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瑤, 陳文波, 周增麗
(凱里學院 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學院, 貴州 凱里 556011)
野生卷丹不定芽誘導及再生體系的建立
蔣 瑤, 陳文波, 周增麗
(凱里學院 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學院, 貴州 凱里 556011)
為野生卷丹種質資源的繁殖、保存與利用提供依據,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方法探究NAA、6-BA和2,4-D不同配比對野生卷丹鱗莖不定芽誘導及再生植株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同6-BA 濃度下,生長素對野生卷丹鱗莖不定芽的誘導作用依次為NAA>NNA+2,4-D>2,4-D,最佳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為MS+6-BA 1.5 mg/L+NAA 0.3 mg/L,平均產芽6.21個;最佳增殖培養(yǎng)基為MS+NAA 0.5 mg/L+6-BA 1.0 mg/L,其增殖系數3.46;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 MS+NAA 1.0 mg/L,平均生根6.20個。
野生卷丹; 不定芽誘導; 再生植株; 組織培養(yǎng)
百合屬(Lilium)是多年生草本鱗莖花卉植物,其栽培歷史悠久,是綠化美化及切花生產的重要花卉之一[1]。但我國野生百合的利用率較低,大多數未得到應有的關注與保護,仍有很多優(yōu)良的野生百合資源有待開發(fā)[2]。卷丹(Linliumlancifolium)又名虎皮百合、倒垂蓮,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屬多年生草本花卉,花下垂呈橙紅色,內面有紫色斑點,具較高的觀賞、藥用和食用價值[3-4]。其分布廣泛,主要存在于我國河北、陜西、遼寧、吉林和貴州等17個省,在貴州黔東南州主要分布于黃平、施秉和雷山等地。卷丹的繁殖主要依靠常規(guī)的鱗片包埋、鱗片扦插、分株芽和分球等,長期的無性繁殖導致其品種退化,如病害嚴重、產量降低及品質下降等[5]。此外,由于市場的需求量增大,人為的濫采濫挖,野生卷丹群體受到嚴重的破壞,保護和擴大野生卷丹資源迫在眉睫。利用組培誘導不定芽建立再生體系可縮短生長周期,快速培育植株,有效解決其退化問題,保護其野生資源,滿足市場需求[6]。
卷丹組織培養(yǎng)始于20世紀80年代[7],以鱗片的研究最早且最易成功,為國內卷丹組織培養(yǎng)研究奠定了基礎。目前,有關卷丹研究主要集中在遺傳多樣性[8]、核型分析[9]、功能基因克隆[10]、組織培養(yǎng)[11-17]、育種[5]以及種質資源保存[18]等方面。雷家軍等[8]利用AFLP技術對卷丹遺傳性狀標記,并成功構建遺傳圖譜,為其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唐彪等[9]采用常規(guī)壓片法對5個不同種源產地卷丹進行染色體觀察發(fā)現,不同產地卷丹的染色體數目不同,為其有效保護和育種提供了背景資料。有研究[10]表明,利用RACE技術克隆的卷丹CCS基因已在其花瓣組織中表達。根據外植體的種類、采集季節(jié)和部位,其消毒試劑的選擇及時間略有不同[19],陳貴華等[20-21]分別進行了卷丹消毒試劑的相關研究。張傳海等[22]研究發(fā)現,不同部位鱗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總體上呈中層>外層>內層。蘇箐華等[23-24]研究發(fā)現,卷丹再生體系形成途徑主要有器官型、器官發(fā)生型和體細胞胚胎發(fā)生型等3種,器官發(fā)生型常用且形成再生植株的成功率較高。張鵬等[13]研究發(fā)現,以鱗片為外植體誘導不定芽形成再生植株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MS+6-BA 2.0 mg/L+NAA 0.1 mg/L。謝杰等[25]用0.01~0.10 mg/L 2,4-D誘導宜興百合小鱗莖產生愈傷組織并獲得再生植株。體細胞胚胎發(fā)生型途徑較其他2種途徑復雜。翟彥[26]采用體細胞胚胎發(fā)生型途徑成功獲得“黃天霸”和“西伯利亞”花絲的胚性愈傷組織。沈琛[18]認為,玻璃化法超低溫保存的最佳材料為繼代2代卷丹組培苗莖尖,其液氮保存后存活率達93.3%,顯著高于其他繼代處理,達到保存種質資源的目的。
目前卷丹的組培研究主要以栽培種鱗莖為主,未見貴州省野生種的相關報道。為此,筆者以黔東南野生卷丹鱗片為材料,以MS為基礎培養(yǎng)基,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方法探究NAA、6-BA和2,4-D不同配比對不定芽誘導及再生植株形成的影響,以期篩選出各階段最佳培養(yǎng)基配方,進一步縮短生長周期,為野生卷丹種質資源的繁殖、保存與利用提供依據。
1.1 供試材料
1.1.1 植物 野生卷丹,采自凱里學院后山。選用無病蟲害,直徑8~10 cm的鱗莖避光存放備用。
1.1.2 試劑 70%乙醇(AR,重慶川東化工),0.1% HgCl2,6-BA、NAA、2,4-D,MS基礎培養(yǎng)基(固體培養(yǎng)基,含蔗糖3.0%,瓊脂0.7%,pH5.8),試劑均為分析純(AR),其產地為天津科密歐(乙醇除外)。
1.1.3 儀器與設備 BSA124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XQ-LS-75SⅡ高壓蒸汽滅菌鍋(上海博訊),JH-1S超凈工作臺(北京科偉)。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消毒 將野生卷丹鱗莖最外2層去除,然后取較外層無病斑、較厚實且顏色均勻的鱗片用流水沖洗1~2 h,洗凈并控干水分后放入超凈工作臺消毒:乙醇消毒30 s→無菌水清洗2~3次→HgCl2+1~2滴吐溫-80消毒10 min→無菌水清洗4~5次后備用。
1.2.2 試驗設計 該試驗均以MS為基礎培養(yǎng)基,并根據試驗設計(表1)要求分別添加不同濃度配比的6-BA、NAA以及2,4-D。培養(yǎng)條件:光照時間16 h/d,溫度25℃,相對濕度70%~75%。1)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已消毒的鱗莖切成0.8 cm×0.8 cm的小方塊,接種到誘導不定芽培養(yǎng)基中。試驗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接種10瓶,每瓶接種外植體3個,3次重復。2)不定芽增殖培養(yǎng)。將初代培養(yǎng)誘導分化較健壯且無污染的叢生芽(芽高2~3 cm)分離成單株,接入不定芽增殖培養(yǎng)基中繼代增殖培養(yǎng)。試驗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接種5瓶,每瓶接種不定芽3~5個。3)不定芽生根培養(yǎng)。將增殖培養(yǎng)的株高2 cm左右較強壯的叢生芽分離成單株,轉接入不同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中。采用1/2 MS作為基礎培養(yǎng)基,試驗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接種5瓶,3次重復。
表1 野生卷丹外植體不定芽誘導、增殖和生根培養(yǎng)基添加激素的組成與濃度
Table 1 Hormone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media for indu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rooting of L.lancifolium adventitious buds mg/L
注:-表示未添加。
Note:-no addition.
1.2.3 觀測指標 接種完成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進行不定期觀察、拍照。 1) 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待其生長60 d后統計外植體誘導率及單顆外植體誘導不定芽的個數,計算平均產芽數和不定芽誘導率。2) 不定芽增殖培養(yǎng)。待其生長30 d后觀察不定芽的增殖情況,觀察不定芽長勢并統計不定芽數量,計算不定芽增殖系數。3) 不定芽生根培養(yǎng)。待其生長40 d后統計其生根率、生根總數及單個鱗莖的生根數。
1.3 數據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對卷丹鱗莖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2.1.1 不定芽的形成 從圖1可見:將卷丹鱗莖接種在不同激素配比培養(yǎng)基中,4~5 d后小鱗莖由乳白色(圖1A)變?yōu)榍嗪稚?圖1B),6~8 d后鱗莖的內面出現淺黃色的小凸起,不定芽即將形成(圖1C);10~12 d后小凸起拔高形成不定芽,進一步形成叢生芽,且顏色轉變?yōu)榍嗑G色,而在小鱗莖的切口處出現不同程度的木質化(圖1D);20 d后不定芽抽生葉片,且芽的長勢良好(圖1E)。
注:A,乳白色鱗莖;B,青褐色鱗莖;C,鱗莖內表面出現小凸起;D,鱗莖切口處木質化;E,不定芽形成。
Note: A, ivory bulbs; B, greenish brown bulbs; C, small uplift on bulbs; D, lignification on the incision of bulb; E, form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圖 1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處理卷丹鱗莖不定芽的形成過程
Fig.1 Formation process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hormones
2.1.2 產芽數及誘導率 從圖2可見: 1) 不同處理對鱗莖的誘導產芽數不同,除處理7~9外,其余處理產芽數均高于3個。其中:濃度一定,不同低濃度2,4-D和NAA能夠促進不定芽誘導;處理7~9的誘導效果最差,處理4的誘導產芽數最多,為6.21個,且芽粗壯,長勢良好,分布集中;其次為處理1,產生不定芽4.21個,數目相對較多且分布較稀疏。表明,相同NAA濃度下,6-BA濃度為1.0~1.5 mg/L均有利于誘導不定芽。處理2、處理3、處理5和處理6平均產芽3.38個,產芽數較少,長勢一般。表明,6-BA表明,高濃度6-BA(2.0 mg/L)對不定芽的誘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導致出芽率低,且鱗莖褐化嚴重。2) 不同處理對鱗莖的誘導率不同,各處理誘導率均高于26%,平均達47.04%。其中,處理6的誘導率最高,達63.33%,處理8最低,為26.67%,處理1、處理2、處理4和處理5均高于45.00%,其余處理低于41.00%。表明,較低濃度NAA或2,4-D(0.5 mg/L)可促進卷丹鱗莖產芽;6-BA濃度為1.0~1.5 mg/L時可促進不定芽的誘導,6-BA濃度繼續(xù)升高則導致誘導率降低,表明,高濃度6-BA抑制不定芽的生長,誘導效果不佳。從不定芽出芽數及生長狀況看,處理4(MS+6-BA 1.5 mg/L+NAA 0.3 mg/L)培養(yǎng)基為最佳誘導不定芽培養(yǎng)基。
圖 2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處理卷丹鱗莖的產芽數與誘導率
Fig.2 Inducted buds number and induction rate ofL.lancifoliumbuibs cultured on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hormones
2.1.3 6-BA對不定芽的誘導 當NAA濃度為0.5 mg/L時,隨6-BA濃度的升高,鱗片產生的不定芽數量增多且芽壯、蔥綠。其中,6-BA濃度為1.0 mg/L時,不定芽長勢較好,但數量相對較少,生長較慢(圖3A);當6-BA濃度達1.5 mg/L時,不定芽生長密集且長勢良好(圖3B);當6-BA濃度達2.0 mg/L時,不定芽數量增多且粗壯,但分化芽的能力較慢(圖3C)。表明,同一NAA濃度下,低濃度6-BA可促進不定芽的誘導,但超過一定濃度后,其誘導效果降低,分化能力減弱。
經方差分析,相同6-BA濃度下,不同生長素(NAA、2,4-D和NAA+2,4-D)均能誘導形成不定芽,其誘導效果依次為NAA>NAA+2,4-D>2,4-D。說明,低濃度生長素誘導不定芽具有促進作用,尤其是NAA效果最佳。
注:A~C中NAA濃度為0.5 mg/L,6-BA濃度依次為1.0 mg/L、1.5 mg/L和2.0 mg/L。
Note: A, Medium with 0.5 mg/L NAA + 1.0 mg/L 6-BA; B, Medium with 0.5 mg/L NAA + 1.5 mg/L 6-BA; C, Medium with 0.5 mg/L NAA + 2.0 mg/L 6-BA.
圖 3 不同濃度6-BA 處理卷丹鱗莖的不定芽生長
Fig.3 Growth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media with different 6-BA concentration
2.2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對卷丹不定芽增殖培養(yǎng)的影響
2.2.1 增殖生長 從圖4可知,將生長健壯的不定芽轉接入增殖培養(yǎng)基中,20 d后單芽大部分出現膨大,顏色轉綠的現象;培養(yǎng)30 d左右,叢生芽的數目明顯增多,大部分單芽能夠分化出多個不定芽,且芽體更為粗壯。
注:A,不定芽開始增殖;B,不定芽膨大。
Note: A, Multiplic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B, Expans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圖 4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處理卷丹不定芽的增殖生長
Fig.4 Multiplic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hormones
2.2.2 增殖系數和增殖率 從圖5可知: 1) 增殖系數。處理4~6的增殖芽數最多,鱗莖粗壯且分化能力強,增殖系數>3,最大達3.46。其中,當6-BA濃度為1.0 mg/L時,隨NAA濃度的增加,增殖系數呈先升后降的趨勢。NAA濃度以0.3~0.5 mg/L較為適宜,高濃度NAA(1.0 mg/L)對鱗莖增殖無明顯促進作用。當6-BA濃度為0.5 mg/L時,處理1~3的增殖芽數較多,3個處理以處理2的增殖系數最高,為2.88。當6-BA濃度達2.0 mg/L(處理7~9)時,增殖芽數相對減少,其鱗莖較為粗壯,但對不定芽的增殖作用較小。表明,較高濃度的6-BA對不定芽壯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叢生芽分化的促進效果較差,其增殖系數較低。2) 增殖率。各處理的增殖率均高于49.00%,且處理間存在差異。其中,處理1和處理4的增殖率達56.67%,且其不定芽的長勢良好;其余處理的增殖率均低于54%,且其不定芽數量相對較少,長勢較弱。表明,6-BA濃度為0.5~1.0 mg/L時,隨6-BA濃度的增加,分化芽的數量依次增加,6-BA濃度繼續(xù)升高,出芽個數則相對減少。
經方差分析,相同濃度6-BA條件下,不同濃度NAA對不定芽增殖的促進作用依次為0.5 mg/L>0.2 mg/L>1.0 mg/L,但處理間影響效果的差異不顯著。其中,NAA 0.5 mg/L為不定芽增殖最佳濃度,較低濃度NAA對不定芽增殖效果相對較差,高濃度NAA對不定芽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時,在NAA濃度相同條件下,隨6-BA濃度的升高,各處理之間誘導不定芽增殖的差異顯著。其中,0.5~2.0 mg/L 6-BA對不定芽增殖生長具有促進作用。根據叢生芽的質量、增殖系數及長勢等判斷,處理5叢生芽的增殖系數最大,叢生芽較粗壯,長勢良好,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MS+NAA 0.5 mg/L+6-BA 1.0 mg/L。
圖5 不同培養(yǎng)基處理卷丹不定芽的增殖系數與增殖率
Fig.5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and rate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different media
2.3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對卷丹不定芽生根培養(yǎng)的影響
2.3.1 生根生長 從圖6可知,經增殖后的茁壯不定芽移入1/2 MS基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0 d后分化出褐色不定根,上有細小白色根毛,根系發(fā)達且粗壯;某些不定芽的芽體膨大,但根為白色且細小,無明顯根毛。
2.3.2 生根量與生根率 由圖7可知: 1) 生根量。無論是不定根的數量還是根系的發(fā)達程度,處理7(1/2 MS+NAA 1.0 mg/L)均優(yōu)于其他處理,其平均生根數最高,達6.20個,根系相對發(fā)達且粗壯;其次為處理4,平均生根4.2個,根系發(fā)達程度一般;處理3、處理6和處理9在觀察期內未發(fā)現不定根。由此表明,隨NAA濃度升高,平均生根數逐漸減少;添加低濃度的6-BA對生根有抑制作用,6-BA濃度為0.1 mg/L時,處理3、處理6和處理9未產生不定根;不同濃度NAA對生根有促進作用。2)生根率。處理4、處理5和處理7的生根率均高于75%,其中,處理7的生根率最高,達93.75%;處理1、處理2和處理8的生根率為58%~75%,且生根較慢,不定根細小而少,生長一般;處理3、處理6和處理9的生根率為0,無不定根的生成。由此表明,隨NAA濃度的升高,生根率呈下降趨勢;6-BA濃度過高對生根不利。
經方差分析:相同濃度 NAA條件下,不同濃度6-BA對不定芽生根的促進作用依次為0 mg/L>0.05 mg/L>0.1 mg/L,且處理間差異顯著。同時,相同濃度6-BA條件下,不同濃度NAA濃度對不定芽生根的促進作用依次為0.1 mg/L>0.5 mg/L>1.0 mg/L,且處理間差異明顯。說明,不同濃度的NAA與6-BA配比對不定芽的生根有較大影響。根據叢生芽生根數及生根狀況初步判定,處理7叢生芽的生根數最多,不定根粗壯,1/2 MS+NAA 1.0 mg/L為最佳不定芽生根培養(yǎng)基。
注:A,粗壯不定根;B,細小不定根。
Note: A, sturdy adventitious roots; B, tiny adventitious roots
圖6 卷丹不定芽在1/2 MS基礎培養(yǎng)基上的不定根生長
Fig.6 Growth of adventitious roots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1/2 MS
圖7 不同濃度激素配比處理卷丹的生根量和生根率
Fig.7 Rooting number and rate of 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different concentraticn of hormone
1) 在6-BA濃度一定的情況下,NAA對野生卷丹鱗莖不定芽的誘導效果明顯高于2,4-D和NAA+6-BA組合;最佳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為MS+6-BA 1.5 mg/L+NAA 0.3 mg/L。與潘理云等[13,22,27]的結論一致。說明,該試驗篩選的誘導培養(yǎng)基適合誘導貴州野生卷丹。
2) 野生卷丹鱗片誘導不定芽的最佳6-BA濃度為1.5 mg/L,其平均芽個數最多且不定芽生長情況良好,與石印等[15-16]的研究結論一致,但與鐘燦等[17]的結果不同,可能與后者pH的調節(jié)及培養(yǎng)條件不同有關。
3) 6-BA濃度為0.2~1.5 mg/L時,適當的高濃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卷丹繼代增殖培養(yǎng)的增殖系數,但濃度過高則可能出現抑制作用。該試驗繼代增殖培養(yǎng)最適6-BA和NAA濃度分別為1.0 mg/L和0.2~0.5 mg/L,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6-BA 1.0 mg/L+NAA 0.5 mg/L,與郭海濱等[4, 28-29]的結果一致;不定芽增殖培養(yǎng)最適6-BA濃度為0.5~2.0 mg/L。
4) NAA在一定濃度下能夠促進生根,且生根效果較好。該試驗最適不定芽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 MS+NAA 1.0 mg/L,與何薇等[3,11,30]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路森[31]研究發(fā)現,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 MS+NAA 0.3 mg/L,生根率為94%,較低濃度的NAA更有利于不定根的產生,與該試驗的結果不一致,可能與百合品種有關。
5) 有關野生百合組培外植體的選擇與消毒方法、激素的選擇與配比、再生途徑等方面的研究均已有相關文獻報道[14],但存在差異。該試驗使用70%乙醇消毒30 s,再用0.1% HgCl2+1~2滴吐溫-80消毒10 min的處理方法能夠大幅度地降低初代不定芽誘導時的污染,這與王昱淇[32]的結果一致。黃敏等[33]研究發(fā)現,外層鱗片用75%乙醇處理30 s,再用0.1% HgCl2浸泡18~20 min最佳;中層和內層鱗片用75%乙醇處理30 s,再用0.1% HgCl2浸泡14~16 min最佳。該試驗僅選用中外層鱗莖進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將在外植體選擇等方面進一步進行試驗。
[1] 路 艷.大百合組織培養(yǎng)植株再生技術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
[2] 楊利平,楊青杰.百合研究綜述[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9):87-89.
[3] 何 微,景丹龍,陳 強,等.卷丹的原球莖誘導及植株再生[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51(2):396-399.
[4] 郭海濱,雷家軍.卷丹百合鱗片及珠芽組織培養(yǎng)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2):72-74.
[5] 潘佑找,林 強,陳香麗,等.鱗片不同放置方式對卷丹快速繁殖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48(10):2500-2501.
[6] 潘理云,張海洋.宜興百合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0):5748-5750.
[7] 陳為民,宋為民.卷丹和青島百合的組織培養(yǎng)及分化[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2(2):35-42.
[8] 雷家軍,于海濤,王志剛,等.卷丹百合AFLP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40(10):122-127.
[9] 唐 彪,楊利平,侯 霏.不同種源卷丹染色體數目變異[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42(11):158-160.
[10] 王志剛,印東生,張惠華,等.卷丹百合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園藝與種苗,2014(1):1-3.
[11] 傅伊倩,孔 瀅,劉 燕.大花卷丹的組織培養(yǎng)及限量生長保存[J].植物生理學報,2012,48(3):277-281.
[12] 代建麗,吳興超,劉夢婷,等.宜興百合鱗莖不定芽的誘導及增殖[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53(21):5283-5284.
[13] 張 鵬,鞏延蘋,段祖安.卷丹百合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9(4):73-74.
[14] 王潔瓊.中國野生百合資源調查及遺傳多樣性分析[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15] 石 印,向圓媛,孫 明.大花卷丹離體培養(yǎng)快速繁殖體系的建立[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3,41(1):98-101.
[16] Liu H M, Ling K Y, Zhang X B.The study on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ube bulbs in Lilium brownii[J].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9(1):18-20.
[17] 鐘 燦,王 蕾,劉 浩,等.卷丹百合鱗莖高效離體再生體系的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2):137-140.
[18] 沈 琛.卷丹莖尖繼代培養(yǎng)對玻璃化法超低溫保存效果的影響[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
[19] 鞏振輝,申書興.植物組織培養(yǎng)[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
[20] 陳貴華,石 嶺,吳玉峰.卷丹百合鱗片組織培養(yǎng)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4):61-64.
[21] 李翠花,吳 震,楊 蕓,等.‘宜興百合’珠芽不定芽的誘導和增殖條件的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8,24(1):27-31.
[22] 張傳海,葛自兵,白雪峰,等.食用百合卷丹離體培養(yǎng)再生體系的建立[J].皖西學院學報,2012,28(2):1-3.
[23] 蘇箐華.渥丹與川百合組培快繁體系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
[24] 陳 龍.百合鱗莖薄層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及再生植株遺傳穩(wěn)定性鑒定[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5] 謝 杰,余沛濤,王全喜.宜興百合通過愈傷組織誘導再生鱗莖的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7,23(3):96-100.
[26] 翟 彥.切花百合新品種體細胞胚胎發(fā)生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7] Pan Y Z,Zhan J P,Zeng X M,et al.Study on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wild lilium lancifolium[J]. Medicinal Plant,2011,2(7):69-71.
[28] 張彥妮,邊紅琳.6-BA和NAA對亞洲百合雜種系后代組培苗鱗片不定芽誘導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7):52-54.
[29] 雷家軍,徐 瑩.垂花百合鱗片離體培養(yǎng)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44(1):96-100.
[30] Bo W,Zhu Y P,Qiu X J,et al.Study on seed germination conditions and in vitro tissue culture of Linlium lancifolium[J].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12,1(3):7-11.
[31] 路 森.亞洲百合“紅色警報”組培快繁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3(6):52-54.
[32] 王昱淇.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及其預防措施[J].南方農業(yè),2014,8(12):136-139.
[33] 黃 敏,梁春輝,岳海林,等.東方百合‘Sorbonne’鱗片離體培養(yǎng)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22):136-137.
(責任編輯: 王 海)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WildLiliumlancifolium
JIANG Yao, CHEN Wenbo, ZHOU Zengli
(CollegeofEnvironmentandLifeScience,KailiUniversity,Kaili,Guizhou556011,China)
The induc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wildL.lancifoliumadventitious buds cultured on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NAA, 6-BA and 2,4D were studied by a randomized block test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producti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L.lancifoliumresources. Results:under the same 6-BA concentration,the induction ofL.lancifoliumadventitious buds is NAA >NNA+2,4-D>2,4-D.The optimum medium for induction ofL.lancifoliumadventitious buds is MS+6-BA 1.5 mg/L+NAA 0.3 mg/L and average 6.21 buds can be inducted. The optimum medium for multiplication ofL.lancifoliumadventitious buds is MS+NAA 0.5 mg/L+6-BA 1.0 mg/L and its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is up to 3.46. The optimum medium for rooting ofL.lancifoliumadventitious buds is 1/2 MS+NAA 1.0 mg/L and average 6.20 roots are produced.
WildLiliumlancifolium;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regeneration plantlet; tissue culture
2015-09-11; 2016-05-05修回
貴州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黔東南州野生百合耐熱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熱性研究” [黔科合J字 (2014) 2153];凱里學院博士專項基金項目“黔東南州野生百合高效離體培養(yǎng)及理化分析”(BS201332)
蔣 瑤(1982-),女,副教授,博士,從事植物生物技術研究。E-mail: jiangyao0221@163.com
1001-3601(2016)05-0212-0097-06
S682.2
A
園藝·中藥材
Horticulture·CHinese Herbal Medic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