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司妮
(湖南科技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
永州的八景
唐司妮
(湖南科技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八景”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風(fēng)物景觀概念。最早的“八景”據(jù)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所記,來自北宋宋迪所作的《瀟湘晚景圖》。盡管被有識之士譏為附庸風(fēng)雅或粉飾太平,但相對于一些現(xiàn)代化的商業(yè)氣息濃郁的景點(diǎn),已如同黃鐘與瓦釜了。文章主要介紹明清時(shí)期永州的各個(gè)“八景”,以及相伴隨的八景詩和八景詞(偶有十景、四景)?!鞍司啊备拍钫宫F(xiàn)了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具有重要的文學(xué)價(jià)值和史學(xué)、地理學(xué)價(jià)值。
關(guān)鍵詞:永州;八景;十景;四景;人文景觀
古籍中記載的永州的八景,分布在今祁陽縣、零陵縣、 東安縣、江永縣、江華縣、寧遠(yuǎn)縣、新田縣共七個(gè)區(qū)縣。其中,有詩詞的八景有六種,分別是祁陽八景、芝城八景、永明八景、江華八景、寧遠(yuǎn)八景和新田八景。此外,又有浯溪十景、東安四景。古籍中記載的永州的其他八景,還有華巖八景、舂陵八景、養(yǎng)元樓八景和麻灘八景等等,但詩詞不見記載,暫不討論了。初步搜討,祁陽八景詩16首、詞8首,芝城八景詩16首,永明八景詩25首,江華八景詩54首,寧遠(yuǎn)八景詩52首,新田八景詩16首,浯溪十景詩28首,東安四景詩4首,共計(jì)詩詞218首。詩詞作者有寧良、唐廣、張淵、阮學(xué)浩、戴浩、周鶴、徐旭旦、滕元慶、沈維垣等。
據(jù)明弘治《永州府志》卷六《永州府題詠零陵縣附》、明隆慶《永州府志》卷七《提封》。
古有“芝城八景”之說。永州知府戴浩《芝城八景并引》:“芝城八景,考之郡志,歷代名賢如元、柳諸公亦未有題品者,豈當(dāng)時(shí)八景之名尚未顯耶? 抑群公賦詠偶未及耶?是皆未可知也。夫山川之景在處有焉,不有以指狀之,則無以表其名,孰知其為景?不有以發(fā)揮之,則無以顯厥奇,孰知其為美?今郡中之景如愚溪、西山、淡巖、磨崖等,類前輩皆有題詠。惟此八景未備,是使山靈懷慚,林壑聳誚,亦吾官是郡者之所恥也。是以不揣固陋,僭為數(shù)韻,序以引之,庶幾雄辭雅制發(fā)于形容,遺珠拾璐,亦得聯(lián)絡(luò)而前也?!?/p>
芝城八景
天梯曉日
其一(永州知府戴浩)
梯接青云萬仞高,六龍扶曰上岧峣。
晴開玉宇天章燦,暖逼金莖露氣消。
京國仰瞻三島近,郡城南望九疑遙。
文林況有鳴陽鳳,覽徳雙飛下紫宵。
其二(訓(xùn)導(dǎo)王義)
層層峭石聳儒林,紅日東生色便侵。
暖布杏壇鐘已罷,影揺芹泮月才沉。
遲遲破曉開晴景,冉冉騰空散宿陰。
可惜此光容昜過,青衿莫惰讀書心。
萬石高亭
其一(戴浩)
崢嶸怪石聳層空,上有高亭結(jié)構(gòu)工。
檐近斗杓秋易入,地臨江郭景無窮。
卷簾翠挹蘼蕪兩,揆座涼生島嶼風(fēng)。
公睱倚欄吟望處,九疑如在畫圖中。
其二(同知蘇孔機(jī))
畫欄十二倚高寒,亭在層崖萬石間。
六月火云飛不到,一簾啼鳥落花間。
湘水拖藍(lán)
其一(戴浩)
湘江雨過野煙消,萬頃玻璃入望遙。
寒映渚蒲青隱隱,暝連汀樹綠迢迢。
鴛鴦隔浦羞傳影,翡翠蔵身巧避嬌。
尤稱晚涼斜日下,采蓮人泛木蘭橈。
其二(教諭郭杰 )
光涵湘女佩,色映水仙衣。
岸草□□合,沙鷺上下飛。
江邊釣魚叟,對此欲忘歸。
崳峰迭翠
其一(戴浩)
層峰如黛接湘川,半帶晴云半帶煙。
衡岳翠光堪并秀,武夷秋色漫爭妍。
一拳突立青霄外,萬仞高撐白鳥前。
安得振衣凌絕頂,蓬萊海上訪群仙。
其二(郭杰)
雨過濃于染,嵐光潤欲流。
參差仙掌露,彷佛髻螺浮。
日岀峰逾秀,花明景更幽。
詩人看不厭,終日上簾鉤。
淡巖秋月
其一(戴浩)
仙巖秋靜寂無風(fēng),明月團(tuán)圓掛碧空。
入竹影搖金瑣碎,映花香濕玉美蓉。
清光遙射林間鵲,寒色偏欺澗底龍。
聞有仙人吹鐵笛,夜深騎鴻最高峰。
其二(王義)
以淡名巖清且奇,況于秋月自相宜。
光浮遠(yuǎn)近山河凈,影散高低野樹移。
掩映忽驚連碧落,清虛渾訝一瑤池。
幾宵分得書窗里,為愛晶明獨(dú)臥遲。
愚島晴云
其一(章信)
雨過西山霽色開,慶云蟠結(jié)似樓臺。
溪頭映日頻舒卷,洞口從龍自去來。
晴影半天連海嶠,瑤光一道接蓬萊。
何當(dāng)下副蒼生愿,散作商霖偏九垓。
其二(郭杰)
愈峰新霽后,擁岀一淮瓊。
素淡浮空凈,飄楊伴鶴明。
翳煙猶漠漠,擘紫更輕輕。
直待為霖雨,方全濟(jì)物名。
懷素墨池
其一(戴浩)
荒池百尺繞僧居,墨跡千年尚未除。
沙嘴雨干留烏篆,草頭煙散露蟲書。
昔年灑翰人何在,此日懷賢景自如。
莫笑余波了無用,個(gè)中曾岀化龍魚。
其二(章信)
半畝方塘一鏡圓,上人曾此掃花箋。
云開沼面玄光動,日照波心黑色鮮。
書法至今稱絕妙,才名在世豈虛傳。
尚余筆冢秋風(fēng)里,夜夜神光燭九天
紫巖仙井
其一(戴浩)
紫巖佳景檀瀟湘,產(chǎn)此靈泉獨(dú)異常。
長日彩云騰瑞氣,四時(shí)玉液帶天香。
色同仙掌三秋露,味若宮壸九醞漿。
尤恐夸娥愛奇絕,一宵移入帝王鄉(xiāng)。
其二(王義)
紫巖昔日駐麻姑,玉甃虛圓水不枯。
芝傍石欄霞彩護(hù),鶴巢松樹月明孤。
曾聞煮汞歸丹鼎,更喜煎茶沸竹爐。
人譖味如蘇氏井,不知還觧活人無。
據(jù)明弘治《永州府志》卷七《祁陽縣紀(jì)述》、明隆慶《永州府志》卷七《提封》、清乾隆《祁陽縣志》卷六《浯溪》和卷八《國朝藝文》。
祁陽八景詩
浯溪勝跡
其一(郎中陳浩)
清溪拖練岀僧山,萬丈縈回杳萬間。
笑峴岎巖嵐影動,磨崖剝落蘚痕斑。
日明怪石開金鏡,云斂磨臺擁翠鬟。
聞道仙翁遺跡在,何時(shí)杖履一躋攀。
其二(唐廣)
長溪浩渺連瀟湘,懸崖峭壁摩青蒼。
溪山悠悠自今古,何處杖藜尋漫郎。
雷洞靈湫
其一(陳浩)
山靈舊關(guān)千年勝,羽客猶存八卦圖。
出地有聲驚夙蟄,為霖?zé)o際慰來蘇。
居民眼見神龍起,高駕祥云應(yīng)玉符。
其二(廣西按察司副使萬節(jié))
石澤煙霞鎖翠巒,六丁奰屃若龍?bào)础?/p>
溶溶流水千年巖,颯颯清颼九夏寒。
雷雨作時(shí)通造化,坎離交處試還丹。
時(shí)人要識神仙宅,何必桃源洞里看。
湘水涵清
其一(廣西按察司副使彭琉)
浩浩湘江流,湛湛楚天碧。
夜見水中月,晝見水中石。
光浮似躍金,影靜類沉璧。
舟無風(fēng)濤驚,潭有龜龍息。
濁涇不足論,黑水焉可匹。
緬懷擊楫人,臨溪空嘆息。
其二(唐廣)
祁陽一帶江流東,溶漾千頃玻璃風(fēng)。
漁翁曉汲碧天上,楚女晚妝明鏡中。
白沙泛光映赤岸,翠竹寫影連青楓。
溯流有客吊虞舜,九疑如黛當(dāng)吟蓬。
祁山積翠
其一(寧良)
芙蓉玉削碧于藍(lán),相去青天僅尺三。
雨過煙光添翠黛,日斜樹色藹青嵐。
況復(fù)一方民仰止,春風(fēng)花縣倚山南。
其二(陳浩)
迭嶂岧峣薄九霄,白云散盡綠鬟遙。
芙蓉并峙開金朵,鸞鷟雙飛舞翠翹。
霽色回連三島勝,煙光近接九疑饒。
支順獨(dú)坐相看久,爽氣瀟然思欲飄。
烏符仙詠
其一(寧良)
黃服仙人此舊游,紫霞絕唱至今留。
劍光錯(cuò)落天臺曉,鶴駑蹁躚閬苑秋。
殘刻有碑荒自合,古壇無主水空流。
不知近代來游者,曾見純陽再到否?
其二(萬節(jié))
莫問神仙有與無,詠歌猶自在烏符。
閑中日月云間舄,靜里乾坤壁上壺。
窈窕碧桃長不老,往來青鳥自相呼。
驂鸞跨鶴人何處,幾欲乘風(fēng)訪玉都。
白鶴云屏
其一(寧良)
白鶴山高漢表橫,云根結(jié)秀自天生。
匡廬九迭宜相屬,巫峽諸峰畫不成。
日映有文欺瑪瑙,冰涵無玷亞瑤瓊。
由外豈物插奇氣,知足茲山地有靈。
其二(唐廣)
白鶴嶺頭云氣生,白鶴嶺下溪流清。
地靈孕秀此奇石,千形萬狀皆天成。
硯傍何必琢瑪瑙,枕畔絕縣團(tuán)水晶。
何當(dāng)提攜獻(xiàn)閭閻,六仙上刻賢臣名。
龜潭夕照
其一(陳浩)
滉漾靈湫浸碧空,最宜吟眺夕陽中。
霞光凈濯冰壺錦,雨氣低垂寶鑒虹。
漢漠溟煙浮碧草,依依寒色映丹楓。
須臾倒景誰能續(xù),點(diǎn)點(diǎn)漁澄隔崖紅。
其二(張行)
瀟湘二水匯龜潭,萬頃煙波綠似藍(lán)。
斜照躍金晴接漢,遠(yuǎn)霞散綺夕浮嵐。
浯溪地借靈符鎮(zhèn),海水洿同灝色涵。
賴有懸崖雙大字,至今風(fēng)景數(shù)湖南。
燕岡陰雨
其一(寧良)
石燕岡頭云暗時(shí),幾番沖雨岀烏衣。
雙雙髣髴沿林舞,對對依稀遍野飛。
自信生成由地脈,誰知隱見合天機(jī)。
還疑此物成虛幻,憑仗何人辯是非。
其二(彭琉)
燕岡祁山西,云郭百里許。
其中產(chǎn)石燕,無異烏衣似。
天晴不出飛,飛飛在陰雨。
雨止還為石,資然莫知處。
不巢向屋梁,誰能作其主。
物靈有如此,可與知者語。
祁陽八景詞(伍澤梁)
祁山迭翠
桃源憶故人
祁山面目看成誤,橫嶺側(cè)峰無數(shù)。觸石白云飛去,天際煙鬟露。
仙源幻境從今悟,只在萬山深處。剩有清泉荗樹,合著幽人住。
湘水環(huán)清
浪陶沙
湘水凈無塵,白石潾潾,扁舟宛在鏡中行。山縣層峰青不斷,環(huán)繞生情。
兩岸夾空明,酒舍漁村,遙聽疑乃有清音。誰解云山韶頀曲,天付騷人。
春城花霧
漁家傲
如畫江城環(huán)海少,春來芳景天然妙?;怆硽柘沆F繞,桃李笑,石家錦障平鋪好。
懷縣風(fēng)流稱絕調(diào),人工欲助天工巧??上У乳e人不曉,風(fēng)信到,落英滿地隨芳草。
甘泉荷雨
菩薩蠻
龍山山下清池繞,長夏荷風(fēng)香未了。好是納涼時(shí),空蒙雨亦奇。
珠璣揺不定,羯鼓聲聲震。(《羯鼓錄》:“手如亂雨點(diǎn)?!保┗罨鹁兔?,蓮心手自煎。
熊嶺朝暾
望江南
熊嶺上,據(jù)勝控蚪龍。日上扶桑光早到,朝霞艷射滿林紅。爽氣挹晴空。
閑騁望,界破境西東。水繞青山山繞水,萬家俱在畫圖中。誰與繪豳風(fēng)。
雷洞靈湫
南鄉(xiāng)子
神物此中居,清淺靈湫不受污。石洞傳聞通水府,非虛。人說為霖應(yīng)旱雩。
紫館惜荒蕪,巖壑依然似畫圖。屈指洞陽興創(chuàng)日,堪吁。完得仙棋一局無。
白鶴云屏
卜算子
羽客久飛升,白鶴余空觀。華表歸來會有時(shí),城郭嗟頻換。
禽尚愿空違,婚嫁緣難斷。千載悠悠嶺上云,悵望騰霄漢。
紫霄霞綺
減字木蘭花
紫霄仙館,羽客何年丹九轉(zhuǎn)。風(fēng)馬云車,彷佛神光照綺霞。
月瓢承露,猶見回仙題壁處。我欲從之,尚在邯鄲未覺時(shí)。
浯溪十景
古代有浯溪八景、浯溪十景二說。
清乾隆《祁陽縣志》卷六《浯溪》:
浯溪之景引人入勝者,幾于目不給賞。其尤勝者,曰“浯溪潄玉”,溪中水石相激,聲如漱玉也。曰“鏡石涵輝”,石色如墨玉,以湘水拭之,照徹萬象也。曰“亭六厭”,亭上山水環(huán)繞,應(yīng)接不暇,“六厭”則元公《銘序》中語也。曰“磨崖三絕”,合崖石、元頌、顏書之高妙,而稱之也。曰“峿臺晴旭”,危石臨江,每曉霽登臨,環(huán)祁山色,盡歸眼底也。曰“窊尊夜月”,臺有天然窊尊,月夜登之,眺湘波,浮光無際也。曰“香橋野色”,橋跨浯溪石滸,鳴禽上下,樵牧往來,野景娛人也。曰“高閣川光”,閣臨湘江,波光瀠洄,人在鏡中,浯溪生面,此為別開云。
按舊志載浯溪十景,有“書院秋聲”、“漫郎宅籟”、“笑峴亭嵐”,故跡并久湮廢,不必仍循其名,今俱從刪。獨(dú)新建喜清閣,傍崖臨流,引人入勝,爰增“高閣川光”一景,合原存七景,適符八數(shù)。舊志又有續(xù)增“江干晚渡”、“梵院曉鐘”,是處皆可移動,慨無取焉。
浯溪漱玉
其一(唐廣)
浯溪溪上山崔嵬,溪源近出山之隈。
清泉冷冷有音韻,白石齒齒無塵埃。
師襄擊磬風(fēng)外渡,湘妃鳴佩云中來。
凈洗箏琶一雙耳,松根細(xì)聽幽懷開。
浯溪漱玉
其二(阮學(xué)浩)
松偃梅攲橘刺低,琤琮一派岸東西。
春塍映帶溪流碧,隔隴新耕雨一犁。
鏡石涵輝
其一(胡粹)
何年神工鑿天骨,琢此石鏡陰崕間。
寒光瑩徹水可發(fā),不暇姹女磨堅(jiān)頑。
溪光平鋪凈如練,竹樹荒煙際平遠(yuǎn)。
風(fēng)帆出沒沙鳥飛,萬象都涵鏡中見。
愿言移置磨崖側(cè),長照胡雛寸心赤。
其二(張淵)
沉沉黳玉臥崕陰,一片清輝照古今。
風(fēng)露三更寒欲濕,乾坤萬象曉初臨。
不湏玄錫磨塵面,浪說蒼龍鑄水心。
前度游人今老矣,白頭相對只長吟。
其三(阮學(xué)浩)
浩淼湘波涌翠微,孤懸片石對斜暉。
匆忙照過人多少,日日漁蓑鏡里歸。
其一(寧良)
軒窗面面景非常,萬仞山高一水長。
聒耳風(fēng)泉鳴佩玦,洗心松瀨奏笙簧。
寒便曉日三冬暖,暑愛清風(fēng)一味涼。
樂勝詩人渾不厭,等閑收拾付吟鄉(xiāng)。
其二(唐廣)
霜朝溫暾半巖日,暑晝颯爽千林風(fēng)。
蒼松鼓濤勢澎湃,清泉潄玉聲玲瓏。
八窗洞開六厭足,景物何處能相同。
其三(阮學(xué)浩)
曲檻凌風(fēng)儼畫屏,朝朝遠(yuǎn)翠落江汀。
紅塵不到三山畔,目厭逢迎耳厭聽。
磨崖三絕
其一,二首(曹泰)
崖石溫溫玉不如,可應(yīng)埋沒蘚苔余。
微辭特?cái)?shù)中興頌,偉筆兼鐫大雅書。
三絕人間成美事,萬年詩里播嘉譽(yù)。
乾坤形勝憑誰占,諸葛今存舊草廬。
斷崕壁立浯溪傍,奇石龍出青瑤光。
聱臾文名重班馬,魯公筆力過鐘王。
云霞擁護(hù)風(fēng)雨避,星斗璀璨龍?bào)@翔。
春風(fēng)何時(shí)放船去,摩挲舊物窺衡湘。
其二(阮學(xué)浩)
一頌中興事已乖,幾行蝌蚪飽風(fēng)霾。
精誠自合垂千古,可但磨崖筆法佳。
峿臺晴旭
其一(寧良)
公烏振羽出寅賓,照耀山河景物新。
俯仰從來天地闊,登臨卻見斗牛親。
秋高五老峰排闥,春盡三湘水滿津。
回首洞庭蒼靄外,憂君為國是誰人。
其二(張淵)
高臺旭日破鴻蒙,楚北湘南一望中。
天地?zé)o窒軒豁際,江山如畫古今同。
雞鳴茅屋煙初起,鳥散楓林霧已空。
不省人生緣底事,紛紛待旦競西東。
其三(阮學(xué)浩)
清煙靄靄綠陰成,云與蒼巖一樣平。
記取臺邊風(fēng)日好,柳絲桃片近清明。
窊尊夜月
其一(胡粹)
天生怪石成窊尊,煙雨蕩滌蒼苔痕。
昔人漫郎興為隨,往往酌客陶吟魂。
夜深涼月墮淸影,琥珀香浮鑒光冷。
微飆瀲滟動寒瑤,醉倒春香呼不醒。
月華在天尊不虛,風(fēng)流向往當(dāng)何如。
其二(曹泰)
崖上窊尊天影碧,可能有酒醉嫦娥。
桃花氣暈春容薄,桂子香清夜色多。
閑許庾公成獨(dú)坐,任憐李白自高歌。
山泉如醴常教滿,借問游人興若何。
其三(阮學(xué)浩)
山色鮮疑著雨痕,綠波環(huán)處絕囂喧。
倘容抔飲邀明月,不羨田家老瓦盆。
書院秋聲
其一(胡桂)
大雅不作將焉從,嵩陽岳麓悲秋蓬。
圣明聲教浹夷夏,禮樂文章日更化。
由來致治敦教原,滾滾英才岀陶冶。
西風(fēng)颯颯吹建柯,秋聲更挾書聲多。
其二(張淵)
繞屋云山滿座清,涼風(fēng)澗壑度書聲。
月高兩廡伊吾□,天曙孤燈慘淡明。
字字黃鐘含征羽,篇篇流水□琮琤。
分明孔廟聞金石,不是寒蟲蟋蟀鳴。
其三(阮學(xué)浩)
野水閑云洞壑幽,舂陵賦罷此居游。
書聲寂寞樵歌杳,尚有遺黎記道州。
香橋野色
其一(寧良)
兩岸峰巒物象新,個(gè)中佳趣點(diǎn)妝勻。
艷舒錦繡千層麗,濃染煙云一片春。
修竹借青分作翠,細(xì)莎添綠助成茵。
我來縱步橋南北,便欲投閑擲佩紳。
其二(胡粹)
長橋臥波如玉虹,滿堤花卉吹香風(fēng)。
策蹇何人度橋去,蕭蕭倒影行青空。
淡煙霏霏薄高樹,茅屋人家竹深處。
斷云斜度半溪風(fēng),白鳥雙飛日將暮。
天然野趣吟有聲,畫圖滿眼開丹青。
其三(阮學(xué)浩)
石梁宛轉(zhuǎn)壓山椒,低覆松枝與柳條。
最是免當(dāng)車馬路,杏花如雨帶香飄。
漫即宅籟
其一(寧良)
漫郎遺宅翳荒原,萬籟如何入夜喧。
亂撼深秋驚落葉,暗隨疎雨泣哀猿。
含悲如訴中興頌,帶恨疑招不返魂。
天地寥寥無處覓,山空雨暗月黃昏。
其二(張淵)
數(shù)畝遺基瞰碧流,蕭蕭清籟動林丘。
夜吟鸞鳳千竿月,涼引笙竽萬葉秋。
傲吏虛無聊自寓,漫郎風(fēng)韻與誰儔。
行人莫向巖前聽,感古傷今易白頭。
其三(阮學(xué)浩)
叢竹荒祠一徑長,秋風(fēng)拂拂晝生涼。
頓教野性勾留住,瀑水聲中話夕陽。
笑峴亭嵐
其一(張淵)
萬迭云山一野亭,晴嵐陰藹共冥冥。
濃分浯水春光綠,舊帶畚陵王氣青。
漠漠似煙籠遠(yuǎn)樹,霏霏和雨暗長汀。
晚來倚遍闌干曲,翠濕吟袍酒易醒。
其二(唐廣)
高亭突兀臨紫霄,嵐氣繞亭常不消。
濃隨冉冉遠(yuǎn)煙起,淡逐拂拂微風(fēng)飄。
半空低罩綠水面,一抺橫鎖青山腰。
眼明鷗鷺忽飛傍,笑看雪光凝翠綃。
其三(阮學(xué)浩)
石磴緣崖次第探,一亭煙景足春三。
閑將峴首評興廢,何日重停載酒驂。
據(jù)清乾隆《東安縣志》卷一《疆域志·形勝》。
古代有東安十景、東安四景二說。東安十景為:鳳山春色、象嶺秋容、文璧孕靈、幽巖舍秀、舜峰遺象、葛嶺舊壘、一溪環(huán)帶、五峰呈圖、高山古剎、湖嶺甘泉。東安四景又稱清溪四景,卷八《藝文志》載明朝教諭羅訓(xùn)有詩曰:“永州名邑曰東安,百粵相鄰地位寬。自昔清溪為別號,個(gè)中景致良多端。清溪之水長且秀,滔滔不息夜達(dá)晝。漁舟客艇任往來,寓道濯纓斯可究?!?/p>
清溪四景(縣令吳德潤)
紫亭觀瀾
亭南溪漲水澎渹,一望回瀾紫氣清。
浪里魚龍?bào)@變化,乘風(fēng)矯首勢崢嶸。
文閣凌云
凌云高閣接晴空,天路迢遙咫尺通。
誠正道傳開后學(xué),紫陽書院五云中。
塔峰撐漢
塔峰奇絕峙江邊,氣象文明欲到天。
不是浮屠施幻術(shù),生花夢筆斗牛懸。
浮虹架波
長橋浮架碧波中,鎖列編舟若臥虹。
河畔村環(huán)歌利濟(jì),須知巧造在人功。
據(jù)清康熙《永明縣志》卷十三《藝文五》,記載有“永明八景”,古時(shí)江永稱永明。
永明八景總題(陳毓新)
瀟湘一望藍(lán)如染,更愛層巒翠欲流。
麟洞煙銷僧岀岫,鳳亭云鎖客尋山。
霞鋪五嶺埀紅幔,雪霽三峰掛玉鉤。
半壁飛泉懸樹杪,清涼古剎四時(shí)秋。
層巖疊翠
其一(邑令周鶴)
一龕絕壁倚崔嵬,巖畔飛云靜豁開。
玉乳凌空懸倒筍,石橋清淺渡流杯。
青霞晝抱孤崖峻,黃葉秋吟萬壡哀。
暇日攜琴頻過此,桃源欲賦愧仙才。
其二(寧遠(yuǎn)邑令徐旭旦)
層巖迭翠更岧峣,躡蹬牢蘿入洞遙。
萬瀑飛流齊□道,千崖如削自凌霄。
峰當(dāng)北斗參差岀,云捧群真取次朝。
不用登高夸作賦,游仙須奏白云謡
其三(會稽金云沛)
人世誰知別有天,層巖洞壑翠微連。
日車碾遍無余照,鬼斧開成不計(jì)年。
石孕靈芽森玉管,乳□寒□□珠泉。
小橋流水分塵界,未見桃花心已仙。
瀟水拖藍(lán)
其一(周鶴)
虛無一派碧于藍(lán),回抱孤城映翠嵐。
曲岸煙藏紅葉寺,隔溪山出白云函。
愁予春雨滄波溢,淡爾秋風(fēng)黛影涵。
桂楫蘭舟吾素志,探幽承乏到湘南。
其二(徐旭旦)
江樓倚壁結(jié)花龕,夜兩飛流好共探。
泛泛落英明似錦,盈盈遠(yuǎn)色淺拖藍(lán)。
鷗群浦外行相狎,漁父磯頭儼共談。
堪對鴨頭綠于酒,瀟源千里會湘潭
其三(會稽金云沛)
千家井邑枕清滿,雉堞橫襟翠帶飄。
秋嶼芙蓉沉斷岸,春溪楊柳壓平橋。
月高練影煙同闊,雨霽波光天共遙。
坐對南樓明似鏡,美人宛在不須招。
古剎臨風(fēng)
其一(周鶴)
微風(fēng)仙梵出林清,密樹疎籬隱化城。
月靜禪關(guān)侵石溜,雨晴山色隔溪聲。
鶯啼曲岸春篁老,鳥下斜陽煙草平。
最是祗園幽絕景,欲將半偈悟無生。
其二(徐旭旦)
古剎臨風(fēng)曉色分,微微仙梵遠(yuǎn)猶聞。
窗前古塔含青靄,檻外晴川漾白云。
落景低看飛鳥度,空香倒指落花紛。
而今已悟風(fēng)幡論,且坐清涼對夕曛。
其三
清涼金剎古旃檀,松竹陰森夏亦寒。
白日纴塵忙處過,青山碧水靜中觀。
香飄仙梵通迷筏,花吐瞿曇護(hù)法壇。
悟到色空無一著,風(fēng)前回首獨(dú)蹣跚。
白鵝飛瀑
其一(周鶴)
何處空山訪白鵝,昔傳飛瀑始如何。
虛巖溜滴叢苔蘚,古屋云荒補(bǔ)女蘿。
自有青蓮存慧照,誰尋芳杜到層阿。
凄涼落日登臨處,大地滄桑一剎那。
其二(徐旭旦)
九天飛瀑落滄溟,觸石敲云掛翠屏。
白晝雷霆喧虎嘯,晴天風(fēng)雨起龍腥。
奔來濺沫侵衣濕,轉(zhuǎn)入澄潭照眼青。
漫道群鵝白似雪,也煩逸少寫黃庭。
其三
頡頏峰勢卓平蕪,崖畔飛泉信有無。
裊裊和云輕曳練,涓涓落石細(xì)拋珠。
清濤冷葉蒼龍吼,素影晴涵白鳳岡。
佳景獨(dú)來尋故事,閑拖蠟屐問樵夫。
麟石騰煙
其一(周鶴)
萬峰攢處一峰孤,洞口煙光乍欲無。
遂有麟兮呈瑞靄,不救石也沒樵蘇。
蒼苔秋雨藏鱗甲,繡陌春明入畫圖。
空對瞿曇趺坐老,寺門花落又重敷。
其二(會稽金云沛)
洞府春明瑞靄妍,探奇麟石更騰煙。
青云覆戶青霞結(jié),紅日當(dāng)空紅雨鮮。
處處天然開畫譜,層層名勝印詩篇。
圣王有道祥麟現(xiàn),我藉功成萬古傳。
其三
麒麟巖拱圣人山,媲美芳名千古間。
雨洗煙螺浮黛色,香飄華蓋辟禪關(guān)。
青?白象同趺坐,元豹蒼龍共往還。
遯晦遐荒井屏跡,靈機(jī)天廩石非頑。
鳳亭插漢
其一(周鶴)
鳳去山幽敞翠屏,客來無復(fù)舊孤亭。
一川空向三湘碧,片石常留五嶺青。
柱樹巖頭云漠漠,芙蓉木末雨冥冥。
投閑吾亦堪招隱,好挽靈均吊獨(dú)醒。
其二(會稽金云沛)
鳳亭縹緲結(jié)青霞,峭壁都開五色花。
樽酒夤緣丹嶂外,角巾瀟灑白云涯。
中天樓閣三千界,撲地閭閻十萬家。
覽勝賞心傾倒極,浩歌驚起暮棲鴉。
其三
鳳亭杰構(gòu)已無征,萬仞丹梯尚可登。
云勢蒼茫連越巂,山形巉絕眇舂陵。
低窺煙樹千家合,高摘星辰一氣澄。
獨(dú)倚懸崖吹鐵邃,天風(fēng)頓欲化鯤鵬。
五嶺朝霞
其一(周鶴)
五嶺峰環(huán)積翠往,明霞初旭倚岧峣。
一天錦繡晴嵐岀,萬井煙花秀色朝。
靄薄蒼梧青不斷,風(fēng)清掛海瘴全銷。
平生雅負(fù)云山癖,日日友順興尚饒。
其二(會稽金云沛)
晴霞五嶺映朝暉,翠巘丹崖接紫微。
浴海已隨紅日近,排空更作彩云飛。
山川綿繡迷高下,碧落文章說是非。
最愛晨光千氣象,女媧煉石補(bǔ)天衣。
其三
亙空朝靄靜霏微,五道遙分翠作圍。
海角霞明天半曙,山頭錦爛日初暉。
花融薄霧紅如燒,樹裊輕煙碧欲飛。
營浦風(fēng)光巖岫好,卷簾時(shí)對一忘機(jī)。
三峰霽雪
其一(周鶴)
巨靈何代擘巑岏,削就三峰欲畫難。
奇秀每從煙雨衛(wèi),嶙峋雅喜雪晴看。
光搖仙掌云霞潔,影矗芙蓉星斗寒。
塵獨(dú)那容輕易到,為驂天半借翔鸞。
其二(會稽金云沛)
瑞云凝艷拂蓬萊,秀削三峰積素開。
萬井煙霞從地起,九重鸞鶴白天來。
人含清思同姑射,調(diào)入春風(fēng)綻王梅。
一曲郢歌誰得和,千秋詞賦屬鄒枚。
其三
危峰隱現(xiàn)插云尖,碧筍三枝雪后瞻。
閬苑琪花圍玉柱,瑤事珠樹映品簾。
佛頭朗吐圓光潔,仙掌高舒立指纖。
百丈寒暉間夕照,無邊瑞色滿窮檐。
據(jù)明弘治《永州府志》卷八《道州紀(jì)述》、明隆慶《永州府志》卷七《提封》、清同治《江華縣志》卷十一《記文》。
江華八景總題(蔣?。?/p>
日上陽華海氣紅,蒼梧嶺色映鴻蒙。
秦巖幽澗泉聲韻,暖谷叢松樹影重。
客訪回溪來靜境,僧歸浪石趁晴空。
八方洞澈虛明處,又喜寒亭峙半峰。
暖谷春容
其一(滕元慶)
二五擅天巧,涵虛藴太真。
游人盡來往,寓目總為春。
其二(蔣?。?/p>
甫余春氣淑,覽勝?邊行。
江月曉仍照,林煙暖更生。
山中千樹媚,谷口眾芳晴。
一段氤氳意,稀微暗柳鶯。
其三(明邑貢生舒鳳翼)
東風(fēng)醉馬尋香細(xì),洞口須招鄭子真。
同看上林花似錦,暖煙散作十分春。
其四(滕元慶)
碧巖深處景多幽,淑氣融和滿谷浮。
種種奇花紅洞口,芋芋芳草綠山頭。
暗香風(fēng)過翻晴蝶,霽色云迷喚雨鳩。
無限春光收不盡,也因官冷得閑游。
其五(明邑令彭弼薇)
谷口鄭真何處象,東風(fēng)墮地鼓桑麻。
衢罇待汲曾多少,云子投人亦污斜。
未羨玉樓同尹喜,已堪項(xiàng)曼散流霞。
滄洲花本四時(shí)色,磊塊寒門不注蛙。
其六(明邑貢生劉元科)
誰道陽華下可家,此中仙露引胡麻。
田多種玉巖鐘乳,鳥盡忘機(jī)獸觸邪。
石色疑從丹鼎煉,嵐光直并赤城霞。
聯(lián)鑣此日傳鄒律,仙尹輶軒兩剖蛙。
其七(李福壽)
為愛春陵暖谷佳,春光滿眼似仙家。
翠屏一様山堆色,紅錦千機(jī)樹著花。
石澗水溫朝雨過,野禽聲碎夕陽斜。
老子得遂棲遲忐,官冷氈寒不復(fù)嗟。
其八(邑貢生胡廷暄)
小洞溫和別一家,好因詩酒話桑麻。
融融詩氣如旸谷,冉冉春光恍若耶。
積露初收開錦繡,夕陽欲下聚云霞。
催花羯鼓聲何處,石隙鳴蟲草際蛙。
其九(鄭鼎勛)
谷中長暖不知年,灌木蟉縈路窅然。
一碧寒泉籠晩霧,半林修竹靄晴煙。
穿云但覺嵐光滿,入洞頻驚石罅圓。
更喜四時(shí)花競放,不分朝暮看來妍。
寒亭秋色
其一(滕元慶)
乾坤辟混沌,洞口列亭幽。
獨(dú)秀云山里,清風(fēng)萬古秋。
其二(蔣?。?/p>
循橋攜友度,江氣到寒亭。
風(fēng)急摧松綠,云陰入洞青。
山空秋在葉,沙迥客歸船。
一路貪幽賞,吟情更窈冥。
其三(蔡光)
城南有谷景深幽,招客今來幾百秋。
臈至誤吹桑柘火,壯游懶著鹔鹴裘。
石田野草生春早,梅嶺花飛帶雪收。
尺五湖天風(fēng)日霽,浮生今始識丹邱。
其四(蔡光)
寒亭立向北山幽,山蔭晴空五月秋。
傲吏愛涼來避暑,游人倦日坐消憂。
晚荷覆水鷗眠寂,排樹穿云鵲噪稠。
乘罷晚風(fēng)明月上,不知塵世有羅浮。
其五(滕元慶)
洞口孤亭爽氣侵,何妨盛暑此登臨。
寒泉飛瀑疑拖練,疎竹敲風(fēng)似搗砧。
看到空林紅葉老,穿殘曲徑白云深。
憑欄盼望前村暮,歸路蕭條月掛岑。
其六(彭弼薇)
飛落遠(yuǎn)山云月片,到來敗葉風(fēng)輕輕。
露滴芙蓉香欲語,園唫蟋蟀秋無聲。
底須插漢引長袖,剩取殘?jiān)娂挠焉?/p>
飲罷元公江上酒,聽殘子晉月岡笙。
其七(劉元科)
醉向林皋秋已凝,云成白石雪猶輕。
使君驛騎來天上,學(xué)士詞名擲地聲。
捉筆笑將炎態(tài)去,支頤看盡岫云生。
何妨石閣清無暑,一枕涼飔下筦笙。
其八(胡廷暄)
亭依崖畔冷煙凝,引動秋風(fēng)入座輕。
竹茂少來赤日影,松陰時(shí)送素秋聲。
乍臨爽氣迎人韻,坐久寒光逼體生。
寄語北窗高臥士,此中枕石勝桃笙。
其九(鄭鼎勛)
陟勝誰開絕軌程,到來敗葉滿孤亭。
才躋縹緲欣舒嘯,乍入空明可摘星。
因笑謝安徒著屐,好招子晉坐吹笙。
松陰瀟灑云常護(hù),鳥語猿聲兩兩清。
其十,二首(盛祥)
靈巖如屋山勢雄,寒威凜凜忡龍宮。
洞門陰深軒檻窄,一灣流水涵青銅。
壁問墨跡灑珠玉,知是次山題此谷。
縱然九夏熱如蒸,才入亭中秋氣肅。
陽華勝覽(又名陽華勝概)
其一(滕元慶)
陽華雄楚服,騁望一登臺。
衡岳云天迥,洞庭門戶開。
其二(明邑諸生蔣堯相)
為愛壺天景,頻頻載酒游。
酕醄歸騎晚,月上小齋頭。
其三(蔣琛)
山高疑插漢,登眺發(fā)高吟。
風(fēng)日常清美,春冬如昨今。
仙田生異草,石磬度元音。
快讀元郞句,琳瑯悅我心。
其四(滕元慶)
淡淡輕云鎖翠崆,華巖開處最玲瓏。
徊淵瀉出長流水,峭壁吹來不斷風(fēng)。
松徑復(fù)涼月色冷,石田春暖藥苗叢。
更奇洞口當(dāng)陽處,滿地閑花別樣紅。
其五(彭弼薇)
放笑幾回破大荒,來游佳勝挾胡床。
石花不著采蜂戲,桂子能開玉兔芳。
白露風(fēng)高回漢掌,銀潢星瀉逼瓊漿。
其六(鄭鼎勛)
曾說陽華小洞天,馮乘千古重名山。
天連絕頂青霄上,日耀空巖紫霧閑。
石燕頡頑云上下,神龍隱見水清寒。
登臨不盡山中興,盡日忘歸獨(dú)倚闌。
其七(劉元科)
碧杉秋老幾炎荒,古佛龍龕見石床。
泉自西池沁可薦,花經(jīng)寒露晚猶芳。
青城有客曾投札,白璧何人更汲漿。
千古漫郎高興足,追隨云水一仙航。
浪石清流
其一(滕元慶)
古剎塵難到,清流晝夜通。
應(yīng)知了悟者,長座此禪中。
其二(蔣?。?/p>
青峰遠(yuǎn)獻(xiàn)翠,流亦有清聲。
倚檻看云落,望瀾知浪輕。
夜臨心一水,寒助月三更。
深坐不能去,機(jī)鋒擊竹生。
其三(滕元慶)
梵宮岑寂磬煙籠,蕩漾清溪檻外通。
曇缽花香風(fēng)送違,菩提樹色水侵濃。
波寒迤入禪關(guān)冷,湍急遙分佛火紅。
濟(jì)世慈航何處泛,回頭彼岸是神功。
其四(彭弼薇)
捉刀善手菩提心,闊??仗靺惨涣?。
竹引云嵐簾不卷,江拋星斗夜無沈。
最是塵凡腥腐滿,蜉蝣那得護(hù)清陰。
其五(劉元科)
石蓮開鑿總無心,泉水清香此薙林。
佛頂青螺花片片,禪床白麈影沉沉。
苔封古塔煙垂冷,秋鎖云房徑已深。
雙舄移來清嘯后,廬棲溪畔競留陰。
其六(胡廷暄)
一派清流好印心,當(dāng)年飛錫結(jié)禪林。
白云飄渺風(fēng)光淡,石浪漣漪岸影沉。
會意何須濠濮遠(yuǎn),忘機(jī)即是祗園深。
名區(qū)幸得同游賞,消受青松滿院陰。
其七(鄭鼎勛)
肉身說法卻森然,乘興來游俗念湔。
一水溯洄掀碧浪,□峰挺秀蔚蒼煙。
風(fēng)生竹徑聲聲韻,月照松林樹樹圓。
祀意借屠傳契合,不須金偈示立詮。
梧嶺南屏
其一(滕元慶)
為愛青山好,開屏四野橫。
平分楚與粵,兩地倚長城。
其二(蔣?。?/p>
聯(lián)絡(luò)重岡遠(yuǎn),晨光點(diǎn)翠微。
密云遲日出,灌木易霜稀。
百粵千蟠繞,三湘萬仞威。
南關(guān)稱巨鎮(zhèn),賴此足長依。
其三(滕元慶)
南關(guān)盡處聳重巒,絕頂?shù)莵硌劢鐚挕?/p>
屏障三湘雄萬仞,路通百粵繞千蟠。
巉崖雨過煙光翠,峭壁風(fēng)生樹色寒。
莫道終南佳處好,遐方巨鎮(zhèn)古今看。
其四(鄭鼎勛)
睇極岧嶤意似幢,眉閑獨(dú)豎有奇峰。
層巒迭逼光凝斗,碎石平煉一點(diǎn)茸。
日射輕煙蒼淡淡,風(fēng)吹弱草綠濃濃。
南方屏障天然固,已敵長城數(shù)百重。
秦巖深處
其一(滕元慶)
石洞杳何極,桃花紆徑深。
今來適楚客,不是避秦心。
其二(蔣?。?/p>
秦巖奇賞滿,恰趁半閑來。
舞燕如輕蝶,烘桃可醉梅。
峰高先月到,洞敞報(bào)云開。
清絕湖南地,登臨始暢哉。
其三(滕元慶)
天開洞穴古名秦,疑是桃源此地真。
幽僻可招超俗客,徘徊卻憶避秦人。
石田春付芝長茂,蘿徑煙封蘚漸蓁。
懸壁自今題太守,相傳無處不知津。
其四(彭弼薇)
一歌萇楚遁樵蘇,何物能投五技鼯。
無意咸陽灼焰□,寧知漢詔減田租。
掬松不到云鄉(xiāng)客,步影從湮夸父涂。
巢許翻嫌名姓薄,秦人千古漫追呼。
其五(劉元科)
巖前秋霽草覃蘇,百尺藤蘿健鼠鼯。
幾向石田求布種,卻慚詩興廹催租。
行經(jīng)魚浦休投米,已到仙源莫問途。
其六(鄭鼎勛)
一到秦巖興自幽,瓊花琪樹目中留。
金關(guān)撼動超凡□,地軸掣開別有邱。
春暖石田芝草茂,秋深幽澗藥苗稠。
太和布滿熙熙樂,正好探奇恣意游。
回溪壽域
其一(滕元慶)
混沌甘泉水,長流繞此溪。
曾聞飲泉者,歲月幾人齊。
其二(蔣?。?/p>
欣然懷古逸,步入迥溪閑。
尋勝得孤境,絕塵如一山。
天分鷗鷺碧,村受水云環(huán)。
蘭臭今如在,吾思老此灣。
其三(滕元慶)
山人靜里卜幽棲,門徑無心送馬蹄。
壽域一朝開勝跡,芳名千古照回溪。
甘泉洞酌來仙液,曲澗循環(huán)咽大溪。
覽勝踟躕人不見,邱墟空對漫留題。
其四(劉元科)
不必三山望海嶠,靈泉一滴瀉云瓢。
松風(fēng)到耳皆成籟,石磬臨流想奏韶。
調(diào)水有符名已浪,投書無計(jì)酒頻澆。
靈均去后閑消息,贏得朱顏不改雕。
其五(鄭鼎勛)
茂林修竹文環(huán)山,昔有張翁隱此閑。
院靜惟聞天籟響,箐深常共嶺云還。
泉流碧水回迂徑,階砌幽花長翠斕。
一路寂寥非蔓草,黯然對此自閑閑。
奇獸虛明
其一(滕元慶)
獅子巖頭伏,尋源認(rèn)舊溪。
光明虛自照,不為阮郎迷。
其二(蔣琛)
豈必絕人境,修然出世塵。
崖生龍象眼,石學(xué)狻猊身。
虛實(shí)從風(fēng)過,光明入洞新。
靜中堪累日,莫更待芳辰。
其三(滕元慶)
辟開混沌見天真,石踞英英一獸神。
風(fēng)入松濤聲作吼,春生苔碧色偏新。
個(gè)中消息通元竅,物外煙霞隔世塵。
絕勝蓬萊須咫尺,武陵遮莫問迷津。
其四(彭弼薇)
倚徑橫岡卉草蒙,有懷銜鹿為相從。
丹青神化知何處,碧海瑯玕即此中。
寒暖或關(guān)葳蕤鎖,風(fēng)雷時(shí)震蒼精龍。
松陰寂寞云長護(hù),不道妙高是祝融。
其五(劉元科)
長林豐草日光蒙,臥走山精百獸從。
率舞想同韶箾至,吼聲常向碧云中。
南山霧隱應(yīng)同豹,石竇泉香擬護(hù)龍。
妙相白毫何處是,石臺高座且沖融。
據(jù)清嘉慶《寧遠(yuǎn)縣志》卷九《藝文志下·賦詩》。
錢塘人邑令徐旭旦《寧遠(yuǎn)八景詩并序》:“延唐山水之秀甲他郡邑,乃勝景標(biāo)題他處,多載諸吟詠,茲豈景不勝收耶?創(chuàng)為八景,聊志一斑,以俟后之采風(fēng)者。”
印山春雨(徐旭旦)
印山高峙九疑平,拱極承離望里明。
丹嶂出云連曙色,畫橋垂柳帶春聲。
行來暮雨疑神女,賦就雄風(fēng)自楚卿。
想象黃金懸肘后,為霖歲歲潤蒼生。
鳳橋秋月(徐旭旦)
鳳橋秋敞散晴光,瀲滟金波送夕陽。
五色倩誰修月戶,七襄今見制霓裳。
慶云拖錦籠丹桂,寶鏡團(tuán)花捧素籹。
對景正宜裁謝賦,漫勞仙術(shù)試淮王。
南林叢桂(徐旭旦)
秋香先發(fā)南林寺,叢桂高攀第一枝。
聞道小山招隱士,愿棲鷲嶺企仙姿。
蕭疎盤踞云藍(lán)古,森秀濳移月殿奇。
假我公余能愛客,霏霏金粟泛瑤卮。
東溪古松(徐旭旦)
東溪松古骨嶙峋,勁節(jié)偏宜傲吏親。
千尺雪霜嶓鶴蓋,百年風(fēng)雨老龍鱗。
珍重歲寒心不淺,路傍桃李易成塵。
金泉試茗(徐旭旦)
晴澗云龕斗綠華,丹山碧水毓靈芽。
香含峰頂三冬雪,秀起雷驚二月車。
石鼎碾成春尚早,金泉烹就日初斜。
擎來清味生元液,兩袖風(fēng)生逸興賒。
玉管摩崖(徐旭旦)
為憶真元丹鼎傳,來尋玉管撫寒煙。
峰回潭影疑無地,巖敞云門別有天。
石上擘窠皆大字,宅邊灑酒盡登仙。
我今試作摩崖頌,愿祝君王萬壽年。
疑峰疊翠(徐旭旦)
萬笏朝天拱舜源,諸峰臣伏似兒孫。
重巖競秀迷風(fēng)影,遠(yuǎn)樹橫秋帶雨痕。
叆叇千盤搖日觀,空青一片入昆侖。
誰傳帝寢成疑史,點(diǎn)點(diǎn)湘娥螺黛存。
瀟水涵青(徐旭旦)
瀟瀟一脈出天南,皎潔澄鮮映蔚藍(lán)。
飛瀑千尋還浩渺,碧潭萬頃自空涵。
無心學(xué)海偏流細(xì),有意宜民獨(dú)作甘。
莫道臣心真似水,須眉一鑒勝奇探。
據(jù)清嘉慶《新田縣志》卷九《藝文志》。
三韓人邑令沈維垣《新田八景序》:“榮陽固多奧,然必得柳子而奇跡始著。是地未有不待人而顯者也。新田裁于寧遠(yuǎn),創(chuàng)未備,勝概未前聞焉。夫一丘一壑茍有會心,皆可傳而志之。矧新邑綿亙永郡,延袤數(shù)百里,峰巒層嶂,巖折起伏,霞繞云飛。彼定中揆日之初,相陰陽而觀流泉,已選勝于茲矣。特未經(jīng)覽陟,雖有佳景,終隱沒于榛莾之中耳。蒞茲三載,每于案牘之暇,偕一二知邑,登臨聎望。剪棘踞磴,就形借勢,推義生名,因得其景凡八。曰‘朝陽曉日’,曰‘朱砂夜月’,曰‘南橋雙碧’,曰‘西峰疊翠’,曰‘龍泉峭壁’,曰‘恩寺寒煙’,曰‘古洞石羊’,曰‘平岡天馬’。未嘗矯意牽合,若天設(shè)成跡而假余以著名也。聞昔道州刺史元次山,每覽佳山水,詠以詩銘,迄今傳述不衰,與柳州先后媲美。余牧茲邑最晚,自慚固陋,何敢妄附前徽。然有司宰邑,或興或革,職所攸存,倘有裨于風(fēng)土人情,不妨作之,以昭茲來許。是役也,以壯一邑之大觀,更以彰僻壤之靈秀,新邑之山水從此媲美名封,未必非余開之始也,雖鷇鳥學(xué)鳴,所不辭矣。既約其大概,并賦以俚言,授之梓,以俟后之君子采擇云?!?/p>
新田八景詩
據(jù)清嘉慶《新田縣志》卷九《藝文志》。
朝陽曉日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東北三里許,有朝陽庵,背山面水,材木森蔚,每朝旭初生,光彩照耀,令人心目俱失。
旭日初開曙,蒼涼紫氣浮。
晴葵含露向,曉竹帶煙收。
射水波光燦,穿林葉影稠。
山深僧覺否,間傲簿書投。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扶桑煥彩日瞳眬,獨(dú)照祇園萬籟空。
曉露濺花擬宿雨,晴嵐迎曙笑春風(fēng)。
晨鐘響徹炊煙碧,威鳳翚舒瀚海紅。
老衲穩(wěn)眠渾未覺,憑他送影上簾攏。
其三(邑人樂明紹)
背山面水正朝陽,旭日初升影漸長。
才照林端紅一點(diǎn),老僧驚起出禪房。
其四(邑人陳玉誥)
朝陽山勢面朝東,迎得睛暉到梵宮。
直聽天雞歌曉日,旋看梧鳳唱晨風(fēng)。
重輪遠(yuǎn)迭西峰翠,五色初含北岸紅。
涌上三竿翻石璧,幾疑人在畫圖中。
其五(邑人劉向陽)
山勢回環(huán)正面東,朝陽向曉日朦朧。
居當(dāng)虛室疑全白,氣拂扶桑已半紅。
爛熳珠初連樹葉,蒼茫露尚濕花叢。
高僧早起窺王字,表璃遙知萬國同。
其六(邑人劉永錢)
蒙蒙樹色隱朝陽,羲馭初紅照上方。
怪底老僧才睡起,山頭誤認(rèn)月浮光。
其七(邑人黃之綱)
陽氣舒清曙,暉生古寺幽。
山光連霧靄,日影接天浮。
鳴鳳高岡集,陽烏萬里游。
晴煙朝護(hù)處,麗景滿層樓。
其八(邑人徐榮封)
九天曉景正蒼涼,旭日東升漸吐光。
乍敦禪扉通佛座,才舒明曜上扶桑。
晴開煙樹鶯初轉(zhuǎn),影射巖巒霧乍藏。
繪得丹霄新畫意,高岡從此詠朝陽。
朱砂夜月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西南隔岸有朱砂巖,舊傳其地產(chǎn)朱砂,因以得名。懸嚴(yán)之下,沉潭印月,光景常新。
朱巖科映月,眾壑夜生文。
素影懸青漢,暉光散白云。
石門苔色曉,山徑樹陰分。
虛靜通幽谷,寒煙處處矄。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見說朱巖別有天,石門開豁峙山前。
一溪碧浪翻孤月,十里蒼松嘯晚煙。
潭影空涵云欲駐,山光靜擁鳥初眠。
回環(huán)更繞東西水,洞口潛窺一豁然。
其三(邑人劉敦仁)
天開石竅最玲瓏,萬象包含月影通。
滿地丹砂人不拾,留將秋夜照霜楓。
其四(邑人陳玉誥)
雙碧合流一鑒平,朱巖月透十分清。
只因近水樓先得,本為銜峰鳥易驚。
縣圃已開琳宇靜,繩河直舄玉盤傾。
此間坐愛金波迥,更有潭星萬顆明。
其五(邑人黃之綱)
閑坐朱砂地,銀蟾散綺文。
恒河常印月,古寺亦團(tuán)云。
光滿當(dāng)三五,巖深透十分。
吟詩供玩賞,涼氣帶風(fēng)熏。
其六(邑人劉向陽)
地產(chǎn)朱砂古跡傳,金波寶氣夜娟娟。
光臨祗樹千章合,影落寒潭一鑒懸。
薄袖三更侵露氣,遙村四面破云煙。
禪床樂似胡床樂,一假風(fēng)情繼昔賢。
其七(邑人劉永錢)
奇巖聽說產(chǎn)朱砂,況是凌空近月華。
一帶溪流常繞抱,寒潭倒映影橫斜。
其八(邑人徐榮封)
江城環(huán)繞會南橋,關(guān)外行旌柳絮飄。
兩度參差分雁齒,雙溪左右束虹腰。
岸頭紅雨痕常蹴,堤畔斜陽暖未銷。
碧色倒侵重疊影,可將此景入詩飄。
南橋雙碧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城外有二水,東西分洗。交匯于城之南,石橋旦其上。山光埯映,碧色相解。
一徑通南野,長虹臥碧流。
云鴻銜荻葦,汀鷺?biāo)奚持蕖?/p>
澗水常容月,石灘不住舟。
誰為題柱者,今古慕英儔。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瀠洄二水控南橋,無限澄清障欲消。
兩岸睛煙排雁齒,一帆春雨礙虹腰。
影橫波鏡分青靄,綠凈潭心印碧廖。
界破閑云天寂靜,月明何處夜吹簫。
其三(邑人黃之綱)
橋列東西渡,雙雙?碧流。
城垣橫荻岸,雁陣布蘆洲。
幾點(diǎn)睛煙合,千層翠色浮。
南天余景況,題罷興悠悠。
其四(邑人劉向陽)
源分西北匯城南,繞郭雙溪一鑒涵。
薄浪因風(fēng)皆聚碧,沿流有草亦拖藍(lán)。
煙飛漠漠添新漲,影落層層見遠(yuǎn)嵐。
更羨危橋橫左右,千秋題柱屬奇男。
其五(邑人陳玉誥)
玉渚排來繞郭城,虹橋直向半空橫。
溯從西北雙流碧,關(guān)鎖東南一鑒明。
紅雨怒翻侵雁齒,清風(fēng)緩度拂冠纓。
洛陽好景無多遜,題柱何人負(fù)盛名。
西峰迭翠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之上多平,獨(dú)西南特起數(shù)峰。躍□望之,萃色盈眸,乃知勝地固多佳景也。
山外山無極,峰高接大荒。
堆螺生萬象,擁翠聳穹蒼。
自帶煙霞?xì)?,時(shí)聞蘭蕙香。
鳥飛鳴碧水,云漢起文章。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插天秀削矗芙蓉,聳出群巔第一峰。
迭嶂凌空珠斗近,懸崖積翠石苔濃。
宵煙罨罩千山月,秋雨蒼茫萬壑松。
我欲振衣高頂上,乾坤望里豁心胸。
其三(邑人徐榮封)
奚夸九點(diǎn)望中煙,笑指西峰秀拔天。
矗起高標(biāo)排翠巚,頻分黛色到層巔。
南屏對峙青如發(fā),北望離奇露似掌。
染得浮嵐?jié)獐B疊,相看不厭蔚藍(lán)邊。
其四(邑人陳玉誥)
從來此地未曾經(jīng),極目奇峰列翠屏。
仙掌數(shù)重開鴨綠,蛾眉幾疊篆螺青。
高低凈洗孱顏碧,大小平分畫本真。
始得西山原有記,(柳子厚有《始得西山宴游記》。)何妨假借作斯銘。
龍泉峭壁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之十里,有山口龍泉寺藏其中,山護(hù)其中,山護(hù)其外,山從地突起內(nèi)平夷,而外實(shí)巉巖也。
知有龍含璧,清泉暗處生。
石巉含霧冷,寺古傍云成。
雁去平原落,島來高樹鳴。
老僧憚艱險(xiǎn),客至少逢迎。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千山壁立撼長天,蹊徑盤紆走瀑泉。
薛荔倒?fàn)苛魉?,芙蓉直捧暮云連。
鐘鳴遠(yuǎn)寺溪方午,鶴唳荒煙客未眠。
獨(dú)上巉巖明月下,一番清興屬詩仙。
其三(邑人樂明紹)
龍泉跡隱萬山中,拔地巉巖一徑通。
欲挽薜蘿登絕頂,磨崖鐫句倩神工。
其四(邑人徐榮封)
振衣千仞有高岡,見說龍泉?dú)鈩萆n。
峭壁原從天外聳,飛流直瀉甕中香。
凄清啼鳥空塵界,叆叇慈云涌佛堂。
漫道名山難陟頂,瓊梯穩(wěn)上樂徜徉。
其五(邑人陳玉誥)
為覺龍泉買履游,千尋峭壁望中收。
只因并溜穿花徑,更見虬鱗臥虎邱。
四面云岑參碧落,一林煙樹鎖高樓。
峰前聽得鐘聲晚,幾度逢僧把酒酬。
其六(邑人黃之綱)
卓爾龍泉寺,危崖萬仞擎。
石巉緣地險(xiǎn),壁峭本天成。
樹影參差露,山鐘縹緲聲。
老僧頻徙倚,笑傲寄幽情。
其七(邑人劉向陽)
千尋峭壁露晶熒,勝攬龍泉幾度經(jīng)。
飛鳥有時(shí)頻跕跕,流云無定自冥冥。
當(dāng)前古徑盤枯蔓,對面奇觀展畫屏。
卻羨倦游還小憇,遠(yuǎn)山羅列數(shù)螺青。
其八(邑人劉永錢)
是處名山聚米多,龍泉怪石更嵯峨。
凝眸峭壁高千尺,絕頂難登挽綠蘿。
恩寺寒煙
其一(邑侯沈維垣)
西城外迎恩寺,縣治來脈處踞山之巔。古木參差,寒煙繚繞,真古剎也。
極目西城外,禪關(guān)古樹稠。
山青開日曉,煙白與云浮。
靈氣層層接,寒光淡淡收。
清虛塵不染,高士許同游。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曲徑紆回古寺深,寒林長鎖碧煙沈。
泉聲隱約知溪遠(yuǎn),嵐影微茫待月臨。
一鳴白云迷暮靄,半山紅葉淡秋陰。
靜聽鐘鼓斜陽外,卻把婆心證梵音。
其三(邑人陳玉誥)
迎恩古寺出西關(guān),四起寒煙镴翠鬟。
罩樹最宜新雨后,連村偏向夕陽間。
光浮素練旃檀冷,淡扶疎鐘野鶴閑。
幾度戍樓頻眺望,蔚藍(lán)拖處水環(huán)山。
其四(邑人樂明紹)
叢林何處不生煙,六月寒多此地偏。
寺古最宜藏霧里,一聲鳥語出山巔。
其五(邑人黃之綱)
幽光何處發(fā),古寺見煙稠。
向北寒生樹,依南暖入樓。
臨風(fēng)吹不散,帶月影常留。
正是迎恩處,名山莫漫游。
其六(邑人劉向陽)
欲尋勝跡向城隈,古木深沉一寺開。
薄霧半迷山隱現(xiàn),輕煙全罩路迂徊。
慣看墨客穿云出,時(shí)有幽禽帶月回。
試問禪關(guān)何處所,層層履跡印蒼苔。
其七(邑人劉永錢)
古木陰陰憂亦京,輕煙一帶隱禪關(guān)。
山僧采藥歸來晚,指點(diǎn)白云杳靄間。
古洞石羊
其一(邑侯沈維垣)
南鄉(xiāng)石羊,□去□三十余里。有石羊立于洞口,首尾俱備,宛然如生。
石洞原無鎖,清虛不盡游。
青云連寺合,綠樹有煙留。
臥草苔痕靜,眠沙月影浮。
青云連寺合,綠樹有煙留。
臥草苔痕靜,眠沙月影浮。
蓬萊遇道侶,叱起向丹坵。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不須叱石倩神功,獨(dú)立荒茫古洞中。
色相半封蒼蘇老,須髯全借白云籠。
空勞漢使持邊節(jié),莫向仙人問雨工。
孤影也墮牛犢否,晩來同下夕陽東。
其三(邑人陳玉誥)
洞口羊峰一石眠,天成骨象本超然。
歌詩未肯儕三亙,具體誰疑是一卷。
題者昔年來墨客,叱之何日遇黃仙。
乾坤不老春常在,亙古椎將勝跡傳。
其四(邑人劉敦仁)
誰將拳石作羊名,頭角森然太古成。
莫怪牧童摩不起,點(diǎn)頭畢竟要初平。
其五(邑人劉向陽)
古洞奇形似冩生,柔毛貝體一卷橫。
麾來儼有岐羊慮,叱去渾忘怪石擎。
本是云根隨偃仰,居然頭角露崢嶸。
尋幽原曰多遐思,旄落西風(fēng)憶漢臣。
其六(邑人劉永錢)
巉巖一望數(shù)峰連,洞口形從爾牧傳。
叱處方知羊是石,卻教人欲憶神仙。
平岡天馬
其一(邑侯沈維垣)
縣之南岸,石山叢列,詭形異昳,不可殫述。有一石宛如駿馬騰驤,真天成也。
地氣生神駿,騰驤別駑駘。
子昂繪真骨,伯樂識良才。
踏月依天表,噓風(fēng)傍水隈。
何人能駕馭,千里片時(shí)回。
其二(邑令黃應(yīng)培)
房星壓地勢參天,獨(dú)立平岡幾閱年。
風(fēng)里桃花嘶夜月,岸邊石磴鎖寒煙。
春歸芳草蹄應(yīng)沒,瘦到秋霜骨更堅(jiān)。
結(jié)體若教韓幹畫,也知合著杜陵篇。
其三(邑人陳玉誥)
南關(guān)數(shù)武到平岡,石象名駒上應(yīng)房。
御服豈來西極遠(yuǎn),(《天馬歌》云:“天馬來,從西極?!保┩[櫜粣郾憋L(fēng)涼。(“胡馬依北風(fēng)”。)
夏來樹蔭千行庌,(《周禮》“夏庌馬”是也。)春至花堆五色章。(杜詩:“蕭蕭千里足,個(gè)個(gè)五花文?!保?/p>
聞?wù)f錦雞相唱處,(俗云錦雞鳴則天馬應(yīng)。)天蘭久息異凡驤。
其四(邑人樂明紹)
有馬騰天勢最雄,平岡驤首儼嘶風(fēng)。
生來石骨誰能馭,神駿還教冀北空。
其五(邑人劉向陽)
名馬何曾降自天,平岡有象卻依然。
水堪蝶足騰千里,似可凌霄付一鞭。
善相時(shí)能分牝壯,鐘靈大抵屬山川。
長歌客每裁新曲,風(fēng)雅遙承太乙篇。
其六(邑人劉永錢)
城南天馬聳平岡,石骨鱗鱗氣最強(qiáng)。
勢可騰空誰馭得,縱然八駿亦難方。
(責(zé)任編校:張京華)
作者簡介:唐司妮(1996-),女,湖南張家界人,湖南科技學(xué)院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學(xué)生。
收稿日期:2015-12-05
中圖分類號:K92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2-0034-14
編者按:“觀光”一語出自《易·觀》,《左氏春秋》引之,真是極好的詞匯。而“八景”往往與詩詞相連,八景的題名也具有詩意,因此是景勝與文學(xué)、地理與人文的獨(dú)到結(jié)合。嘉祐八年宋迪來永,游澹巖,題名石上,后作《瀟湘八景詩圖》即自永州零陵始。囊者予以永之八景囑某生撰文,命以副題曰“詩一般的旅行”,而某生稽遲不報(bào),故再囑唐司妮為之。昔在崇禎丁丑,徐霞客游楚,自茶陵、衡州至永,經(jīng)歷祁陽、零陵、雙牌、道州、江華、寧遠(yuǎn),往桂陽,大抵上溯瀟湘,南北縱貫。今唐司妮搜檢方志,芝城、祁陽、永明、江華、舂陵、新田各有八景,而東安有四景,浯溪有十景,自北而南,纚纚成線。追蹤舊跡,乃是現(xiàn)成一幅旅游線路圖也,而文學(xué)、教化皆寓于其中。庭實(shí)旅百,奉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