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
在中國,啟蒙一詞是來自于外國,最早出現(xiàn)于法國,法語是lumieres,英語是enlightenment。大約在17至18世紀之間,法國出現(xiàn)了一個新思想不斷涌現(xiàn)的時代,通常被稱為啟蒙運動,代表性人物是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這是歐洲歷史上自文藝復興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主要目標是摧毀腐朽的封建制度,為確立資本主義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并對日后的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及19世紀歐洲一系列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什么叫啟蒙
康德也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1784年他在《什么是啟蒙?》一文里,首次對“啟蒙”作了詮釋,他指出:“啟蒙就是使人們脫離未成熟狀態(tài),把人們從迷信或偏見中解放出來?!睆淖置嫔辖忉?,啟蒙就是啟迪、啟發(fā)、開發(fā)蒙昧、破除迷信等。從本質(zhì)上說,啟蒙就是解放人的心智,用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思索和追求。要做到這一切,需要有獨立的靈魂和判斷能力??傊?,歐洲的三大啟蒙運動,對于歐洲近代文明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進而又影響著世界文明的進程。
歐洲的啟蒙運動本來就是反對腐朽的封建制度,由于中國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這就使得我國的啟蒙運動相較于歐洲晚了200多年。中國的啟蒙運動肇端是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二者合稱為我國的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陳獨秀先生在《新青年》上,首次提出了“賽先生”和“德先生”,這個口號給人們一種新鮮感,遂成為五四運動的兩面鮮明的旗幟,對于思想尚處在蒙昧時期的國人曾起到一些啟蒙作用。這次啟蒙的主要目的是反帝、反封建、拒和談及懲辦賣國賊,在這些具體目標上雖獲得了成功,但相對深入的思想啟蒙來說,五四運動仍然是不成功的。
究其原因,除了社會各種因素以外,還因為這次運動在啟蒙的指導思想上存在著先天缺失。法國思想啟蒙運動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把自由擺在首位絕非偶然,因為自由是思想啟蒙的靈魂,缺失了靈魂的啟蒙運動,當然是不能成功的。從孤立角度看,五四運動提出的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意思無疑是正確的,但作為啟蒙指導思想?yún)s存在遺珠之憾,那就是缺少了自由。試問:如果沒有自由,何以能夠?qū)崿F(xiàn)民主與科學?這種先天不足注定五四運動的不徹底性。
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1980年代的解放思想,可謂中國第二次思想啟蒙,它是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開始。推翻“兩個凡是”猶如一枚炸響的春雷,從而解放了中國人的思想,他們?nèi)玑屩刎?,喊出了“甩開膀子大干”的豪邁口號。我親身經(jīng)歷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年代,那時人人思改、人人思變,甚至說出“不是做不到,而是怕想不到”的話,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黃金時代。
到了1990年代初期,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呈現(xiàn)另一個局面。就高等教育來說,在建設世界一流水平大學的口號下,大學合并潮一浪高過一浪,各地大專甚至中專都升格為大學,大學改名成風,有些甚至一改再改,追求名字越大越響亮越好,這些是虛榮心的表現(xiàn)。在以教育拉動經(jīng)濟的思想驅(qū)動下,“大躍進”式的擴招一直持續(xù)了20年,在最高年份年增速竟高達49.5%?!伴L江學者”本是香港李嘉誠先生捐資設立的,但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能夠獲得。于是,各大學都以本地的名山秀水命名了一批學者,如黃河學者、泰山學者、峨眉山學者、閩江學者等竟多達38個。
面對問題叢生的教育,我的心情極為沉重,真可謂是寢食難安!我朝思暮想:為什么制定了那么多的教育改革綱領(lǐng)和規(guī)劃,但教育改革成效卻始終裹足不前?為什么《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已頒布16年了,而各地至今依然還在搞應試教育?為什么各大學的攀比和學術(shù)腐敗得不到遏制?“狀元”本是一個被歷史遺棄的名稱,為什么至今還在炒作?統(tǒng)一高考飽受詬病,為什么改革不了?全國補課市場收入高達6000多億,如此瘋狂的課后班為什么屢禁不止?各界對教育的批評之聲不絕于耳,為什么充耳不聞?為什么錢學森之間提出10年而至今無人回答……為什么要進行教育改革的新啟蒙
我思前想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大多數(shù)國人仍置身于教育改革之外。從教育部門的領(lǐng)導到辦學者,從教師到學生及家長,一些人尚處于教育的蒙昧狀態(tài),這就是我提出進行教育新啟蒙的緣由。謂予不信,請看以下事實:國家教育部前領(lǐng)導人說,我國教育改革的成績是巨大的,因為我國“兩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和基本普及9年義務教育——筆者注)普及率達到85%以上。但這只是量的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的實質(zhì)內(nèi)容無涉。
我的一個學生是某重點大學的黨委書記,我與他討論教育改革,我說當今大學改革少有成效,他反駁我說:“校長,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國高等教育已達到大眾化階段,這就是改革的成績嘛!再說,我國獨創(chuàng)的‘二級學院也是教育改革的成果呀?!蔽荫g斥說:“你這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只是量的發(fā)展,而不是反映質(zhì)變的改革成果。至于獨立學院更是一個怪胎,它是教育腐敗的溫床,是投資商利用名牌大學辦學斂財?shù)氖侄危簧俅髮W官員腐敗都與獨立學院有關(guān)?!边@說明,某些人根本就不甚了解教育,更不知何謂教育改革,以至于把發(fā)展當改革,把一些滋生腐敗的獨立學院當作改革的成果。本來,發(fā)展與改革的概念分野是十分清楚的,也是不容混淆的,所謂的發(fā)展,主要是指數(shù)量的增加,如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校園占地的拓展,教育經(jīng)費的增加,辦學條件的改善等,這些只依賴于投入的增加。而所謂教育改革,主要是指教育質(zhì)的改變,例如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體制、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學內(nèi)容、新的教學方法代替相應舊的一套,而這些都是依賴于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的。
我們再看看社會對待教育改革的態(tài)度,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給學生減負,然而家長卻強烈要求給孩子補課;奧數(shù)班、補習班屢禁不止,甚至出現(xiàn)學生以罷課形式要求暑假補課的怪象。某些大學的年輕教授和博士也醉心于應試教育,一些家長甚至在校外租房陪孩子準備高考,目的是要考上名牌大學。某師范大學一位副教授教育兒子的辦法就是讓他一遍又一遍做習題,稍有違抗,就擰耳朵或打屁股,甚至罵他腦子笨,這哪里還有一丁點受過師范教育的素質(zhì)?北大與清華是兩所重中之重的名大學,為了爭奪招收所謂的尖子學生,居然在網(wǎng)絡上互相攻訐和展開罵戰(zhàn),可謂斯文掃地。
面對堆積如山的大學問題,一些有良知的學者發(fā)出了吶喊。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評論說:“中國大學的問題太多了,七天七夜也說不完,不是一方面,而是哪一方面都有問題。”北京大學哲學系著名美學教授章啟群也發(fā)出怒吼:“中國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北京大學錢理群先生批評說:“現(xiàn)在大學培養(yǎng)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p>
這一切說明,我國為數(shù)不少人不懂什么是教育,不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更不懂什么是教育改革以及究竟怎樣進行改革。要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措施就是進行教育啟蒙,重新認識教育的真正目的,認識教育改革的實質(zhì),樹立新的教育價值觀,學習近代教育啟蒙代表人物的論著,如《愛彌兒》《人的教育》《大學的理想》《大學的目的》《大學的使命》《廢墟中的大學》《教育在十字路口》《烏托邦大學》等。
改革者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天生的,只有學習世界教育經(jīng)典著作才能夠懂得教育的真諦,也只有通過改革實踐才能真正懂得改革的意義。改革不是口號,而必須要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殉道精神,沒有這種精神,何以獲得突破性的改革成果?改革不應當有禁區(qū),不敢突破禁區(qū),就不配稱為改革者。改革是一個人的品位,是其價值觀、人生理想和大無畏精神的綜合素質(zhì),而教育啟蒙的目的就是賦予教育者這些素質(zhì)。
怎樣進行教育改革的新啟蒙
怎樣進行教育啟蒙?啟蒙主要靠教育者自覺地進行心靈修煉,也需要一批先知先覺的改革者起表率作用,各種媒體也要進行正確的宣傳和引導。歐洲是近現(xiàn)代思想啟蒙的發(fā)源地,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啟蒙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條道路可以借鑒。啟蒙者可以是思想家,也可以是君主、領(lǐng)導人、神父或受過良好教育的市民階層。在我國,只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認識到教育改革的重大意義,方能自覺地投入到各級教育改革的實踐中,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我國教育改革有根本性的突破。時不待我,悲觀是消極無作為的態(tài)度,怨天尤人也是無濟于事的。約塞夫·熊彼特是奧地利裔美國經(jīng)濟學家,他于29歲時創(chuàng)立了創(chuàng)新理論,一舉蜚聲世界經(jīng)濟學界。他在臨終的遺言中寫道:“行動——光有理想和理論是不夠的,只有行動起來,努力改變現(xiàn)狀才是真正對理想的拓荒?!币虼耍瑹o論是教育啟蒙或是教育改革,唯有行動起來,知難而進,才是一個改革者應有的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