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杏芬
摘 要:紫砂《漢扁壺》是全手工制作而成,點、線、面交代的清晰明朗,在處理壺底上以剛為主,輔以柔線中和,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整體線條流暢,泥質(zhì)細膩,泥色純正。簡潔明快,有股正直不阿的正義感。壺身光素無紋,純以造型的優(yōu)美取勝。
關鍵詞:漢扁壺;造型與藝術;陶器
1 前言
紫砂壺的造型豐富,題材廣泛,蘊含中國濃厚的文化理念。紫砂之所以獨出宜興,是因為其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工藝傳統(tǒng)。宜興有豐富的紫砂泥蘊藏,是一種含鐵量高、可塑性強、收縮率小的團粒結(jié)構陶土。
2 紫砂《漢扁壺》的造型與藝術魅力
宜興紫砂陶器在國際間聞名已來,將近有五百年的歷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華文物史上有著瑰麗的地位,人們稱為高超的藝術品。論紫砂的藝術性,其造型藝術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氣息之豐富,是其它陶瓷品類無法相比的。如今紫砂壺在拍賣市場的行情持續(xù)看漲,已經(jīng)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作為紫砂藝術的傳承人,自小在紫砂土上成長玩耍,呼吸著紫砂藝術的清新空氣,對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熱情一時不能自己?,F(xiàn)就筆者創(chuàng)作設計的《漢扁壺》做一下粗略的介紹。
紫砂《漢扁壺》是全手工制作而成,點、線、面交代的清晰明朗,在處理壺底上以剛為主,輔以柔線中和,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整體線條流暢,泥質(zhì)細膩,泥色純正。簡潔明快,有股正直不阿的正義感。壺身光素無紋,純以造型的優(yōu)美取勝。
紫砂《漢扁壺》形制飽滿,規(guī)整有序,線條清新自然,是一把做工極佳的紫砂壺,壺身扁而飽滿,壺嘴小巧玲瓏,位置偏上,抓住了壺體的重心,使該壺在整體視覺上趨于平衡,壺把環(huán)曲有度,轉(zhuǎn)折圓潤,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各部分銜接自然,整體與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融洽而互補,恰到好處,少一分或多一分都不能使其更完美,雖然該壺樸素無任何華麗奢侈的裝飾物來點綴,但從該壺優(yōu)美的形制所散發(fā)出來的濃濃的古文化韻味和質(zhì)樸無華的氣韻卻是該壺不可忽略的氣質(zhì),紫砂壺的美并不是千奇百怪的造型亦或是點金描銀的裝飾,而是其舉手抬足之間那一抹靈氣與高潔的氣質(zhì)所襯托出來的,當然華麗的壺固然有它的視覺沖擊力,但是卻與紫砂泥質(zhì)樸古雅的內(nèi)在背道而馳,紫砂壺不比多彩的工藝品,作為藝術的載體,它早已超出了物質(zhì)表象的桎梏,飛升至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簡練而豁達,含蓄而內(nèi)斂,這才是紫砂本質(zhì)的美好所在。當然并不是一味的強調(diào)作品的內(nèi)涵,試問一件表象糟糕的藝術品怎能激發(fā)人們更深層次的探索呢?因此該壺又是一把非常實用的茶具,讓你在把玩中體悟到一種不用眼看、無需語言的美感。而這把壺將生命的動感和鮮明的個性融入其中??芍^端莊似燕趙姝麗、亭亭如吳越佳人也!
紫砂《漢扁壺》虛實結(jié)合,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結(jié)合,將整個壺體進行有機的變化,作品在立體縱向上,流露出了一種氣度和張力。在立體橫向上,又展現(xiàn)了另一番別具風韻的柔美。
自古以來喜愛紫砂之人,大多為文人雅士,紫砂的古樸,是一種意境,只有懂得這種古樸意境的人,才能讀懂紫砂壺的獨到的藝術感染力。一把精美的紫砂一定是制壺藝人心境與修養(yǎng)的表露,這里面滲透著紫砂壺藝家的靈魂,這樣的壺才能成為傳世之寶。
3 結(jié)語
紫砂壺是有文化內(nèi)蘊的高雅藝術,這就需要陶藝家對自然界的東西慧眼識珠,認真挑選,不能以低趣庸俗之物來裝點紫砂壺。在今后的紫砂事業(yè)中筆者將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壺更多的佳作。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步掌握了紫砂藝術的發(fā)展歷史和技術,了解了紫砂藝術的多變的造型豐富多彩的裝飾手法,深厚知紫砂藝術的博大精深,入門易、深造難。踏實工作、刻苦學習,一步一個腳印,為紫砂陶繁榮發(fā)展增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