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新
[摘要]貫徹三貼近原則,也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切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遵循三貼近原則還要從九個方面去細致思考,以有效提高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貼近思量學生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10071
“三貼近”是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進行新課程改革,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認為,要切實貫徹三貼近原則,應該細致全面地從九個方面進行思量,即“三貼近,九思量”。
一、貼近學生,做到三思量
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經驗與思想情感來備課與教學。
1.思量學生的年齡特點。初中生的年齡大都在13至15歲之間,富有朝氣,對一切感到好奇,但對身邊人與事認識不深,也有許多的困惑。因此,我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都要圍繞學生的這些年齡特點。
2.思量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初中生知識儲備不多,生活經驗不豐富,在教學設計時,特別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問題的設計,不能超出學生的知識儲備,否則,學生就沒有探究和思考的積極性。
3.思量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學生在想什么,關心什么,是我們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掌握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chuàng)設觸動人心的教學情境,才能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親其師,信其道”,我們應該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加深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二、貼近生活,做到三思量
貼近生活,是指思想品德教學應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去,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進行素材資料的選擇、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的設計、結論的生成等,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1.思量學生的家庭生活。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有選擇地聯(lián)系學生的家庭情況,讓學生感到親切,有話可說。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有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存在很多的心理障礙,應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2.思量學生的學校生活。學校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圈,教學應該聯(lián)系學生的學校生活,把教師的工作生活拍成視頻,然后展示大量學生自己的照片,包括他們在文體活動、疏散演練、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思量學生的社會生活。初中生的社會生活相對較少,我們在教學時,應盡量根據教材需要,多聯(lián)系學生的社會生活。比如,探討“親社會行為”時,可以聯(lián)系學生參加過的社區(qū)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學習活動以及各種公益活動。教學只有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達到德育的目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生活是逐步擴展的,因此,還要注意年級的區(qū)別,要善于挖掘擴展部分的資源。
三、貼近實際,做到三思量
貼近實際,是指教學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切合實際的案例,讓學生感悟理論,并生成新的理論,指導學生的生活。
1.思量社會實際。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讓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或者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不能回避社會熱點、焦點。比如,探討“環(huán)境保護”時,可以聯(lián)系頻頻出現(xiàn)的霧霾天氣,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出謀劃策;探討“艱苦奮斗”時,聯(lián)系身邊出現(xiàn)的浪費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覺參加“光盤行動”;討論“黨的純潔性、先進性”時,可以聯(lián)系“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聲勢浩大的反腐行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陰暗面,相信邪不壓正的真理,無形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思量生活實際。要了解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后,根據這些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生的感悟、體驗,小組的討論,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農村的學生與城市的學生生活是不一樣的,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也不一樣,甚至對同一問題,看法也會不一樣,因此解決的辦法自然會有區(qū)別。
3.思量本土實際。本土資源離學生最近,學生也最熟悉,用好這些資源為教學服務,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探討“我國的經濟成分”時,可以聯(lián)系當?shù)卮嬖诘慕洕煞?,說出當?shù)鼐唧w的企業(yè)名稱;還可以讓學生分析學校門口的小攤販、集市上的小攤點等。探討“環(huán)境污染”時,可以出示本地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可以具體到哪條河流、哪條街道、哪個村莊。親切的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資料,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應將三貼近原則切實貫徹落實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去,通過“九思量”,把“三貼近”轉變?yōu)閷W生收獲情感、收獲能力、收獲知識的“三收獲”,從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的價值追求。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