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
踐行群眾路線扎實開展“走轉改”
□劉 冰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走基層才能接地氣,轉作風才能提底氣,改文風才能順心氣?!白呋鶎?、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一堂生動的記者職業(yè)操守課,也是新聞工作者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河北《廊坊都市報》自創(chuàng)刊之初,秉承“責任媒體、百姓情懷”的辦報宗旨,始終把堅持“三貼近”理念融入日常新聞報道中,努力把新聞之源植根于基層、群眾之中。
全體編輯記者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基層,進社區(qū)訪農家,走窗口問效能,對準普通群眾、聚焦平凡人物,記錄城鄉(xiāng)基層的可喜變化,反映幸福廊坊的發(fā)展成果,采寫拍攝了一批鮮活生動的稿件及圖片??偨Y《廊坊都市報》五年來“走轉改”活動實踐主要呈現(xiàn)三個特點:一是體驗式報道,讓記者沉了下去;二是走街串戶,拉近了編讀距離;三是互動服務,媒體品牌樹起來。在效果上,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快、活、實、好。
體驗式報道決定了記者必須深入一線、深入生活,往往對準的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畫面和社會熱點。記者自覺站穩(wěn)群眾立場,增加群眾感情,運用群眾語言,回應群眾關切,才能更好地把黨和政府聲音送到千家萬戶。在深入實踐“走轉改”活動中,注重主題報道策劃出新,讓新聞更具現(xiàn)場感,報道更加立體、全面、深入。
與效能廊坊建設活動結合,與廊坊市效能辦聯(lián)合主辦的“效能廊坊建設進行時”專欄,刊發(fā)40余篇相關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市領導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兩篇調查報道先后在《“效能廊坊”建設活動簡報》上配編者按全文轉發(fā)。
定期組織記者進行高溫下的“熱”體驗,體驗筑路工、送水工、煉鋼工等戰(zhàn)高溫的情形;組織寒冬堅守報道,體驗街頭交警、環(huán)衛(wèi)工人、鍋爐工作斗嚴寒的情形。
春節(jié)期間,連續(xù)策劃“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分為“堅守在一線”“記者返鄉(xiāng)記”“春節(jié)尋熱鬧”三個專題,采寫編發(fā)了《走近“110”感受接警員的忙碌》、《走高密品傳統(tǒng)年俗》、《春運回家服務手冊》、《逛逛廟會嗅嗅年味》等40余篇稿件及攝影專版,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面孔”欄目開辦三年時間,記者近距離接觸一線勞動者和不平凡的“小人物”,透過一張張新聞面孔,展現(xiàn)各自酸甜苦辣的人生,弘揚了“愛國敬業(yè)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采寫了《走近清淤工人》、《垃圾變廢為寶的背后》、《隨時待命的“公廁管家”》等一批稿件。
記者們通過體驗式報道后都說:到了基層,到了現(xiàn)場,與群眾拉近了距離,工作有了激情,寫稿有了靈感,稿子也好寫了。
社區(qū)是新聞“富礦”,但一直以來記者挖掘得不夠深入,致使社區(qū)新聞一度是大爺大媽唱歌跳舞扭秧歌的報道。在“走轉改”活動中,除了記者扎根社區(qū),我們發(fā)揮媒體的平臺聚合效應,注重新聞與活動結合,為讀者提供便捷服務,解決實際問題,這無形中拉近了媒體與讀者的距離,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自2011年起,《廊坊都市報》與報社相關部門合作,接連五年組織“都市服務進社區(qū),媒體讀者面對面,解決居民大小事,溫暖送到百姓家”為主題的服務進社區(qū)暨記者掛牌活動。每次集中利用一到兩個月的周末休息時間,深入市區(qū)20個規(guī)模小區(qū),共計開展了60余場活動。
活動中,記者與社區(qū)居民“零距離”接觸,開展編讀面對面、現(xiàn)場贈報、有獎報料等一系列便民服務活動,并現(xiàn)場發(fā)放了《廊坊都市報市民服務手冊》。印有記者電話和郵箱的記者聯(lián)系牌被掛在小區(qū)里。記者掛牌進社區(qū),建立社區(qū)聯(lián)系點,與社區(qū)干部一道“辦公”,近距離傾聽百姓聲音,收集身邊新鮮事、感人事、為難事,豐富了報道內容,受到了由廣大市民好評。
每年11月15日供暖首日,也是《廊坊都市報》“走轉改”之“訪民情走百戶問冷暖”活動啟動之日,選派多名優(yōu)秀記者分赴市區(qū)主要社區(qū),走訪百余戶居民,真實記錄供熱情況;12月中旬,“走轉改”之“訪民情、走千家、送文化”特別行動,采編人員帶著真誠走上街頭,走進小區(qū),敲開居民家門,送上當日報紙,就報紙改版征求讀者意見。
“讀者的事情無小事?!弊鳛橐粡堄胸熑蔚膱蠹?,要取得讀者信任,就要懷著一顆為民服務的誠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協(xié)調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稁娃k幫問》欄目自開設之初,牢記“讀者點滴事記者常掛心”宗旨,由簡單的解答咨詢,變?yōu)楦檲蟮?,解決實際問題,每年為讀者服務600余人次。
2014年6月,記者在網(wǎng)上了解到由霸州勝芳寄往四川雅安的賑災物資一個月后仍未送到,隨后趕到霸州采訪,《賑災物資“失蹤”愛心人士苦等結果》見報后,又多次溝通聯(lián)系快遞公司,后促成雙方和解。
每年的11月、12月,聯(lián)合當?shù)貝坌钠髽I(yè)開展“暖冬行動”,募集棉衣。廊坊都市報社記者作為志愿者,跟隨愛心車隊一道將愛心棉衣送到承德、張家口的貧困戶手中?;顒悠陂g,報紙、微博、微信全程跟蹤報道。
2015年2月底,接到熱線報料反映,廣陽區(qū)碾子營村某地段的垃圾堆成山,附近居民叫苦連天。如果只是簡單報道,不會取信于民,也做不到為群眾服務,選派記者深入走訪報料人、附近居民、南尖塔鄉(xiāng)政府、廣陽區(qū)城中村環(huán)衛(wèi)辦以及市環(huán)衛(wèi)局,呈現(xiàn)多方事實,報道了相關部門已經(jīng)采取的措施,同時督促加快協(xié)調解決,后在制作標題以祈使語氣《請將這里的“垃圾山”移走》,既是對相關部門的要求,也隱含著對亂倒垃圾者的譴責。稿件見報第二天,市環(huán)衛(wèi)局的清運車就開進了碾子營村將“垃圾山”移走,報紙跟進報道《“垃圾山”將分三步鏟除》。后有群眾打來電話,感謝都市報為他們解決了問題。
2013年推出的“讀者開放日”活動,先后走進廊坊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市公安交警支隊車管大廳及指揮中心、市氣象局、新源水廠、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處。
此外,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媒體資源,與讀者增強即時、有效的互動,培養(yǎng)潛在的讀者群。
樸實的群眾語言,鮮活的新聞素材,通過這種“真走、真轉、真改”,與新聞事實的距離近了,新聞活起來,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鮮活報道見報后,使報紙的公信力提升,年輕的編輯記者迅速成長。走基層是記者的本分,沉下去是必修課,我們要繼續(xù)保持良好態(tài)勢,把“走轉改”活動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長期堅持,扎扎實實,深入到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汲取新鮮營養(yǎng),感受時代脈搏,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