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湯涌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近日發(fā)布了《2015年中國人婚戀實況調查報告》:全國34省級行政區(qū)的初婚年齡都在27歲左右。
在2007年,剩女被中國教育部列為漢語新詞之一,泛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
盡管《現代漢語詞典》扛住了收錄“剩女”的呼聲,認為對女性不夠尊重,但在各種媒體上,“剩女”仍然被不加區(qū)別地使用,從來沒有人對使用這樣的詞匯表示羞愧或者歉意。
2006年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曾這樣界定“剩女”的概念,即“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的大齡女青年”。
問題在于,并不是這樣的人群都如此恨嫁。一批受過教育的女性,年齡大,器量格局也都很大,她們因為追求事事業(yè)或者不愿意委屈自己,短期內不想選擇婚姻。她們不是小女人,而是自強自立的“大女”。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30-39歲男性中有1195.9萬人處于非婚狀態(tài),而同年齡女性中只有582萬人處于非婚狀態(tài),但“剩男”問題主要集中于農村,但“剩女”問題則主要集中于城市。而如果將男性和女性按照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學歷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檔次,按照中國人的婚配習慣,只會女就高男就低,人們傾向于認為“剩下”的甲女不應該如此挑剔。
為了娛樂效果,有的電視劇甚至直接用人妻和大女兩個角色的對決來詮釋“兩條路線的斗爭”。電視劇《二胎時代》的主角金燦燦畢業(yè)就結婚生女,四年后回到職場,發(fā)現主管是當年和自己爭奪三好學生失敗的同學,根據角色設定她不到27歲,但公司對她的評價是:“沒有愛情滋潤,內分泌失調,成了滅絕師太!”大女主管對人妻的評價也毫無客氣,直指對方“孕傻”:“幸好我沒結婚,不然就會像你一樣沒用,發(fā)票都不會貼!”電視劇的消費人群是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群,這些暗示帶來的壓力終將轉移到他們的媳婦和女兒身上。
消費“剩女”是個富有商業(yè)價值的事業(yè)?!妒⑴笞鲬?zhàn)》《十周嫁出去》等講述大齡女青年求愛歷程的娛樂節(jié)目、《大女當嫁》《剩者為王》等影視作品都紅紅火火,在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臺詞:“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沒有婚姻,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p>
在美國社會學家洪理達(Leta Hone Fincher)看來,這是中國媒體反復向“剩女”灌輸性別歧視的信息。
在社會學家李銀河看來,“剩女”這個詞的出現本身就是緣于社會習俗的一種古老的恐慌。她在1980年代看到過一個數據,在中國終身不結婚的人數只占3.8%。這意味著,在中國的習俗里,96%的人必須結婚。而剩女一詞的出現正是以“必須結婚”為前提的。
在1950到1970年代的中國,結婚可能是更理性的抉擇,在分房時,已婚人士能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計劃經濟時代沒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北方入冬的蜂窩煤和大白菜都意味著家庭不僅需要體力更好的男人,而且最好多生幾個兒子。但時至今日,全世界的趨勢都在變化。
“在匈牙利,只有12%的人選擇結婚,所以結婚人群反倒是與眾不同的。在北歐,單身都占人口的一半了,所以結婚的那一半是剩女呢,還是未婚的一半是剩女呢?所以這個詞本身就很糟糕?!崩钽y河對《博客天下》說。
不僅是匈牙利和北歐,把結婚從“必需”改為“備選”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為全世界的潮流。
2007年,俄羅斯《新消息報》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官員認為,歐洲的婚姻家庭出現了新趨勢,初婚年齡平均推遲5歲?!?/p>
根據美國城市研究所在2014年出具的一份報告,1960年59%的美國18歲到29歲的成人已經成家,而如今,這一年齡段的結婚率已經降到了20%。同時,該報道預測,將有超過30%的“千禧一代”女性(在美國指1982年之后出生的人群)在40歲時仍然保持單身。
法國國家統(tǒng)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在2015年年初調查發(fā)現,法國人結婚意愿已經降至二戰(zhàn)后的最低點。而在日本,適婚女性的未婚率高達70%,30-34歲之間的女性的未婚率則是40%左右。
李銀河發(fā)現,中國的單身人群也在擴大。1980年代,她在調查中發(fā)現,中國大城市的單身、獨居家庭是2%,而到了2007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12%。但即便如此,“在中國不結婚仍會很顯眼”。
2014年春節(jié)期間,某著名婚戀網站刊登了一則具有“逼婚”嫌疑的廣告。一個年輕姑娘面對年邁的外婆,被反復地問:“結婚了吧?”而后姑娘不堪承受心理重壓,告訴自己“我不能再慢慢挑了”。在該婚戀網站婚配成功之后,姑娘走到正處于彌留之際的外婆面前說:“外婆,我結婚啦!”
這個以親情為綁架的殘忍“逼婚”故事生動地描繪了現在很多中國家庭在春節(jié)期間的微妙氣氛。
BBC在2013年的報道中說:“在中國各地民眾紛紛準備團圓過春節(jié)之際,對于數以萬計的未婚人士來說,這個節(jié)日可能是‘忍受多于享受。”2015年2月,5名女青年高舉“媽,過年別逼婚”的標語現身上海鬧市區(qū),抗議家人和親友的逼婚行為。
出國或者去外地工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北上廣深等發(fā)達城市可能是大齡女青年的最好庇護所。
2014年出版的《中國剩女調查》曾這樣分析:“阻擋父母催婚的最佳屏障是受訪者與父母之間的人身距離?!?/p>
離開原生家庭所在區(qū)域的大齡青年,和父母的人身關系相對不再密切,因此父母只能借助通訊工具以及零星的團聚機會進行催婚,這并不會造成持續(xù)性的心理壓迫。但到了春節(jié)合家團圓的時刻,父母的催婚意志就會越發(fā)強烈。
正如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碌挠^點“家庭是權力機制實施的最終場所”,長輩們以“年齡、生育、家庭與社會責任”等理由催促女性結婚,已經成為很多女性的困擾。
2016年的春節(jié)可能會比往年更加難過,就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這意味著外地靠事業(yè)心躲避逼婚的大女,可能會面臨著兄弟姐妹(有些人還有)或者表親們已經生下二胎或者正在懷孕狀態(tài),還有中國家庭的經典教材:“別人家的孩子”的結婚生育進度。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有專家提議把中國內地女性的法定婚齡調整為18歲,避免加劇人口老化的趨勢。
無獨有偶,在美國,女性也曾面臨著“被催婚”的困境。美國作家多利·勒瓦克曾在《心慌的歲月》中說:“女性從26歲起就開始不斷面臨被逼婚的壓力,尤其是在感恩節(jié)?!?/p>
為了幫助逼婚受害者,英國外交部和內政部于2005年聯合成立了“逼婚處”(Forced Marriage Unit),而受保護對象主要是2000萬左右的亞裔移民。英國內政部部長杰里米·布朗曾經公開表示:“強迫婚姻是一種毀滅形式的虐待,是我們當今社會絕對不可能接受的?!?/p>
但在中國,傳統(tǒng)婚戀觀依然占據著大一統(tǒng)的地位。
“西方的個人本位就是個人的快樂放在第一位,而中國的家族主義本位就是家庭價值放在第一位。所以不管你個人感受如何,你先傳宗接代,這個價值特別被看重。”李銀河告訴《博客天下》。
社會學家Michael C.K 在1977年發(fā)表的《The economic of family formation》論文中用實證方法論證過婚齡和城市化的關系,最終得出結論:教育以及生活在大城市對兩性結婚年齡都有負向影響,不過其對女性推遲婚姻的影響大于男性。
在中國,大規(guī)模的城市化進程是從改革開放后開始的,在1980年的全國城市規(guī)劃工作會議上,“控制大城市規(guī)模,合理發(fā)展中等城市,積極發(fā)展小城市”的城市發(fā)展總方針被提出。1980年—在這前后出生的未婚女性是目前大女們的主力人群。
如果說城市化是推遲女性結婚年齡的重要因素,那么在美國批判社會學和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眼中,“剩女”的困境則與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有關聯。
他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說:“‘剩女困境與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有關聯。物質財富的增長使女性的獨立性增強,但政治承諾的自由、平等并沒有‘降生到操作層面,外加傳統(tǒng)婚配觀與西方價值觀對適齡女性的拉扯,三方面綜合作用才產生了‘剩女群體?!?/p>
現在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劇烈的社會變遷的時代,而大女們所承擔的壓力正是不同社會價值觀在同一場域內發(fā)生沖突的結果。
洪理達在著作《《剩女:性別不平等在中國的復活》(Leftover Women: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中曾判斷“剩女”的父母“對于性別角色的認知通常已經過時”。
對家里有哥哥、弟弟又重男輕女的大女家庭,大齡未婚的女兒很可能成為一個可供剝削和搜刮的對象。嫂子、弟媳的加入可能意味著更復雜的多邊關系。
最激烈的恩怨解決方式就是“上天涯”,網絡論壇上解決婆媳、母女、夫妻的恩怨已經不是新鮮事,一呼百應,輿論往往會站在女性這一邊。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逐漸提升、職業(yè)空間的不斷拓展以及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的不斷影響,當代女性的個性和自我意識都在這個曾經的男權社會不斷蘇醒,女性不再依附男性獲得生活保障,對于婚姻的緊迫性開始降低、對自我的精神需求開始明顯提升。
然而她們對傳統(tǒng)婚姻家庭觀念的懷疑、顛覆與重構,顯得阻撓重重,尤其是那些出生在三四線城市最終在大城市生活的女性,價值觀的對抗會更為明顯。
“她家庭給她的傳統(tǒng)的那一套更厲害,逼迫更嚴格?!崩钽y河分析道。她也認為“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這種沖突也會越厲害,那些焦慮的大齡女青年就會無所適從”。
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達到4億。而對于“剩女”困境,李銀河預測這將在很長時間內存在?!皧A在傳統(tǒng)和完全現代化中間的這代人會更加焦慮,在徹底實現現代化和完全個人本位之前,人們會一直受到兩種觀念的拉鋸?!?/p>
“如果是遵從傳統(tǒng)價值觀,她們早就結婚了,而如果真正選擇了現代價值觀,也就不會焦慮,而痛苦的來源則是在不同的選擇之間來回擺動?!崩钽y河說。
(曹暢、張弘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