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霞 張璟宏 熊湘平
疏肝解郁方治療老年抑郁癥42例臨床觀察
周輝霞 張璟宏 熊湘平
目的 探討疏肝解郁方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4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按中醫(yī)分型分為肝郁脾虛組(22例)和肝郁化火組(20例)。肝郁脾虛組治則為疏肝解郁健脾,肝郁化火組治則為疏肝解郁瀉火。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肝郁脾虛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分別為(28.8±5.5)、(6.2±2.8)分,減分率為78.4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郁化火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分別為(29.2±6.1)、(7.8±3.1)分,減分率為73.2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郁脾虛組總有效率為90.9%;肝郁化火組總有效率為75.0%。結論 中藥對不同證型老年抑郁癥的患者療效確定。
老年抑郁癥;辨證施治;療效
老年抑郁癥是以情緒抑郁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常見于65~79歲老年人,抑郁癥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學習生活及人際關系。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老年抑郁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本文運用中醫(yī)辨證治療老年抑郁癥,取得一定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4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抑郁癥診斷標準[2],包括單次或反復發(fā)作抑郁癥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HAMD評分> 18分;上述入選患者排除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障礙者,排除有嚴重藥物過敏、臟器嚴重功能損害、癲癇者,性別不限。按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肝郁脾虛組(22例)和肝郁化火組(20例)。肝郁脾虛組男11例,女11例,年齡68~79歲,平均年齡(72.3±5.5)歲,病程2~24個月,平均病程(12.5±3.8)個月,治療前HAMD總分(23.1±5.5)分。臨床癥狀見情緒低落、多愁善感、不與他人交流、沉默寡言、寐少健忘、神疲乏力、納少、體重下降,或伴有頭暈、兩脅脹悶、腹痛、腹脹、腹瀉、便秘,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肝郁化火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68~72歲,平均年齡(68.9±5.7)歲,病程2~24個月,平均病程(11.5±4.6)個月,治療前 HAMD評分(25.1±6.2)分。臨床癥狀見情緒抑郁、不與他人交流、脾氣易發(fā)、或有攻擊行為、躁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口苦、口干、納差或有耳鳴、面赤、便秘,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以中醫(yī)疏肝解郁為治則,選擇逍遙丸為基礎方,辨證加減治療;其中肝郁脾虛組治則為疏肝解郁健脾,處方選擇柴胡、當歸、白芍、佛手、郁金、陳皮各12 g,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各9 g ;肝郁化火組治則為疏肝解郁瀉火,處方選擇梔子、龍膽草、牡丹皮、吳茱萸各12 g ,柴胡、當歸、白芍、郁金、佛手各9 g。上述藥物處方采用常規(guī)水煎煮方法,50ml/次,2次/d。連續(xù)給藥4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及療效。采用HAMD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分別在治療前后各評定1次;按HAMD減分率評定療效,減分率<30%為無效,減分率30%~50%為有效,減分率51%~75%為顯效,減分率> 75%為痊愈。同時就中醫(yī)分型與臨床療效關系比較,中醫(yī)癥狀上療效評價為:癥狀完全消失100%為痊愈,癥狀減輕>75%為顯效,減輕25%~75%為有效,減輕<25%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肝郁脾虛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分別為(28.8±5.5)、(6.2±2.8)分,減分率為78.47%,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郁化火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分別為(29.2±6.1)、(7.8±3.1)分,減分率為73.2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療效 肝郁脾虛組總有效率為90.9%;肝郁化火組總有效率為75.0%。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
表2 兩組患者療效[n,n(%)]
老年抑郁癥的病因較復雜,主要包括家庭遺傳、環(huán)境、患者性格、精神及神經因素等,該疾患往往不受重視,隱匿性強。對于抑郁存在,無論原發(fā)和繼發(fā)均應予以抗抑郁治療,越早治療,療效越好[3]。
西藥藥物治療是在經過環(huán)境調整、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無明顯改善時采用,是對存在顯著病變患者使用較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可有效地控制癥狀,恢復社會功能和避免繼發(fā)行為和個性問題的發(fā)生。尤其建議老年抑郁癥患病3年以上方可使用;對老年一般推薦用抗焦慮藥,對減輕焦慮、緊張、恐懼等癥狀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有較好鎮(zhèn)靜、睡眠作用,主要藥物包括阿普唑侖、氯硝西泮等。雖然抗焦慮藥不良反應較輕,但需要長期反復使用,長期單一使用某藥往往會帶來一定副作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藥有傳統(tǒng)的三環(huán)類(TCAs)及新型的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上述藥物長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別是老年患者會并發(fā)各種疾?。?]。因此探索中藥治療,選擇中藥經典復方逍遙丸為基礎方,運用中醫(yī)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加減化裁,分組治療收到較好效果,肝郁化火組和肝郁脾虛組的總有效率達75.0%~90.9%。本臨床觀察的肝郁脾虛組和肝郁化火組,均在此治則下選藥組方,所選擇藥物均為常見藥材,而未對加減的具體藥物和配伍做篩選、也未對中醫(yī)癥狀進行對比觀察,有關研究和臨床觀察有待今后進一步深入。
[1]呂永良,吳愛勤.老年抑郁癥研究進展.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3,13(5):55-56.
[2]宋昊,馬建東,陳永新,等.疏肝解郁膠囊聯合文拉法辛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分析.醫(yī)學綜述,2013,19(17):3202-3203.
[3]王紅,周鈮,左俊英,等.老年抑郁癥的心理社會因素研究進展.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5,11(3):184-186.
[4]黃楠,陸崢.特殊人群抑郁癥的藥物治療進展.世界臨床藥物,2015(1):13-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91
2016-01-31]
510180 廣州市越秀區(qū)人民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