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俊義
【摘 要】 優(yōu)秀的記敘文內容需要技法的支撐,這樣才能把好故事講得更好。但需要說明的是,作文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整個寫作過程也必然包羅萬象,僅僅關注技法一定會失之偏頗。作文教學中,技法應該和態(tài)度、體驗、情感、思維等多個教學維度和諧共生,一起內化為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關 鍵 詞】 記敘文;高考;語文
王國維說過:為文如造屋。如果將寫作比作蓋房子,那么首先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用什么蓋房子——題材;二是怎么蓋房子——技法。學生寫記敘文往往會搜腸刮肚,去尋覓新鮮的題材,以為有了好故事就有了好文章。殊不知“僅有題材是無用的,要寫成作品就非有熟練的手腕不可(夏丏尊、葉圣陶《文心》)”?!昂谩惫适潞苤匾爸v好”故事同樣重要。品讀2015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記敘文,你會發(fā)現(xiàn),高明的小作者總會匠心獨運,用“熟練的手腕”構筑美輪美奐的作文屋。
一、設置懸念法
所謂“懸念”,就是懸起的意念或心緒。在寫作上,它是引起讀者急切心理期待的一種藝術手段。設置懸念的方法很多,大致上是在文章開頭或中間設置“疑團”或擺出矛盾,把正在發(fā)展的主要情節(jié)或尖銳矛盾阻遏一下,并不急于揭曉答案,從而牽動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急于想知道答案不可。做人貴直,作文貴曲。懸念設置得好,可以使文章情節(jié)跌宕、搖曳生姿,收到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吨腔?,就藏在房間里》就是篇設置懸念的佳作。平時做生意精明的爸爸,可是“一到錢上就犯渾”“買房子、搬家、賣房子成了常態(tài)”,為此小康之家居然欠下了不少外債。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一個疑團,引發(fā)了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小作者并沒有馬上道明原因,而是圍繞這一懸念展開回憶,雖不時有線索提示讀者,但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不揭曉答案,直到結尾才道明原因:“父親的多次搬家或許僅僅是為了我吧”。原來爸爸多次搬家是為了給小作者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看似“敗家”的行為卻蘊藏著父親的智慧和愛。至此讀者才恍然大悟,懸念的設置讓文章陡生波瀾、跌宕起伏。
二、蓄勢突轉法
所謂“蓄勢突轉法”就是使人物的情感、行為或事件的結局向與預設結果完全相反的方向轉折的一種構思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往往是在記敘事件時,先順勢直線發(fā)展,有意將文章的主旨、人物的情感或故事的結局掩蓋起來,造成文章要按照這一發(fā)展趨勢終篇的假象,讓讀者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行文不斷地積情蓄勢,待情節(jié)發(fā)展到關鍵時刻,突然轉折,抒發(fā)完全相反的情感,表達截然不同的主旨或者以出乎意料的結局收尾。這種“蓄勢在前,突轉在后”的寫法猶如開閘泄洪,會形成一種久蓄而猝發(fā)的藝術沖擊力?!锻醮鬆數脑绮偷辍肪瓦\用了這種手法。王大爺性格開朗,待客熱情。多年以來,一直支撐一間簡陋的早餐店,全心全意服務鄰里,換來了鄰居們的認可和肯定。文章前半部分一直都在王大爺和鄰里的歡聲笑語中“蓄勢”,忽然“我”一句“那大媽呢?”造成主人公王大爺情感“突轉”:王大爺似乎笑容僵了下來。待讀者以為失去老伴的王大爺會因此沉浸在悲傷之中,感慨生離死別的痛苦時,文章主旨再次突轉,“你大媽啊,陪著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們來陪陪我嘛。我這就夠啦!有吃有喝,有人說話,干啥不滿足?想這想那,爭來爭去的人還沒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會知足!你往后長大了還像他們來我這小店陪大爺講話,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說我這傻不傻?”這樣在小作者就在濃墨重彩蓄勢的基礎上,完成了情感和主旨的雙重突轉,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三、欲揚先抑法
所謂“抑”就是否定、壓低,讓讀者心情沉重、壓抑。所謂“揚”就是振發(fā)、褒獎,讓讀者心情激動、歡喜。抑揚之間,會讓文章頓生波瀾。其中“欲揚先抑”最為常見?!坝麚P先抑”通常做法是想要贊揚某人就先批評他,想要肯定某物就先否定它,想要認同某事就先貶低它?!耙帧钡淖罱K目的是為了“揚”得更高,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清代學者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凡文欲先揚,先以數語束抑,令其氣收斂,筆情屈曲,故謂之抑。抑后隨以數語振發(fā),乃謂之揚。使文章有氣有勢,光焰逼人?!笨梢姟坝麚P先抑”能使文章?lián)u曳生姿,達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独系芬晃那擅畹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老爹與蔣叔一同拜師學做杠秤。兩人性格迥異,“老爹呆板甚至有些迂腐,而蔣叔卻對人曲笑逢迎”。出師之后,老爹誠信為本、堅持原則,為顧客做杠秤;蔣叔則圓滑世故,為迎合顧客不惜違背原則,做短斤少兩的桿秤。可經營的結果是老爹的店生意慘淡、無人問津,蔣叔的店卻紅紅火火、生意興隆。當讀者開始質疑、否定老爹“迂腐”的生意之道時,蔣叔的店最終因缺斤少兩被掀了,誠實做秤的老爹生意日漸紅火起來,最終贏得人們的肯定。小作者欲揚先抑,曲折變化的情節(ji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四、對比映照法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曾說:“相互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諧?!闭\然,世間萬物呈現(xiàn)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要強調事物的不同,往往可以通過對比映照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對比映照法是寫作常用手法。這種手法是把截然不同的人或事,通過一定方式組合起來進行對比映照,以便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故事性質更加突出,是非分明,主題凸顯。《逃離“智慧”的周莊》就很好地運用對比映照的手法。小作者來到久負盛名的周莊,結果發(fā)現(xiàn)這里到處都是“張牙舞爪”的宣傳、摩肩接踵的游人、唯利是圖的商家,商業(yè)化的市鎮(zhèn)氣息讓人窒息。這樣“智慧”的周莊讓小作者“反胃”。而與周莊相隔不遠的千燈卻是迥然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商業(yè)的氣息尚未染指這座古鎮(zhèn),明清最長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語。市儈不在,古風猶存。久負盛名的周莊和名不見經傳的千燈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諷一贊,反差強烈。在強烈的對比映照中哲理彰顯: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五、片斷剪輯法
記敘文敘事常規(guī)模式是“起因——經過——結果”,加之“三點一線”平淡而單調的學校生活,因此學生寫作常常落入平鋪直敘的窠臼,很難寫出精彩文章。但實際上,在平凡的生活也有會精彩的片斷,它們如同散落角落的珍珠光彩奪目。倘若的我們能用心撿拾起這些“珍珠”,將其連綴起來,就能讓讀者眼前一亮。這就是“片斷剪輯法”。《皺紋中的智慧》一文在構思上就充分顯現(xiàn)了片斷剪輯法的獨特魅力:
片斷一:牛耕。作者寫爺爺選擇耕田的鏡頭。爺爺不用機器,堅持用“老祖宗留下的法子”——牛耕,著眼于“智慧是一種歷久彌新的經驗”。
片斷二:珠算。作者捕捉爺爺撥弄算盤算賬的鏡頭。爺爺珠算運算結果準確、條理清晰。著眼于“智慧是一種熟能生巧的能力”。
片斷三:戲曲。作者選取月夜下爺爺認真唱戲的鏡頭,著眼于“智慧是一種凈化的境界”。
三個生活片斷經過作者的精心剪輯,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盤”炫人心目,怎能不讓讀者拍案驚奇。
六、細節(jié)凸顯法
托爾斯泰說:“我在生活中到處尋找細節(jié),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編織好的生活網,那么細節(jié)就是網中的結點。”優(yōu)秀的記敘文總離不開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它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所謂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jié)描寫要求我們抓住“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把它們作為作文精雕細琢的點,巧妙地鑲嵌在文章之中,成為文章的亮點。
毋庸置疑,優(yōu)秀的記敘文內容需要技法的支撐,這樣才能把好故事講得更好。但需要說明的是,作文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整個寫作過程也必然包羅萬象,僅僅關注技法一定會失之偏頗。作文教學中,技法應該和態(tài)度、體驗、情感、思維等多個教學維度和諧共生,一起內化為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高朝俊. 高考記敘文寫作導引[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劉如屏. 記敘文寫作技巧[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3] 周晶. 淺談記敘文寫作的語言[J]. 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