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莫里森《寵兒》中塞絲的創(chuàng)傷解讀

2016-02-15 13:28:08張蓉芳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塞絲寵兒莫里森

張蓉芳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英語教育系,福建 泉州362000)

?

莫里森《寵兒》中塞絲的創(chuàng)傷解讀

張蓉芳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英語教育系,福建 泉州362000)

《寵兒》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的巔峰之作。小說采用獨特的敘述手法深刻揭示了美國奴隸制度下黑人女性的悲慘命運及其遭受的巨大精神創(chuàng)痛。借助創(chuàng)傷理論剖析小說主人公塞絲心靈創(chuàng)傷的根源,闡釋其癥狀并挖掘其創(chuàng)傷復原的途徑,從而揭示出愛是醫(yī)治黑人女性創(chuàng)傷的良藥。

《寵兒》;奴隸制;創(chuàng)傷復原;愛

“創(chuàng)傷”一詞源自希臘語,最初指身體上的外傷,后來逐漸被廣泛運用于精神分析學和精神病學領域。精神分析學意義上的“創(chuàng)傷”研究可以追溯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里,弗洛伊德指出,如果一種經(jīng)驗或經(jīng)歷在一個極短暫的時間內,使心靈遭受高強度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謀求疏解和適應,從而使心靈的有效能力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我們便稱這種經(jīng)驗為創(chuàng)傷[1]。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和他的創(chuàng)傷觀點,開啟了現(xiàn)代西方創(chuàng)傷理論發(fā)展的先河。其后,美國學者凱西·卡魯斯最先將這一理論引入文學批評,打開了文學批評的新視角。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基于創(chuàng)傷理論,圍繞生存、歷史、死亡等主題展開的文學研究出現(xiàn)了高潮迭起的現(xiàn)象,研究文學作品如何呈現(xiàn)受創(chuàng)者的創(chuàng)傷歷程,并通過再創(chuàng)作成功引領其走出創(chuàng)傷陰影,成為當下創(chuàng)傷文學研究的焦點[2]。美國當代作家托妮·莫里森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作才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黑人女性。作為一位富有黑人濃厚文化底蘊的作家,莫里森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從創(chuàng)作之初就以探索黑人的解放、文化和精神世界為己任。她的代表作《寵兒》以深沉的主題意蘊成功再現(xiàn)了奴隸制對黑人女性身心的踐踏,引起了美國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小說以1873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為背景,講述了一位黑奴母親塞絲為了逃避奴隸主及其隨從的追捕,不讓自己的女兒遭受奴役生活的折磨,不得不親手殺害女兒的慘痛故事,這血淋淋的殺嬰場景成了她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創(chuàng)傷文學經(jīng)典作品,莫里森通過筆下扭曲的、暴力的母愛,深刻地批判了奴隸制度的殘暴,揭開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難以修復的精神創(chuàng)傷。本文試圖從創(chuàng)傷理論視角,解讀莫里森筆下塞絲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分析其創(chuàng)傷的根源、癥狀及修復之路,從而更好地闡釋莫里森創(chuàng)傷創(chuàng)作的特點和意圖,進一步拓展對莫里森作品的認識。

一、塞絲的創(chuàng)傷根源

當代創(chuàng)傷研究理論指出,創(chuàng)傷對受害者的精神打擊極大,它摧殘著受害者的心靈。奴隸制是美國歷史上最滅絕人性的制度,它摧毀了黑人女性作為母親的身份價值,吞噬著她們的心靈,成為她們難以磨滅的創(chuàng)傷[3]。莫里森的《寵兒》講述的正是美國奴隸制度下黑人女性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淚史。

(一)童年的創(chuàng)傷記憶

小說主人公塞絲從小就飽受苦難。她的母親作為黑奴曾遭受白人多次強奸而且還被迫承擔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根本沒有精力照顧塞絲,所以塞絲無法享受到母愛的關懷,哪怕吸一口母親的奶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缺乏奶水成了塞絲記憶中永遠的傷痛,奶水在她的潛意識里成為母愛的象征。為了得到母親的喜愛和關注,幼小的塞絲請求在自己身上烙一個與母親一樣代表奴隸身份的烙印,卻換來母親一記狠狠的耳光,這深深地傷害了她。在她的心中,母親是冷漠的。當塞絲目睹母親因私自逃跑而被白人活活絞死的場景時,她驚呆了,無法想象親生母親會拋棄自己獨自逃跑。塞絲靜靜地躺在母親尸體的旁邊,想通過陪伴死去的母親來感受她渴慕已久的母愛。對她而言,只要母親的身體還在,母愛就存在著。母親的死亡對她幼小的心靈無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母親遭受的種種屈辱以及塞絲缺失的母愛早已深深滲入她的骨髓中,是她人生遭受的首次創(chuàng)傷。罪惡的奴隸制度剝奪了塞絲童年時代渴望母愛和關懷的訴求,這些傷痕累累的記憶對她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使她極度缺乏安全感和歸宿感。

(二)“甜蜜之家”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

除了童年時代的陰影,塞絲在“甜蜜之家”遭受的種種非人虐待逼得她走上了殺嬰的絕路。在“甜蜜之家”,當塞絲無意識聽到“學校老師”的一席談話時,她才深刻意識到奴隸制無法給予她和孩子做人的基本權利,奴隸主只會把她們當作動物對待,這粉碎了塞絲原本對幸福生活的幻想。為了擺脫命運,她決定出逃。在逃跑之前,塞絲遭受了“學校老師”和他的侄子實施的最可怕的凌辱。他們強暴了塞絲,并奪走了她留給孩子的奶水,“一個吮著我的乳房,一個摁著我,他們那知書達禮的老師一邊看著一邊做記錄”[4]70。他們還殘忍地將塞絲毒打了一頓,全然不顧她已經(jīng)身懷六甲。特別是白人搶奪奶水的惡行使塞絲童年的創(chuàng)傷記憶再次浮上心頭,母愛的缺失是她一生無法忘卻的傷痛,而白人這慘絕人寰的行為使塞絲的痛苦更加深重。奶水被奪走對塞絲而言不僅僅意味著剝奪了她作為母親的權利,而且還撕開了她童年的記憶傷疤,使她處于幾乎精神崩潰的邊緣。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再次遭受這種難以啟齒的性暴力,為了維護自己做母親的權利,塞絲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再次出逃。

(三)殺嬰的創(chuàng)傷行為

塞絲歷經(jīng)千辛萬苦成功出逃來到辛辛那提鎮(zhèn)婆母貝比·薩格斯家,度過了28天短暫的幸福時光?!皩W校老師”及其幫兇的到來摧毀了她所有的希望。她寧可失去當母親的權利,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兒遭受厄運,于是情急之下她不惜親手舉起斧頭殺死了女兒,因為她認為只有在上帝那里才是可托付孩子的最安全的地方。塞絲“對孩子的愛太濃太深了”[4]208,充滿著母愛的塞絲成了孩子生命的剝奪者。面對殺嬰的事實,塞絲的內心充滿痛苦和悲哀。她緊緊抱著死去的孩子,不肯放手。對于一位母親來說,這樣的母愛太沉重了。殺害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殺死了自己。塞絲對女兒的這份愛意在殘酷的奴隸制度下只能用這種極端方式表達,實在令人痛徹心扉。殺死親愛的女兒是塞絲一生難以忘卻的痛,即便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和刻字工交媾換來墓碑上刻上女兒的名字也無法抹去對女兒深深的愧疚感。當代創(chuàng)傷研究理論指出,創(chuàng)傷的兩個特征是:傷痛和震驚。塞絲的殺嬰行為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傷,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傷痛和心理上的巨大震撼。遭受了莫大屈辱創(chuàng)傷的塞絲被強烈的無助感所吞噬,無法恢復健康的心理機制,心靈變得異化、扭曲,蛻變成一個罪孽深重的母親。顯然,塞絲是美國奴隸制度下的犧牲品和受害者。

不僅塞絲經(jīng)歷了這樣非人的遭遇,就如她的婆母貝比·薩格斯說的“在這個國家里,沒有一座房子不是從地板到房梁都塞滿了黑人死鬼的悲傷……”[4]6不僅塞絲,貝比·薩格斯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薩格斯生了8個兒子,卻不知道他們的下落。奴隸制度使世界上最自然、最純真的母愛只能以暴力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是對黑人女性最深刻的傷害。可見,奴隸制的罪惡是導致塞絲精神創(chuàng)傷的根源。

二、塞絲的創(chuàng)傷癥狀

美國心理分析家朱迪斯·赫曼在《創(chuàng)傷和康復》中指出,創(chuàng)傷的幸存者在經(jīng)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之后通常都會反復痛苦地回憶并夢及那些事件,從而表現(xiàn)出某些創(chuàng)傷性癥狀,如痛苦、壓抑、幻覺、精神錯亂等。罪惡的奴隸制帶給奴隸肉體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創(chuàng)傷如此深重,以至于在他們重獲自由后,奴隸生活的記憶依然似陰影一般籠罩他們的心靈,使他們難以承受生命之痛?!秾檭骸分械娜z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面對殺害自己女兒血淋淋的事實,塞絲表面上顯得異常的平靜,但內心卻備受煎熬。雖然作為黑奴塞絲重獲了自由,但在接下來18年的時光里,她內心的苦楚卻一天勝似一天,往日的傷痛如噩夢般一樣如影相隨,成了捆綁她生活的精神桎梏。過去的殺女行為連同在“甜蜜之家”所受的血腥暴行深藏在內心深處,在她的生命里扎下了根。塞絲終日為這些創(chuàng)傷性的記憶所困擾,生活在過去的牢籠中,無法預見未來。雖然塞絲每天起床都努力驅趕過去,但是過去一切的痛苦卻以噩夢、閃回、幻覺等方式干擾她的心理,吞噬著她的精神世界,擾亂了她對自己頭腦的控制,使得她的思維變得混亂,言語變得啰唆,不斷地重復講述。這種自我無意識的行為正是塞絲創(chuàng)傷的癥狀。塞絲每天早出晚歸拼命地工作,以此來緩解內心的痛苦和恐懼。她不愿回憶,也不愿提及過去在“甜蜜之家”所遭受的各種非人虐待。因為談到過去,她就萬分痛苦。對于屋子里嬰兒的冤魂,塞絲默默地接納了它,因為“它不邪惡,只是悲傷”[4]8。其實冤魂就是塞絲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寫照。就像冤魂一樣,塞絲并不邪惡,她會毅然拿起斧頭割斷自己寶貝女兒的咽喉,不是因為狠毒,而是因為那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濃濃的母愛。因為從小缺失母愛,所以塞絲特別重視自己作為母親的身份價值,她甚至把這份責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但面對慘絕人寰的奴隸制度,塞絲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去保護孩子時,從骨子里流露出的偉大母愛,促使她選擇放棄孩子的生命,因為塞絲認為這樣比孩子活在世界上慘遭奴隸主的虐待要好得多。但就像冤魂一樣,塞絲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悲傷,為自己,也為逝去的女兒。的確,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在罪惡的奴隸制度下竟然要以這種暴力的形式來給予表達,實在是一種悲哀。塞絲的悲傷籠罩著整個屋子,她的心被愧疚感和負罪感所捆綁,無法走出痛苦的深淵,徹底失去了自我,徹底回到了過去,對未來缺乏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創(chuàng)傷事件導致“受害者質疑基本的人際關系,打破了家庭、友誼、愛以及對集體的依賴,粉碎了與他人關系中形成和保持的自我建構”[5]51。殺嬰事件破壞了塞絲與家人及整個社群的關系,它帶給塞絲極度的不安全感,降低了她對他人的信任能力。在這18年的時間里,塞絲的生活處于一種極度孤立沉默的狀態(tài)。她不愿與外人交往,不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悲慘遭遇,她將自己封閉在124號里,盡力壓抑自己的痛苦。對她而言,外面發(fā)生的事都與她無關,她的世界就在這個屋子里。沉默使得她與外界失去了聯(lián)系,124號變成了一座鬼宅,沒有鄰居愿意和她們接觸。塞絲除了工作,就在家里恍惚痛苦地回憶過去,對周圍每一個人都非常冷漠,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這使整個家庭處于癱瘓的狀態(tài),房屋里到處縈繞著她那無法掙脫的創(chuàng)傷陰影,到處一片死寂。因為無法忍受鬼魂的恣意騷擾,塞絲的兩個兒子霍華德和巴格拉在13歲之后都離家出走,貝比·薩格斯奶奶也因為信仰的破碎告別了人世,只剩下女兒丹芙與她相依為命。塞絲和丹芙生活在一種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中。雖然丹芙是當中的唯一清醒者,但因為長期處在孤獨、隔離的生活狀態(tài)中,丹芙也變成了一個極其敏感、內向冷漠的孩子。這時候的塞絲在痛苦中沉淪,急需被關心和拯救。

三、塞絲的創(chuàng)傷修復

根據(jù)美國學者赫曼的創(chuàng)傷恢復理論,精神創(chuàng)傷的恢復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首先要有一個安全的場所,其次是通過反思與回憶哀悼傷痛,最后一個階段是與身邊的人重新建立聯(lián)系,走出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的恢復過程是復雜而漫長的。莫里森《寵兒》中的塞絲在保羅.D和女兒丹芙的幫助下,通過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傷、直面創(chuàng)傷、重新和黑人社群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走出了殺嬰創(chuàng)傷的陰影。

(一)愛的傾聽者

通過講述,受害者能緩解內心的痛苦,忘卻創(chuàng)傷帶來的痛苦體驗。但受害者只有意識到有人愿意認真地聆聽,并能夠理解受害者的痛苦,她才愿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傷。在《寵兒》中,殺嬰的痛苦記憶使塞絲難以承受,整個事件縈繞于心,無法忘記。塞絲的生活被記憶苦毒所吞噬,看不到未來,生命漸漸地枯竭。因為沒有恰當?shù)膬A聽者,所以她一直保持沉默,不愿意回憶和講述過去的遭遇,直到那位在“甜蜜之家”就深深愛戀上她的保羅.D的出現(xiàn)。保羅.D的到來喚醒了塞絲心中埋藏了許久的記憶。保羅.D具有“女人都想把心里話向他傾訴的特質”[4]16。他在乎她、關注她,愿意和她承擔過往的傷痛。保羅.D的關懷滋潤著塞絲干涸的心田,為此,塞絲信任他,內心充滿講述的欲望。在講述的過程中,她的心漸漸融化,內心的悲情得以釋放,傷痛得以緩解。特別是白人搶走奶水那一幕,是她遭受的最恥辱的創(chuàng)傷事件。當她向保羅.D講述時,保羅.D用心地安慰她,并“在她背后俯下身軀,身體形成愛憐的弧線”[4]18,這深深感動了塞絲。塞絲感覺到“她雙乳的負擔終于落在了另一個人的手中”[4]18。保羅.D使她釋放了積壓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無法言說的傷痛,重新認識和定位了自己。同時,保羅.D還積極幫助塞絲和丹芙重新融入黑人群體。塞絲在這個男人身上重新找到了愛和溫暖,她希望可以走出痛苦的深淵和他開始新的生活。但當保羅.D得知塞絲親手殺嬰的真相時,無法站在塞絲的立場去理解她當時的感受。為此,他選擇了離開。而寵兒的出現(xiàn)使塞絲再次陷入精神創(chuàng)傷的折磨之中,可見創(chuàng)傷的反復性和延續(xù)性。后來,女兒丹芙成為塞絲的另一位忠實聽眾。在丹芙的認真傾聽下,塞絲道出了自己更多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通過講述,塞絲的痛苦得以緩解。

(二)直面創(chuàng)傷

直面創(chuàng)傷是任何創(chuàng)傷復原者的必經(jīng)之路。對于塞絲來說,最深刻的創(chuàng)傷是18年前親手殺死女兒的血腥場面,這是她內心深處最不愿意揭開的傷疤。但只有把創(chuàng)傷膿血擠干凈,才是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開始。在殺嬰后的18年時間里,塞絲死去女兒的冤魂在這座房子里游蕩,124號長期的鬧鬼現(xiàn)象隱喻著塞絲內心未撫平的創(chuàng)傷,寵兒的鬼魂代表了奴隸制那段令人無法擺脫的恐怖過去。只有直視而不是逃避才能解決內心悲痛至深的苦楚。18年后,寵兒的鬼魂以人身的形式回到塞絲的住所,仇恨地向塞絲索求未得到的母愛。這恰恰是塞絲進行自我療傷和救贖的機會。

因為寵兒的到來,塞絲不得不正視過去的殺女創(chuàng)傷事件,不得不去剝開內心的苦痛,在回憶和講述過程中重新建構自己的身份和價值。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贖罪,塞絲像中了魔一樣,盡量迎合寵兒的各種要求,對她百倍地呵護,希望以此來彌補自己對女兒的傷害。但是仇恨的寵兒卻肆無忌憚地日夜折磨塞絲以懲罰她過去的殘忍,面對寵兒瘋狂的報復,塞絲拼命地向寵兒解釋,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家庭,解釋成了她唯一要做的事情。寵兒日益的放肆致使塞絲走到精神崩潰的邊緣,幾乎身心俱毀,根本無法從創(chuàng)傷事件的夢魘中得以解脫。當女兒丹芙看到母親被寵兒控制捆綁、如此痛苦無法自拔時,意識到母親和自己正身處危險之中。為了挽救母親,丹芙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努力克服與外界交往的恐懼,在已去世祖母自強不息精神的鼓勵下,帶著她的臨終囑托,“記住它,然后走出院子。走吧”[4]310,丹芙勇敢地走出了124號去社區(qū)尋求援助。

(三)愛的氛圍

安全的環(huán)境對于創(chuàng)傷修復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環(huán)境中,創(chuàng)傷者能收獲愛的力量,消除內心的孤獨感和愧疚感?!秾檭骸分信畠旱ぼ胶蜕鐓^(qū)的群體為塞絲創(chuàng)造了一個接納、包容、安全的環(huán)境。

當?shù)ぼ阶叱?24號向社區(qū)群體求助時,大家紛紛伸出了救援之手。盡管黑人鄰居并不富裕,但他們愿意把食物分享給正在遭受患難的塞絲一家。當塞絲被鬼魂纏繞的消息傳遍黑人社區(qū)群體時,黑人女性們對她充滿了同情,她們認為“救人迫在眉睫”[4]256。為此,30多位黑人女性自發(fā)地來到124號,用黑人鏗鏘有力的歌聲和祈禱的方式驅趕鬼魂,這震撼了塞絲,“她像受洗者接受洗禮那樣顫抖起來”[4]261。代表歷史毒瘤的寵兒被黑人群體團結的力量所驅逐,塞絲終于擺脫了寵兒的糾纏,身心獲得了解放,重新回歸黑人群體。可見,只有在互助互愛的群體中,才可以修復創(chuàng)傷的心靈,擺脫夢魘般的過去對受害者精神上的捆綁。

Herman指出,創(chuàng)傷恢復最后階段的典型象征是“與自己和解,并找回自己”[5]52。在塞絲的創(chuàng)傷復原過程中,塞絲獲得了許多人的幫助和關懷。有耐心傾聽她講述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的愛人保羅.D和女兒丹芙,還有黑人女性群體的關心和幫助。種種愛的力量成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注入塞絲的心中,使她的內心深受感動。她終于找回自己做人的尊嚴,愿意接受已故貝比奶奶的勸告,放下劍和盾,放下過往以寵兒為代表的歷史遺毒的糾纏,學會原諒自己,接納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正如小說最后,保羅.D帶著強大的力量和愛意重新回歸到塞絲身邊,輕聲對她說,“你自己才是寶貴的,塞絲,你才是!”而塞絲吃驚地回答“我?我?”[4]317這個結尾暗示著塞絲終于擺脫奴隸生活遺留下來的歷史創(chuàng)傷,與自己和解,重新構建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成為真正自由的人[6]。

四、結語

《圣經(jīng)》記載,愛能遮掩一切過錯[7]621,愛是醫(yī)治全體的良藥[7]616?!秾檭骸愤@部作品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愛的價值。因為擁有親人、愛人和鄰居的關愛,塞絲不再恐懼過去,不再擔心未來;因為愛的緣故,她的殺嬰行為得到了理解和寬恕;因為愛的緣故,塞絲終于不再自閉,勇敢地走出創(chuàng)傷的陰霾,開始全新的一天。小說《寵兒》無不滲透莫里森對愛的追求和信仰。對于莫里森而言,黑人女性只有團結起來,激發(fā)內心深處愛的力量,才能跨越奴隸制留下的精神枷鎖,重獲內心的自由。

莫里森作為一位具有深刻洞察力和民族責任感的作家,通過生動刻畫《寵兒》中黑人女性塞絲的心路歷程,深刻地揭示了奴隸制的歷史遺毒及其對黑人尤其黑人女性心靈的毒害,同時又為飽受精神創(chuàng)傷的黑人指出一條通往光明之路:要將個人融入族群,植根于黑人民族文化,凝聚本民族集體的力量,在彼此相愛、彼此接納的環(huán)境中勇敢面對過去,直視過去,去理解往昔歲月中“那不散的陰魂”,才可以勇敢地面向未來[8]。

一切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只有愛的滋潤才能得到真正的醫(yī)治和救贖?!秾檭骸愤@部由托妮·莫里森用愛譜寫而成的經(jīng)典之作不僅屬于黑人民族,也屬于全世界人民,其所包含的深刻內涵對其他邊緣化群體來說也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216.

[2]王麗麗.走出創(chuàng)傷的陰霾:托妮·莫里森小說的黑人女性創(chuàng)傷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41-65.

[3]夏倩.托妮·莫里森小說《寵兒》的創(chuàng)傷主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14-21.

[4]托妮·莫里森.寵兒[M].潘岳,雷格,譯.???南海出版公司,2005:6-317.

[5]Judith,Herman.Trauma,and recovery[M].New York:Basic Books,1992:45-60.

[6]李靖雨.托妮·莫里森《寵兒》中的種族創(chuàng)傷[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16-17.

[7]圣經(jīng)[M].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2003.

[8]黃麗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妮·莫里森的小說《寵兒》的黑人代際間創(chuàng)傷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2011(2):100-105.

An interpretation of Sethe’s trauma in Morrison’sBeloved

ZHANG Rongfang

(English Education School of Quanzhou Preschool Vocational College,Quanzhou 362000,China)

Belovedis the best works of Toni Morrison, who was grant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is novel uses unique narrative technique to profoundly reveal the miserable fates of Black women and their great mental trauma in the American slaver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Trauma Theory to analyze the roots of the protagonist Sethe’s mental trauma, explain the symptoms of her trauma and dig out the ways of healing her trauma so as to reveal that love is the good medicine of healing black women’s trauma.

Beloved;slavery;healing trauma;love

2016-07-11;

2016-08-26

張蓉芳(1981-),女,福建泉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英語教育教學。

I712.074

A

1671-9476(2016)06-0054-05

10.13450/j.cnki.jzknu.2016.06.12

猜你喜歡
塞絲寵兒莫里森
彳亍徘徊還是砥礪前行
剝奪或救贖:塞絲殺嬰的倫理兩難
諾貝爾獎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歲
英語文摘(2019年10期)2019-12-30 06:24:34
論《寵兒》中的畸形母性
文學教育(2019年31期)2019-11-26 16:24:29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論莫里森《孩子的憤怒》的藝術張力
短視頻因何成了寵兒?
《寵兒》中的后現(xiàn)代敘事策略
托尼·莫里森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
剖析莫里森《寵兒》中塞絲的人生磨難
短篇小說(2014年1期)2014-09-04 02:57:20
莱阳市| 神木县| 南岸区| 五台县| 昌邑市| 扎兰屯市| 泰顺县| 承德县| 石屏县| 罗江县| 桐乡市| 揭西县| 安达市| 盐山县| 娄烦县| 铜鼓县| 汉阴县| 滦平县| 通渭县| 托克托县| 封开县| 石渠县| 澎湖县| 温泉县| 巍山| 玛多县| 庄浪县| 丽江市| 瓮安县| 岳阳市| 莲花县| 太谷县| 射洪县| 石景山区| 贵港市| 仙居县| 银川市| 延寿县| 永城市| 麻城市|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