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三十年來范氏義莊研究簡述

2016-02-13 20:04
泰山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范氏宗族范仲淹

劉 思 瀚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4)

?

近三十年來范氏義莊研究簡述

劉 思 瀚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215004)

近三十年的范氏義莊研究中,研究者著眼于從政治史、宗族史、制度史、思想史、慈善史等方面重新解構(gòu)范氏義莊,其中不乏力作。但研究者并沒有把范氏義莊研究從范仲淹研究和義莊義田研究中獨立出來。近年來,隨著史料的不斷豐富,將范氏義莊作為個案,采用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成果開始出現(xiàn),這也體現(xiàn)出范氏義莊的研究價值有增無減。

范氏義莊;義莊;范仲淹;研究綜述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有感族中尚有不少貧窮的成員,遂創(chuàng)立義莊,“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1](P47)。這成為后世江南地區(qū)義莊盛行之濫觴。近三十年來,國內(nèi)學界對這一問題多有研究①,本文擬梳理這一時期國內(nèi)學界相關的研究成果,以明確這一時期范氏義莊研究的特點所在,進而展望其發(fā)展前景。

一、定性分析——范氏義莊的性質(zhì)及其影響

近三十年來的范氏義莊研究,學者們早期大多致力于對進行范氏義莊定性分析,時間段為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本世紀初。在早期的研究成果中,討論較為集中的問題是范氏義莊的性質(zhì)與其影響。

(一)圍繞范氏義莊性質(zhì)展開的討論

范氏義莊創(chuàng)辦后,其模式為無數(shù)后人競相模仿。因此,研究范氏義莊的性質(zhì),對于明確義莊性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自然成為范氏義莊研究的重點所在,學界在此時期內(nèi)就這一問題展開了大量的討論。邢鐵先生于1985年在《歷史教學》上發(fā)表的《宋代的義莊》一文,可以視作這一階段學界對范氏義莊性質(zhì)討論的起點。邢先生在對宋代義莊做全面考察時,即以范氏義莊為例,歸納出宋代義莊的三個基本特征:“由一些科舉入仕的士大夫用其秩祿買田置辦”、“多以租佃方式出租”、“義田收入主要用作賑濟族人生活”。在此基礎上,進而指出“義莊的田產(chǎn)都不是本族的祖?zhèn)髻Y產(chǎn)……一般族人沒有義宅和義田的所有權”,所以“義莊的實質(zhì)仍是封建租佃制”[2]。白文固先生對范氏義莊所體現(xiàn)的公共土地所有關系進行了探討。他認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普遍出現(xiàn)了一種封建的集體占有制形式,范氏義莊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原因在于,從范氏義莊中獲得收益的不是某些個人,而是一個團體。同時,范氏義莊的處分權也歸家族所有。基于此,白先生認為盡管這種土地所有關系披上了“集體所有”的外殼,但其實質(zhì)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簡單地將兩者劃上等號。[3]

同樣認為范氏義莊屬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還有李文治先生,他認為范氏宗族義田采用的“采行出租”的模式,便能反映出義莊仍屬于封建所有制范圍中。范氏義莊“只是改變了分配方式,地租未歸捐田地主,而是通過地主管莊將它分給本族的農(nóng)民”[4](P55)。同時,李文治先生進一步指出,以范氏義莊為代表的族田義莊與古代農(nóng)村社會的公社公田,在性質(zhì)上有很大的差異。義田所體現(xiàn)的“貧富懸殊、族長控制和對族外的剝削關系”,明顯與“財產(chǎn)集體所有、人們共同勞動、彼此平等互助”的公社公田相去甚遠[4](P55)。

除了對范氏義莊土地所有制性質(zhì)進行了探討之外,范氏義莊的救濟性也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邢鐵先生認為,范氏義莊“與其包括在族田范疇之中,不如歸入荒政系統(tǒng)更為確切一些”[2],強調(diào)了范氏義莊的救濟性質(zhì)。相反,王善軍先生則認為“義莊的慈善性質(zhì)并非主流”,從義莊的運行模式及成果來看,相對于范氏義莊所做的救濟工作,其為范氏家族繁榮發(fā)展提供的保障更為重要[5]。

(二)圍繞范氏義莊創(chuàng)立所產(chǎn)生的影響展開的討論

新加坡學者陳榮照較早地否定了范氏義莊的積極價值,認為“范氏義莊雖然是救濟了范氏族內(nèi)的貧苦人家,它卻是剝削了范氏族外許多農(nóng)民,以那些農(nóng)民的勞動剩余來喂養(yǎng)族內(nèi)的人”[6](P205)。進而導致義莊中的族人往往對義莊有經(jīng)濟上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獨立的人格。陳氏還認為“以近代的觀點看來,它(指范氏義莊)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中造成了零散分割的局面……成為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絆腳石”[6](P208),對范氏義莊的合理性進行了否定②。與陳榮照先生持類似意見的還有廖志豪、李茂高,他們認為范氏義莊有著本質(zhì)上的缺陷,其存在不利于封建社會內(nèi)部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7]。

李文治則認為創(chuàng)立族田義莊的意義在于有利于“宦室大族聯(lián)系族眾”[4](P44),范氏義莊的存在,的確能夠幫助貧困的族人。但他也指出,就宋代社會而言,不應夸大義莊的作用,因為其服務對象相對有限。同時,與陳榮照先生一樣,李先生也認為范氏義莊的“受協(xié)濟者雖多系貧族”,但用以接濟他們的是“另一部分貧窮農(nóng)民的勞動果實”[4](P55)。

針對以上學者對范氏義莊影響提出的看法,方健于其專著《范仲淹評傳》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并非是強化族權維護封建統(tǒng)治之舉,其主要作用在于團結(jié)族人,增強宗族的號召力與凝聚力。而所謂義莊有“助長兼并之風,對于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有不良的影響”的觀點(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漆俠等人[8]),方健認為類似的觀點并無史料依據(jù),并提出“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無論是從其主管動機和客觀效果而言,其歷史進步性和積極性均是不言而喻、不容否認的”[9](P420)。

綜上所述,這一時期學界對于范氏義莊的封建性質(zhì)有著較為相同的看法,但是在其是否屬于救濟組織的問題上,觀點不一。同時,基于對范氏義莊封建性有著共同的認識,大部分學者都強調(diào)了范氏義莊義田對于外族人群的剝削,認為范氏義莊意義有限。僅有少數(shù)學者開始從宗族制度的角度考察范氏義莊的歷史意義。

二、深入研究——范氏義莊的成因與發(fā)展

(一)對范氏義莊出現(xiàn)的原因及范仲淹成立義莊的目的的探析

邢鐵先生較早探討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宋代義莊的出現(xiàn),是“血緣宗族觀念在宋代貧富分化日趨加劇的社會條件下重新強化的必然產(chǎn)物”,而范仲淹及其效仿者成立義莊的目的,是為了“制造出一種村社共同體的闌尾式的組織,來賑濟和安撫本族的貧窮民戶,冀此達到緩和社會矛盾,維持其長久統(tǒng)治的目的”[2]。陳榮照先生則認為,范氏創(chuàng)辦義莊的思想根源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家族觀念,是宋代理學家“‘收族’觀念的實踐”[6](P208)。同時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可能受到了其老師戚同文的影響,其創(chuàng)辦義莊的目的,部分在于避免范氏后人遭受與其相同的凄慘經(jīng)歷[10]。方健先生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更多的是“受其祖父之友竇禹鈞和范之前輩張綸”影響[9](P415)。廖志豪、李茂高也認為宋代理學的興起在范氏義莊出現(xiàn)的過程中,“起了支配性的作用”[7]。

李文治先生則認為范氏創(chuàng)立義莊之動機較為純粹,“無容置疑”是為了幫助貧困的族人。同時李先生還對義莊為何在宋代出現(xiàn)的原因做了補充,他認為,僅從階級關系的角度理解范氏義莊的出現(xiàn)難免失之偏頗。要理解義莊的出現(xiàn),必須要注意到宋代宗法宗族制下移的現(xiàn)象,這種下移導致了“宗法關系披上了情理外衣”[4](P55),使得孝悌倫理與同族協(xié)濟思想的深入人心。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義莊才最終誕生。

隨后,王善軍先生則從經(jīng)濟角度出發(fā),認為范氏創(chuàng)立義莊固然出自其“公心和慈愛之心”,“但不宜言表卻更有吸引力的理想,則是如何使子孫后代長保富貴”[5]。

也有學者從宗族福利思想的角度揭示了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的思想來源及目的。卞國鳳指出,范仲淹的福利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自身“復興儒學”這一理想的支配。她還指出,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在某種意義上,試圖使“族權”擺脫“王權”的控制,從而促進“庶民化的宗法制”的形成[11],也印證了李文治先生提出的“宗法制下移”這一觀點。

豆霞、賈兵強在討論宋代義莊的特征與社會功能時則強調(diào),在義莊產(chǎn)生背景問題上,封建土地關系的變化與封建家族維護自身興旺昌盛的需要,仍然是義莊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12]。

張雪紅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見解,他認為范仲淹創(chuàng)立義莊的初衷在于歷練子孫后代,“與其將財務留與子孫圖一時之富足安樂,不如留給子孫一樁千秋功業(yè)、一份永久的責任?!盵13]

(二)對范氏義莊發(fā)展過程的考察

較早對范氏義莊發(fā)展過程做系統(tǒng)考察的是陳榮照先生。其研究并沒有局限于范仲淹創(chuàng)立義莊之初,對范氏義莊義學至莊學的演變、義田規(guī)模在明代的縮小與在清代的擴大等具體內(nèi)容,都做了十分詳細的敘述[6](P192-204)。

廖志豪、李茂高在對范氏義莊的發(fā)展過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認為范氏義莊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劃分為穩(wěn)定、困難與興盛三個階段,基本對應宋元、明、清三個時期。此外,他們還指出扭轉(zhuǎn)范氏義莊困難局面的關鍵人物是范仲淹的十六世孫范惟一,其辭官返蘇,重振義莊,對范氏義莊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7]。

賈道明則論述范純?nèi)蕦Ψ妒狭x莊的貢獻,將其行動歸納為:完善義莊規(guī)矩、致力于義莊規(guī)矩的法律化、擴大義莊規(guī)模三個方面,補充了以往研究中范純?nèi)式ㄔO義莊的相關史實[14]。

王衛(wèi)平先生從慈善史的角度對范氏義莊的演變進行考察。他發(fā)現(xiàn),在范氏義莊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救濟宗旨發(fā)生了由“普遍福利原則”轉(zhuǎn)向“以周貧濟急為宗旨”的變化。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范氏宗族的人口不斷擴大,普遍福利的原則自然難以堅持。盡管轉(zhuǎn)向以救助貧窮為主,但范氏義莊卻豐富了其救助保障的內(nèi)容,不僅組織義學,獎勵科舉,還對族人提出了一定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上王先生認為范氏義莊作為義莊制度的最早典范,其對后世義莊制度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宗族社會保障制度”層面,范氏義莊的“規(guī)矩”,成為后世義莊奉行的典范,贍族、道德教化、儲糧備荒三個方面的措施得到了廣泛的推廣[15]。

范氏義莊在發(fā)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范金民先生在對清代蘇州宗族義田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隨著義莊義田制度的發(fā)展,設立義田,不僅是維持宗法制度的手段之一,更能保證家族的田產(chǎn)有效繼承。原因在于,清代令典規(guī)定義田不得買賣。所以,設立義田“徒為吾兄弟之子孫計耳, 非能如古人之收族也”。而這種想法源于何處呢?“其法一取之吳郡范氏”[16],很明顯范氏義莊便是這想法的引領者之一。此外,范金民先生還發(fā)現(xiàn),清代范氏義莊在催收租稅方面也發(fā)生了變化,時常派遣莊丁仆役或委托衙役胥吏對佃戶盡情催勒。

在對范氏義莊發(fā)展過程的研究中,學者們都發(fā)現(xiàn)了范氏義莊對于范氏家族的發(fā)展有不小的推動作用。廖志豪、李茂高兩位先生較早注意到范氏義莊對宗族的作用,認為范氏義莊“除救濟族內(nèi)貧困者,資助婚嫁喪葬、獎勵讀書仕進外,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祭祀祖先,維修墳墓”[7]。王善軍則認為,范氏義莊是“宋代地主階級在門閥宗族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敬宗收族’宗族制度”的一種嘗試[17]。具體而言,義莊為家族保障了成員數(shù)量,而興辦義學又為其族人教育乃至仕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義莊為家族提供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王善軍還指出,范氏義莊為范氏家族贏得的社會聲譽,反過來促進了義莊的穩(wěn)定發(fā)展。此外,王先生還指出范仲淹直系后裔本人也憑借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之舉確定了其在范氏家族中的領導地位[5]。

總結(jié)學界對范氏義莊成因及發(fā)展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學者討論的對象是范氏義莊,但大都試圖通過對范氏義莊的研究來完善宗族史、思想史或慈善史的書寫,這也為之后范氏義莊的跨學科研究奠定了基礎。

三、新的方向——范氏義莊研究的跨學科對話

近年來,范氏義莊的研究成果相比以前數(shù)量較少,卻明顯地反映出了當下學科融合的趨勢。

田樂在范氏義莊的個案研究上有所突破,他結(jié)合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透過敘述天平山禁山訴訟的來龍去脈,揭示出范氏義莊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視的諸多細節(jié),并展現(xiàn)出清代蘇州地方社會中鄉(xiāng)紳、大族、官府的關系。

天平山為范氏祖先埋葬之地。由宋至清,由于范仲淹的特殊地位,“范氏家族對天平山的使用已經(jīng)是理所當然的公認之事”[18]。而自康熙年間至光緒朝,圍繞著天平山及其周圍群山發(fā)生了一系列采石與保山的爭訴案件。主要原因是工程需要開采天平山的優(yōu)質(zhì)石料,而天平山實為范家所控制,宕戶與范氏家族之間的矛盾自然不可避免。通過對爭訴案件的研究,田樂發(fā)現(xiàn),在范氏家族內(nèi)部就這一問題發(fā)生了分歧,有保山派和開山派之分。保山派人士大多是在義莊中擔任實際職位之人(但往往沒有取得較高的功名),對家族的榮譽與事業(yè)十分重視。而開山派人士成分比較復雜,有的本身就是宕戶,有的與外姓宕戶串通開山采石。但是,總體而言,所謂的“保山”、“開山”之爭,體現(xiàn)的是“在范氏家族宗族內(nèi)部,由于不同身份的族人有不同的訴求,利益會出現(xiàn)矛盾,宗族組織以其自身的地位和對范仲淹等文化象征的占有主導墳山使用的話語權,排除異己族人的利益訴求”[18]。

為何范氏義莊會牽扯于爭訴之中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范氏義莊“得到當朝官府對于范仲淹這一圣賢形象以及范氏義莊慈善義舉組織的承認”,這種承認無形中擴大了義莊的權利,這一權利“可以具體到天平山資源實際主導的權力,最終影響到范氏內(nèi)部族人實際利用山石的權利”[18],同時,范氏義莊通過長期對天平山以及與范仲淹相關的功能區(qū)域進行經(jīng)營,最終確立了范氏家族對天平山的擁有權。田樂通過展示范氏義莊掌握天平山的過程,揭示了范氏家族利用范氏義莊來加強宗族實力的手段。

朱林方著力于從法律史和政治史的角度重新審視范氏義莊,在其碩士論文《‘家’的法律構(gòu)造——以范氏義莊為中心的考察》中,探討了范氏家族《義莊規(guī)矩》的演變過程及其意義。朱氏認為范氏義莊多次修改《義莊規(guī)矩》,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家法不斷修正的過程,由此形成了一套“復雜縝密而極具生命力的宗族法律構(gòu)造,建立起了以保障族人的財產(chǎn)性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禮儀性、組織性權利為主旨的權利分配模式”[19]隨后他又將研究推向深處,力圖從國家治理體系的角度對范氏義莊做出新的研究,以實現(xiàn)“窺見帝國時代中國國家治理邏輯和治理體系的某些直觀重要的面相”[20]的目的。他指出,范氏義莊克服了科舉制下官僚身份的一次性和家產(chǎn)均分制下財富日益稀薄化的難題,通過族產(chǎn)共有制、宗族義學制、公舉共議制,成功地實現(xiàn)了官僚士大夫的累世再生產(chǎn)和宗法家族的長存不墮,是宗族穩(wěn)固地成為帝國秩序生產(chǎn)與擴展的載體和社會動員、控制與整合的基本單元。而且,范氏義莊重新激活了宗族宗法制,強化了國家對基層的控制能力。

四、小結(jié)與展望

縱觀近三十年的范氏義莊研究,成果頗豐,將范氏義莊的成立、發(fā)展梳理的十分清晰,對范氏義莊的性質(zhì)與影響也做了客觀的分析。但是,通過上文的敘述可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研究者并沒有將范氏義莊研究從范仲淹研究和義莊義田研究中獨立出來,有特點的個案研究較少。隨著史學研究的理論和視角不斷豐富,研究者著眼于從政治史、宗族史、制度史、思想史、慈善史等方面重新解構(gòu)范氏義莊,其中不乏力作。但僅將范氏義莊作為義莊義田產(chǎn)生的源流加以論述的不在少數(shù),這一論述方式雖然突出了范氏義莊的重要性,但導致的結(jié)果卻是范氏義莊在研究中往往僅被一筆帶過,仍然缺少對范氏義莊單獨的、系統(tǒng)的研究。而近年來,隨著史料的不斷豐富,學科對話的趨勢不斷明顯,以范氏義莊為個案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成果開始出現(xiàn),這也體現(xiàn)出范氏義莊的研究價值依然不減。筆者認為,從社會史的研究角度,將范氏義莊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加以考察,著眼于社會組織之于社會的意義,可能會得出一些新的看法。此外,田樂文中所涉及的范氏族人關于其祖塋所在之地天平山開采之事發(fā)生意見分歧這一事例,我們或許可以從觀念史的角度加以考察,出現(xiàn)這種分歧是否體現(xiàn)了范氏宗族成員對宗族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能否進而印證清朝宗族成員的宗族觀念發(fā)生了變化?這應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圍繞著范氏義莊還有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其中,傳統(tǒng)慈善與現(xiàn)代慈善之間的關系也值得我們注意,傳統(tǒng)慈善組織對現(xiàn)代慈善組織有何影響,又是如何影響的?在對范氏義莊的研究中或許能夠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的答案。此外,加強跨學科的對話,從多角度對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慈善機構(gòu)進行考察,也是進一步推進范氏義莊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要注意與國外的研究者加強交流,海外學者并非對范氏義莊毫無研究,但在上文述及的研究成果中,提及海外研究成果的并不多見。如果能將相關的研究與海外學者的研究相互印證,這對于推進范氏義莊的研究應當有所裨益。

[注釋]

①在此之前,除了國內(nèi)學界對范氏義莊已有相當?shù)难芯?,海外學界也對范氏義莊有所關注。英國學者崔瑞德著有《范氏義莊的慈善產(chǎn)業(yè),1050-1760》一文,較為詳盡地探討了范氏義莊的相關問題。日本學者松村祐次、山名弘史也在探討清代義莊義田時對范氏義莊有所論及。

②學界持有與之相反意見的學者頗多。如蒙文通先生就認為,范氏義莊“既給族外,則義田雖曰惠一族,而實以惠一鄉(xiāng)”,肯定了范氏義莊對于同鄉(xiāng)族外人群的作用。參見蒙文通.宋明之社會設計[A].蒙文通.儒學五論[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31-148.

[1]郭正忠.歷史人物傳記譯注·范仲淹[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邢鐵.宋代的義莊[J].歷史教學,1987,(5).

[3]白文固.宋元明清時期若干公共土地所有關系的探討[J].青海社會科學,1986,(2).

[4]李文治.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5]王善軍.范氏義莊與宋代范氏家族的發(fā)展[J].中國農(nóng)史,2004,(2).

[6]陳榮照.范仲淹研究[M].香港: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1987.

[7]廖志豪,李茂高.略論范仲淹與范氏義莊[J].學術月刊,1991,(10).

[8]漆俠.范仲淹的歷史地位[A].漆俠.探知集[C].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

[9]方健.范仲淹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0]田甘.論宋代吳縣范氏家族節(jié)儉固窮的家風[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11]卞國鳳.范仲淹宗族福利思想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4.

[12]豆霞,賈兵強.論宋代義莊的特征與社會功能[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13]張雪紅.傳播與轉(zhuǎn)型:走向生活世界的宋代社會教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4]賈道明.名臣之后——范純?nèi)恃芯縖D].保定:河北大學,2008.

[15]王衛(wèi)平.從普遍福利到周平濟困——范氏義莊社會保障功能的演變[J].江蘇社會科學,2009,(2).

[16]范金民.清代蘇州宗族義田的發(fā)展[J].中國史研究,1995,(3).

[17]王善軍.宋代族產(chǎn)初探[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2,(3).

[18]田樂.清代范氏義莊與天平山禁山爭訟案的演變[A].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第十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D].2014.

[19]朱林方.“家”的法律構(gòu)造——以范氏義莊為中心的考察[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20]朱林方.義莊:宗法一體化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樣本[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責任編輯梅煥鈞)

Research Overview on Fan's Free Estate During 30 years

LIU Si-han

(Social Science School, Su Zhou University, Su Zhou, 215004)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Fan's free estate study,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system, the history of the clan, the history of system, the history of thought and the history of charity to deconstruct Fan's free estate. But the researchers did not take Fan Zhongyan's research from fan's free estate and free la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nric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aking the Fan's free estate as a case,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to reflect the Fan's free estate research value.

Fan's free estate; free estate; Fan Zhongyan; research overview

2016-08-11

劉思瀚(1990-),男,江蘇蘇州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K05

A

1672-2590(2016)05-0096-05

猜你喜歡
范氏宗族范仲淹
范仲淹畫粥苦讀
魏晉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等壓最大值情況下范氏氣體可過度到理想氣體
等壓最大值情況下范氏氣體可過度到理想氣體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范仲淹苦讀軼事
關于范仲淹的稱謂
掩耳盜鈴
范仲淹教子儉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