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靜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
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關聯性”探析*1
安靜**2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環(huán)境侵權的構成要件有三:染環(huán)境的行為、環(huán)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事實和前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而在舉證責任分配上,侵權責任法將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環(huán)境污染的損害后果分配給了原告,將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倒置給了被告。《環(huán)境侵權司法解釋》第六條又給原告的舉證責任增加了一條,即“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關聯性”。那么,什么是關聯性?
關鍵詞:環(huán)境侵權;關聯性;舉證責任倒置
一、關聯性
關聯性這一提法其實源自污染物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侵權案件的構成要件之一,是判斷侵權能否成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原則上理應由原告來承擔,但是,判斷因果關系是否存在一直是侵權領域的難題,加之環(huán)境侵權案件的特殊性,使得環(huán)境侵權領域的因果關系證明變得難上加難。如果讓原告承擔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無異于把原告關在了法院大門之外。在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被告一般是企業(yè),原告一般處于弱勢地位,所以,《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將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倒置給了被告,以達到訴訟雙方在取證方面的平等。
但是,司法實踐中的情況卻往往適得其反。將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倒置給被告,看似是在給原告獲得賠償行有利的方便,但實則在許多情況下,舉證責任倒置都將原告推入了及其被動的地位。同樣,被告也容易陷入濫訴的泥潭,一概的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會使被告承擔過重的訴訟風險,明顯不公。如何能使原告在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不處于弱勢地位,又能使被告不陷入濫訴之中,那么,就需要原告就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輕微程度上的因果關系進行舉證,即待證事實大致存在,此時,法院就可以推定因果關系確實存在,轉而將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而被告所作出的舉證不再是輕微程度上的因果關系不存在,而必須是“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高度確信的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證明責任。此時訴訟雙方的地位才算正真平等。原告要證明的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輕微程度”上的因果關系就是最高院給出的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的“關聯性”。
二、關聯性與舉證責任倒置之間的關系
舉證責任倒置制度是《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所確立的制度,即侵權構成要件之一的因果關系要件由被告來承擔,原告不再承擔此舉證責任。因本法條言語上的含糊性,使得在最高院還未頒布《環(huán)境侵權司法解釋》之前,就原告是否要承擔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理論上爭論不休。這也一直是環(huán)境侵權案件的分歧點,也是導致許多案件同案不同判的原因。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雖然沒有規(guī)定原告必須承擔損害后果與污染物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但并不意味原告不必舉證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其一,“誰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的一般規(guī)則。原告要對其存在因果關系的事實主張仍要承擔舉證和證明責任。其二,這是環(huán)境侵權案件能夠立案的要求,是進入訴訟程序的應有之意。雖然我國現在的民事訴訟實行的是立案登記制度,降低了起訴的門檻,但這并不意味這案件就一定能進入到審理程序當中。第三,污染者就因果關系不存在承擔證明責任,即關于此證據被告提出的證據是本證,那么受害者也需要提出因果關系存在來作為反證,以削弱或者推翻被告的證據。
關聯性證明是原告在環(huán)境侵權訴訟中必須要證明的,它是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前提條件,沒有關聯性的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就沒有法律依據和事實依據,訴訟結果只能無疾而終。
三、關聯性在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的適用情況
對污染物和損害后果之間的關聯性的認識,以一般正常人的水平理解為限,這種證明標準是小于且也沒必要高于專家證言、鑒定結論等專業(yè)性證據。一些社會常識、科普知識都可以作為認定關聯性存在的證據。比如,樓下的煤爐的煤煙上揚至樓上住戶,造成樓上住戶一氧化碳中毒。當然,原告也可以申請鑒定,檢測結果、專家意見等也是證明關聯性存在的依據。比如,在曲忠全訴山東富海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大氣污染責任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曲忠全提交的檢測報告,與相關科普資料、國家標準以及法院委托專業(yè)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等證據相互印證,足以證明曲忠全的果園受到損害與富海公司排污之間具有關聯性。對于一些突發(fā)類的環(huán)境污染案件,原告證明污染物與損害之間的存在關聯性,也是比較容易證明的。比如,有毒氣體、液體的泄露引發(fā)大氣污染、水污染,進而導致人身、財產的損害。該類案件由于其突發(fā)性,污染物、污染途徑、污染范圍相對比較明確和清晰,且不存在共同侵權等復雜因子的介入,因果關系比較簡單、單一,對污染物造能成什么危害一般是比較固定的,有些污染物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甚至是根據經驗法則可以判斷的,更無論原告對此承擔的是輕微程度上的因果關系,即關聯性證明責任。突發(fā)性污染環(huán)境事件一旦發(fā)生就是大面積的,涉及人數眾多,只要有一人起訴,其他案件就會紛至沓來,或發(fā)生集體訴訟等可能,此類案件,排污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存在關聯性是比較容易證明的。
上述幾個案例,都是基于生活常識所能認識到和科技水平所能達到的證明損害和污染物之間存在關聯性,但是有些環(huán)境污染問題,至今科學上都無蓋棺定論,屬于人類認識的盲區(qū),比如轉基因農產品帶來的污染,那么,原告該如何來證明污染物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具有關聯性呢?甚至有些環(huán)境侵權問題就連受害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面對這些隱蔽性強,潛伏期長,科學尚且無法作答的因果關系證明,原告要證明損害后果與污染行為之間的存在關聯性的舉證難度也加大。原告怎樣證明關聯性,這是《環(huán)境侵權司法解釋》還未給出的答案。
[參考文獻]
[1]胡學軍.環(huán)境侵權中的因果關系及其證明問題評析[J].中國法學期刊,2013(5).
[2]王社坤.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舉證責任分配研究——兼論<侵權責任法>第66條的理解與適用[J].河北法學期刊,2011(2).
[3]鄒雄.論環(huán)境侵權中因果關系的認定[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期刊,2010(2).
**作者簡介:安靜(1989-),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貴州民族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D996.9;D9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9-0046-01
*貴州民族大學審判專業(yè)學位研究社工作站項目課題研究成果。