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燕 陸毅梅 張淵婷 周宗星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凌麗燕 陸毅梅 張淵婷 周宗星
尿路感染;中段尿;病原菌;耐藥性
中段尿培養(yǎng)是診斷尿路感染病原菌種類的主要手段,分析尿路感染的細菌構成及耐藥性可指導臨床正確用藥,對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本院2年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的菌種分布及耐藥性報告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1 標本來源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臨床住院和門診診斷為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檢的中段尿標本,共1819例。
1.2 細菌培養(yǎng)方法 標本的采集及培養(yǎng)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患者在應用抗菌藥物前或停用抗菌藥物5天后,尿道口經(jīng)清洗消毒后留取中段尿約10mL于滅菌容器內立即送檢。用一次性滅菌定量接種環(huán)接種10μL于血平板和麥康凱平板,35℃孵育18~24h(無菌生長時培養(yǎng)至48h)。革蘭陰性桿菌菌落計數(shù)>105CFU/mL,革蘭陽性球菌菌落計數(shù)>104CFU/ mL的細菌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分析[1]。
1.3 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ATB細菌鑒定系統(tǒng)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藥敏紙片和MH瓊脂購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按照CLSI M100-S20進行藥敏試驗和結果的判讀。
1.4 質量控制 質控的標準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購自由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5 數(shù)據(jù)分析 應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細菌耐藥中心推薦的WHONET 5.6軟件進行細菌的統(tǒng)計和藥敏分析,去除同一患者所獲重復菌株。
2.1 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構成 1819例尿培養(yǎng)共分離出病原菌584株,陽性率為32.1%。以革蘭陰性菌為主448株(76.7%),其中大腸埃希菌分離率最高為380株(65.1%);革蘭陽性菌105株(18.0%),其中以腸球菌最常見為65株(11.1%);真菌31株(5.3%)。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構成,見表1。
2.2 中段尿培養(yǎng)中常見陰性桿菌藥敏 革蘭陰性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性仍然處于首位,無耐藥株。對含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仍然保持較高的敏感性。見表2。
2.3 腸球菌藥敏結果 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對腸球菌有較高的敏感性,未發(fā)現(xiàn)耐藥株。屎腸球菌對喹諾酮類、大環(huán)內酯類以及青霉素類抗生素的耐藥率高,達74%以上;而糞腸球菌的耐藥率均在50%以下。見表3。
泌尿系感染是社區(qū)和院內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在醫(yī)院感染中是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細菌常于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時侵入泌尿生殖系統(tǒng)引起原發(fā)或繼發(fā)性尿路感染,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泌尿外科手術、留置導尿管導致醫(yī)源性感染。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激素及介入診斷和治療、免疫抑制劑使用的增多以及病原菌構成譜和耐藥性的不斷變化,尿路感染的臨床治療難度日益增大。
表1 584株中段尿培養(yǎng)分離細菌構成
由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具有地區(qū)性,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都不同,因此明確感染菌群的病原學和耐藥性,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臨床經(jīng)驗性治療。從我院2年的中段尿培養(yǎng)結果分析,尿培養(yǎng)的陽性率為32.1%,高于相關報道[2]。培養(yǎng)分離的病原菌中,位居前2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與相關報道相同[3]。仍以大腸埃希菌排首位,可能是由于:(1)尿路上皮細胞表面的甘露糖受體對大腸埃希菌的吸附力最強;(2)大腸埃希菌纖毛可與尿路移行上皮和鱗狀上皮表面的粘附有關,這種黏附作用依賴于大腸埃希菌纖毛的黏附素,它是一種能識別尿路上皮細胞上特殊受體的蛋白分子,從而使細菌易在局部停留、繁殖,引起感染[4]。
本研究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檢出率分別為45.5%和42.1%,對頭孢菌素的耐藥率較高;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仍居于首位,無耐藥株出現(xiàn);對含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仍然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但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達到55%,故喹諾酮類藥物雖具有尿中濃度高、腎毒性小、可口服的優(yōu)點,但已不能作為尿路感染的經(jīng)驗用藥;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雖只有4%,但此藥腎毒性強,不宜作為尿路感染的常規(guī)用藥。
表2 448株尿液分離常見革蘭陰性菌藥敏分析
表3 65株尿液分離腸球菌藥敏分析
由于腸球菌的耐藥機制獨特,已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其攜帶多種毒力因子和多重耐藥性、天然耐藥性以及獲得性耐藥等特性,給臨床腸球菌感染的治療和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應引起重視[5]。本研究結果顯示,屎腸球菌的耐藥率明顯高于糞腸球菌,未發(fā)現(xiàn)腸球菌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耐藥。對于屎腸球菌耐高水平氨基糖苷類腸球菌(HLAR)檢出率>50%,使青霉素類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聯(lián)合用藥受到限制。
本研究中,尿路感染分離菌中真菌的分離率為5.3%,均來自免疫力低下、長期臥床和導管留置等患者,應引起臨床的重視。
綜上所述,對于泌尿系感染臨床需重視病原學研究,密切關注細菌耐藥性變化趨勢。在治療慢性感染時,臨床醫(yī)師應改變經(jīng)驗用藥模式,根據(jù)藥敏合理用藥,針對性治療,避免濫用和盲目聯(lián)合使用抗菌藥物,從而控制由抗菌藥物選擇壓力導致的多重耐藥菌的產生。定期監(jiān)測和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種類分布及其耐藥性變遷,對于控制耐藥菌株傳播,對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43-744.
[2]丁卉,余璟璐,李國雄.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允].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9):2110-2112.
[3]蔣鴻超,蘇敏,黃海林,等.1386例小兒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4):415-418.
[4]王宏儒,鮑曉榮.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允].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8):1859-1861.
[5]葉劍榮,袁利群.658例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允].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4):806-809.
(收稿:2015-08-02 修回:2015-09-16)
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張淵婷、凌麗燕、陸毅梅)、腎內科(周宗星)(平湖 314201)
凌麗燕,Tel:1366679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