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競秀 馬春玲 阮永隊
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漿、白蛋白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研究※
● 趙競秀 馬春玲 阮永隊
目的:觀察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漿、白蛋白輸注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12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應用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靜脈血漿、白蛋白交替輸注,對照組應用利尿劑配合血漿、白蛋白治療。比較兩組癥候積分、肝功能指標、腹水消失時間及療效情況。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觀察組腹水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jié)論: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漿、白蛋白輸注治療肝硬化腹水可有效降低癥候積分,改善肝功能,縮短腹水消失時間,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溫陽健脾化瘀利水法 血漿 白蛋白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指超過正常生理范圍(200毫升)的液體在腹腔內(nèi)積聚,是肝硬化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1]。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對現(xiàn)代醫(yī)學而言仍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所有的藥物與方法存在不良反應較多、腹水復發(fā)率高、治療成本高等不足。
筆者運用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中藥復方配合血漿、白蛋白交替輸注對肝硬化腹水患者進行治療,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東莞市塘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23~65歲,平均(42.3±12.5)歲。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19~64歲,平均(48.7±12.3)歲。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現(xiàn)代肝臟病學》[2]中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1)病史:有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史、血吸蟲病、酗酒及營養(yǎng)失調(diào)史。既往或近期診斷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炎病毒感染后致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及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2)癥狀:可見腹脹、食欲減退、乏力、惡心嘔吐、小便量少等。(3)體征:腹部膨隆,可呈蛙狀腹,叩之有液波震顫感,移動性濁音陽性。肝臟可稍大或縮小、質(zhì)地變硬、表面不平。(4)輔助檢查:①肝功能減退或正常,膽紅素可升高。②凝血酶原時間延長。③血清白蛋白降低。④超聲提示門靜脈高壓、腹水。⑤食道、胃底靜脈曲張。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3]中“臌脹”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4]①其它病因(如惡性腫瘤、結(jié)核等)導致腹水者;②有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腎功能異常(肌酐>正常上限1.5倍)、骨髓抑制、精神病、嗜酒不能戒斷、吸毒者;③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65歲者;④妊娠及哺乳期,有受孕可能而未能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者;⑤過敏體質(zhì),或曾經(jīng)對試驗所用藥物(本方案所擬中藥復方、血漿、白蛋白、利尿劑)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基礎(chǔ)療法 (1)休息:全部患者應停止工作,休息甚至基本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適當?shù)剡M行工作,但應以不感疲勞為度。(2)飲食:原則上應是高熱量、足夠的蛋白質(zhì)、限制鈉鹽攝入、充足的維生素。⑶抗病毒治療:根據(jù)患者乙肝耐藥基因檢測,選擇合適的核苷類似物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
1.5.2 藥物療法 兩組患者均予新鮮冰凍血漿(首次劑量按10mL·kg-1靜滴,維持劑量按5mL·kg-1靜滴[5,6])及10%人血白蛋白50mL每日交替輸注,直至復查血清白蛋白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即可停止輸注。此外,觀察組予中藥復方治療,選用理中湯、四逆湯合五苓散加減,藥用:熟附子15g(先煎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干姜10g,炙甘草9g,紅參片15g,白術(shù)12g,茯苓 15g,砂仁6g(后下),桂枝9g,赤芍12g,丹參15g,田七片10g,黃芪 30g,澤瀉10g,豬苓12g,大腹皮9g,粉防己9g,女貞子12g,生山茱萸 10g,北五味子6g,生姜9g。日1劑,第1次煎成250mL,第2次煎成200mL,合并藥液,分3次服用(8時、14時及20時)。對照組予呋塞米(廣東三才石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4023242)20mg,螺內(nèi)酯(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0070)20mg,每日1次口服。同時密切觀測體重,使患者體重每天減輕大約0.8~1kg。兩組療程均為30天。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yī)癥候積分[7]兩組治療前后均通過調(diào)查問卷采集患者癥狀及舌脈表現(xiàn),包括①腹大脹滿不舒;②神疲倦??;③畏寒肢冷;④惡心欲吐;⑤面色蒼黃或蒼白;⑥下肢浮腫;⑦納呆;⑧小便短少不利;⑨舌胖淡紫;⑩脈沉無力。以上每個項目,無:記0分,輕度:記1分,中度:記2分,重度:記3分。
1.6.2 實驗室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及B超(腹水)的變化。
1.7 療效標準 參照《肝硬化腹水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8]制定:①治愈:腹水消失,其它癥狀消失,實驗室指標正常;②好轉(zhuǎn):腹水及其它癥狀減輕,凝血功能、白蛋白正?;蚪档停渌鼘嶒炇抑笜撕棉D(zhuǎn);③無效:腹水不退或加深,其它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無改善??傆行?(治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7]。
2.1 兩組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肝功能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ALT、AST、TBIL、ALB等肝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腹水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腹水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水消失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后兩組療效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肝硬化腹水隸屬祖國醫(yī)學“臌脹”范疇[9],是據(jù)腹部膨脹如鼓而命名,以腹脹大,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特征。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中有關(guān)于肝水、腎水、脾水的論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zhuǎn)側(cè),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xù)通”;“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均說明腹水的產(chǎn)生與肝脾腎相關(guān)。
《金匱要略》有云“血不利則為水”,瘀血與停水相糾結(jié),就形成了水瘀互結(jié)之證。故臌脹之為病,其病在水而源在血,血瘀成癥,瘀血阻于脈中,導致水液下行受阻。所以,若要利水當先化瘀,逐水利尿須與活血化瘀之品共用,方可使隧道通利,水液下行[10]。
根據(jù)古中醫(yī)理論,臌脹病機為三陰冰結(jié),濁陰竊居陽位。根據(jù)課題組多年的臨床實踐及課題研究,認為本病的病因為邪毒入血,隱伏血分,內(nèi)傷肝脾;酒食所傷,滋生濕濁,蘊結(jié)脾胃;情志所傷,肝郁脾虛,臟腑失和。病機為肝病發(fā)病日久,致肝失疏泄,升降失常,氣滯血瘀,肝脈瘀塞,寒濕凝結(jié),損傷肝臟,出現(xiàn)肝臟硬化。同時,久病及腎,脾腎陽虛,腎寒水凝,陽不化水,濁陰竊居陽位,水停腹中,發(fā)展為鼓脹病。本病正衰邪實,脾腎陽虛、陽虛水泛、三陰冰結(jié)為其正衰,氣滯、血瘀、水停為其邪實。一旦出現(xiàn)腹水,則已處于陽虛水泛的階段[7,11-12]。
故方中熟附子、干姜、炙甘草為四逆湯用藥,功能溫下焦元陽,散寒除濕,破三陰冰結(jié);紅參、白術(shù)為理中丸用藥,功能溫陽健脾,運轉(zhuǎn)中焦[7],且參術(shù)相須為用,增強補氣健脾益胃之效[13];五苓散功能溫陽化氣利水;赤芍、丹參、田七活血化瘀;砂仁、半夏化痰;黃芪、大腹皮、粉防已補氣利水;女貞子、生山茱萸、北五味子補益肝腎[7]。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健脾、化瘀行水之功效。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血漿、白蛋白輸注治療可有效降低癥候積分,改善肝功能,縮短腹水消失時間,療效優(yōu)于利尿劑配合血漿、白蛋白輸注。本研究將中藥與現(xiàn)代血液制品輸注相結(jié)合,探討治療肝硬化腹水較佳的綜合治療方案,可避免利尿劑引起的電解質(zhì)紊亂、血容量不足、利尿劑抵抗、腎功能不全等不良反應,對于缺乏腹水濃縮回輸、人工肝等技術(shù)的基層醫(yī)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巨大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
[1]馬 紅,施漪雯.肝硬化腹水治療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4):344-347.
[2]王寶恩,張定鳳.現(xiàn)代肝臟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626-637.
[3]吳勉華,王新月.中醫(yī)內(nèi)科學[M].9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25-230.
[4]趙立新,盧天虎,莊 海,等.回顧性分析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失代償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6(4):91-93.
[5]黃海良.大量血漿聯(lián)合丹參治療頑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3):527-528.
[6]潘 楓.新鮮冰凍血漿在治療肝硬化腹水中的作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826-827.
[7]馬春玲,阮永隊,趙競秀,等.溫陽健脾化瘀行水法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通報,2015,14(2):44-47.
[8]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疾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1,31(9):1171-1174.
[9]朱雅男,丁 輝.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脾腎陽虛型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10):26-27.
[10]閆秀川,劉成海.肝硬化腹水的中醫(yī)證型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chǔ)醫(yī)學雜志,2008,14(1):49-50.
[11]莫冰泉,阮永隊,馬春玲,等.溫陽健脾化濕活血法配合懸灸治療黃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雜志,2015,25(3):150-151.
[12]謝炎烽,阮永隊,莫冰泉,等.懸灸配合中藥治療黃疸型肝炎療效觀察[J].上藥針灸雜志,2015,34(7):639-641.
[13]劉嘉輝,呂東勇.近5年肝硬化腹水中醫(yī)組方用藥規(guī)律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4,21(5):588-589.
廣東省中醫(yī)藥局建設中醫(yī)藥強省科研課題 (No.20152087)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醫(yī)院(5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