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詩義使用機理
——以《載馳》為例

2016-03-03 01:33:32
關鍵詞:賦詩衛(wèi)國詩篇

曹 陽

(西安外國語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西安 710128)

?

【文學藝術(shù)研究】

《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詩義使用機理
——以《載馳》為例

曹 陽

(西安外國語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西安 710128)

《詩經(jīng)》編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05篇詩歌作品,僅從現(xiàn)有資料分析可知,春秋時期主要是一個使用詩歌的繁榮時代,而并非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在春秋用《詩》的眾多事例中,《載馳》屬于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并被多次使用的特殊詩篇,以《載馳》為例,分析《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詩義變化現(xiàn)象,并探討其中的使用機理。

春秋賦詩;《載馳》;詩義;使用機理

一、《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傳播

《詩經(jīng)》集結(jié)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作品。春秋時期是《詩經(jīng)》編結(jié)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一個“用《詩》的時期”。通過先秦傳世典籍所記春秋時期的引詩、賦詩,可以對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傳播狀況進行大致的考察。

1.先秦歷史典籍涉及《詩經(jīng)》數(shù)量統(tǒng)計

現(xiàn)有先秦歷史散文主要以《左傳》《國語》為例,其中《左傳》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止于魯?shù)抗哪?前454),其涉及《詩經(jīng)》的數(shù)量是先秦典籍中最多的,數(shù)量達到266處。引《詩》方式包含引用詩篇中的某一詩句和賦《詩》全篇某一章節(jié)兩種方式,所引詩多數(shù)可在今本《詩經(jīng)》中找到,但是也有引逸詩的例子(包含14處),共涉及《詩經(jīng)》篇目120篇。《國語》記載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定王十六年(前453)五百年的歷史,所記內(nèi)容涉及《詩經(jīng)》共37處,很多與《左傳》引詩情況可以相互印證?!稇?zhàn)國策》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縱橫捭闔言論事跡,其中所記涉及《詩經(jīng)》共7處。在戰(zhàn)國諸子著作中,涉及《詩經(jīng)》的地方變得更少,《孟子》引詩37處,《荀子》引詩83處,《墨子》引詩11處,《韓非子》引詩5處,《莊子》引詩1處。

2.從春秋到戰(zhàn)國《詩經(jīng)》傳播狀況的變化

從傳世先秦歷史典籍中涉及《詩經(jīng)》的數(shù)量變化可以看出,春秋時期是《詩經(jīng)》傳播的一個重要時期,各種場合頻繁出現(xiàn)引詩、賦詩的活動。特別是其中的外交賦詩活動,在特定的政治外交目的之下,賦予《詩經(jīng)》以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值得我們關注。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正可以印證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繁榮傳播的狀況。至戰(zhàn)國,文獻資料展示人們的引詩、賦詩活動明顯減少。與春秋時期相比,戰(zhàn)國時期,《詩經(jīng)》更多地作為諸子百家所使用,以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jù)而存在,其本身獨特的價值在這一時期被忽視。從現(xiàn)有材料里也不見戰(zhàn)國時期再有新的詩篇被創(chuàng)作。可以說,戰(zhàn)國時期《詩經(jīng)》之傳播歸于沉寂。

3.春秋賦詩的價值

關于春秋賦詩,鄭玄認為所賦之詩“或造篇,或述古”。從《左傳》與《國語》來看,春秋時期的賦詩多數(shù)為述古,即稱引已有的詩篇作品?!霸炱钡那闆r很少,從統(tǒng)計來看,有明確記載的總共五次,即:隱公三年衛(wèi)人賦《碩人》,閔公二年鄭人賦《清人》,閔公二年許穆夫人賦《載馳》,文公六年秦人賦《黃鳥》,定公四年秦哀公賦《無衣》,共五首,其中定公四年秦哀公所賦《無衣》尚不確定屬造篇?!霸炱彪m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與“述古”篇相比,借助這些明確的歷史文獻資料,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造篇”創(chuàng)造的背景及詩歌本身的價值意義。

通過《左傳》賦詩的“述古”篇分析,我們可以了解《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意義使用,對“造篇”的分析,我們可以窺探《詩經(jīng)》篇目創(chuàng)造的本義狀態(tài)。在《左傳》所記五首“造篇”中,《載馳》尤為獨特。《左傳》不僅明確記載了其創(chuàng)造的歷史背景,更記載了這首詩創(chuàng)作之后,在外交場合的兩次使用。所以對《載馳》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詩經(jīng)》從創(chuàng)作到使用的變化機理。

二、《載馳》的歷史價值

《載馳》一詩是春秋時期許穆夫人在其宗國衛(wèi)國遭狄人侵略即將滅亡之際所作,她憂心故國,不顧許國大夫的阻攔,四處奔走,求助于大國,并在齊的幫助下復國,被譽為“是一位有識有膽的愛國詩人”。[1]她的詩作《載馳》被收入《詩經(jīng)·鄘風》,《左傳》亦記載其詩,被用于諸侯國間之外交幹旋。許穆夫人及其詩《載馳》廣為流傳并為人所稱道。

1.《載馳》的政治意義

關于《載馳》的創(chuàng)作,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是,許穆夫人將齊國作為其求助目標的原因。了解了這一點,就有助于深層了解這首詩歌背后的政治與情感意義。

首先是齊國“諸侯之伯”的實際能力。在周王朝初期,齊與衛(wèi)均為周天子分封的侯爵諸侯國,“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R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2]隨著周天子實際地位的下移,無法對各諸侯國進行有效的束縛管轄,也更失去了對諸侯國的庇護。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諸侯國本該尋求周天子的保護,但在周天子喪失能力的情況下,只能由“諸侯之伯”代行權(quán)力。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以“尊王攘夷”為號,莊公二十七年時被王使召伯命為侯伯,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在齊桓公為霸主的時期,他之所以能夠贏得各諸侯國的信服,其威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領導諸侯國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及南方楚國入侵的成功抵御。在閔公二年狄人伐衛(wèi)以前的事件有:莊公二十八年楚伐鄭,與魯、宋人救鄭;莊公三十年,山戎攻伐燕國,燕告急于齊,齊國出兵伐山戎;閔公元年,狄人伐邢,齊人救邢。所以,閔公二年,狄人伐衛(wèi),衛(wèi)人向齊人求救,齊人出兵幫助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齊、衛(wèi)兩國本有姻親之盟。春秋初期,周王朝由強轉(zhuǎn)弱,日益衰微,各諸侯國之間關系復雜,政治、軍事形勢變化無常。在這種形勢之下,為了穩(wěn)定本國統(tǒng)治,避免被其他政治聯(lián)盟吞并,各國都尋求與鄰邦或其他大國結(jié)為同盟。結(jié)為姻親政治聯(lián)盟因最為直接有效而被廣泛應用,如秦晉聯(lián)姻、齊魯聯(lián)姻等。許穆夫人約出生于周莊王七年(前690),是衛(wèi)國公子頑與其庶母齊僖公之女宣姜因政治婚姻所生?!蹲髠鳌らh公二年》記載:“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盵3]266宣公去世之后,衛(wèi)國陷入混亂,齊人為了保護宣姜在齊國的地位,即齊國在衛(wèi)國的利益,利用大國的的勢力強使“昭伯烝于宣姜”。在齊國的干預下,黔牟被趕走,惠公回國執(zhí)政。許穆夫人之前齊衛(wèi)兩國就有這樣的姻親關系,至許穆夫人本人,依然與齊有姻親瓜葛,劉向《列女傳》記載:“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將與許,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國也。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 今舍近而求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衛(wèi)侯不聽,而嫁之于許?!盵4]說明在許穆夫人時期,齊、衛(wèi)仍然有結(jié)為姻親之盟的意愿,特別是許穆夫人,早已認識到齊、衛(wèi)姻親對衛(wèi)國帶來的利益?;诖耍谛l(wèi)國危亡時期,許穆夫人向齊國求救便有了情感上的可能。

綜上,齊國有拯救衛(wèi)國的實力與地位,也有解救衛(wèi)國的情感可能性,但畢竟衛(wèi)國拒絕了齊國而將許穆夫人嫁于許國,所以齊國處于何種心態(tài)才出手幫助衛(wèi)國成為一個需要分析的問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評此事云:“蓋齊桓不救者,懷失婦之私嫌;敗然后救者,存霸主之公義”,[5]肯定了齊國從“霸主之公義”出發(fā)幫助衛(wèi)國,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但是將不救的原因歸結(jié)為“失婦之私嫌”就有些狹隘了。因為最終還是齊國出兵才解救了衛(wèi)國。這樣來看,我們可以認為許穆夫人賦《載馳》使得霸主齊國最終不顧“失婦之私嫌”而拯救衛(wèi)國,背后展現(xiàn)出的是對齊國霸主地位的尊奉與褒揚。

2.《載馳》的情感力量

周公在吸納西周之前的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制禮作樂,使得“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6]周公以禮治國,對禮制大力推行。禮成為國家的政治體制、典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成為“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根本制度。[7]

在春秋時代,關于女子歸唁的禮制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1)《春秋榖梁傳·莊公二年》:“夫人既嫁,不逾境,逾境非禮也?!盵8](2)《禮記·雜禮下》:“婦人非三年之喪不逾封而吊,如三年之喪,則君夫人歸?!盵9]1220婦道人家如果不是由于父母去世,就不能越境到他國去吊喪。如果父母去世,就是貴為國君夫人也要歸國奔喪。(3)《禮記·禮運下》云:“‘諸侯非問疾吊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谎酝鹾蠓蛉耍鳠o適臣家之義。夫人父母在,有時歸寧,親沒,使卿大夫聘。”[9]681

依照這些說法,許穆夫人歸國吊唁確乎不合禮制。前人分析《載馳》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認為許穆夫人奔赴衛(wèi)國之所以遭到了許穆公及許國大夫的強烈反對,根由便是以為不合禮制。如《毛詩注疏》言:“是以許穆夫人閔念衛(wèi)國之亡,傷己許國之小而力弱,不能救,故且欲歸國而唁其兄。但在禮,諸侯夫人父母終,唯得使大夫問于兄弟,有義不得歸,是以許人尤之,故賦是《載馳》之詩而見己志也?!盵10]288鄭玄《儀禮疏》也認為:“許穆夫人衛(wèi)侯之女,父死不得歸,賦《載馳》詩是也。”[11]

于禮制上的不得歸和于情感上的迫切歸寧,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構(gòu)成了《載馳》詩歌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這也是《載馳》成為經(jīng)典詩篇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塑造了許穆夫人這一光彩奪目的巾幗英雄形象。

《左傳·閔公二年》言:“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盵3]267將許穆夫人事跡與齊救衛(wèi)連言無疑是對許穆夫人行為的正面肯定?!俄n詩外傳》載:“高子問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親也,衛(wèi)女何以編于《詩》也?’孟子曰:‘有衛(wèi)女之志則可,無衛(wèi)女之志則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夫道二,常之謂經(jīng),變之謂權(quán)。懷其常道而挾其變權(quán),乃得為賢。夫衛(wèi)女行中孝,慮中圣,權(quán)如之何?’《詩》曰‘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我不臧,我思不遠’?!盵12]更是大力表征許穆夫人。此外,西漢劉向?qū)⒃S穆夫人列入《列女傳·仁智》,褒揚之情亦不勝言表。

三、《載馳》的具體使用

載,屬于語助詞,可釋為“又”。馳,策馬急驅(qū)之意?!拜d馳”初為策馬急驅(qū)之義,在許穆夫人的這篇詩作被收入《詩經(jīng)·鄘風》并以之命名之后,“載馳”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符號。這個符號不僅包含著許穆夫人的家國之情,載著其悠悠歸思,更在春秋時期的外交場合為大夫所賦,其含義被進一步深化。

《左傳》共計賦詩32場,68篇次。多賦雅詩,作為風詩的《載馳》共被賦兩次,均為大夫所賦,用于行人辭令。賦詩是賦詩者“歌以詠之”,重在“言志”。在外交場合,詩言諸侯之志、言一國之志。在共同的詩學修養(yǎng)平臺上,觀志者根據(jù)言志者所賦的詩來推測其心意,并作出相應的回答。賦詩使得外交辭令委婉含蓄、莊重典雅、言簡義豐。

1.文公十三年棐之會,子家賦《載馳》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衛(wèi)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公還,鄭伯會公于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鄭伯與公宴于棐。子家賦《鴻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賦《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3]598-599

魯文公到晉國朝見,重溫衡雍之盟建立的友好關系。衛(wèi)侯于沓會見魯文公,請求幫助衛(wèi)與晉講和。魯文公回國途中,鄭伯在棐地會見魯文公,也請求他幫助鄭與晉國講和。鄭國與衛(wèi)國都曾背叛過晉國,投靠楚國,現(xiàn)在見風使舵,求魯文公做中間人,鄭伯與文公在棐地宴飲,鄭國大臣子家賦《鴻雁》,言鄭國處境艱難,欲讓魯文公憐惜,折返晉國,為晉鄭講和。魯國對此并不情愿,因為秦國伐晉之前,曾經(jīng)拉攏魯國,魯國態(tài)度曖昧。晉國失利,對魯國有所不滿。魯文公去朝見晉侯,借昔日盟約來調(diào)整與晉國的關系。魯國大臣季文子說:“寡君的處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庇谑琴x《四月》,言役行在外多時,思歸祭祖,婉拒了鄭國的請求。鄭國子家又賦《載馳》之四章,取“控與大邦,誰因誰極”,意為小國有危難,求魯國這樣的正義大邦伸出援助之手。文子賦《采薇》之四章,取“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之意,言不敢有負所托,表明文公答應了鄭國的請求。于是鄭伯拜,公答拜。魯文公幫忙促成了衛(wèi)、鄭與晉國的合議。

在此處,鄭國子家對《載馳》斷章取義,取許穆夫人的深思遠慮“控與大邦,誰因誰極”之句,又暗含齊作為正義之邦救衛(wèi)的歷史意義,向魯文公求助。許穆夫人所求助的對象齊國當時是諸侯霸主,子家賦《載馳》所求助的對象魯國,并非當時的霸主,而當時的霸主實是晉國。子家這樣的賦詩無疑給予了魯國很大的尊奉。

2.襄公十九年齊晉大隧之盟,穆叔賦《載馳》

齊及晉平,盟于大隧。故穆叔會范宣子于柯。穆叔見叔向,賦《載馳》之四章。叔向曰:“肸敢不承命?!蹦率逶唬骸褒R猶未也,不可以不懼。”乃城武城。[3]1051

齊、晉兩國講和,在大隧結(jié)盟,魯國穆叔會晉國范宣子于柯地。穆叔進見晉國大夫叔向,賦《載馳》之四章。叔向明白穆叔之意是齊國對魯國的威脅并未解除,請求晉國多多關照。叔向說:“不敢不承命”,答應救魯,就在武城筑城。魯國穆叔賦《載馳》之四章,與鄭國子家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取“控與大邦,誰因誰極”之句,向晉國求助。

在春秋戰(zhàn)亂頻仍的境況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復雜,結(jié)盟以求生存,國家之間時有互相援助是基于其時代的特征?!遁d馳》中“控與大邦,誰因誰極”,[10]292因其字面意及歷史意義,為形勢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國家求助于他國提供了委婉的表達。

四、春秋賦詩《載馳》篇的賦詩機理

從閔公二年許穆夫人創(chuàng)作《載馳》到文公十三年棐之會子家賦《載馳》,再到襄公十九年齊晉大隧之盟穆叔賦《載馳》,《載馳》從創(chuàng)作到使用,可以以個案為例看出《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傳播與使用狀況。

1.賦詩的方式是“斷章取義”

閔公二年許穆夫人創(chuàng)作《載馳》,整個詩篇,飽含濃郁的家國情懷,但是子家與穆叔賦詩卻并不是賦出全篇,這涉及春秋賦詩的方式——斷章取義?!蹲髠鳌は骞四辍酚涊d:

齊慶封好田而嗜酒,與慶舍政,則以其內(nèi)實遷于盧蒲蔽氏,易內(nèi)而飲酒。數(shù)日,國遷朝焉。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故反盧蒲癸。癸臣子之,有寵,妻之。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3]1145-1146

將不避同宗娶女這樣不符合禮法的行為與“賦詩斷章”相對等,可以看出“賦詩斷章”實際上是對詩本義的主觀化使用。如杜預所注:“言己茍欲有求于慶氏,不能復顧禮,譬如賦詩者,取其一章而已?!盵13]也就是說,取詩篇中最能表達自己意愿的章節(jié)而使用,不顧及整個詩篇的意思。對此楊伯峻的注解更加明確:“賦詩斷章,譬喻語。春秋外交常以賦詩表意,賦者與聽者各取所求,不顧本義,斷章取義也。”[3]1146談到了不僅賦詩者表達自己意思時是“賦詩斷章”的,聽詩者對詩篇也是主觀化選擇理解接受的,是“斷章取義”的結(jié)果。雖然賦詩時的“斷章取義”表面上看來是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灌入被引詩句,但實際上卻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賦篇章的意義局限。子家與穆叔賦《載馳》雖取其一章,卻依舊與《載馳》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意義相關照,即“控與大邦,誰因誰極”。這種歷史意義在其賦詩時規(guī)范著他們“取所求”時的意向,也是他們賦詩時能與聽詩者溝通的歷史前提。

2.賦詩雙方溝通的機理是歷史比擬

通過子家與穆叔的賦詩可以看出,在賦詩過程中,以“斷章取義”的方式節(jié)選最能代表詩篇意義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特定詩篇詩句的選擇只是觸動賦詩雙方理解的媒介,賦詩的一方目的在于通過特定的詩篇詩句傳達詩篇背后的歷史事實,解詩的一方也是依據(jù)同樣的方式實現(xiàn)對詩篇詩句的正確理解。賦詩以雙方的現(xiàn)實狀況為出發(fā)點,借助所賦詩篇詩句聯(lián)系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將現(xiàn)實與歷史進行比擬,從而以委婉的方式實現(xiàn)政治目的的傳達。

我們說許穆夫人賦《載馳》飽含了濃郁的家國情感,子家與叔向的賦詩傳達了強烈的政治目的,不是說子家與叔向的賦詩不再有情感性,而是說這種情感的傳達也要借助歷史比擬來實現(xiàn),并且情感的傳達依舊是出于對政治目的的追求。這是春秋時期《詩經(jīng)》傳播的特點。

[1] 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4.

[2]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1480-1481.

[3]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 劉向著,張濤譯注.列女傳譯注[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94.

[5]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259.

[6]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本: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1861.

[7] 毛振華.左傳賦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5.

[8] 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春秋榖梁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76.

[9] 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0] 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 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儀禮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671.

[12] 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0:34.

[13] 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239.

[責任編輯 朱小琴]

The Usage Mechanism of the Poetic Flavors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aking ZaiChi as an Example

CAO Ya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710128,China)

TheBookofSongscollects 305 poems from the early West Zhou Dynasty to the Mid-Spring and Autumn Dynasty. Studies o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indicate that poems were slathered rather than compose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tudies on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oem ofZaiChiindicate the change as well as the the usage mechanism of the poetic flavorsoftheBookofSongs.

chantingsongs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Dynasty;ZaiChi; poetic flavor; usage mechanism

2016-04-22

西安外國語大學第四屆科研六項培育項目:文化記憶下的春秋賦詩詩義轉(zhuǎn)化機理(syjs201632)。

曹陽(1994—),女,陜西漢中人,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研究。

I207.222

A

1008-777X(2016)05-0076-05

猜你喜歡
賦詩衛(wèi)國詩篇
誰道本草不爛漫,賦詩填詞與君知
新民周刊(2023年23期)2023-07-06 06:45:59
又遇二月二
青年文學家(2022年7期)2022-04-24 18:29:58
許衛(wèi)國書法作品選
初雪
中華詩篇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8
春天的詩篇
心聲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2
雪峰山詩篇
湖南文學(2019年9期)2019-09-24 18:30:12
醉菊
當代人(2018年10期)2018-12-22 05:34:40
律詩篇法體式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0
Evaluation on nitrogen isotopes analysis in high-C/N-ratio plants using 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恭城| 永和县| 定兴县| 郁南县| 通州市| 旺苍县| 安徽省| 石城县| 孟村| 封开县| 东莞市| 大名县| 宁都县| 离岛区| 鄢陵县| 宜丰县| 正阳县| 清水县| 宁海县| 三台县| 丘北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西乡县| 聊城市| 景德镇市| 临海市| 海安县| 旅游| 三穗县| 衡南县| 沁源县| 南投县| 宣恩县| 安泽县| 仲巴县| 建德市| 贵阳市| 宜兰市| 阿勒泰市| 观塘区|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