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太平巷幼兒園 鄒魯峰
?
種植園里的“插曲”
南京市太平巷幼兒園鄒魯峰
“我的蔬菜朋友”主題活動已經(jīng)開展一段時間了,結合幼兒園種植園地的實際情況和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經(jīng)驗,我決定帶孩子去認識并移栽紅蘿卜、白蘿卜、青蘿卜三種蘿卜秧苗,并帶至班級進行持續(xù)的觀察與照料。
由于這次活動挑戰(zhàn)性比較大,在活動前,我好好備了課,也利用圖片和實物帶領孩子們認識了幾種蘿卜的外形特點。本次活動重點,我放在通過已有經(jīng)驗推測和發(fā)現(xiàn)各類秧苗的特點,了解移栽的方法上。在“備好的課”中,我心中預想的“劇本”是這樣的:首先在種植園地集體猜測、認識蘿卜秧苗的種類,通過種植資源老師的介紹引導孩子們細致觀察、了解蘿卜秧苗的特征,然后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進行移栽到班級花盆里,這樣,整個活動就“大功告成”了,沒想到的是在帶領孩子們進入真實場景進行操作時,卻出現(xiàn)了與預設思路大相徑庭的情況。
有人說:自然永遠是孩子最熱愛的場所。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孩子們到了戶外,情緒很自然就興奮起來,眼睛也變得更亮了。這個說:“老師,樹上紅紅的是柿子嗎?”那個問:“地里綠綠的長的是什么???”盡管孩子們對于種植園地有著“數(shù)不清”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我都得把孩子的目光拉到蘿卜上來,花了一段時間整頓秩序。好不容易把孩子們都集中起來,我開始進行活動的組織,原以為接下來的活動將會比較順暢。于是開始提問:“地里的蘿卜秧苗是什么樣?”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孩子的問題像“導火索”一樣把剛剛穩(wěn)定下來的局面又一次點燃了:“老師,泥土里有貝殼碎片。”接著,又有幾個孩子接二連三地問“不搭調”的問題:“老師,蘿卜秧苗那里有小蟲子,還有蜜蜂呢?!薄皦ι显趺从心敲炊嗯缐ⅲ俊薄袄蠋?,地下有好多葉子和掉下來的花!”有的孩子甚至已經(jīng)跑到遠處開始撿起了地上的葉子。
這時我有點懵了,這怎么辦?怎么一出來就這么松散?可見不少孩子的關注點壓根不在蘿卜秧苗上。這樣活動該怎么組織?如果再這樣下去,這次移栽秧苗的活動會變?yōu)橐淮巫匀挥^察活動。我趕緊喊:“所有人都集中過來,其他問題等今天的任務完成后再進行回答?!庇纸?jīng)過一番秩序的整頓,好不容易所有孩子都回來了。我終于松了口氣,開始繼續(xù)按流程組織我的活動??墒遣灰粫?,挑戰(zhàn)又來了。由于事先只是對三種蘿卜果實進行認知,孩子對于秧苗經(jīng)驗還不足,老師在移栽蘿卜前進行了秧苗外形的觀察和了解,雖然老師極力地調動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很多孩子們卻無法集中精力,也不想?yún)⑴c討論。他們不停地“插嘴”說著其他的“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甚至脫離集體,跑到其他種植地里去了。
就這樣,整個觀察蘿卜秧苗的過程事情不斷,孩子們觀察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移栽秧苗環(huán)節(jié),教師請了專門負責種植活動的資源老師給大家演示了如何成功移栽秧苗,如何能夠完整地起出秧苗的根,保證秧苗的成活。可到了實際操作,很多孩子就直接攔腰拔斷把苗就起了出來,結果苗自然就死了,最后只能在老師的一個個幫助下完成操作。結果一場原本老師認為應該不會出大問題的自主移栽蘿卜苗的活動,卻在各種插曲的“不和諧”伴奏下匆匆結束了。
活動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這次活動的不成功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對于孩子而言,種植園地的活動本來就是非常開放的,面對充滿“誘惑”的、擁有各種生命與秘密的場所,決定了這里不會像教室里一樣安定、有秩序,在這里,孩子充滿了自由探索欲望,有著不受約束的需求。教師也無法像備課一樣做出很多的預判,會遇見很多新的問題,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
其實仔細想想,正是由于自己事先思考和準備不充分,帶來了這次活動的失誤和意外,這說明教師仍把種植園地當作系統(tǒng)性較強的活動,以為在這里和在室內一樣可以控制。誰知在幼兒已經(jīng)被自然所吸引的情況下,操作中就會存在很多不確定的難以預料的因素和問題。在這里,教師并不能僅靠臨時的命令與強制“控制”孩子,教師的組織方式應當充滿靈活性,也應是準備充分的。因此只要教師經(jīng)驗或反應稍有不足,就會“雜音滿耳”,看似和諧的“曲目”就很容易被打斷。
如果再組織一次這個活動,我應當細致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1.帶領孩子預先多次進入種植園地。既然孩子對新事物都感興趣,因此可以事先帶孩子進入種植園地觀察,一方面能夠持續(xù)關注蘿卜秧苗的不同成長時期,建立情感,另一方面讓孩子初步了解種植園地的環(huán)境和內容,給予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時間,滿足幼兒對各種的興趣和需要。這樣,就不至于因孩子突然進入自然界,對各樣新鮮事物都感興趣,而耽誤了真正的觀察重點。
2.任務在先。在進入觀察活動前,應當讓孩子了解觀察的目的,將任務給孩子,使之更有目的性,不至于盲目觀察,影響活動效果。
3.與孩子共同討論規(guī)則??梢愿⒆佑懻撘韵聨c:出去后要觀察哪些重點?觀察時要注意些什么?遵守哪些要求?與幼兒共同討論,讓規(guī)則從孩子中來,也在孩子們的討論中解決,并得到認同。
4.分組開展。幼兒人數(shù)過多不管怎樣都會對觀察、操作的效果產(chǎn)生影響??梢允孪葘嗉壢藬?shù)分成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雖然這樣一定程度拉長了時間,但可以使觀察活動更加有序,也減少了教師組織過程中的難度,同時前一部分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調整,在組織第二次活動時更加有針對性。在移栽時,教師也要讓幼兒圍繞著所要種植的園地圍成半圓站定,以便于幼兒的集中關注和教師的集中講解。
5.給予幼兒充分自由操作的空間。讓孩子多發(fā)現(xiàn)、表達、操作是種植活動的關鍵所在,操作才是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而在進入種植園地進行移栽時,應該盡可能避免總是教師不停地講或討論的情況發(fā)生,這里是一個更關注操作的場所,因此經(jīng)驗的問題應該在活動前解決,而不是放在操作時才開始。進入種植園地后,應當讓孩子充分操作,并結合操作時的問題進行適宜的討論。另外,移栽的演示是必需的,應該在演示時引導幼兒關注移栽的方法和關鍵點。
6.教師要有充分的經(jīng)驗準備。在活動前,教師也需要有比較充足的經(jīng)驗準備,幾種蘿卜的特征,該如何移栽,該怎樣避免孩子出現(xiàn)操作性的問題。在組織前,教師要通過請教專家等方式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對于教師來講,也是一種自信的展現(xiàn),對于種植經(jīng)驗準備得越充分,在活動中對于孩子的反應解答才越充分。對于根的拔取,也是教師應當事先考慮到的問題,有的根扎得很深,根須很多,有的孩子力量小,根沒有拔出,把莖折斷了。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關注根的特點,幫助幼兒建立“是否是根”的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幼兒會有目的關注自己的操作是否得當。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嘗試拔根的方法,總結更為適宜幼兒操作的方式,從而減少幼兒誤操作的機會,而不僅僅依靠資源老師發(fā)揮作用。
7.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種植時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突發(fā)情況,例如案例里孩子們對于地里蟲子的興趣。教師可以做以下回應:“這些小昆蟲在地里都會有,也許我們一會移栽植物時還會發(fā)現(xiàn)哦。”也可以說:“我們今天要移苗了,猜一猜這些苗移走了會死掉嗎?我們把它移到班級去觀察?!笨傊處熞靡恍┎呗詫⒂變旱呐d趣點轉移回來,并激發(fā)他們對移栽秧苗的興趣。
8.持續(xù)性的關注和照料。種植活動并不是一次性就結束的,對植物持續(xù)的關注一方面符合植物的生長特點與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能夠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科學習慣,感受持續(xù)關注、照料植物所帶來的樂趣與情感。
這次種植園地插曲的產(chǎn)生,是因為經(jīng)驗的問題,也是因為對于自然觀察活動的準備不足,這促使我進一步去思考該怎樣通過更細致、深入的準備,讓孩子在種植園地中吸納更多的經(jīng)驗,而不是害怕“孩子帶出去不好控制怎么辦”的情況,這樣孩子與自己才能一起從種植中吸納更多的經(jīng)驗,共同享受綠色帶來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