身體狀態(tài)(比如身患疾病)的相關性及文本呈現。(WILLIAMSON G S. 2007. Romantic Moods: Paranoia, Trauma, and Melancholy,1790-1840[J].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2(4): 1145-1146.)

③據霍沃斯教堂的歷史資料記載:19世紀中葉之前,近40%的兒童在6歲前夭折,當地居民的平均壽命不足25歲,僅1840年至1850年短短10年間,霍沃斯教堂墓地里就增添了1344位死者的新墳,而經常光顧的肺結核、霍亂和傷寒等傳染性疾病是這種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HARRISON D W. 2002. The Br?ntes of Haworth: Yorkshires Literary Giants[M]. Bloomington: Trafford.)

陳蓉霞.2004-05-12. 疾病: 作為一種文化隱喻[N].中華讀書報(15).

郭音彤, 趙鵬圖. 2013. 疾病與文化的關系探討[J]. 醫(yī)學與社會, 26(12):11-13.

弗·雷·利維斯. 2002. 偉大的傳統(tǒng)[M]. 袁偉,譯. 北京: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劉復生. 2009-11-06. 歷史情境與文學體驗[N]. 光明日報(9).

申丹. 2004. 小說藝術形式的兩個不同層面——談“文體學課”與“敘述學課”的互補性[J]. 外語教學與研究,36(2):109-115.

蘇珊·桑塔格. 2003. 疾病的隱喻[M]. 程巍,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孫愛珍. 2008. 計算文體學工作模式探究:曼斯菲爾德作品中的情感詞匯分布和情感流動[D]. 開封: 河南大學.

小仲馬. 2003. 茶花女[M]. 王振孫,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余鳳高. 2004. 飄零的秋葉——肺結核文化史[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張金鐘,王曉燕. 2005. 醫(yī)學倫理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ARNOLD J. 2011. Attention to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J]. Online Submission, 22(2): 11-22.

BLEICH D. 1975. Readings and Feelings: An Introduction to Subjective Criticism[J].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34(2): 118-131.

CHARON R. 2008. Narrative Medicine: Honoring the Stories of Illnes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X E. 2008. Emotion Science: An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and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MORRISON B. 2011-09-09. The Rise and Rise of Brontёmania[N]. The Guardian.

MULLIGAN K, SCHERER K R. 2012. Toward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Emotion[J]. Emotion Review, 4(4): 345-357.

THOITS P A. 2003.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5(1): 317-342.

[責任編輯:許蓮華]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English Class: A Case of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ies

WANG L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224,China)

In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ies, teachers should fully use either literary works of sick writers and doctor writers, or works based on various medical topics, and consider basic traits of literature, with emotional experience as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get students with their medical background close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this helps learners experience emotional concepts through literary contexts, sets up chances for more medical judgment and ethnic reflection, reexamines the irrational presentation of diseases in literary works, and revalues the chart record function of literature to form a more scientific perception and diagnosis of diseases, thus producing the curative effect in reality.

English teach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literature; medical students

2016-01-18

王黎(1979-),女,河南信陽人,碩士,廣東藥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敘事醫(yī)學和文體學。

G642.4

A

1672-0962(2016)04-0105-07

猜你喜歡
醫(yī)學生文學文本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醫(y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yī)學教育
對醫(y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淺談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新巴尔虎左旗| 永福县| 汉川市| 玉树县| 寿阳县| 长武县| 社旗县| 塘沽区| 上饶县| 迁西县| 深圳市| 石河子市| 治县。| 涪陵区| 裕民县| 宜兴市| 沅陵县| 夏河县| 商洛市| 平安县| 灵武市| 阿坝| 文安县| 靖州| 芦山县| 南城县| 淮阳县| 湖口县| 罗城| 齐河县| 泰来县| 泸西县| 阳信县| 银川市| 长汀县| 岚皋县| 新巴尔虎左旗| 城市| 财经| 临潭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